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隨馨
-
2 # 歷史答疑官
彭城之戰,名字跟土鱉,但是意義很重大。
在公元前205年,項羽攻伐齊國。大齡成功人士劉邦老流氓耐不住寂寞,但是打人要有個說法吧?某人就給老劉出了個主意,這項羽殺了義帝,這個人有罪啊!
劉邦很懂事,祭奠義帝三天。然後,出兵攻伐彭城,一路順風順水的打到了彭城。項羽這孩子也二,直接率精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五十六萬人沒幹過項羽。弟弟就是弟弟!
這場戰爭韓信參加沒,很顯然參加了。並且給劉邦提了建議要埋伏項羽,很顯然老劉頭沒聽,所以失敗了。術業有專攻,打仗老劉頭不行。但是,為什麼劉邦不聽韓信的那?我感覺有幾個方面∶
1 劉邦膨脹了,相當的膨脹。自認為五六十萬大軍,天老大,他老二。
2 韓信功勞太大了,在聽他的退了敵。怎麼封?怎麼賞?功高蓋主不好辦啊
3要證明一下自己,如果打敗了項羽,那他可以挾敗項羽之士氣,一統天下,登基稱帝。
-
3 # 東方評史
彭城之戰韓信的確是沒有參加,如果要參加的話漢軍就沒有敗得這麼慘了!
其中間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韓信自從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後,率領軍隊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大敗楚將章邯平定三秦之地。
而這時的項羽正在東邊與齊軍交戰,無暇西顧。
此時,有很多對項羽心懷不滿的諸侯王都紛紛歸順劉邦,因而劉邦的實力一下子強大起來,兵馬一下子膨脹到60多萬。
在此情況之下,劉邦認為憑藉這麼多的人馬和項羽一決雌雄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但韓信認為不然,他從中看出了漢軍雖說在明面上比較強大,但是這些大小諸侯王都是陽奉陰違各懷鬼胎、不聽命令,人雖多但仗不一定能夠打贏。
劉邦見韓信對東征計劃不予支援,便剝奪了韓信的指揮兵權,親自帶兵上陣。
彭城是項羽的老巢,也就是今天的徐州。
當時項羽正在率部在齊地打的激烈,彭城其實並沒有多少兵馬,因此劉邦輕易得手。
劉邦在佔領彭城之後,一下子變得飄飄然起來,他們在彭城縱情聲色、驕奢淫逸起來,並放鬆了對項羽的警惕性。
正在齊地和齊軍交戰的項羽,一聽說自己的老巢被端,特別是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還在彭城,一旦落入劉邦之手,後果不堪想象。
於是,他留下大部的軍隊繼續攻打齊軍,他自己親率一部分楚軍連夜往回打。
當劉邦正在彭城及時行樂的時候,項羽的突然回軍讓他一下子措手不及,項羽的楚軍本來就非常強悍,又加上五六十萬漢軍都各懷鬼胎,那裡是楚軍的對手。
三萬楚軍在數量上並不是很多,但是漢軍部隊怕的不是楚軍,而是怕由項羽率領的楚軍。
鉅鹿一戰大家早就都知道了項羽的厲害,一看項羽率軍前來一個個都無不聞風喪膽。
最後劉邦僥倖逃脫,再也不敢輕視項羽,再也不敢不聽韓信的忠告。
韓信是帶兵的天才,他不論在什麼時候之下都可以打勝仗,彭城一戰之後劉邦又賦予了韓信帶兵的權力,行使大將軍職權。
-
4 # abczzb255681
韓信是參加了彭城之戰的,並且對彭城之敗負有主要的責任。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但是對韓信能力有懷疑,所以沒有授於其兵權。韓信相當於一個參謀。
