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武歷史講堂

    話反了,應該是諸葛亮是戰術天才,曹操是戰略天才。

    曹操一生跟諸葛亮有很多交手,每一次諸葛亮都佔盡優勢,但蜀國最後還是亡了。曹操在戰場上謀不如孔明,戰不過關張,在戰術上吃盡力虧。

    但曹操這個人審時度勢的能力要比諸葛亮強的多,曹操知道“挾天子,令諸侯”只要天子在自己手裡,自己就是正朔。曹操知道,屯田屯兵,只要兵精糧足,天下的天平就向著曹魏傾斜一點。但諸葛亮就不同了,他知道“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卻毅然決然的決定北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企圖靠著一己之智力挽救蜀國於水火。

    諸葛亮的確聰明,幾次北伐打的堪稱經典。但是,以蜀國之國力,行北伐之大事,財力不足久戰,人力不足保障後勤。以當時的蜀國國情,諸葛亮知道贏不了,但諸葛亮還是要做。因為劉備託孤給他就把王業託付給他,他必須北伐,因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 2 # 洛水宓妃

    《隆中對》產生於二袁已滅,呂布已死,張繡已降,遼東歸順,匈奴已遁。天下僅餘挾餘威的曹操,坐談客劉表,英武主孫權,匹夫之勇的馬超和闇弱的劉璋,以及屢敗卻不失英雄氣概的劉備,張魯算個小軍閥。天下形勢已明瞭,

    諸葛氏乃士族之家,謹已侍權且得高位,誕欲投魏,唯亮踟躕不定,此豪門士族投資政治之睿智,以確保家族不至完傾。

    劉備駐新野,訪得亮之賢名,屢求之,亮應之。以《隆中對》作投名狀。

    曹操發動統一中國的南征,劉備作為首要消滅的小軍閥,卻在得到諸葛亮後乃倉惶逃竄,更欲投蒼吳太守吳巨。可見梟雄並非常不認可"東吳可為援"。

    在天下僅餘曹孫劉(表、璋)馬韓張的形勢下,且表已死琮已降,劉備欲圖存難道去求聯合西涼馬韓?求助巴蜀同宗劉璋?不現實吧,惟求助孫權。這樣的現實難道一般謀士想不到?!顯然是蓄意誇大了諸葛亮的作用。

    《隆中對》中最核心的字眼劉備沒看出,即"天下有變"四字。它的天下有變是敵方變亂變潰,而壓根沒想到自己變亂或盟友變心。失荊州死關羽,戰略制定者諸葛亮是脫不了干係的。失荊州之前東吳的頻頻表現和動作你自比管仲的人不該預見後果麼!

    後世的毛澤東對《隆中對》頗有微詞(未見記載,道聽途說,見諒)。毛澤東導演的三大戰役豈是諸葛亮能望項背的?

    總之《隆中對》僅實現了一小半,即三分天下,而漢室可興則完全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諸葛亮是戰略天才,不信!

  • 3 # 青言論史

    準確地說,這兩位應該都是戰略天才,因為他們都不是上陣指揮打仗的第一線武將。但是曹操在戰術層面上要比諸葛亮高明一些。

    諸葛亮的戰略天才,早就在《隆中對》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的橫跨荊益、三分天下、聯孫抗曹的戰略,被後面的事實證明是絕對正確的選擇。儘管關羽丟掉了荊州,但是諸葛亮總理朝政以後,以一個政治家的忍辱負重與孫吳盡釋前嫌重修舊好,並且以“王業不偏安”為口號,以攻為守,小國圖強,這才穩定了蜀漢內部和外部的格局。

    但是諸葛亮畢竟不是一個長期生活在部隊裡的人,他正式統兵也是在劉備等老一代將領去世以後才開始的。在這一階段,他打的仗雖然總能獲得一些勝利,但卻總不能保住戰果,他的指揮藝術也明顯不夠精彩,儘管被後世抬進了“武廟十哲”,但是平心而論,諸葛孔明並不算頂尖級別的軍事指揮家。

    曹操也是一樣,雖然他長期處在帶兵打仗作戰的第一線,但是在他擔任丞相以後,並不直接指揮戰術層面上的對抗,而是更多的負責統籌全域性、打贏戰爭而非戰役。但是他在還是一方諸侯以及指揮孤軍作戰的時候,指揮打仗也確實是比較有一套的。畢竟是行伍出身的人,相比諸葛亮這種半路出家的軍事統帥還是要多了些實戰經驗。

    順便說一句,曹操的戰略天才,更多的是軍事層面的戰略;而諸葛亮的戰略天才,則主要體現在政治上的戰略。論及整體軍事能力,前三國可能無人比曹操更好;但要談到執政能力,諸葛亮在整個三國都無出其右。

  • 4 # 歷史扯吧

    第一,從政局的研判與把握來看,曹操和諸葛亮都是戰略天才。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有如喪家之犬,但是,曹操認定劉備將來能成大事。

    諸葛亮出山之作,就是三足鼎立的形勢分析,能夠在劉備最不利的時候研判到這個結果,不服不行。

    第二,從御人和治國來看,兩人同是戰略天才。

    曹操從逃犯到丞相,一路上收服大批能人干將。雖然在赤壁之戰中一敗塗地,但是很快就恢復元氣,誰讓人家的板凳足夠厚呢。

    諸葛亮更加牛氣,一招三顧茅廬就把劉備徹底拿下,剩下的事情,就算是狐假虎威你又能奈他何?

