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星一號
-
2 # 理性科普者
眾所周知,生命有幾個特徵,能夠自我複製、能夠交流資訊、能夠新陳代謝、能夠生長。
絕大多數生物學家都認為,生命起源於一個複雜而漫長的化學過程。由一些簡單分子合成氨基酸,再合成原始蛋白質,最後形成有機生命體。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模擬原始地球大氣環境,用放電的方法制造出氨基酸等有機分子。最後得出結論,原始地球大氣環境可以形成簡單生命。
然而,現在的科學家用離子閃電製造出可自我複製的“氣體細胞”(等離子體),重新整理了對生命形式的認識。
為了解“氣體細胞”的產生原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是不同於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的第四態。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當物質被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或其他原因,外層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物質就變成了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有人戲稱為“離子漿”),在離子漿中,正負電荷總量相等,近似電中性,因此,稱為等離子體。
最常見的等離子體是高溫電離氣體,如電弧、閃電、球形閃電、霓虹燈和日光燈中的發光氣體。另外,極光、半導體中的載流子、電解質溶液等也是(低溫)等離子體。
在地球上,等離子體物質較少。在宇宙中,等離子體是一種常見的物質,它佔了整個宇宙的99%以上,如,恆星(包括太陽)、星際物質以及地球周圍的電離層等,都是等離子體。宇宙中的等離子體主要是恆星發出。
人造等離子體,主要是核聚變、核裂變、輝光放電以及各種放電產生的等離子體。普通氣體溫度升高時,氣體粒子的熱運動加劇,粒子之間發生強烈碰撞,大量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被分離,當溫度高達某個值時,所有氣體原子全部電離。這種中性氣體也叫等離子體。
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大氣被太陽輻射而電離,是等離子體區。
經常看電視的人都知道,在航天器重返大氣時,有一段路程,由於摩擦產生高溫,航天器的表面就會形成濃密的等離子體,由於電子的密度大,阻斷了地面和航天器的通訊,直到速度下降後才能恢復通訊。
等離子體可能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羅馬尼亞庫扎大學的物理學家米爾恰•桑德洛維奇及其同事用實驗創造出一種奇特的氣狀的等離子體球,能夠達到傳統意義上生命必備的絕大多數條件,它們能夠生長、複製和通訊,雖不包含任何遺傳物質,但科學家們相信,這些奇特的等離子體球可能為生命的起源提供全新的解釋。宇宙中可能還存在我們未認識的其他生命形式。
在桑德洛維奇的實驗中,像細胞一樣的組織結構可在幾微秒的時間內形成。如果他們結論是正確的,生命起源理論將被徹底改寫。
桑德洛維奇等人把兩個電極插入一個有低溫氬氣等離子體的容器中,原子被分離成自由電子和帶電的離子。在電極間輸入高壓電,結果產生了一個光彩耀目的能量弧,從一個電極躍到另一個電極,好像一個微型閃電現象。這個過程造成離子和電子在電極處高濃度積聚,並形成球體。每個球體都包含兩層,外層是帶負電的電子,裡層是帶正電的離子,內外兩層有個分界,類似生物細胞膜。
球體的大小和壽命由放電的能量值決定。他們在實驗中不斷地加大電量的輸入,球體的直徑從最初的幾微米增大到3釐米。等離子體球有分開內外的邊界。
他們發現,這些等離子球,能夠透過一分為二來複制自己。在合適的條件下,它們也能夠越長越大,在不斷地分裂成離子和電子的過程中更新自己。它們也能傳輸資訊,向其他等離子體球輻射電磁波能量,使各個球中的原子產生特定的頻率振動。
這樣,這些等離子體球就符合了生命細胞具有的主要特徵。這是人類第一次獲得“氣體細胞”。
桑德洛維奇認為,在原始地球大氣環境中,“氣體細胞”很可能是地球上孕育最早的細胞。他說:“這種球體的形成似乎是出現生命進化的前提”。 “氣體細胞”可能是生命之母。
桑德洛維奇的觀點 有人提出反對: DNA生物分子難以在等離子球溫度環境下形成。對此,桑德洛維奇認為,等離子球可以在較低溫度下持續存在。他說:“這正是正常生物化學反應發生的那種環境。”
本人認為,桑德洛維奇他們的研究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生命還有其他形式存在。這為科學家尋找外星球生命提供了有價值值的參考。也許那裡有生命存在,只是生命的形式我們未知。
恆星(太陽)的一生就是核聚變的過程,因此,可以看作是一顆發光的等離子體球,其中的物質形態均是等離子氣體(大部分是氫,約佔70%-75%,其次是氦,約佔20%-23%)。根據上述理論,太陽上可能存在有等離子體生命。
有人認為,人類的“靈魂”就是等離子生命。火焰也是一種等離子體,夜晚,我們看到移動的球狀“火焰”,可能就是等離子體生命。