《淮陰侯列傳》中,不寫韓信而寫漢王,“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因為漢王的行蹤暗含著韓信的行蹤。韓信如果沒有與劉邦一起行動,自然會另有交待。但是史記並沒有交待韓信的行蹤,只寫漢王劉邦的行蹤,自然是默認了韓信是與劉邦一起行動的。韓信是名義上的大將軍,彭城之戰這麼重要的戰役是沒有理由不參加。有的說韓信在廢丘圍困章邯。其實這是為了使韓信擺脫彭城之敗的責任而編造的。一是史記上並沒有說韓信在廢丘圍困章邯。二是彭城之戰要比廢丘圍困章邯重要的多,韓信身為大將軍自然應該參加彭城之戰,而不是躲在後方。三是韓信是彭城之敗後才有的兵權。憑一句“韓信復收兵”就說韓信在廢丘圍困章邯是十分荒唐可笑的。“韓信復收兵”前面描寫的是彭城之戰,自然是針對彭城之戰寫的。省略的是“彭城之戰後韓信復收兵”怎麼能扯到廢丘圍章邯上,韓粉們也太會替韓信著想了吧!韓信是參於了彭城之戰的,做為名義上的大將軍,實際上的參謀,自然要為彭城之敗負責。也是在彭城之敗後,劉邦把韓信由中央下調到地方鍛鍊,讓他第一次有了領兵打仗的機會。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韓信參與了彭城之戰,但彭城之戰失敗的責任不在韓信,而在劉邦。
韓信在漢中被拜為大將後,一直沒有領兵紀錄,包括還定三秦的戰役,韓信也是沒有領兵紀錄,更別說彭城之戰了。
《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史記 淮陰候列傳》記載: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無論是高祖本紀還是淮陰候列傳,都沒有記錄韓信參戰破三秦的任何紀錄,而且都是記載漢王劉邦親自率軍擊破三秦之地,劉邦在滅秦時代一路向西一直都是自已親自領兵打仗,並且一路都攻克了,劉邦軍事上的成就雖然不如韓信,但是領兵打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如果韓信帶兵參與了平定三秦的戰爭,那麼一定會有記載的,唯一可能的就是韓信這個時候雖然拜了大將,但是還沒有兵權,只是個高階軍事參謀。
再來看以下記錄:
《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記載: 還定三秦,至秦,賜食邑懷德。攻槐裡、好畤,最。擊趙賁、內史保於咸陽,最。北攻漆。擊章平、姚昂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圍章邯廢丘。 《史記 曹相國世家》記載: 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嫠。擊章平軍於好畤南,破之,圍好畤,取壤鄉。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史記 樊酈滕灌列傳》記載:還定三秦,別擊西丞白水北,雍輕車騎於雍南,破之。灌廢丘,最。這裡記載了周勃、曹參、樊噲參與了還定三秦的戰役記錄,章平是章邯的弟弟,文中出現的地名好畤、咸陽等都在原三秦之地,圍攻章邯最後固守的廢丘是周勃與樊噲,至於韓信參與圍攻章邯出自於明代小說《西漢演義》,演義是小說,怎麼可能相信演義?
周勃、曹參、樊噲這些參與還定三秦的將領都有記錄,難道位高權重的韓信參與會不記載,只能一個可能:韓信沒有領兵參戰還定三秦。
再來看彭城之戰。
《史記 淮陰候列傳》記載: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這裡在韓信的本傳中明確記載了韓信四月到彭城,漢軍戰敗逃散而回。然後韓信收復散兵與漢王劉邦在滎陽會合,又在京縣、索亭一帶打敗楚軍,所以楚軍不能繼續向西進攻。
這裡韓信收復散兵是接上一句:“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來說的,理解為漢軍彭城兵敗,所以韓信就收復散兵與劉邦會合在滎陽,如果韓信在廢丘圍攻章邯,怎麼可能這麼快趕到滎陽,廢丘離滎陽可有500公里。
