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平軍史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是繼美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之後第二型安裝16吋炮(406毫米)的戰列艦,也是美國的第一級高速戰列艦。
由於在20、30年代各海軍強國都在研發16吋炮,日本乾脆給長門級上了410毫米炮。而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就成了美軍的一型實驗艦,因為根據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和田納西級戰列艦那4座和3座三聯裝炮,科羅拉多級迴歸了前二後二的傳統佈局。在對16吋炮的各項效能熟悉後對建造的下一級戰列艦就有了更為成熟的經驗。
而這一級就是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它無論是在佈局還是各種效能都比前期的要優秀,也成了以後的“南達科他級”和“衣阿華”級戰列艦都是沿用北卡的佈局。也就是前二後一的三聯裝炮塔布局。科羅拉多級
該級戰列艦較為有名的是在二戰鬥中二號艦“華盛頓”號,因為裝有先進的雷達,夜戰能力很強。在瓜島海戰中,該艦在夜間利用雷達瞄準,一舉擊沉日本戰列艦“霧島”號,名聲大噪。作為美國快速戰列艦的開端,應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美國海軍的實踐結晶。可以說是末代戰列艦中最有技術含量的戰列艦之一。和日本吹雪級驅逐艦一樣,該級戰列艦美國高速戰列艦的奠定者之一。成為之後的發展藍本南達科他級,北卡下一級,因為艦體長寬比比北卡羅來納級小,所以被稱為“南胖”
-
3 # 貓爪鋒利
相比南達略遜一籌,在當時所有新銳艦當中處於中下水平,強於喬治五,略強於俾斯麥,相比維內託與黎塞留,效能稍平均一點,但個別指標優勢缺失,再者這兩艦都比北卡新,導致北卡整體水平不及二艦,對比前衛,炮好,其他效能整體看起來不及前衛。綜上,北卡大致處於一個先進新銳艦中中下地位,大概在南達,維內託,黎塞留之後,與前衛相當,略強於俾斯麥,喬治五。對比大七有一定優勢,但優勢不大,相當於日本的天城級,屬於能打不能扛的船。
-
4 # 強武堂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在20世紀30年代設計建造的一級戰列艦,共建造兩艘“北卡羅來納”號和“華盛頓”號,兩艦均於1941年服役,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於1947年退役。由於受《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限制,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設計時計劃搭載356毫米口徑的主炮,但留有安裝406毫米主炮的餘地。
這種設計在條約時代的海軍造艦計劃中是十分常見的。後來由於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被認為防護不足,美國海軍在其基礎上設計了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但在測試和實戰檢驗中,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被認為完全有能力應對敵軍16英寸口徑主炮的直接射擊。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華盛頓”號在26節的高速行駛狀態下,利用雷達探測和精準的炮術,迅速擊沉了日本海軍“霧島”號戰列艦,因此一舉成名。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在設計時吸收了田納西級戰列艦和和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經驗,採用了傾斜式裝甲帶,能夠取得更好的防護效果。作為美國海軍第一種高速戰列艦,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存在著一些不足,如魚雷防護能力較差、適航性差、航行時震顫嚴重等問題。但在實戰中,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表現出色,說明這些問題並不十分嚴重,能夠在實戰中克服。此外,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設計也為後續的美國戰列艦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5 # 海鏡清
北卡羅來納是一級為積攢經驗和驗證條約期間海軍技術的戰艦,屬於一級過渡性戰列艦,設計上問題不少,但應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美國海軍的實踐結晶,仍成為美國二戰期間著名的一級功勳戰列艦。
1934年日本宣佈脫離華盛頓裁軍條約,英法美三國為在對付日本海軍的前提下繼續維持條約體系,達成戰列艦可以採用406毫米主炮(之前是356毫米),並在締約國國家安全受到衝擊時自動提升艦船排水量限制。其實日本已經開始設計460毫米主炮的大和級了,只是保密太好。北卡羅來納級就是這個時候設計出來的。
動力方面由於考慮到重量和技術成熟性,沒有選擇新式高溫高壓式蒸汽動力,而是採用低溫低壓式,結果造成航速低於設計標準,雖然是美國海軍第一級快速戰列艦,但只有27節的最高航速,在所有快速戰列艦中處於吊車尾的位置。
正在吊運中的406毫米主炮
