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哀公問宰我
這麼說吧,一個普通想起愛好者對戰特級大師,然後被對方用馬將死了,他感嘆剛才要是防住對方馬就好了。
普通人會感嘆對方馬用的比我好,殊不知即使不是馬將死你,人家還有車和炮。
即使陳餘採用李左車的計謀,韓信一定有別的辦法打敗陳餘。
-
3 # 管仲8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指揮過很多戰役,其中滅趙之戰是他指揮的經典戰役之一。
當時韓信帶領三萬老弱殘兵翻越太行山去攻打趙國,此時趙國李左車提出讓趙國主力堅守不戰而自己領三萬大軍去截斷韓信的糧草,由於當時掌握大權的是成安君陳餘,而陳餘這個人比較迂腐認為自己是正義之師,用不著耍陰謀詭計。所以並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以至於韓信採用背水列陣將士兵置於死地,士兵們拼死抵抗,再加上韓信派二千輕騎兵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插上自己的大旗擾亂趙國的軍心最終大破趙軍,在泜水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假如韓信攻打趙國時有李左車掌握大權與韓信一戰結果如何呢?首先我們看一下李左車的才華。史書評價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他曾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並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還著有兵書《廣武君》,論述用兵謀略,影響深遠。可見李左車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戰略上都是當時非常厲害的人物。即使與韓信相比恐怕也不差多少,而韓信攻打趙國時,當時趙軍號稱20萬大軍,韓信只有三萬老弱殘兵。而且韓信還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去攻擊趙國,趙國則是以逸待勞。可以說這場仗韓信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都不佔優勢。所以要是有李左車領軍韓信的勝算恐怕並不大。
-
4 # 史學達人
韓信的成名之戰,就是背水之戰。在打背水之戰的時候,韓信遇到的最大的威脅,應該就是來自這個李左車了。
背水之戰韓信是和趙國的將領陳餘打的,而李左車就是陳餘的軍師。
當時韓信帶領的是三萬士兵,那時候他剛剛拿下代國,韓信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攻打趙國。但是,韓信要打趙國的話,就必須從代國,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經過太行山到達趙國,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的地盤。
從代國到達趙國有一個叫井陘口(橫穿太行山)的地方,這是一條捷徑,韓信若是不想長途奔襲的,就必須要走這條路。
在韓信走這條路之前,李左車就已經想到了,韓信肯定會走這條路的。
因為韓信只有三萬人,當時的趙國是二十萬。
韓信若是帶領著三萬人,選擇長途奔襲趙國的二十萬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對於韓信還說走井陘口這條捷徑最為便利。
李左車針對韓信走井陘口的選擇,給主將陳餘提供了一個必勝的計策。
他告訴陳餘,讓陳餘給他五萬人馬,他帶領這些人,星夜趕路到達井陘口的另一端(也就是韓信所在的山西的一端),等韓信從井陘口透過的時候,他就帶著這些人,先截斷韓信的糧草,然後在去抄韓信的後路,打韓信一個措手不及,讓韓信退無可退。
同時陳餘帶領剩下的人,在前面和韓信迎戰。
李左車道建議,就是要把韓信給消滅在井陘口之內。
當時,韓信知道了李左車的建議,他著實嚇了一驚。若是真的這樣的話,那韓信肯定不可能去打趙國的了,因為根本就不可能打的贏。
李左車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主將陳餘的時候,陳餘哈哈大笑,他不屑地說到,殺韓信區區三位人馬,何須用旁門左道。讓他來即是,我趙國二十萬家軍,難道是怕了他不成嗎?
陳餘就是一個書生,自喻讀過幾本兵書,他就覺得自己可以率百萬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了。
儘管李左車再三的懇求陳餘,讓他不要大意。韓信既然敢帶三萬人馬,來攻打擁有二十萬大軍的趙國,這就說明他有必勝的把握。
結果陳餘還是不聽李左車的,說白了陳餘就是仗著自己有二十萬大軍,在他的眼裡,多人打少人,怎麼打都能贏。
所以,即使他知道李左車說的不錯,但是,他還是不採納。
結果到了真正打仗的時候,他才知道並不是那麼回事,多人打少人,有的時候也打不贏。趙國的二十萬大軍不但失敗了,而且陳餘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韓信在知道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道建議之後,他才敢帶兵進攻趙國的。
最後韓信殺了趙國主將陳餘,俘虜了李左車。
韓信知道李左車是個軍事奇才,他親自給李左車結開綁在身上的繩子,讓李左車給他出主意,如何拿下燕國來?
