回覆列表
-
1 # 青衣未歸人
-
2 # 馮夷
簡單理解為:心中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有怎樣的行動。
例如,生意的大小,受你想法的支配。想得小,這宗生意就小;想得大,這宗生意就大。
所以,我們心中至少要有理想,有想法。個人認為,理想與志向是我們人生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了理想與志向,我們的人生不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前蘇聯的電影《列寧在1918》對題主問題有一個很好的詮釋,戰爭期間,物資短缺,列寧的警衛員瓦西里與妻子互讓一隻麵包,然後說:”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也是瓦西里在鼓舞他的妻子,讓他妻子心生必勝信念,心生美好生活信念。
只有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理想信念,我們才會有動力去拼搏,去努力,去為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庭的美好未來和生活去奮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熱愛理想,熱愛奮鬥,我們終將不一樣。
01
在我更年輕一點兒的時候,我特別怕和一類長輩聊天。
坐下還沒兩句話,屁股都沒坐熱,水都還沒兌上熱的,一張口,就是問你:
“所以,你未來有什麼打算啊”。
什麼打算?您管得著嗎?何況,你誰啊?我吃飽了撐得要和你花費心力口舌編一個五年發展綱要給你?
再說了,為什麼一定要對未來有如此深遠複雜,盤盤皆到的計劃?為什麼做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一些其他的目標而做的鋪墊?為什麼活著本身就不能是活著的意義?
當然,我完全懂這些提問者在問什麼。
所謂未來有什麼打算,就是問你:
年輕人,告訴我你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再和我們說說你又要打算怎樣去實現這些目標。
我也很知道他們想聽什麼。
這時候你必須扮演出一個對自己的前途深謀遠慮,把人生的一切可能在面面俱到的考慮到以後已經得出一個方案的人。
但是,這類問題真的很讓人煩躁。
其實我很想告訴他們,我沒什麼志向。何況您自己,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大家都是平凡人,別在這瞎折騰了成不。
我也拿不出,也懶得去計劃一本個人版的三年計劃和五年發展綱要。
如果非要我拿出來,那我只能明確的告訴你:我一年內最大的目標是養一隻貓,三年內最大的目標是能減肥。
當然,我不會傻到真的和提問者說這些。作為一個情商還不差的人,自然會現編一些車軲轆空話套話,把場面應付過去。
但說真的。從古到今,立志的人多了去了,成事的有幾個?
02
立志有什麼難的。
每一年的8月31號,每一家每一戶的學生們都在立志——這學期一定要勤奮,每一節課都不能開小差。這事情我幹過,你也一定幹過。
最後呢?當年每個學期開學時訂下的目標,到期末的時候有幾個人做到了?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智力有差異,注意力也有差異,甚至於自制力和意志力都有先天差異,就和人的肌肉含量一樣,不是想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
連小學生的計劃都沒幾個人能真正做到的,你又有什麼信心,能拍著胸脯和人說我對我人生的大政方針一定有信心有把握實現?
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我們從小都是被按照人才的心理去培養的。
能嚴格的訂立目標並且長期自律的人並逐步實現的人,一百個人裡未必有一個。大多數人過的是隨波逐流的生活。
隨波逐流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說明你是一個普通人,就和絕大部分人一樣。我們的人生註定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偉業而已。但可悲的是,為了不埋沒那百中無一的天才,我們的教育系統,我們的評價體系,犧牲了99%的普通人的平凡與快樂。精英價值觀被高高掛起,灌輸到每一個普通人的心田,誘導他們,威逼他們,嚇唬他們,讓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立下極其遠大的志向,並催促他們開始奔跑,逼他們夸父逐日,讓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慾望不可能的在飢渴中煎熬,然後再讓無情的現實擊碎99%的人的夢想。讓他們在付出努力後懷疑人生,讓他們在一次次下決心,做計劃,苦熬,等待之後讓他們去面對一切並無卵用的失敗結果。
03
把人逼成這樣,倒算是對得起他們了?
