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智慧大學堂

    古人講,天道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之死就是天意,因為他滅秦之後的種種政策都是不得人心的,眾叛親離,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 2 # 懷舊金曲304

    不是天意,項羽的死更多是他自己的性格所決定的,他的死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起初跟隨項梁起義,擊敗章邯,威震華夏,推翻秦朝統治,這些都是順天意,應人心之舉。直到殺死義帝,項羽這時已經站到傳統道德倫理的反面。而且義帝一死,項羽之前分封的各個王也就相繼叛變,項羽反覆的平叛,基本是平完後人一走就反叛,反反覆覆。項羽有時也會屠城,這樣的情況說明他不得人心。中了劉邦的反間計,又支走了唯一的謀臣范增。

    項羽到最後是失德、失民心、沒幫手。敗退至死是自然而然的。

  • 3 # 指間行走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宋)

    司馬遷在《史記》中高度讚揚了項羽滅秦之功“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同時也指出其“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自矜攻伐,奮其私智”、“自死東城,尚不覺寤”等過錯導致了他的敗亡。

    而他的好兄弟和最終的死對頭――劉邦,直接是從駕馭人才方面判了項羽死刑: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

    自古文人多悲情,越是身處動盪或悲傷境遇之時,此情更甚。遙望曾經的霸王,若是能夠“包羞忍辱”渡江而去,再次重振江東才俊,楚漢相爭或許又是一翻場景了。可這些也僅僅是文人墨客們的一廂情願,歷史終歸是歷史――闔棺定論。任由你如何思緒浩淼,勝敗早已註定。

    對於項羽的死,在我看來,歸根結底是:一個人的狂歡終會有落幕的時候。他豪言壯語過――彼可取而代之也(項羽見到秦始皇出巡時);他更是創造了“破釜沉舟”以一當十的輝煌戰績;他還成就了“西楚霸王”之美譽。儘管他“垓下之圍”慘敗並自刎於烏江邊上,但在中國歷史上他絕對是一個標誌性人物。而在我心中他更是名至實歸的真霸王。司馬遷對於項羽失敗的點評也好,劉邦對於項羽不會用人的嘲諷也罷,甚至是文人墨客們對於項羽的種種假設也好,我還是想強調項羽的敗在於“太孤獨”:他神勇無雙力能扛鼎,將帥在他手下頓時失去光芒;他有勇有謀破釜沉舟以一當十,軍師也瞬間失去了價值;他重情重義而不識權謀,四海之才頃刻化為浮萍。一個人的戰鬥終究是會有衰竭之時的,如果他意識不到這點(事實是他壓根沒有意識到),那麼敗亡和自刎是註定的,那麼他的死也就是“天意”。 從古至今成就大業者,無不是將“天時地利人和”有效統一於自身的,項羽順其天時、佔其地利、造其人和,所以終成“西楚霸王”。可惜的是他的“狂霸”失策最終卻成就了高祖偉業。還是毛主席概括的比較中肯――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鴻門設宴心仁義,不作天子稱霸王。烏江自刎千古恨,成就高祖美名揚。

  • 4 # 墨白夫子

    項羽之死不是天意,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自身性格,過於自傲,人有傲氣沒錯,但貫穿一生的傲就是問題,不聽良言,對麾下武將缺乏管理。在一些戰略問題上喜歡以力破之,大局意識不強。二能力很強可聚楚地子弟兵推翻暴秦,但領袖能力不足,沒有果敢的決策力和任人而用的能力,還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喜用楚地舊人,貴族將領,使人才流失嚴重。反觀劉邦當了好些年沛縣街亭,深諳人情世故,對人才尊重能盡用其才,且不拒來投之人,長此以往肯定實力增大。三,兩人處事方法不同,劉邦更像個奪世之流寇,臉皮夠厚夠黑,手段夠多,而項羽更像從小被嚴格要求的世家子弟,許多行為太過正統,不利於爭天下,可以說沒有做好爭奪天下成王敗寇的準備。最後還有個小故事,劉邦害怕項羽渡過烏江東山再起,早早在河邊用蜂蜜寫上天亡項氏,等按計劃把項羽追趕至此窮途陌路時,項羽看見螞蟻排成這幾個字,認為自己非戰之失,敗給了老天,就自刎烏江了,這只是個民間故事,但也可以看出項羽是個英雄,但真的不是善爭天下的梟雄。爭天下不僅要能長打勝仗,更要有逆境或者敗境中絕處逢生拼死反擊的氣魄。所以項羽之亡不在天意,而在自身。

  • 5 # 伏羊羅漢

    一切都是天註定!彭城一戰,劉邦丟盔棄甲,如果不是丁公放過他,還會有楚漢爭霸麼?還有馬上就要抓住劉邦了,居然颳起了龍捲風!還有滎陽對峙,項羽一箭射中劉邦,這傢伙命就是大,沒中要害,還調侃項羽箭法不行!後來劉邦守不住城了,搞假投降,讓紀信裝扮成自己出城,自己扮成女人混在人群中跑掉了......這一次次死裡逃生,難道不是天意?

