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輝明心跡

    書法的“味道”太多了!正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對於欣賞書法藝術的人而言也是一樣,性情相同、性格類似的人會喜歡同類型的書法作品。比如說歐體,其結字平穩,筆畫寫法單一,字型俊媚,既好看又容易臨摹。非常受性格內向、乖巧、胸無大志的人所鍾愛;而柳體因每一個字儘量從險俊中求平穩,筆畫務求藏鋒落筆轉中鋒行筆,一個字之中同一種筆畫寫法也力求不同。所以喜歡的人又是另外一群人。再比如,那些不會寫楷書卻要貶低楷書的人,這群人是“聰明人”也是急功近利之人,他們就“欣賞”亂畫“欣賞”名利。故而“看字識本色”,品字的“味道”品相不同品出來的“味道”也不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是假的,學識淵博了亦能說出一二來!用心練楷書,認真學理論才是硬道理!!最後發幾張圖片,僅供參考!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 2 # 呂永亮

    書法“味道”中的“味兒”,用“氣味相投”來理解較為合適。

    很多常識性問題,由於受學歷、閱歷、見識、見知、總結能力等等的不同,往往會對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答案。

    而‘’氣味相投者‘’那怕是存在著以上諸多的不同,選擇答案確非常的近似。這在生活工作中案例太多了……

    所以,書法的“味兒”,對“氣味相投”者而言才好玩。

  • 3 # 周維祥書法

    謝謝千千千里馬邀請回答問題,《書法的“味道”都有哪些“味兒”,不會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吧?》這個問題我琢磨了好長時間,至今沒有琢磨透,七幾年,我去西安碑林,有三個同事,我事先準備好了紙和6B的鉛筆,看看哪個字我喜歡就拓下來,當看到《聖教序》的碑,上面刻的字和字帖不是一個感覺,我就拓,整整一天時間,那兩個同事,是新畢業的大學生,也不好意思催我,自己找個地方睡著了,當我想起他們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到現在也是覺得不好意思。現在也不知道是《味》還是什麼吸引了我,還有,八幾年,我去通縣閘橋百貨大樓,(當時沒有超市)去買《美工筆》,挑了幾隻,在紙上試了幾個字,確定要了一隻,我愛人去交費,我把試寫字的紙剛一撕,兩個服務員同聲《哎喲》一聲,嚇我一跳,靜下來我明白了,兩個服務員想要那個字,我說給你們寫吧!兩個服務員不好意思的說不用了,這就說明字是有《味兒》的,還有一次九幾年,我這隻筆,讓我外孫給掉地下摔壞了,去市場買筆,也是試筆寫字,等我寫了幾個字以後,直起身子,我後面五六個人在看我寫字,這就說明,字是有《味兒》的,到底在哪裡,我在研究書法結構的時候也研究過這些問題,一個人的五官好看不好看,體型好看不好看,字的好看不好看,都和黃金分割律有關係,為什麼我在教書法的時候,不管是軟筆還是硬筆,同一個字,用黃金分割律結構寫出來的字,人人都可以看出好看!不用黃金分割律寫出來的字就不好看,所以我在文章裡說這是《老天爺》給的,這個《美學》是先天的固有的,這個《味兒》也是《美學》發出來的。

  • 4 # 狂喜淡墨a

    書味,乃書韻書境,境者意境也,韻者韻致也,致者乃姿態也,意境韻致可意會不可言傳,言之則有有失其妙,意會乃想象也,言傳乃表達也,人之表達感受永遠不會窮盡書之味,因人的境界不同,則有迥異之想象力,稟賦與修養學識閱歷對欣賞水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先說閱歷,沒有遊山玩水,及自然美景之仰觀,如何陶冶內心之美追求,如何身心融於大自然之懷抱,不見大海如何知浩瀚之淼淼。不近溪流何曉潺潺之聲,不登泰山怎知自己卑微,不進河西走廊,何有敦煌寞高窟之燦爛文化。不入故宮,焉知中華帝國創造的聖文化經典。由此可見多識廣,

    依然讀書,也乃最主要的修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藝人所要修為之渠道,幽夢影句,案桌有書自有山水。

    涵養之心,修性怡情是藝術最令人興致,最能氣質滿懷,故藝術之外有學問,僅有書藝無藝道,何有心靈感應,怎與藝術對話。

    由囉嗦之語,是謂欣賞書法藝術的文化內涵,還有很多需要伴隨人生繼續學習。

    書之意會不可言傳,還在於書法有具象和抽象統一體之屬性。自書法成為藝術那天開始,就有萬物蘊章其中,因此,中國的儒文化及釋道境,以及陰陽八卦玄機於內,故知書法作品有東東啊。

    碼字眼有疲憊,寸晷是竟,文字流水,是為罪過。

  • 5 # 大同王屹峰

    人有性格。性是質,有五行之分。格是局,為大小長短之系統。

    書法作品是人的性格在書寫過程過中的自然流露。或柔或剛,或動或靜,等等諸多風貌,今人稱之為味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基本性味為酸甜苦辢鹹。陰陽干支合化而生花甲。由此人的性格就進一步增多,書法味之道亦應為六十種。

