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子詮釋

    朱自清和徐志摩的散文特點,分別是,朱自清的散文比較柔和,比較優美,比較疏散,比較緩慢。感情也比較溫和內斂。

    徐志摩的散文是一種充沛的,一種清新的,感情也是比較外露的,張揚的。

  • 2 # 好米情感

    朱自清以散文見長,他的散文筆調平實、自然,往往在很平實的敘述之下,於無聲處見驚雷,帶動著讀者的情緒,進入他布好的意境之中,隨著他的述說,彷彿置身其中,然後,或驚,或喜,或歡笑,或嘆息,然後感動的唏哩譁拉,掩卷深思,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然後便記住他和他的文章,深深的難以忘記。

    而徐志摩,他是奔放的,是熱烈的。他的才情有如一團烈火,燃燒著,嗶嗶作響,讓讀者感受著溫熱和光亮,揮揮手,卻無法帶走他的一片火光。

  • 3 # 阿蠻教你寫作文

    小阿蠻來回答看看。請各位師友交流探討。

    這兩位是現代文學史重要的代表作家。不論是性情,還是文學作品,兩人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特色,就意味著兩人之間的有不同。

    以我淺淺的閱讀經驗來看,可以歸納為下面幾個方面:

    一、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古典美,徐志摩更多的是現代美

    朱自清是一個很傳統的讀書人。這類人,平和,質樸,真誠,實在。反映到他的文學作品裡,就是給讀者一種溫和柔婉、深沉寧靜的感受。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荷塘夜色》。我們單純看這個題目,荷花和月色兩個意象,都是有象徵寓意的。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作品裡,荷花的寓意是什麼呢?是出淤泥而不染,月亮呢,是孤獨卻高潔。這兩個意象都和朱自清的品行相匹配。再如《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這篇文章也很出名。在這篇文章裡面,朱自清先生哪怕是在寫到人生的困苦的時候,也是平和寧靜的,情緒很節制,不是那種怒喊、咆哮似的進行發洩和抨擊。

    徐志摩的性情我們都很熟悉。他是一個浪漫,有詩意,愛幻想的作家。他也可以表現出很寧靜,很祥和;但是,一旦有了靈感,一旦他的敏感的心受到了刺激,他就會表現出一種奔放的、飛翔的狀態。比如他的《想飛》,我們也單純來看這個題目,“飛”,就是他的特點。他可以把雲雀(一種鳥)的叫聲,幻想成“光明的細雨”。像這樣的天馬行空的比喻,徐志摩憑著他詩人的敏感豐富的神經可以寫的出來,朱自清先生是斷不會這麼寫的。

    二、從創作藝術來說,朱自清的散文結構更為嚴謹,徐志摩則是更為自由

    其實這一點,還是承接著第一點提到的兩個人的性情來說。

    朱自清先生很傳統,做事作文講究的是一板一眼,要有序。放到文學創作來說,就是一篇文章的結構。朱自清的作品,結構是非常嚴謹的。有主有次,有詳有略,有虛有實,有疏有密。這是我們傳統文學作品的特點。此外,在一篇作品裡面,肯定會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再舉《荷塘月色》為例,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或者說“文眼”是什麼呢?就是“靜”。小路很靜,荷塘很靜,月色很靜,以此來襯托人心中的不平靜。條理非常清晰,讀者是很容易抓住的。

    而徐志摩呢,正好相反。他不在意文章結構的事情。上面說到,朱自清的作品是嚴謹,那徐志摩的作品就是自由。兩者恰好相反。徐志摩是一個詩人。詩人講的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用梁實秋評價徐志摩的話來說,徐志摩的作品,就是“跑Mustang”。什麼意思呢?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散漫無羈,自由放縱。他不在意文章結構是否嚴謹的問題,而是更在意,自己的情感是否表達圓滿的問題。如果心裡話還沒說夠,那會一直說啊說,說個不停。哈哈。《我所知道的康橋》,不知道大家讀過沒有?在這篇文章裡面,徐志摩其實並不是在介紹康橋,而是在訴說他個人的情感記憶,他的思戀,他的回憶這些東西,通通糅合在了裡面。:)

    三、語言風格的不同。朱自清的語言口語化,徐志摩的語言文縐縐的

    用朱自清先生自己的話來說,他的語言風格是這樣的:我的寫作大抵屬於清新的一路。什麼是清新呢?我的理解是,內容是家常的內容,風景啊,時弊呀,親情呀這些內容;寫的時候呢,是用平淡無奇的語言來寫,不誇張,不用華麗的詞彙,也很少用什麼修辭手法,什麼比喻、排比、擬人、誇張,這些都很少會用。我們最熟悉的《背景》,寫他父親的一篇文章,大家印象應該很深吧?朱自清先生就是用最樸素無華的語言,來描寫父愛,寫父子親情。非常的感動人。

    徐志摩呢,也正好相反。徐志摩喜歡用濃烈的筆墨來寫作,外表看上一定要很美很豪華才行的。在徐志摩的作品裡面,文字一般都是經過精心雕琢的,句式也非一成不變。用詞,多是那些多彩多姿、濃郁鮮明的詞。他所追求的風格,就是要華麗,要誇張的效果。比如《巴黎的鱗爪》這篇文章,徐志摩寫到了一個姑娘,我摘錄一些詞在下面,大家可以看看徐志摩都用了什麼詞:

    我不能不接著注意她,她的別樣的支頤的倦態,她的曼長的手指,她的落漠的神情,有意無意間的嘆息,在在都激發我的好奇--雖則我那時左邊已經坐下了一個瘦的,右邊來了肥的,四條光滑的手臂不住的在我面前晃著酒杯。四、兩人各有特色,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

    文學創作主張的是百家齊鳴,百花齊放,要有多樣性,這樣我們的文學史才會更加豐富多彩。不論是朱自清的偏現實的寫法,還是徐志摩浪漫的表達,他們都是中國漫漫文學史中精彩的存在。作為普通讀者的我們,有人喜歡朱自清,有人迷戀徐志摩,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 4 # wenyu385

    朱自清的散文審美傳統、正宗,其特點是:謹嚴適度、幽雅態靜、溫柔敦厚。而徐志摩的散文風格則是“跑Mustang”式的自由,他以“歐化”的語體重啟了現代散文領域的“審美變革”。

  • 5 # 九歌Pro

    朱自清和徐志摩的散文詩歌有什麼不同?

    怎麼說呢?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朱自清的散文風格內斂,徐志摩的散文風格張揚。

    【一】

    朱自清為人“誠懇老實”“和平中正”,是個很有節操的“狷者”。譬如他的老朋友楊振聲說:“我覺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風格,文如其人。”他的散文便以質樸的感情為基礎,在氣質上呈現一種溫潤柔婉、深沉寧靜的風格,恰似一汪空明清澄的綠水潭。他的散文素樸,從他運用平淡的口語來抒發情感便能看出,例如他在《給亡婦》裡的一段文字:

    “後來你天天發燒,自己還以為南方帶來的瘧疾。一直瞞著我。明明躺著,聽見我的腳步,-骨碌就坐起來。我漸漸有些奇怪,讓大夫一瞧,這可糟了,你的一個胙已爛了一個大窟窿了!大夫勸你到西山去靜養,你丟不下孩子,又捨不得錢;勸你在家裡躺著,你也丟不下那分家務:越看越不行了。這才送你問去,明知凶多吉少,想不到只一個人的工夫你就完了。”

    【二】

    跟沉靜和平的朱自清不同,徐志摩天生就是一個感情性的人,他的散文風格華麗,這得益於他的想象力。他特別善於敏銳地捕捉那些最能調動聯想的形象,信手拈來地鑄成奇妙的想像和譬喻。比如他把夕陽比做“一枝豔豔的大紅花貼在西山的鬢邊”。想像大膽頑皮而又自成意境。徐志摩自己也說:“我是一隻不羈的野駒,我往往縱容想像的猖狂。”他的散文充滿激烈飛揚的感情,透過人、物表現得特別真摯。譬如他在1924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劇場的演講來讚頌泰戈爾:

    “他是不可侵凌的,不可逾越的,他是自然界的一個神秘的現象,他是三春和曖的南風.驚醒樹枝上的新芽,增添處女頰t的紅暈。他是普照的 Sunny。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來從不可追尋的淵源,在大地的懷抱中終古 的流者,不息的流著,我們只是兩岸的居民,憑藉這慈恩的大賦,灌溉我們的田稻,蘇解我們的焦渴,洗淨我們的汙垢。他是喜馬拉雅積雪的山 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純深,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高傲,只是無限的青天枕藉他銀白的頭領。”

    總結:

    以上面的兩段文字對比便會自行品出其味。朱自清的散文好似與讀者拉遠了距離,形成一種可以細細把玩的情調。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而徐志摩的散文是拉近了讀者與他所感的距離,形成一種豐富多彩不斷變換的感受。真摯地獨述性靈、追求個性解放是徐志摩詩歌的基礎藝術個性.他的詩歌特別是其中影響很大的抒情詩,到達了相稱高的藝術水平。

    但無論怎樣對比,喜歡徐志摩的話會被他真誠的情感打動,不喜歡的話會說他結構散漫;喜歡朱自清的話會被他精巧的構思和意境感染,不喜歡的話會說他又不自然。與二人性格上的不同相適應的是二人美學追求的不同,其實他們二人均為20世紀中國現代散文文體和語體的發展都起到了某種開創性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深深的品位與學習的。

  • 6 # 東方白542

    朱自清以散文見長,其散文語言清麗平實、生動形象,對景物的描寫常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法,巧用疊詞,極富音韻美。

    朱自清的散文,敘述中不緊不慢,在閒適恬靜中娓娓道來,情景交融,意境優美深遠,讓人浮想聯翩。

    徐志摩以現代詩著名,其詩歌具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象徵、比喻、反覆是其詩歌常見的修辭手法。

    如果僅以其抒情詩而論,其詩歌大多構思精巧,情感純真濃烈而奔放;以清雅秀麗雋永的文字表現出靜謐恬淡優美的意境。尤其代表作《再別康橋》更具三美,即建築美,音樂美和繪畫美。讀來給人一種清新柔美輕盈婉轉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邃星空,茫茫大海,遼闊草原,巍峨高山,無盡荒漠,你喜歡怎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