京縣是在今天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東南10公里的京襄城村。索亭是在今滎陽市城關鄉張樓村位置,都是在滎陽的東邊,京索之戰都是在滎陽的東邊開戰的,是彭城逃向滎陽的必經之路。
而正因為彭城之戰是劉邦負責的,所以失敗由劉邦負主要責任,而韓信當時雖然在劉邦軍中,但是在彭城之戰前,韓信沒有領兵的任何紀錄,當時韓信在劉邦軍中也就是一個高階參謀,所以韓信沒有責任,況且當時張良和陳平也在劉邦軍中了,都沒有料到項羽會來這麼一著,而整個彭城之戰劉邦是統帥,所以劉邦負主要責任。
-
6 # 逍遙隨馨
非常感謝能看到你的問題,,彭城之戰韓信有沒有參加,,那我們就先從彭城之戰是怎麼開啟的來說,彭城之戰是發生在公元 前205年四月發生,彭城一戰是楚漢戰爭中一場大戰,,彭城之戰,劉邦遭受到自起兵以來最大的敗仗,楚軍依靠項羽的勇猛和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內依靠3萬之師擊潰劉邦的56萬聯軍,一舉扭轉夠了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格局,重新主導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戰速決的經典之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的戰績,那麼在劉邦遭此大敗之時,,我們的兵仙韓信在幹嘛了,他有沒有參加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了,劉邦出關中後,很快招降並結盟了一眾的諸侯王,聯合對付項羽。因為項羽當初分封時不公平,讓很多諸侯王心存不滿,所以這些王很容易聯合起來。劉邦自認為率領六十萬大軍足以打敗項羽,當時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 於是,韓信的軍事指揮權被奪,他沒有機緣指揮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如果韓信斷定這次戰役能勝的話,他肯定會去爭取指揮這次將要名垂青史的戰役。唯一的解釋就是,韓信認為贏不了。韓信不看好這場戰役是這些諸侯王們各自為政,陽奉陰違,各懷鬼胎,不聽從命令,絕對不是楚軍的對手,韓信正好藉此機會讓這些諸侯王和楚軍進行內耗,,也能更清楚的看一看他們的指揮才能,韓信在彭城之戰時已經被拜為大將,但在彭城之戰中一直沒有兵權,其地位應該是屬於參謀級別的,劉邦他們大敗後,韓信整治敗軍之後,很快的在滎陽和劉邦會和,更能證明韓信是參與了彭城之戰的,,忘採納,
-
7 # 歷史答疑官
彭城之戰,名字跟土鱉,但是意義很重大。
在公元前205年,項羽攻伐齊國。大齡成功人士劉邦老流氓耐不住寂寞,但是打人要有個說法吧?某人就給老劉出了個主意,這項羽殺了義帝,這個人有罪啊!
劉邦很懂事,祭奠義帝三天。然後,出兵攻伐彭城,一路順風順水的打到了彭城。項羽這孩子也二,直接率精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五十六萬人沒幹過項羽。弟弟就是弟弟!
這場戰爭韓信參加沒,很顯然參加了。並且給劉邦提了建議要埋伏項羽,很顯然老劉頭沒聽,所以失敗了。術業有專攻,打仗老劉頭不行。但是,為什麼劉邦不聽韓信的那?我感覺有幾個方面∶
1 劉邦膨脹了,相當的膨脹。自認為五六十萬大軍,天老大,他老二。
2 韓信功勞太大了,在聽他的退了敵。怎麼封?怎麼賞?功高蓋主不好辦啊
3要證明一下自己,如果打敗了項羽,那他可以挾敗項羽之士氣,一統天下,登基稱帝。
-
8 # 東方評史
彭城之戰韓信的確是沒有參加,如果要參加的話漢軍就沒有敗得這麼慘了!