    但這不能完全說明性格和味道的全部。因為人生天地之間,決定我們性格命運的不僅是父母遺傳,還有宇宙諸多大小天體和不同執行層次的影響,如年月日時這四個層次的天地之味道,都是不可忽觀的。

    現代科學發現,我們的本性和表現,決定於基因。這個基因的組成要素和螺旋鏈,和易經八卦及六十四復卦是完全相同的。那麼,據此可以說,人類的基本性格可以分為六十四種,書法的味道也可按此分別排列了。

    這裡可以肯定的是:大而鬆放的書作,為子木性氣所表達,如魯公和東坡書,而誠懸和山谷剛勁之作,同出於心火,骨氣挺然,羲之書出秋金之氣,清麗瀟遠,多水少骨性柔,少了博大剛健。

    故,學習書法首當煉性,書當點線精純,次是有主而多博,以提升格局而深運意境。此即為術與道合,人與天同。

  • 6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書法的“味道”都有哪些“味兒”,不會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吧?這個問題,應該說書法中的“味道”,是指書法的說道、意味、內涵等等,是有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為什麼?因為說不清,道不明。說的多不如做的多,只要達到那個境界,自然而然就會領悟。書法的“味道”,也可以說是功力的體現。功力越深,味道越足。藝術性越高,越令人捉摸不透,越令人興趣盎然。就猶如國粹京劇,聽的就是那個“味”。餘音繞樑,百聽不厭。書法也是如此,好的書法作品,令人全身心的愉悅。當然,也有一個欣賞能力的問題,分清真善美醜,不能顛倒黑白。畢竟書法還是一個高雅的藝術,曲高而和寡,沒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水平,既欣賞不了又難以接受,還容易產生觀賞障礙,書法中的“味道”也體會不到。可以說,楷、隸、行、草、篆各有各的味道,這裡包含用筆的味道,墨法的味道,結構的味道,章法的味道。還有風格與特色及裝裱的味道。甚至於還有年代與傳承的味道。意會一通百通,言傳、身教難以做到。所以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藝術性及內涵所散發出來的濃郁味道,就靠自己造化的深淺了。

  • 7 # 子衿書法

    書法的味道,是書寫者與觀賞者相互產生的共鳴。

    有人能夠從書法作品中“品嚐”出味道,而有人卻什麼也沒嚐出來。書法的味道到底有沒有?當然有。不然,古人怎麼會在欣賞書法作品時稱“玩味”呢?

    這個“味”,非甜,非鹹,非鮮,非苦,也非酸。和口舌之五味不同。書法的味是韻味,是古拙味,是清新秀雅味,是雍容華貴味,是禪味,是書卷味,當然還有江湖味,匠味,匪味。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味道的選擇,這一點和口舌之味十分相似。江南人喜歡帶甜的口味,湖南,四川,則喜歡辣味。四川廚師製作的麻辣鮮香的川菜,對江南人來說,他們的腸胃承受不起。現在的美食,有一類廚師深得大眾的喜愛。他們不遵常規,只講口味。什麼主菜、配菜、湯菜、甜品之類的規矩一律不管,只需一道看家菜,便不愁吃客上門。這就是江湖菜。

    書法中的江湖體,雖然不被書學界人士看好,但因其親民的價格和花裡胡哨的寫法,擁有廣泛的市場。重口味的人,喜歡“匪味”。書法的味道,可以同時喜歡多種口味。並不是喜歡一種,就排斥其他的“味”。書法的“味道”,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於作品中的,它可以言傳,也能夠意會。

  • 8 # 中和之水

    書法中的“味道”是借用了味覺所體會到滋味的一個詞。在這裡可以理解書法的情味、

    趣味、風味、韻味、意味等應該歸在香味一類。它在我們的審美意識裡是能夠感知並能說出來的,並不一定要意會。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我們總能感受到精神上的亢奮暢快,賞心悅目。這就是有“味道”了。

    書卷氣從何而來?多讀書。古代有成就的大書法家莫不是大學問家。他們博聞強記,學養深厚。明·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但很可惜的是,當代的書法卻給這麼高潔的味道,增添了銅臭味,低階趣味。這是書法人的悲哀,也是讀書人的悲哀。應該抑制、唾棄。

  • 9 # 建飛圖文

    書法的”味道”,表現出來的是藝術特點。有“味兒“的書法作品,是組成書法的各個要素。既可言傳身教,又可意會領悟。好,作簡要回答!

  • 10 # 孤獨D時代

    書法的味道,就是透過書法可以看出其中的儒雅,文氣,清秀,威武,瀟灑,遒勁,耿直,端正,敦厚,個性,甚至邪魅等等各種與人類性格品味相通的氣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得快電熱水器質量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