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羈得有學問

    歐洲自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時間被稱為中世紀。

    中世紀一直被認為是歐洲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因為蠻族的入侵與定居造成了羅馬帝國的崩潰,於是西歐的封建制度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面由日耳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而發展起來。

    在一個國家裡,以皇帝、國王和公爵為最高領主而其他的大貴族則是向他們宣誓效忠獲取領地,也就是“采邑”。而這些國主的附庸同樣也透過封賞別人領土獲得附庸,一層一層的分封下去。這些領主的附庸只對領主負責,不對國主負責。

    所以一個公爵既可以是一個王國的大臣也可以是一個公國的國主。

    他們手下有多少封臣,有多少騎士,能動員多少軍隊也沒有一個標準的制度,完全靠自己的能力。

    有些公爵可以透過的實力可以透過政變,打戰當上國王,而有些公爵卻只能被人肆意欺辱。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想了解歐洲中世紀,我認為最離不開的就是法蘭克王朝。

    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人建立的,這個國家有一個很奇怪的制度,就是國王死後,領土平分給諸位兒子。這就導致了這個法蘭克王國常年處於動亂,同時也成為了分封領主制最好的溫床。

    話不多說,直接說法蘭克最著名的皇帝查理大帝。咱們玩的撲克,上面的K就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在位四十四年,統一了歐洲大半的土地。查理大帝好戰,為了確保國家的統一和軍隊的服從,查理大帝採用軍事采邑制度。

    什麼是軍事采邑制,就是說我是國王,我手下有二十個騎士。那我把我的國家分出二十塊給你們,包括土地和人民,你們都能終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襲。條件是打仗的時候你們二十個人得過來給我打仗。然後這二十個人回到自己的封地,再把土地勻出若干塊分給自己手下的騎士。也是終身享用。條件還是那樣,打仗的時候給我上。

    經過這麼幾輪下來,土地分就差不多了。

    打仗的時候,國王叫他分封的二十個人。然後那二十個人回封地叫自己的封臣,然後以此類推,一直到最底層的騎士。

    注意,即使是最底層的騎士,他照舊有自己的土地和農民。而且歐洲古代能上戰場打仗的,最低也就是個騎士。中世紀歐洲農民只能依附於騎士生存,農民的任務就是供養騎士,打仗和他們沒關係。

    隨後,這種制度逐漸形成了一種分建等級制度。把他按照我們中國古代的爵位翻譯過來,然後再加以補充。就是大家熟知的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

    騎士是最低等級的貴族,打仗上陣的最低也是騎士。

    可是這種制度也很搞笑。就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正常。我王五伯爵的地是張三侯爵封的,和你李四公爵有什麼關係。和你趙六國王就更扯不上了。

    這樣也導致了歐洲中世紀的國王地位其實並不高。因為聽他話的人其實也沒多少。

    去題,歐洲中世紀的公爵能帶多少騎士,關鍵在於他手下有多少土地去分封。像冰與火之歌裡熊島小伯爵萊安娜,瓊恩雪諾收復北境時,堂堂一個伯爵居然只能派出六十二個騎士參戰。原因就是他的封地熊島太小了,不夠分。

    所以歐洲中世紀公爵有多少直轄伯爵領。關鍵還是看那個公爵有多少地,沒有定數的。

    (此圖其實不太準確,將就著用吧)

  • 3 # 寒暄主人

    一般的公爵下面的是不會有伯爵領的,公侯伯基本都是一級封臣,差別只有爵位高低而已,甚至公爵領地都未必比伯爵大。。。例如法蘭西十二封臣裡的佛蘭德斯伯爵,領地比14世紀以後法國任何一個公爵的都大。還有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兼任過的巴塞羅那伯爵領地,快到原阿拉貢王國的三分之一了,比亨利四世帶入法國的納瓦拉王國面積更大。。

    甚至中世紀後期,男爵也是一級封臣,作為二級封臣的只有騎士。而騎士也不一樣,比如某些世家子弟,不能繼承主要爵位,沒有其他爵位可以領,家族掌握的教區又空不出來的話,就會去某些有爵位的人手下做幾年役從,然後受封騎士。。當然也有世代職業軍人的騎士家族,但是和其它幾個回覆一樣說上戰場的都是騎士就扯淡了。。。。騎士最不濟也是NOBLE,自古以來無論哪國的戰場都不會只有貴族作戰的。。。。歐洲各種僱傭兵就是市民階級軍事組織,連頭目都未必是騎士

    所以,歐洲大多數爵位,只代表所在家族地位的高低,跟封地大小並沒有固定的直接關係,跟能有多少封臣更是扯不上。。。例如出身布列塔尼的羅翰家族,光親王頭銜就好幾個,公爵頭銜更多,而做過族長的蒙巴松公爵的直屬領地蒙巴松不過是幾個村的小地方,用來供公爵老爺自己的用度都嫌少,怎麼會再有其他封臣呢。

    即使是諸侯林立,比較混亂的德國,公爵也未必比伯爵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代德國前身,普魯士王國前身,勃蘭登堡最初只不過是個伯爵領。。。