志向過於高遠對於普通人來說多半不是什麼好事。
許多人明明能力和稟賦只能做一些輔助性和事務性的工作,卻常常對身邊看不慣的東西痛心疾首,常常覺得自己要大展宏圖,要如何如何改變世界。
有些剛入行的人,在自己的階段內還沒沒搞明白門道,就已經開始眺望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無論給他們多大的機會,他們依然還是嫌自己的成長太慢。
於是四處張望、到處尋找機會。對當下不滿早已是今天80、90後的常態。
因為人人都愛跟周圍人比較,於是走捷徑獲得眼前利益的人,往往成為人們眼紅與效仿的物件。
這種浮躁心態簡直就像病毒一樣在我們這代人種蔓延著。
這些人做事情時,永遠腦子裡想著更高一層的目標,導致做任何事情都覺得這不是自己應該做的,心思都在別處,於是時間被以“完美主義”、“拖延症”之類的流行詞名義嚴重的浪費了。
因為過去三十多年一貫如此,導致他做根本就沒有完整的做完過任何一件事情,這結果令到這些人差不多一無是處。
所謂好高騖遠,就是說這類能力追不上志向的人,或者說,被洗腦了的大多數人。
04
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大大方方的承認,這世上大部分人,包括你我,都不是天才。為什麼不能承認,大部分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稟賦和不可替代的能力?
明明都知道痛苦來自於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值,卻又不允許普通人能夠活在當下,反而嘲諷那些怡然自得,安於現狀的平凡人,用無數的雞血和目標衝擊他們脆弱的神經。
大多數有焦慮的孩子,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壓力,這主要是父母給他們心中種下的。
這些人無論做什麼都會被苛責,他們必須不斷的表態和自我檢討才能在家裡換來片刻的安寧。
到長大以後,這些人的關注點往往是壓力本身:
例如30歲之前就要做到什麼,而不是壓力背後的實體——例如為啥是30歲而不是32歲,40歲?30歲作為一個標杆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我們一直以來都被告誡,唯有不斷地進取,才能獲取實力和資本,才能為自己贏得成長和成功的機會。
但似乎沒有人告訴過我們,進取是很累的,要搭上一輩子的輕鬆;進取是冒險的,可能奮鬥一輩子也依然沒有任何改善?
任何進步都是要付出對價的,只是需要有人問一句——為了這個進步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又該如何彌補?這其實是個很個人的問題。
但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奮鬥的風險、成本、收益這些做決策前所有需要知道的東西都不保留的告訴年輕人,再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要不要奮鬥呢?
反正努力就一定不會錯?這種雞血天天打,不是忽悠是什麼呢?
再者說了,非要“克服千難險阻”去做一件事情,就那麼有儀式感?
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也許是必要的。然而,僅靠目標做動力,這種動力就是強迫式的。有這種動力的人非常容易焦慮。
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一個事情你做起來很難,那就繞過他。
就讓他們認下命格天花板又能怎樣?
就讓他們認下能力的上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不要為了虛妄的奮鬥主義洗腦而耗盡自己的人生,從而在擺脫可望而不可得的痛苦後,能夠真正獲得解脫,換來人生幸福的新生?
05
現在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沒有志向,而是志向太大了。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萬中無一的主角,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可以平凡,自己更不能被埋沒。
心靈的不平靜形諸於外,整個人呈現出一股張牙舞爪的饕餮姿態。
事實上,現在但凡受過一點高等教育的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之後的狀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江湖上多少有些朋友和資源,父母妻子也不至於吃喝犯愁,還要怎麼的?
天天叫嚷著創業上市,每天抱著戰略管理的書和自己較勁,你真覺得天底下所有的好處都能在這一生被你一個人佔全麼?
一個人,尤其是普通人,抱負太大,志向太大,未必是什麼好事,吾生也有涯而欲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
志向其實就是慾望,它會讓一個人看不見自己的“份”,也看不見自己的“時”。要是所有的主觀力,都能讓人逆天而行,那這天道也太不值錢了。
“知止而後能定”,“止”的原意是腳趾。“知止”意思就是人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裡,心思才會安定。
天地遼闊,為什麼非要和自己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