當時,韓信想直接帶著部隊強攻燕國。
李左車說燕國不用打,你只要在趙國犒賞三軍,做出要攻打燕國的樣子。然後再派一個使者去說服燕王,讓他來投降。這樣燕王聽說了您把趙國二十萬大軍都給打敗了的事例之後,肯定會來投降的。因為燕國小,根本不可能和趙國相抗衡。
韓信採納了李左車的建議,結果燕王見到韓信派去的使者,果然同意投降了。
這就是軍事奇才李左車,幫助韓信降服燕國的事蹟。對了這個李左車的祖上,是戰國時期的名將李牧。
回覆列表
名將之後,因功為君
如果說韓信的師承不明的話,那麼李左車卻是名門之後,他的爺爺就是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那耳熟能詳的名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就是李左車的名句。秦末,群雄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
有謀難斷,有國難安韓信伐趙時,李左車曾根據韓信帶兵的特點,出過一個致勝之謀,大意是趙軍只需要堅守,由自己率精兵三萬截斷漢軍的糧道,便可獲全勝。但這個建議並未被成安君陳餘和趙王歇所採納,不久韓信破趙,將成安君陳餘殺死並俘虜了趙王歇。
破齊服燕,全勝之謀韓信出千金懸賞捉拿李左車,不久,李左車被俘,韓信以尊師之禮敬之,並向李左車請教平定齊、燕的謀略。李左車認為漢軍已經疲憊不堪,不適合和齊燕的部隊正面交鋒,那樣勝負難料。不如按甲休兵,撫趙安民,以兵威勸齊燕投降,果然兩國不戰而降,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全勝之謀。
左車之謀,太子之師之後李左車便一直跟隨在韓信身邊,為其出謀劃策,很多奇謀背後都有李左車的功勞。劉邦知道李牧之孫李左車居然在韓信帳下,便將李左車調到自己的身邊,讓他來輔佐太子劉盈,指導劉盈操練兵馬,成為了太子之師。介紹完李左車的生平,我們回到問題本身,李左車對陣韓信究竟勝算幾何呢?鑑於歷史上兩人真正意義上的交鋒,只有韓信伐趙這一次,因此我們就針對這次戰鬥來分析一下,如果是李左車統帥趙軍,那麼勝算幾何。
制勝之道,隨機應變讓我們把趙國當時的統帥和主宰者變成廣武君李左車,而不是成安君陳餘。按照李左車的謀略,趙軍只要堅守不出,並派出精銳騎兵截斷漢軍的糧道,便可以擊敗韓信。看上去似乎這個謀略無懈可擊,也抓住了漢軍的弱點,但現實果真如此嗎?韓信之所以被稱為兵仙,就是因為他用兵飄忽不定,善於抓住對手的弱點而隨機應變,不侷限於常規,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讓對手防不勝防。自古名將都十分關注自己的後勤保障,尤其是糧道。被敵人截斷糧道而導致兵敗的案例不勝列舉,做為韓信不可能不關注這一點,因此李左車的謀略雖好,對於一般的對手也許可行,但是對於韓信卻未必奏效。
固守不戰,速戰速決但固守不戰之謀卻是瞄準了漢軍的軟肋,漢軍遠來疲憊急於速戰,若曠日持久,趙國的後勤保障源源不斷,而漢軍的糧草補給子都將成了難題,就算有蕭何在關中不斷轉運糧草,但也終將無以為繼。因此這場戰鬥的關鍵在於:漢軍益於速戰,而趙軍於固守,時間陣線拉得越長,對李左車統帥的趙軍越有利,對於韓信的漢軍越不利。因此韓信破趙的關鍵在於要絞盡一切腦汁,誘使趙軍出戰,而李左車則是固守不戰,趁漢軍遠來疲憊無以為繼時,一擊而成就自己的名將之名。在廣武君李左車的心中,只有擊敗了韓信,才能成就自己的一世聲名,不負自己爺爺李牧的名將之名。從客觀條件來講,趙軍的數量是漢軍的十倍,趙王如果採取李左車的謀略固守不戰的話,漢軍就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攻城戰就是攻堅戰,消耗的只能是人力、物力和實力,韓信縱然有奇謀卻沒有用處。
獨闢蹊徑,棋高一籌前面我說過韓信統兵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隨機應變,而不侷限於常規。面對趙軍的固守不戰,其他將領可能會選擇退兵,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但對於韓信這樣一個人,他不會輕易退兵而會去採取其他的方法。從後來韓信俘獲李左車的情況來看,他充分利用了人趨利避害的本性,策動了李左車手下的人反水。在高官厚祿的誘使下,李左車被其手下出賣,押送到了韓信的面前。同樣,面對趙軍的堅守不出,韓信也可能會採取類似的策略,李左車搞不定,那就先搞定他身邊的逐利之人,從內部分化瓦解趙軍。“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全勝之謀”,這樣的謀略韓信也會,而且韓信不僅善於陽謀也善於陰謀。李左車躲得過韓信的明槍,但卻未必防得住暗箭。因此綜合來看,韓信相對於李左車還是更勝一籌,不然李左車怎麼會甘心情願的輔佐韓信成就其成為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