  • 4 # 飛天三奔子

    中世紀是一個時間跨度,期定義為西羅馬滅亡至東羅馬滅亡。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是個典型的封建時期,從最大的皇帝到最小的騎士,每個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沒,封建主有高度的自治權。就拿法蘭克帝國說吧!高度自治的各級封地中央的行政受到了極大的阻力,帝國皇帝也有著“政令不出巴黎”的尷尬。

    帝國皇帝尚且如此就更別說下面的貴族了,皇帝下面是國王,國王下面是公爵,然後是侯爵,伯爵,等等。中世紀時期有一個大帝國,及神聖羅馬帝國。可這個東拼西湊出來了的帝國卻及不神聖也無羅馬更不是帝國。與其把它成為帝國還不如叫江湖來的貼切。帝國最高的皇帝其實就是個武林盟主,統治帝國的方法也不是高效的行政制度而是強大的武力。國家的管理也不想中國那樣由皇帝任命官員進行管理,而是把手中的地盤分出去,國王把一些管理不過來的土地封給公爵,公爵再往下封一直封到騎士一級。大貴族之間的分封都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小貴族則是看出身,所以中世紀也是個名正言順的拼爹時代,不光拼爹,還拼爺拼祖宗。普通平民想出人頭地簡直困難重重。

    大貴族把地盤封出去了,那被封的人則必須向給他地盤的人效忠。大貴族把土地封給小貴族後就沒有再過問土地的權利了,這就是歐洲那時的諺語——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軍事上各級貴族也是比較獨立的。比如說,一個王國有五萬人的軍隊,但這五萬人並不是都掌握在國王手裡,國王有自己的直屬軍隊,這支直屬軍隊才是國王能直接掌控的。剩下的軍隊通常是掌握在各級貴族手裡的,也就是你一千我兩百的那樣。

    戰爭爆發也要看是什麼級別的,最大的是帝國或王國之間的國家級戰爭,最小的是下層騎士之間的“友好切磋”。

    戰爭的級別不同所動員出的力量也不同,中世紀時期最大的戰爭首先要數對抗蒙古西征大軍了,那場戰鬥中的歐洲軍隊是由教皇牽頭歐洲各國加盟的頂級戰鬥,包括三大騎士團在內的歐洲精銳力量都被髮動了。雖然最終戰敗了,但那卻是歐洲軍事的最直觀體現。

    在君權神授的歐洲,教皇無疑是那個金字塔最頂端的那個人,而教皇下面便是各個國王或則皇帝了,騎士團則是教皇的直屬軍事力量。但是,教皇的權利也僅僅是到國王皇帝這一級別,再下面的其他級別的貴族教皇就無能為力了。動員公爵伯爵的力量需要國王出面,剩下的動員體制也是以此類推,所動員的級別越低人數越多,同樣的,戰鬥人員的質量也就越濫需要說明一下,大貴族手中是有數量眾多的直屬騎士的,這些直屬騎士就是他們的軍事基礎。

    也就是說,一個國王或者其他大貴族想要發動一場戰爭,首先要做的不是準備戰爭,而是讓手下的附庸貴族支援自己。

    至於大小貴族的數量則是要看總體的地盤了,一般來說公爵相當於現在的省長。侯爵伯爵是市長,子爵男爵是縣長或鄉長,最底層的騎士則是村長。

    騎士在中世紀不光是個冷兵器作戰單位,他也是一個村的領主。作戰的時候騎士並不是一個人,他參加戰爭時都是帶著自己的武裝去的,騎士的武裝大多是領地的農民,也有一些富裕的騎士會去花錢請僱傭軍。所以各位看官,在看一些文學或影視作品時千萬別在把一個騎士當做一個人了。

  • 5 # 每日一段歷史

    騎士維護費用高,一個騎士要帶三四個隨從,還要8匹馬,整套裝備幾百公斤。養一個騎士要100名農民勞作提供後勤支援。那麼一個公國大概多少人口呢?不超過100萬,其中成年可勞作的男子大概30萬吧,3000騎士是上限了,能動員15000兵力的公爵已經接近帝國皇帝了。

    征服者威廉1066年統治英格蘭,手下大概有3000騎士,1415年阿金庫爾戰役,法國幾乎傾國之兵力大概是10000騎士、騎兵+30000無馬騎士(這種就算重灌步兵吧),當時法華人口是1100萬人左右。

    在中世紀歐洲:

    如果你有500騎士,意味著至少2500人馬,王國內可以橫著走了;

    如果你有1000騎士,就是5000人馬,可以問一下國王怎麼選的;

    如果你有3000騎士,可以組織起15000兵力,看隔壁國王不順眼?扁他!

    如果你有10000騎士,麾下就是50000大軍,看心情隨時羅馬走一趟,調整一下教皇人選;

    如果你有30000騎士,這個兵力已經超越查理曼大帝了!光復聖城耶路撒冷重任是你的了!