其中間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韓信自從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後,率領軍隊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大敗楚將章邯平定三秦之地。
而這時的項羽正在東邊與齊軍交戰,無暇西顧。
此時,有很多對項羽心懷不滿的諸侯王都紛紛歸順劉邦,因而劉邦的實力一下子強大起來,兵馬一下子膨脹到60多萬。
在此情況之下,劉邦認為憑藉這麼多的人馬和項羽一決雌雄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但韓信認為不然,他從中看出了漢軍雖說在明面上比較強大,但是這些大小諸侯王都是陽奉陰違各懷鬼胎、不聽命令,人雖多但仗不一定能夠打贏。
劉邦見韓信對東征計劃不予支援,便剝奪了韓信的指揮兵權,親自帶兵上陣。
彭城是項羽的老巢,也就是今天的徐州。
當時項羽正在率部在齊地打的激烈,彭城其實並沒有多少兵馬,因此劉邦輕易得手。
劉邦在佔領彭城之後,一下子變得飄飄然起來,他們在彭城縱情聲色、驕奢淫逸起來,並放鬆了對項羽的警惕性。
正在齊地和齊軍交戰的項羽,一聽說自己的老巢被端,特別是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還在彭城,一旦落入劉邦之手,後果不堪想象。
於是,他留下大部的軍隊繼續攻打齊軍,他自己親率一部分楚軍連夜往回打。
當劉邦正在彭城及時行樂的時候,項羽的突然回軍讓他一下子措手不及,項羽的楚軍本來就非常強悍,又加上五六十萬漢軍都各懷鬼胎,那裡是楚軍的對手。
三萬楚軍在數量上並不是很多,但是漢軍部隊怕的不是楚軍,而是怕由項羽率領的楚軍。
鉅鹿一戰大家早就都知道了項羽的厲害,一看項羽率軍前來一個個都無不聞風喪膽。
最後劉邦僥倖逃脫,再也不敢輕視項羽,再也不敢不聽韓信的忠告。
韓信是帶兵的天才,他不論在什麼時候之下都可以打勝仗,彭城一戰之後劉邦又賦予了韓信帶兵的權力,行使大將軍職權。
-
9 # abczzb255681
韓信是參加了彭城之戰的,並且對彭城之敗負有主要的責任。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但是對韓信能力有懷疑,所以沒有授於其兵權。韓信相當於一個參謀。
《淮陰侯列傳》中,不寫韓信而寫漢王,“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因為漢王的行蹤暗含著韓信的行蹤。韓信如果沒有與劉邦一起行動,自然會另有交待。但是史記並沒有交待韓信的行蹤,只寫漢王劉邦的行蹤,自然是默認了韓信是與劉邦一起行動的。韓信是名義上的大將軍,彭城之戰這麼重要的戰役是沒有理由不參加。有的說韓信在廢丘圍困章邯。其實這是為了使韓信擺脫彭城之敗的責任而編造的。一是史記上並沒有說韓信在廢丘圍困章邯。二是彭城之戰要比廢丘圍困章邯重要的多,韓信身為大將軍自然應該參加彭城之戰,而不是躲在後方。三是韓信是彭城之敗後才有的兵權。憑一句“韓信復收兵”就說韓信在廢丘圍困章邯是十分荒唐可笑的。“韓信復收兵”前面描寫的是彭城之戰,自然是針對彭城之戰寫的。省略的是“彭城之戰後韓信復收兵”怎麼能扯到廢丘圍章邯上,韓粉們也太會替韓信著想了吧!韓信是參於了彭城之戰的,做為名義上的大將軍,實際上的參謀,自然要為彭城之敗負責。也是在彭城之敗後,劉邦把韓信由中央下調到地方鍛鍊,讓他第一次有了領兵打仗的機會。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韓信參與了彭城之戰,但彭城之戰失敗的責任不在韓信,而在劉邦。
韓信在漢中被拜為大將後,一直沒有領兵紀錄,包括還定三秦的戰役,韓信也是沒有領兵紀錄,更別說彭城之戰了。
《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史記 淮陰候列傳》記載: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無論是高祖本紀還是淮陰候列傳,都沒有記錄韓信參戰破三秦的任何紀錄,而且都是記載漢王劉邦親自率軍擊破三秦之地,劉邦在滅秦時代一路向西一直都是自已親自領兵打仗,並且一路都攻克了,劉邦軍事上的成就雖然不如韓信,但是領兵打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如果韓信帶兵參與了平定三秦的戰爭,那麼一定會有記載的,唯一可能的就是韓信這個時候雖然拜了大將,但是還沒有兵權,只是個高階軍事參謀。
再來看以下記錄:
《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記載: 還定三秦,至秦,賜食邑懷德。攻槐裡、好畤,最。擊趙賁、內史保於咸陽,最。北攻漆。擊章平、姚昂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圍章邯廢丘。 《史記 曹相國世家》記載: 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嫠。擊章平軍於好畤南,破之,圍好畤,取壤鄉。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史記 樊酈滕灌列傳》記載:還定三秦,別擊西丞白水北,雍輕車騎於雍南,破之。灌廢丘,最。這裡記載了周勃、曹參、樊噲參與了還定三秦的戰役記錄,章平是章邯的弟弟,文中出現的地名好畤、咸陽等都在原三秦之地,圍攻章邯最後固守的廢丘是周勃與樊噲,至於韓信參與圍攻章邯出自於明代小說《西漢演義》,演義是小說,怎麼可能相信演義?
