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奔跑z者

    李廣是因衛青而死,但是並不是衛青害死的。

    衛青是需要為李廣的死負責的,多多少少都要付那麼一點責任,因為李廣是死在打匈奴的路上,當時的大將軍就是衛青。

    李廣為什麼要自殺,還不是因為衛青的人世安排不妥當引起的。

    當時的李廣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本來這次出征漢武帝和衛青是不想讓老將李廣出發的,畢竟年齡這麼大了,打匈奴是年輕人乾的事情,本來是想讓他休息休息的。

    可是李廣不同意,他把未封侯看作是自己的恥辱,所以,這次他必須要出征打匈奴,而且還要建不世之奇功,最好是能活捉了匈奴大單于,回來也弄個侯噹噹。

    李廣的心情大家應該也理解一下,畢竟六十多歲的一個老頭了。在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這一生也就真的封不了侯,若是打了一輩子仗封不了侯,對於李廣這樣的人來說簡直是生不如死。

    但是,茫茫大漠中打匈奴這個事情,很不好說,不是說你想立功就能立功的。你光有實力還不行,你還得有運氣,二者缺一不可。

    最後,漢武帝拗不過李廣,就讓他出徵了

    這一次李廣是抱著必勝的把握去打匈奴的,他像以往一樣,在前面帶兵,向著有匈奴的地方殺去。

    說起這一次李廣打匈奴來,他的運氣還算不錯,因為經過探子打聽,在不遠的前方就駐紮著匈奴的大部隊,而且匈奴大單于也在裡面。

    這對於立功心切的李廣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就在李廣高興的時候,主將衛青發話了,衛青以李廣年邁不能打前鋒為由,把他調到了右路軍去了。

    李廣原來的位置被衛青換成了公孫賀,對於李廣來說這個前鋒的位置換成誰都行,就是不能是公孫賀。因為公孫賀是衛青的救命恩人,在衛青沒有發達之前,劉嫖漢武帝的這個老丈母孃,因為衛子夫得寵,想對衛青下殺手,就是因為公孫賀在關鍵的時候,把衛青給救了出來,衛青才大難不死的。

    李廣一看自己的前鋒位置換成了公孫賀,這不是明白著衛青想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想讓公孫賀立功嗎?在李廣看來公孫賀就是走了後門,被暗箱操作了。

    但是大將軍的命令他又不能不聽,所以他只能去右軍了。衛青命令李廣和他這個前鋒隊伍,分兵兩路進軍匈奴。可是這個李廣的運氣太爛了,他竟然又迷了路,誤了和衛青混合的期限。

    到了衛青這支先鋒部隊,把匈奴打的跑了幾百裡地後,再回軍的時候,李廣才趕過來。衛青就要派人去問李廣,為什麼會誤期?

    衛青派去審問李廣的人是一個無名小卒。這在李廣看來是奇恥大辱呀,我堂堂一個名將打了一輩子的仗,豈能讓一個刀筆小吏來問東問西,結果李廣是一個字都沒有說。

    不過事後,李廣還是親自到了衛青的大帳中,把事情的緣由說了一遍,說完這些李廣也就自殺了。

    當然也有人說給李廣換位置是漢武帝的意思,但是到底是誰的意思,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反正李廣就是因為這件事而亡的。

    李廣的死,衛青肯定也是會自責的,要不再後來李廣的兒子李敢射殺衛青的時候,衛青也沒有什麼怨言。

    總之,李廣是死了,而且最終沒有被封侯,這是李廣自己的遺憾。也是後來無數文人的遺憾。

  • 2 # 歷史山莊

    首先,我們要了解,李廣的死雖然不是衛青直接導致的,但是也有很大關係,畢竟李廣是在打匈奴的途中死的,而衛青則正是當時的大將軍。從這一層面而言,衛青就應該對李廣的死負責。

    其次,還是從衛青作為大將軍這一角度而言,當時的李廣已經60多歲,已經是花甲老人,無論從體力等各方面來講,都大不如年輕人,在打擊匈奴的過程中,李廣因為種種原因而存有誤期現象,而衛青也派遣一個不知名小兵去審問李廣,這對於立功心切的李廣而言是非常大的恥辱,所以導致李廣的心頭多了一些壓力,這也是致使其自殺的原因之一。

  • 3 # 路遙lgy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定對匈奴發動一次全面的主動戰爭。被稱為“漠北之戰”。