  • 6 # 小益55942681

    按照圓桌騎士遊戲來看一般動用一個就行,最多兩個。比如亞瑟王有兩個騎士,一個是蘭斯洛特,一個是波西瓦爾,然後一頓砍瓜剁菜殺的敵人雞犬不寧,大領主為了保命丟出金銀財寶,最後連聖盃都交了,可惜還是被砍翻。

  • 7 # 曉四界

    ....中世紀時間上來說奇長無比,歐洲各國的分封格局都是不一樣的,複雜和完備如法國,雜亂無章如神羅,還有英國、波蘭等各不相同。封地大小不一貧富不等,爵位不能簡單代表實力。騎士數量的話一般有個幾十個騎士就算很像模像樣的一方力量了,能上百就屬於強大,有個三五百那基本上可以面對任何強大的公國、王國都不腰疼了。有個三兩千騎士,配上僱傭兵和僕從軍,基本上可以執行對大王國的征服行動了。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總人數也就是三萬多人,印象中其中騎士約三四千的水平,一路殺到中東並能建立四個國家,有王國、有公國、有伯國....這期間最強的耶路撒冷盛時也就是五六百騎士的水平。

  • 8 # 專門好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忘了,非常強大的一個公國,一次召集了近3000騎士,步兵隨從上萬,在歐洲中世紀估計也就法蘭西有這個能力了,相對於鎧甲,優秀的戰馬更加難能可貴,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步行騎士。一個騎士肯定至少2到3匹馬,一匹馱馬,2匹戰馬,外加一個騎馬隨從。3000騎士,上萬匹馬,上萬的步兵和外加3000多的步行騎士。伯爵有很多種。我就記得邊境伯爵算是武力值比較高的。武力值高的手上200多騎士還是有的。由於歐洲很多是長子繼承製,很多小兒子便很喜歡投靠邊境伯爵建功立業。有時候邊境伯爵拉出來上千騎士都有可能

  • 9 # Man139876657

    諾曼底公爵在征服英格蘭的時候動員了八千軍隊,騎士大約兩千人不到!西方爵位和軍隊數量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主要看個人的財產。但是爵位和向領主提供的騎士數量有關。諾曼底征服後,其實整個英格蘭的騎士數量也不超過五千,有一本法律,叫做末日審判書,是威廉公爵征服後的分封,上邊記載了英格蘭騎士1400人,男爵180人,大男爵12人。後來大男爵演變成為伯爵。上邊記載,10至20騎士領為小男爵,20至40騎士領為中男爵,40至六十騎士領為大男爵。由此我們能推算出英格蘭國王他手下的封臣的騎士數量,大約四五千人,加上國王的整個英格蘭騎士應該不到一萬人!

  • 10 # 四川達州人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公爵,在歐洲有大有小,有強有弱,基本都是很難描繪的。

    1066年的諾曼征服中,入侵英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只6000兵力,其中騎士只1000人。

    而當時的標準騎士,需要最少三四匹馬4個輔助士兵,其中騎乘一匹馬,兩匹作戰,一匹馱運物資。輔助士兵中,最少要有一位弓箭手,一名雜役,兩名助手協助騎士管理、穿戴盔甲等後勤服務。

    所以,一名騎士所需的裝備與人員就要100戶農夫來養活,才能具備基本作戰能力。

    1086年釋出的《末日審判書》中,合計有1400名直屬英王的封臣,其中男爵168人,大男爵12人,剩餘1200人均是騎士。如發生戰爭,大男爵法定義務是向英王提供40—60名騎士,男爵則是10—40名。

    所以,此時英格蘭王國第一等爵位的12人(視同公爵)擁有的騎士不會超過200人。因為此時英格蘭全國才150萬人口,而英王直接就佔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人口。

  • 11 # 優己

    這個公爵手下有多少騎士主要得看地區,牧區的騎士肯定會比不是牧區的騎士多得多。比如當時的日耳曼地區日耳曼騎兵團跟頓河地區的哥薩克騎兵團,一個公爵所轄的騎兵總量都在兩千人以上,這些都是輕騎兵,按著我們東方的說法叫做建設兵團,都是戰時為兵平時為農的,他們打仗的時候出動的全部都是騎兵。

    至於農耕為主的中歐南歐地區,騎兵則寶貝得緊,他們都是貴族,一般來說只要是騎士都能夠被封爵位,最低也得是男爵。按歐洲的分封爵位制度大約是30戶起封,這是滿足一名騎士的最少封賞。所以折算一下,一個萬戶侯實際上掌管的騎兵數量也不過300多人,以當時歐洲的情況,一個國家能夠達到萬戶級別的人不會超過5~6個,也就是說,中歐南歐地區國家比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這種的,全國騎士總數量不會超過2000人。

    由於騎兵太寶貝,他們肯定是精心保護的,他們會給戰馬配備馬甲,給人也配重甲。打仗的時候也就是擔當重坦克突擊的作用,也就是衝鋒的那個時候用來突擊敵人陣地捨得用,其他時候就是步兵去打仗了,重騎兵就在那看著,或者是以騎兵對抗騎兵,與敵方騎兵對戰掩護自己步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點評書法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