最初的主炮方案是11門356主炮,主裝甲防護按照“防護自身同等口徑艦炮”的慣例,也是以防護356毫米主炮標準來設計的。結果坑爹的是,龍骨已經鋪設了,海軍卻按照條約升級款改為安裝9門406毫米406主炮,以致防護能力在406主炮戰列艦中是較低的。
北卡的主炮威力驚人
不過406毫米主炮的效能十分過硬,北卡羅來納級所搭載的Mk6型主炮重量明顯變輕,之前科羅拉多級的Mk1型主炮重量達到了104.8噸,而Mk6型只有97.2噸,可以與381毫米主炮比肩,在客觀上為北卡羅來納級搭載口徑大於歐洲列強的主炮提供了可能。而且配發的Mk8型超重彈重量為2700磅(約1224.7千克),日本配備給長門級的91式41釐米穿甲彈重量只有1020千克。超重彈在遠端上的穿甲能力更強。
新式的防護設計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裝甲厚度不足的缺陷。考慮到空中威脅日益增強以及遠距離炮戰呈大落角炮彈,特別加強了水平防禦裝甲,採用了“炸彈甲板”(使炮彈在此處引爆來保護下層甲板),水平防護系統能抵禦8750英尺以下高度投下的1600磅穿甲炸彈的攻擊。
舷側水下防護系統包括五層隔艙,艦底採用三層艦底結構。但在實戰中被一發日本重型魚雷撕開了50平方米的大口子,好在北卡的動力艙室設計是鍋爐-輪機混裝分艙式,每一個動力艙都是一個獨立的動力系統,所以沒有影響到北卡依靠自身動力返航。
127毫米高平兩用炮
戰功赫赫的博福斯高射炮
重視防空是該級艦的另一大亮點。有20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火炮,24門博福斯40毫米機關炮(數量經常改變),22座厄利孔20毫米機關炮(數量不固定)。其中Mk28型127毫米炮可以以15度/秒的速度進行俯仰,以25度/秒的速度進行迴旋。在各列強所開發的高平兩用炮座中僅前衛的MkII型(20度/秒)和秋月級的98型(16度/秒)可以在俯仰速度上超過。而在迴旋速度上,則是Mk28型一騎絕塵。副炮超高的俯仰和迴旋速度可以使北卡羅來納級在瞬息萬變的防空作戰中取得極大的優勢。靠著這項特長,北卡成為給航母特混艦隊護航的防空專業戶,擊落了不少日本飛機。
此外,北卡的電氣化程度相當高,電力總功率達到8800千瓦,在同時期同規模戰列艦中僅次於法國黎塞留戰列艦(9300千瓦),力壓比她大一號的俾斯麥級(7920千瓦),遠超維內託級(6800千瓦)和喬治五世級(2640千瓦)。因此艦上作業高度電氣化,從而令艦員從繁重冗雜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進而提升艦員的戰鬥力。在艦艇受損需要損管時,也可以全力支援損管裝置的運作。
火控系統是以北卡羅來納級為首的美國快速戰列艦革命性的優勢所在。北卡羅來納級的原始設計方案並沒有搭載可以用於火控的雷達,所以還是搭載了3架觀測飛機來為其進行主炮教射。但是在1940年,美華人從英國處獲得了這一技術,並基於此開發出了Mk3型火控雷達並旋即配置在了建造中的北卡羅來納級身上。
這種雷達火控系統可以在27000碼的距離上發現大型艦隻,在稍近的25500碼上發現巡洋艦一類的中型艦隻,同時對於16英寸主炮濺落水柱的觀測距離達到了20000碼。雖然在白天對於火炮落點的教射距離尚無法達到觀測飛機的水平。但是在數次索羅門群島的夜戰中表現十分亮眼,北卡二號艦華盛頓號就是依靠火控系統的優異表現,迅速擊毀了日本的霧島號戰列艦,並且使用127毫米副炮引起了綾波號驅逐艦的大火進而誘爆了其魚雷。
回覆列表
北卡羅來納級,二戰前夕,美海軍建造的戰列艦,共建有兩艘,分別為北卡羅來納號和華盛頓號,與英皇家海軍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一樣,都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
據搜狗百科資料,艦長222米,艦寬33米,標準排水量36600噸,滿載排水量46700噸,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15節時為16450海里,艦員1800人。
艦載武器有3座3聯裝406毫米主炮,10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30門單管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40門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北卡羅來納級採用平甲板船型、塔式主桅,裝備了當時比較先進的雷達,裝甲防護區按照可抗禦356毫米口徑炮彈打擊的標準建造,根據設計要求,能承受700磅TNT炸藥的爆炸力。
1941年12月7日,日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後,正停靠在紐約港內的北卡羅來納級,接受了戰列艦易遭受空中打擊的教訓,在艦上臨時加裝了40門20毫米高射炮。
1942年8月,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戰中,北卡羅來納號成了為美艦隊中航母護航的唯一的一艘戰列艦,在戰鬥中有卓有成效的表現。
1942年11月14日,華盛頓號則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的夜戰中,憑藉雷達的引導優勢,一舉擊沉日海軍聯合艦隊的主力艦滿載排水量36600噸的金剛級霧島號戰列艦。
二戰期間,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參加過15次戰役和重大戰鬥活動,行程30餘萬海里,進行過9次對岸炮火打擊,擊沉1艘運兵船,擊落擊毀24架敵機,營救過墜落在海上的美軍飛行員,榮獲多枚戰役銅星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