本人對氣功原理有所瞭解,人體下丹田處恰好是人體的陽極,也叫氣海。經常用二隻疊加的手掌在丹田處做逆時針(女同志為順時針)轉動,因為丹田是經絡的“大內總管”,不久就會“氣沉丹田”,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體,陰陽平衡,心腎溝通,氣血充實,能夠促進人體內許多潛能的產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凝神修煉,當大、小周天被打通時,就會有一團“火球”(亮光)穿過人體的任督二脈。這個火球,本人推理,就是人體內產生的等離子球。所以,等離子球也存在於有傳統生命意義的人體內,只是人類還未發現或未開發它而已。
總之,等離子球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所以,太陽上面可能有生命存在。
回覆列表
地球上存在千姿百態的生命,但放眼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時,那些星球上似乎沒有生機。正因為如此,在搜尋外星生命時,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總是受到天文學家的青睞。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同於地球的星球上會進化出生命嗎?例如,太陽上會存在生命嗎?
什麼是生命?根據生命的定義,生命之所以有別於物體,是因為生命存在生物過程,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對外界的刺激產生迴應,並且還能進行繁殖。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新陳代謝與繁殖是生命的標誌。
另一方面,從熱力學角度來看,生命是低熵體。熵反映的是系統有序度,有序度越高,熵越低。生命會不斷從周圍環境中獲取有能用,從而降低自身的熵,維持低熵體的狀態。作為低熵體的生命並不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因為生命在消耗能量時會導致整個宇宙的熵增加,熵增原理始終成立。
太陽上的物質狀態太陽上存在著元素週期表中的各種自然元素,主要為氫(質量比例73.5%)和氦(24.9%),另外還有氧、碳、鐵、氮、矽和硫等元素。不過,這些元素不像地球上那樣組成固態、液態或者氣態的單質、化合物,它們是以等離子體的形式而存在。
太陽上的溫度極高,表面平均溫度超過5000攝氏度,而中心溫度更是超過1000萬度。在這種極端高溫的環境中,中性原子無法存在,電子獲得能量之後會脫離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這就是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態。等離子體的某些物理性質類似於氣體,它們都沒有固定的形態。
太陽上的等離子物質會組成生命嗎?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等離子體無法形成有機大分子,它們不可能產生類似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但太陽上存在很強的磁場,帶電的等離子體會受到磁場作用而形成穩定的等離子環,它們可能會像原子那樣構成一種特殊的生命形式。
如果存在等離子體生命,它們能夠藉助磁場進行某種意義上的新陳代謝,並能自我複製,它們可以吸收太陽能來維持低熵的狀態。等離子體生命可能非常龐大,尺寸可達數公里,因為每個構成它們生命單元的等離子體環中包含大量的原子核和電子,但這相對於體積龐大的太陽仍然很小。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太陽上存在等離子體生命,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探測這種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死亡恆星上可能會有生機除了像太陽這樣的主序星之外,著名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描述了一種生活在中子星上的生命。太陽上的物質是等離子體,其形態類似於氣體。而一些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它們的核心經過引力坍縮會產生具有固體表面的中子星。
根據德雷克的設想,在中子星上,原子核在強大引力的作用下,透過交換中子,它們會被束縛成“核分子”。這就像地球上的原子在電磁力的作用下,透過交換電子,結合成分子。如果中子成鍵能夠形成複雜的有機核分子,這樣就有可能形成生命。
事實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核分子。不過,核分子極其不穩定,壽命非常短暫,它們很難形成更大的有機分子,更不用說生命。但在引力極端的中子星上,有機核分子或許能夠穩定存在,它們有可能構成特殊的生命。
其他形式的生命宇宙中除了存在由原子構成的物質之外,還有大量的能量輻射,比如光輻射、中微子輻射,甚至還存在遠多於普通物質的暗物質。既然普通物質能夠形成生命,那麼,由能量或者暗物質組成的生命也是有可能存在的。宇宙這麼大,我們所知的東西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