    李廣感覺是個機會,就主動要求參加。漢武帝同意他隨衛青霍去病出戰,並封他為前將軍。但是,漢武帝卻給衛青交代了,因為李廣年事已高。儘量不要讓他正面出擊匈奴單于,主要是擔心會出問題。

    衛青在得知匈奴單于的位置後,開始進軍。按說李廣作為前將軍,是應該打頭陣的。衛青想起了漢武帝的囑託,他讓李廣帶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回合,從東邊遠路迂迴。

    李廣心中不服,他認為衛青將機會給了中將軍公孫敖,因為他們兩個是至交。但是軍令如山,李廣與趙食其匯合從東路迂迴。東路路遠而且路難行,他們還時常的迷路,就沒有按時到達預定的戰術地點。

    衛青在於匈奴單于作戰時,雖然勝利了,由於沒有李廣他們的合圍,匈奴單于還是跑了。衛青在回兵時遇到李廣的軍隊,派長吏宋糧草和酒給李廣,並讓長吏問問迷路的事情,李廣並不回答。衛青又派長吏去問李廣,並要求他們親自派人去當面解釋。

    其實,古代部隊行軍,有專門的幕府長吏做行軍記錄或者是史官。衛青的意思是讓李廣軍隊裡的行軍主薄到他那裡解釋一下。不料,李廣卻說“校尉們無罪,是我自己迷失了方向,我現在親自去大將軍幕府對質”。

    李廣到了衛青那裡說:我自少年時與匈奴打仗大小七十餘次,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與匈奴單于交戰,可是大將軍調我軍去東路迂迴,偏又迷失道路,我已經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了。李廣悲憤之中,拔劍自殺身亡。

    李廣之死,他的軍兵多數落淚,司馬遷也深表同情的評價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但是,李廣的死並不能怨衛青,衛青本身是帶軍統帥,有權利命令手下將領的去向。按當時的法律,李廣沒有按部署到達指定位置,貽誤戰機,衛青是可以處罰或斬首他的。但是衛青並沒有說要殺李廣,只是要把事情弄清楚而已。可嘆一代名將“飛將軍”李廣,就這樣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了!

  • 4 # 山居不記年

    先說結論吧:沒有。我們來看史書記載:

    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史記·李將軍列傳》

    這個大將軍就是衛青,廣是李廣,食其是當時的右將軍趙食(yì)其(jī),衛青派人帶著酒水來犒勞李廣,順便問一下他們迷路的事情,然後把這個情況上報皇帝,李廣沒有回答。於是衛青再派人責令李廣等前去問話。估計是言辭比較激烈了一點,於是李廣挺不住了,說“我跟匈奴打了70多仗,這次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迂迴繞遠的路,導致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於是就拔刀自刎了。

    這件事從史書記載來看,衛青根本沒有什麼過錯,李廣自己迷路,衛青身為大將軍,派人來問情況是很正常的,李廣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殺,怎麼能怪衛青呢。

    再來看李廣這次迷路的前因後果。

    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是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漢武帝認為李廣年事已高,最後禁不住李廣數次請求,才任命他為前將軍。但皇帝私下告訴衛青,李廣年級大了,而且命數不好,不要讓他跟單于對敵。於是衛青讓李廣跟趙食其的隊伍繞一條遠路,結果因為沒有嚮導而延誤了軍機。最後導致自殺,實在是跟衛青沒什麼關係。

    最後說一些題外話,衛青作為名將,從戰功、綜合實力來說,都是歷史前十甚至前五級別的,而李廣在中國浩蕩的五千年曆史中,只能算一個小有名氣的將領而已,他的名氣跟他的實力實在是不匹配。王昌齡的《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很多人以為是飛將軍李廣,其實這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

    李廣的出名,更多是以一個悲劇人物的身份來說的,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後人借“李廣難封”的境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境地而已。

    至於李廣為何難封呢?其實還是自身實力不夠啊,據李廣自己說,一生跟匈奴作戰70餘次,直到跟著衛青才得到了跟單于作戰的機會,這不應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嗎?

    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當然,李廣也是很清楚自己這個情況的。他曾經跟人討論,跟自己並肩作戰的其他人都因為軍功封侯封地了,為什麼自己沒有?這個王朔就問他:“將軍有沒有自己遺憾悔恨的事情呢?”李廣就回答說,曾經自己殺降800多人。王朔就說了:“殺降這件事的罪太大了,這就是您沒有封侯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中原本美國打算投放四顆原子彈,為何臨時改變策略留給日軍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