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月的大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北半球得到的Sunny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冬至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因為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樣,冬至日被稱為“活節”。

  • 2 # 終南青

    中國上古時期用測日影的方法來確定冬至和夏至,具體手段就是樹一根直杆子,觀察投射的日影,根據影子的移動、長短來確定節氣。在冬至時,這一天正午的影子是一年中所有正午影子中最長的。

  • 3 # 中國歷史故事

    中國上古時期用測日影的方法來確定冬至和夏至,具體手段就是樹一根直杆子,觀察投射的日影,根據影子的移動、長短來確定節氣。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透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 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 4 # 紀銀全

    一年三百六十天,分為二十四節氣,又將夏至和冬至分為,陽盾和陰盾,而夏至後十二個節氣為陰盾分別是: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風,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為陰盾。冬至後為陽盾分別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掠蟄,春風,晴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為陽盾。

  • 5 # 文都楊稼

    古人是怎樣計算出“冬至”日的?我們也無法穿越至古代,現就憑自我感覺來說一下吧?

    太陽朝起日落定位法 :每年在冬至前後的日子裡,人站在某一個固定位置,觀測太陽起山和下山的地標位置,若太陽不往南再移動了,或往北迴歸,這樣初步大致能確定冬至日期。

    中午根據日影長度計算法: 就是在空曠處立一杆,太陽越往南,斜射的Sunny投影就越長,日積月累,資料就出來了。

    滴漏計時法: 古人根據滴漏來確定時間,哪一天白晝最短那一天就是冬至。象古代不是說小姐繡花“吃了冬至面,一天要長一條線”,這姑娘們每天多繡一條線不就是時長嗎?

    根據星座的移動軌跡: 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天狼星的移動位置。

    古人可能還有其它的測算辦法,古代的古人既然能測算出太陽的執行規律(實際是地球轉動),都是有很高智商的人,還要有悟性,更要有專業的精神,耐心的精神,敬業的精神。

  • 6 # 煙花三月是隻貓

    古人很厲害的,一根棍子,就把這些問題解決了。

    我們知道,古代人能掌握的科技實在太有限了,他們每天直接能面對的就是太陽和月亮,就是對太陽和月亮的觀察中,古人有了方位的概念,時間的概念,包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今天看來,都讓人感嘆了不起。

    那麼古人是怎樣創設了冬至的呢?

    節氣的創設,源於古人對太陽影子的觀察。

    我們知道,在太Sunny的照射下,每個物體都有影子,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發生變化。古人觀察到了這種現象,並且記錄了這種變化,這樣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知道的晝夜、四季和節氣。

    最早古人就是在平地上豎一根棍子,觀察這根棍子的日影的變化。古人透過觀察發現,一年中,這根木棍的日影的長度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其中,夏季的一天正午的日影最短,這一天太陽的位置最靠南,所以把這一天叫作“日南至”,也叫夏至;而冬季的一天正午日影最長,這一天太陽的位置最靠北,所以把這一天叫作“日北至”,也叫冬至。

    古人就是這樣算出了“冬至”。

    那根豎著的棍子叫“表”,橫在地上的做記號的,叫“圭”,合起來就叫“圭表”。

    我們現在已經有的資料證明,最遲在中國的春秋時代,我們的古人就已經確定了夏至和冬至這兩個節氣。

    古人怎樣計算冬至的時間呢?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古人怎麼知道冬至就在12月22日左右呢?其實古人根本不知道冬至在這一天在這個日子。

    古人只知道冬至日,就是影子最長的那一天,而一年中,也只有那麼一天。

    我們現在所用的日曆,是引進西方的公元曆法,所以這個說法,這樣表達才更準確:

    冬至一般對應在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

    二十四節氣中,為什麼“冬至”演化出了重要的節日?

    大家都知道“冬至大如年”這句俗語,為什麼在所有的節氣中,古人這麼重視冬至呢?

    科學家們推測,可能是因為在測量影子定節氣的時候,由於冬至的影子比較長,測量的時候相對誤差能夠小一些,而且測定和記錄冬至的“圭”也比較長,可以把其他節氣的影子長度全部包括在裡面,所以冬至這個日子就有了特殊的含義,最後演化成了重要的節日。

    因為古代歷史上,有一段世界,把冬至所在的那個月叫“正月”,也就是第一月的意思,才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古人最先利用影子測出了夏至和冬至,在這個基礎上,把一年劃分成多個區間。古人先是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個區間,加進了春分和秋分,這樣一年就變成了“四時”,也就是把一年平分成了四段。後來在四時的基礎上,又平分一次,這樣又加進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變為八段,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四時八節”。

    至少在西漢的時候,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已經確立,並且被正式寫進曆法中去。

    小結

    一根小木棍,古人就把我們今天看來都挺難的事情搞定了,真的是高大上,真的佩服古人的聰明和智慧。

    那根立了大功的小木棍,古人更是重視。後來用石頭代替了木棍,而且修造的也越來越大,還給它起了一個莊嚴的名字,叫做“表”,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把計時的工具叫做“表”的原因了。

    咱們現代人還能看到的“表”,就是現在還矗立在故宮門前的兩根高大的華表。看到它,就會想起咱老祖先的智慧。

  • 7 # 自由23797

    是按天文地理的地球經度和緯度計草的吧,根據太陽的緯度南移而至,從這-一天太陽又往北移動了直至夏至而停,年年往返,而總結出了二十個節氣,和一年四季。很科學,也很有價值!咱們一般不太重視天文氣象、農村老農可重視了。

  • 8 # 經濟資訊速遞

    冬至

    ·

    冬至酷冷迎聖誕,

    燈火闌珊夜平安。

    新春將近辭舊歲,

    時光如梭又一年。

    ·

    人逢歲末易惆悵,

    風吹三更尤覺寒。

    月朗星稀發凌亂,

    往事汩汩動心絃!

    ·

    又逢年底,又迎聖誕,在嚴寒中辭舊迎新,更是多了份懷舊與惆悵。月朗星稀、夜色燈火下的中央電視塔,像個大紅燈籠一樣懸掛空中,忽明忽暗,給這個清冷的平安夜帶來一絲靈動和溫馨。

    夜幕下的公主墳,車水馬龍,流燈閃爍,高聳著的城鄉貿易中心,流光溢彩,富麗堂皇。當年求學的時候,這裡曾經是常來常往的地方。歲月流逝中,當年環島中的廣場、水景已變成縱橫交錯的交通樞紐;當年年少輕狂的熱血青年也已成為謀定思動的不惑中年。

    記憶中的往事,如同平安夜中的頭髮,被寒風吹亂,被心絃撥動,千頭萬緒,連綿不絕,汩汩而出;而記憶中的青春,則如同平安夜裡的塵埃,被寒風吹散,消失的無影無蹤,一去不返,唯餘嘆息……

  • 9 # 陳相因631

    古人發明一種儀器“日晷”。用來測出太陽投射的影子,它不但能測出白天12小時的時間。還用日影最長的是冬至”、日影最短的是“夏至”。也就說“日晷”根據日影的長短數字能測出一年二十四節氣。

    古人還能觀測北斗星的把柄所指的方向測出節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月17日,美聯選了三組超級強隊。詢問球迷哪一組強,你覺得哪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