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書君

    江淹的祖父和父親雖然做過官,但是官職低微,加上他的父親早亡,家裡一度非常的貧寒,小小年紀的江淹就已經開始透過砍柴供養家庭。儘管家中條件不好,江淹卻是志向遠大,平時有時間就多讀書,所以在他年紀不大的時候就已經走上了仕途。

    他已經能夠寫的一手好文章,得到了‍‍當時建平王劉景素的賞識,後來,他受到誣陷入獄‍‍,在建平王劉景素的幫助下才免去了死罪,擺脫了牢獄之災。後來劉景素聽信謠言起兵,江淹多次勸說無果之後,遭遇貶謫,也正是因為貶謫,才留下了一條命。後來,江淹自己罷官而去,成為了普通的平民百姓。‍

    ‍‍齊王蕭道成聽聞江淹的文才,於是應召江淹入仕為官,並且授以了相當好的待遇,江淹只好出面,並且為蕭道成出謀劃策。深得蕭道成的賞識。‍

    蕭道成後來代替劉宋自立建立了南齊王朝,江淹的仕途更是青雲直上,做到御史中丞。江淹為人正直,擔任御史中丞期間,整頓朝綱,查處腐敗,

    江淹晚年的時候,南齊政權已經風雨飄搖,他敏銳地意識到將要改朝換代,便辭去官職‍‍,依附蕭衍。後‍‍來蕭衍果然取代了南齊,建立了梁。‍‍江淹接著在梁朝擔任官職,這已經是江淹為官的第三個朝代,這次他的官職是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並被封為臨沮縣開國伯,食邑四百戶。

    多年的宦海‍‍浮沉以及親眼目睹改朝換代的江淹心裡清楚得很,他明白富貴榮辱都是過眼雲煙,平日裡面就教導後代:“人要學會滿足。”江淹死後,皇帝親自為他披麻戴孝。‍‍

    也許在許多人眼中,江淹並不算是一個忠臣。但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江淹能夠為官的時候盡職盡責,保一方百姓政治清明,就已經很不錯了,時局動盪,是不由己,對於個人的做法,我們無需責怪太多。

  • 2 # 軒轅說文史

    公元444年,江淹出生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父親江康之是一個時任南沙令的小官。按當下的說法,江淹應該也算是一個小官二代。因老爸官小俸祿少,所以說小江淹的日子過得也是比較孤貧的啦。

    江淹影檢視

    雖然沒多少俸祿,但作為縣令的江爸爸對小江淹的學習還是很重視的啦。這不,天才要走的路數又來了。有史為證啦,史載江淹小的時候就很喜歡學習啦,六歲就會寫詩了,厲害呀!和初唐四傑之冠的王勃一樣,天才也。

    那麼天才的青少年時期的命運又上演了,在江淹十三歲時,家裡的頂樑柱,小縣令老爸因病去世了。這對於一個沒有什麼存款的家庭來說生活更加艱難啦。

    怎麼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三歲的江淹,一邊上山砍柴用以換取生活必需品俸養母親,一邊利用砍柴的休息之餘發奮讀書。可謂黃天不負,幾年後江淹的學問大增,有了步入仕途的資本。

    江淹在其大約二十歲時,被宋皇家看重,聘請為始安王劉子真的老師,教其讀重要的幾部經典。或許因教學優異,後來又被新安王劉子鸞看重,招致幕下任職,至此開始了他的政治仕途生涯。

    步入仕途後,是不是就苦盡甘來了呢?歷史給出的答案是,NO.NO.NO呀!

    在新安王府屁股還沒做熱,江淹又被建平王劉景素相中,上級一紙調令,到建平王府任職,人生的再次轉折開始了,正是因為在此任職期間才開啟了他仕途的黑暗時期。各位要問了,是啥事體,待我慢慢道來呀。

    在建平王府任職期間,江淹因受到一個叫郭彥,時任廣陵令的文案牽連,被誣陷受賄,一審判決,判刑入獄。

    呵呵,難道我家境貧寒就一定會貪汙受賄呀,江淹當然不服判決,提出上訴,於是在獄中上書陳述冤情,在一篇篇文采飛揚的上訴文章的轟炸下,領導愛其才,知其冤,最終無罪釋放官復原職。

    後來又因他的老闆建平王劉景素不安分守己,想謀反,江淹陳述利害和成敗得失。但劉老闆不聽,整天的嘮叨,老闆聽煩了,再一紙調令,貶為建安吳興縣令,下基層做分公司經理去吧,所謂眼不見心不煩。