    能夠御人,自能治國。把該用的人用在該用的位置上,把放心的人安排在不放心的崗位上,一切就解決了。

    曹操和諸葛亮顯然都是這方面的能手,所以,他們才有充足的時間帶兵打仗。

    第三,從帶兵打仗來看,很遺憾,曹操和諸葛亮都算不上天才。

    曹操以前總能打勝仗,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因為他身邊的總參謀長郭嘉是天才。郭嘉一死,曹操基本上都是吃敗仗,沒他指揮時,魏軍的日子還好過些。

    諸葛亮別看能掐會算,這樣的本事當軍師還可以,當統帥就差遠了。不說其他的,第一次出兵北伐,如果不是他固執要用馬謖,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 5 # jordan25

    如果你實現了你的戰略,說明你是戰略家,怎麼實現的呢?當然是透過戰術實現的,因此,你也可能是戰術家。但是,你沒有實現你的戰略,首先你肯定不是戰術家,也很可能不是戰略家。曹操實現了一統中原的戰略目標,戰必揮戈於前,應該說曹操是戰略家戰術家。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是正確的,但後來屢伐中原,徒勞無功,說明諸葛亮不是戰術家,也難稱戰略家。

  • 6 # 紅泥小火爐2583

    個人覺得,曹操比諸葛亮厲害多了。諸葛亮完全算不上戰略天才,可以說是戰術天才;而曹操呢,可以說是戰略天才!

    先說曹操

    1.曹操很厲害的。當年他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等人,曹操統統不放在眼裡。這些人都是佔據一方勢力的人,在當時,也比較厲害了。

    曹操就直接跟劉備說,我覺得天下英雄只有你跟我。

    當時,孫權太小了。所以,沒在英雄之列。

    所以,你看,最後三分天下的人就是劉備,曹操,還有孫權。

    你說曹操看人的眼光準不準。

    2.曹操親自指揮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留名史冊——官渡之戰,而這場戰役為他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3.曹操本人也算得上雄才大略了。

    曹操的志願是想一統天下,他來做這天下的霸主。所以他思考問題都從長遠考慮的,才是戰略天才,基曹操的志願基本上實現的差不多了。所以他很愛惜人才,多方招攬賢才為他效力。

    曹操經歷複雜,是在亂世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一代梟雄。其氣魄和膽量,手腕等都是無人能比的。

    再說諸葛亮

    儘管後人把諸葛亮捧得如何神化。

    但我認為諸葛亮真的不如曹操。

    諸葛亮無非是很會讀書,並且善於活學活用,而且很會做營銷。

    諸葛亮當年所提出的《隆中對》的確是為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但事實是,他哄劉備,劉備一聽,自己可以稱王,那也是相當高興啊!他的格局還真不如曹操,他也已經盡力了,已經把局面謀算到最大化局面了。

    諸葛亮的戰術天才體現在他的軍事能力真的比較突出,後世都值得稱讚和學習。但是戰略上的突出不如戰術的勝利。

  • 7 # 新的開始

    首先,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弱勝強,他用他完美的指揮打贏了基本不可能勝利的戰役。雖然有其他謀士的幫助,但是謀士的計劃也僅僅供他參考,最後是由他自己來做決定。他能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找到機會,一舉燒燬糧草,打贏了戰爭。之後曹操的戰爭都以贏的多,即使赤壁的慘敗也是因為他不懂水戰,麾下計程車兵也是不懂水性的北方人,且流行疾病,所以赤壁之敗非人力所能逆轉,所以曹操是戰術大師。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神話了,他只是一個政治家,不是一個戰術家,他出山是給劉備定好了發展戰略,讓劉備不至於成為喪家之犬。像空城計根本不是諸葛亮的,而是曹操的。赤壁之戰是諸葛亮也只是一個輔助,決策是周瑜。而且諸葛亮的戰略也是有錯誤的,利用川蜀之地的人口根本無法與魏抗衡,且出川路線較少,易難攻打,如果他是戰術大師,又如何幾齣岐山的失敗。

  • 8 # 品茗聽雨1982

    這個認為是錯的,曹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這裡曹操的功績不用再說,我們主要說說正史裡的諸葛亮。

    正史裡,確實有三顧茅廬,諸葛亮也確實寫出了隆中對。但是劉備一直到死,諸葛亮都沒有掌握過兵權,包括火燒博望坡,劉備活著,諸葛亮一直只有搞後勤,劉備死後,諸葛亮為託孤大臣,但是諸葛七次北伐,也讓蜀國國力耗盡,而且沒有一次是成功的。後晉書司馬懿傳裡有評價諸葛亮的一句話,治軍嚴謹,謀略不足。百家講壇裡也講過,諸葛亮打仗中規中矩的還行,一旦有什麼變化,立馬顯示出諸葛亮的應變能力不足的問題了。但是諸葛亮做後勤,管理國家還是值得肯定的。屬於內政人才。

    反過來大家想想,一個書生,一直沒有指揮過兵,怎麼可能有演義裡那麼神奇。見到血就可能暈厥,更不要談指揮了,所謂決勝於千里之外,那是杜撰,演義神話了諸葛亮,但是現實中,諸葛亮軍事能力確實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的劇情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