    即便劉邦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討伐英布又一次受傷,問太醫能不能治好,太醫說能,劉邦卻大怒:我一介布衣憑三尺劍得到天下,全是天意,如今能不能活著還的憑天意!於是不再治療,重金打發太醫走了!

    烏江亭長勸項羽過江,項羽卻感嘆:我今失敗非戰之罪,是天要亡我!於是自殺。

    項羽、劉邦臨死前全認為是天意如此,放棄了生存的希望...

  • 6 # 一隻小胖仔

    活了18年

    我覺得我比同齡人想的更多

    每每我看見街上邋遢不堪的人

    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惡意評價或者看不起

    我相信他有他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就像項羽一樣,他為何不選擇繼續當他的西楚霸王

    可能是他在最後想到了其他人想不到的一面,他的選擇

    讓他做了自己世界永遠的王。

  • 7 # dkfjfood

    “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羽認為自己一生無數征戰一路大捷,擁有著強大的勢力,如今被困於此,定然不是自己戰爭謀略缺陷,而是“天意”。

    是天意嗎?

    如若叔父項梁不死,那麼強硬的項梁在鴻門宴上揮刀斬劉邦便會成為定局,可惜項梁死了! 如若堂叔項伯不背叛項羽,不在項羽決定武力解決劉邦後偷偷通報劉邦,劉邦是不是也會死? 如若鴻門宴項莊舞劍,項羽果斷下能令斬殺劉邦,劉邦是不是又為死局? 如若能慧眼識韓信,任他劉邦強大,是不是最後仍有反抗之餘? 如若沒有彭城之戰那一場沙塵暴擾亂了追擊的項羽軍隊,被擊潰了的劉邦有怎能有逃走之機? 如若沒有相信劉邦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的和議,讓劉邦有了緩兵之餘,會不會有後來的結局? 如若大將周殷不背叛項羽,怎會被劉邦合圍?

    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天意。

    項羽烏江自刎的那一刻,想到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是天亡我也,但他永遠也想不到曾經他有如此多殺掉劉邦的機會,永遠也想不到自己會如此結束自己的一生,歷史沒有留給他更多的時間讓他去思考了,一切都留給了後人和歷史去論述去評價。。。。。。

    項羽擁有胸襟抱負,擁有眾多追隨者,可惜少了些謀略,多了些優柔寡斷,註定會失敗,會成為歷史。

  • 8 # 愛歷史君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

    項羽的死不是天意,而是他自己造成的,可以說是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項羽武藝高強,但是政治謀略低的嚇人)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項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軍事才能突出,秦國滅亡的關鍵戰役就是項羽指揮的——鉅鹿之戰,項羽領軍“破釜沉舟”,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國再也無力翻盤了。

    但他政治謀略就很一般了。本來項羽跟隨自己的叔叔項梁起兵,項羽只負責打仗,但在前208年,項梁戰死,項羽只當起了“領頭羊”。憑藉自己的勇猛和卓越的軍事才能,項羽領導起義軍滅了秦朝。但是秦朝滅亡了以後,項羽就開始“打爛牌”了。

    (項羽沒一開始殺了劉邦,是個巨大的失誤)

    項羽做錯了一些什麼?

    1、滅秦之後,項羽將秦降卒直接坑殺(活埋)。這一下就把關中的秦國居民得罪完了。這也為劉邦日後奪取關中埋下了伏筆。

    2、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其實算是自認自己是老大),沒人敢反對。但是項羽接著分封地盤就是胡搞瞎搞了,自己竟然以彭城為根據地,其他諸侯也是亂封,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這為日後天下再亂埋下了隱患。

    3、更要命的是,項羽直接把義帝(楚懷王)殺了,因為楚懷王之前支援過劉邦。楚懷王畢竟有一些威望,他死了諸侯們更是不滿。沒過多久,諸侯們的叛亂爆發了,反對項羽的人居多。

    4、不善於任用人才。項羽手下就一個謀士范增,但是這個“亞父”范增,在項羽手下憋屈得很,幾乎是言不聽計不從,最後徹底喪失項羽的信任。此外,韓信、陳平、英布等人都是現在項羽賬下,但結果全都投靠了劉邦。為什麼?項羽沒重用他們。

    5、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諸侯叛亂一起,項羽帶兵到處鎮壓,結果被劉邦撿了漏,被佔了不少地盤,於是項羽開始東征西討。此外,項羽也沒有采用分化瓦解的戰術,而是看見誰打誰,一會打劉邦,一會打英布,一會兒打彭越。結果是敵人佔的地盤越來越多,自己卻疲於奔命,最後再也扛不住了——垓下被圍,自殺身亡。

    總之,項羽作為一名大將是沒問題,但是作為一名政治家,肯定是不合格的,要知道一開始項羽佔領關中、善待秦國居民,建立統一王朝也不是不可能的。要不是他的武藝超群,手下還有一批聽命的將士,項羽早就被歷史淘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十歲的女人還能得到男人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