    江淹塑像

    禍也,福也,只有天知道,正所謂:禍也,福之所倚。

    不久後,到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時期,因愛其才,把江淹從被貶之地吳興召回,並升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從此大受重用。

    但諍臣的性格一時間還是難以改變的啦,又因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大老闆換了新人。這位新上任的大老闆應該是當太子的時候壓抑的太久了吧,今天終於沒人管的了我了,於是乎,登基不久,縱情享樂為好呀。

    作為有上進心的員工,江淹上書勸諫,呵呵,結果是可想而知啦。

    這事,對於江淹來說那是一件很鬱悶的啦,仕途不順,醉心詩文吧。

    從歷史來看,正是在長期的鬱郁而不得志期間,所寫的文章是成就最高的。

    江淹最突出的文學成就主要是表現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南朝辭賦發展到“江、鮑”,達到了一個高峰。

    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佳作。

    《別賦》節選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曾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

    此處不做解讀,但文采可見吧,讀此文可知後人頻繁使用的“黯然銷魂”一詞的出處了。

    同時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

    江淹的仕途轉折點在其醉心詩文不久後終於到來,那麼這個轉折點是什麼呢?原來在蕭道成輔政時,大權在握,有取宋代之的顯露,但荊州刺史沈攸之還是忠於原來的宋老闆,於是乎舉兵反對蕭道成。

    江淹和郭璞漫畫像

    這時我們的江淹同志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對曾經幫助過他的貴人蕭大老闆窮囊陳述,老闆你必勝和沈攸之這個狗賊必敗的五條原因。

    結果正如這位江軍師所料,一年後,沈攸之果然因戰敗自殺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齊高帝賞識,從此仕途一路坦蕩,政治智慧越加的高超。

    何以見得,在齊東昏侯永元年間(東昏侯既:蕭寶卷,南朝齊第六位皇帝,蕭衍貶他為東昏侯),由於蕭寶卷昏庸嗜殺,引起朝局動盪,多處動盪不安。

    輔國將軍崔慧景造反,京城建康被叛軍圍困,城內的一些士族官僚紛紛投身到叛軍門下,這時的江淹卻稱病不往。結果是沒多久,崔慧景很快就兵敗了,後因為此事眾人皆歎服江淹有遠見。

    再後來蕭衍所率領的兵馬打到了現在南京市西南這個位置時,那些個士族官僚們對蕭衍卻並沒有看好,都認為他不會成功,人人安之若素呀,而政治上的老甲魚江淹卻歡喜地脫去官服,欣然投奔蕭衍去也。

    在蕭衍稱帝,江淹再次得到新皇帝的重用(史載,蕭衍是個博學多才的帝王,尤其在文學方面是很有天賦的。未稱帝時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求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

    至此江淹開始了他一生當中政治生涯的狂飆時代,但在文學上卻鮮有佳作,因此而被時人戲虐為“江郎才盡”。我的觀點是,江淹並非真的才盡,而是另有其因呀,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文學創作是要有時間和環境的,早年的那些佳作多在仕途失意的時候所作的,後來在中年後,仕途順暢,時間多被公務政事纏住,寫寫政論,諸如大老闆喜歡的“紅頭”檔案式的文章還是可以的,哪裡還有閒情雅緻放在詩文上。

    其二,現在的大老闆也是個文學大家,你總不能時常把風頭搶走吧,這是有多年政治智慧的江淹所懂得的(史上有多少才高性傲遭嫉未有善終者),如此便可以看出他歷三朝的智慧原因了。(江淹可謂是智商和情商雙高)

    江淹五色筆漫畫像

    至於民間的那些個傳說,諸如,說江淹在被貶為浦城縣令時,有一天,在浦城郊外散步後在一座小山上休息。不覺進入夢中,在夢中有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從此文思如湧,才成就他的文采,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後來又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對江淹說:“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於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

    還有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都是荒唐扯淡的說法,思之,嘿嘿,這未嘗不是江淹自編自導的自保之說呢?

    綜上所述的一些政治智慧也許就是江淹同志歷仕三朝而不倒的原因吧。

    正所謂:民間流傳的永遠是你的文學成就,而歷史的真實原因又有幾人去探究!

    史載,江淹曾一度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公元505年,江淹去世,時年六十二。葬在今民權縣李堂鄉嶽莊村西,梁武帝為他素服舉哀,諡曰憲伯。

    江淹墓碑

    江淹

    軒轅

    文通殘錦筆生花,

    仕事蒼民竟未察。

    皆道江郎才已盡,

    幾人悟透到天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難忘的師生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