周勃、曹參、樊噲這些參與還定三秦的將領都有記錄,難道位高權重的韓信參與會不記載,只能一個可能:韓信沒有領兵參戰還定三秦。
再來看彭城之戰。
《史記 淮陰候列傳》記載: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這裡在韓信的本傳中明確記載了韓信四月到彭城,漢軍戰敗逃散而回。然後韓信收復散兵與漢王劉邦在滎陽會合,又在京縣、索亭一帶打敗楚軍,所以楚軍不能繼續向西進攻。
這裡韓信收復散兵是接上一句:“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來說的,理解為漢軍彭城兵敗,所以韓信就收復散兵與劉邦會合在滎陽,如果韓信在廢丘圍攻章邯,怎麼可能這麼快趕到滎陽,廢丘離滎陽可有500公里。
京縣是在今天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東南10公里的京襄城村。索亭是在今滎陽市城關鄉張樓村位置,都是在滎陽的東邊,京索之戰都是在滎陽的東邊開戰的,是彭城逃向滎陽的必經之路。
而正因為彭城之戰是劉邦負責的,所以失敗由劉邦負主要責任,而韓信當時雖然在劉邦軍中,但是在彭城之戰前,韓信沒有領兵的任何紀錄,當時韓信在劉邦軍中也就是一個高階參謀,所以韓信沒有責任,況且當時張良和陳平也在劉邦軍中了,都沒有料到項羽會來這麼一著,而整個彭城之戰劉邦是統帥,所以劉邦負主要責任。
回覆列表
非常感謝能看到你的問題,,彭城之戰韓信有沒有參加,,那我們就先從彭城之戰是怎麼開啟的來說,彭城之戰是發生在公元 前205年四月發生,彭城一戰是楚漢戰爭中一場大戰,,彭城之戰,劉邦遭受到自起兵以來最大的敗仗,楚軍依靠項羽的勇猛和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內依靠3萬之師擊潰劉邦的56萬聯軍,一舉扭轉夠了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格局,重新主導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戰速決的經典之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的戰績,那麼在劉邦遭此大敗之時,,我們的兵仙韓信在幹嘛了,他有沒有參加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了,劉邦出關中後,很快招降並結盟了一眾的諸侯王,聯合對付項羽。因為項羽當初分封時不公平,讓很多諸侯王心存不滿,所以這些王很容易聯合起來。劉邦自認為率領六十萬大軍足以打敗項羽,當時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 於是,韓信的軍事指揮權被奪,他沒有機緣指揮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如果韓信斷定這次戰役能勝的話,他肯定會去爭取指揮這次將要名垂青史的戰役。唯一的解釋就是,韓信認為贏不了。韓信不看好這場戰役是這些諸侯王們各自為政,陽奉陰違,各懷鬼胎,不聽從命令,絕對不是楚軍的對手,韓信正好藉此機會讓這些諸侯王和楚軍進行內耗,,也能更清楚的看一看他們的指揮才能,韓信在彭城之戰時已經被拜為大將,但在彭城之戰中一直沒有兵權,其地位應該是屬於參謀級別的,劉邦他們大敗後,韓信整治敗軍之後,很快的在滎陽和劉邦會和,更能證明韓信是參與了彭城之戰的,,忘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