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M電影
-
2 # 愛萌寶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因為自己也是一名寶媽,大寶到現在上幼兒園小班剛剛滿一年,剛開始上學的時候也有被欺負,
案例一,有一次放學回家看到她兩邊臉頰都是抓痕,當時真是既生氣又心疼。一問她告訴我說是班上一個長得比她高的男孩子給抓的,由於老師沒看到所以不知道,馬上發微信告訴老師那男孩子名字,下午繼續上學,放學回家告訴我說老師把那個男孩子批評,還和她道歉了。從此那男孩子在沒欺負過大寶,還是好朋友。
案例二另一個女孩子三番幾次的欺負大寶,我就告訴大寶如果下次她再欺負你就狠狠的打回去,有一天回家大寶告訴我那個女孩子又打她了,我就問她你怎麼做的大寶告訴我,她把那個女孩子打哭了,好了安靜了,從此再沒聽大寶說那女孩子打她。所以根據大寶上學這一年總結了以下幾點
①別人不欺負你,你不準欺負別人
②遇到比自己高大的,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告訴老師
④ 不可以讓孩子一味的忍讓,如果以後步入社會別人會把你的忍讓當成理所當然,好欺負。
-
3 # 京華合木教育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作為家長到底是教他打回去還是要教他忍讓呢?教他打回去,既怕打不過孩子吃虧,又怕孩子不知輕重,以後只會用暴力解決爭端
教他忍讓,又擔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變得膽小怯弱,遇到欺負也不敢反抗
兩樣都不能教,那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呢?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從來都不是隻有這兩種方式啊我們理解很多人說“打回去”、“不打回去他還欺負你”這樣的邏輯,因為有些人甚至還沒有為人父母,而新聞上呈現出來的都是比較嚴重的校園暴力,這就容易讓沒有經歷過的人產生比較偏激的想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撂出一句“打回去啊”
其實這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偷懶的一種教育方式了
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知道孩子被欺負就說一句“下次被欺負就打回去”,然後就輕易的把這件事情翻篇,其實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好
因為這根本沒有解決孩子當前遇到的問題當孩子遇到這種事情時,家長不要以“下次如何如何”來應對孩子,而是要仔細問清楚事情的原委,如果孩子確實是被欺負了,而且老師也沒有采取措施,那可以專門去找老師說明情況,必要時也可以叫來對方的家長,並且取得道歉。
這樣才會讓孩子被欺負這件事情翻篇,之後再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被其他人欺負,如何在遭遇欺負後做到反擊,才會起到作用,孩子也才會得到成長
而在孩子被欺負後家長教孩子“忍讓”的,其實也是不提倡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不僅被其他的孩子欺負了,就連爸爸媽媽也不保護自己,對孩子而言不啻於二次傷害。而且如果真的嚴重到了霸凌的地步,教孩子“忍讓”就是在將孩子推向校園暴力的深淵,是一定不可取的
因此家長對於孩子口中所說的“被欺負了”這樣的事情一定不要大意
-
4 # 深海方碑
教給孩子,要有血性。
什麼是血性?不是好勇鬥狠,更不是委曲求全。用數字打個比方:
平常狀態是0,孩子捱了打是-1,如果教孩子好勇鬥狠,就是不分青紅皂白讓他打回去,到達+1的狀態。
而血性是什麼,是你欺負我你就不對,我當時失去的尊嚴,我一定要奪回來,我被你從0打到-1的狀態,我不會反過來去欺負你,而是討回自己的公道,你向我道歉,我就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要是不給我道歉,那對不起我也要討回我的公道,那就是揍你,揍你揍得有理有據,從-1到0,你道歉了我們還是好朋友,絕不過火反過來每天欺負你。
先哲早就說過: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即,如果別人欺負我們我們還要對他好,那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做事要講求邏輯的一致性,所以別人對我好,我也對他好,別人對我不好,我必須血性以對給他打擊和警示。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千萬不能提出忍讓或者下一次之類的概念,忍讓是什麼?是有能力而不為,你孩子都捱打了他有能力嗎?沒有。
被搶劫了還裝什麼仗義疏財,趕緊,就這一次,就事論事地奪回來屬於孩子自己的尊嚴。
家長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強力後盾,平時鍛鍊孩子的體魄,此時告訴孩子,你後面還有個爹/媽給你撐著呢,儘管去討公道不要怕!
記住,這裡的關鍵根本不是皮肉之苦,而是塑造一個健壯強大的靈魂!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
5 # 女兒的玩具
孩子在成長過程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像這樣受到欺凌的事情,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幫助孩子儘快解決,任由長期發展下去,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
孩子,老師,家長三方共同努力解決。
一、為什麼是我?
家長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事情,就要引起重視了,不要以為是正常現象。先要了解為什麼被欺負的是自己孩子,而不是別人。是因為孩子身體弱小,看上去好欺負,還是說了同學的壞話,引起報復;是某個同學針對他,還是好幾個人一起欺負他。
針對原因,採取行動。是身體弱小,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看上去強壯些,對施暴的孩子也有震懾作用。要是自己先惹了別人,由家長陪同,當著老師或者全班同學的面主動向他道歉。
文的不行,那就用“武”。同學沒完沒了,只能迎難而上。在施暴的時候,大聲喊出來:“你這樣很討厭,我們是同學,你不應該欺負我。”他會很驚訝你的反抗,會有所收斂。如果他繼續想打你,你要提高聲調說:“你再打我,我要還手了。大家都可以作證,是你在欺負我。”堅定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樣的氣勢,他會退縮的。
二、父母支援。
父母瞭解事情後,不要責怪孩子沒用,一定要先照顧到孩子的心情,耐心安撫孩子。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處理這類事情是至關重要的,你堅定支援他維護自己的尊嚴,他才有勇氣去面對這一切。平時在家時,多聽孩子的想法,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這樣做,孩子在關鍵時刻,才能勇敢站出來面對別人的欺負。在家都唯唯諾諾的,他在外面能不被人欺負嗎?
三、和老師保持聯絡。
在關心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被欺負了要及時解決,不能任其發展。
-
6 # echo小茵茵
我覺得不應該是家長選擇讓孩子忍讓還是打回去,而是先去問問孩子,他是覺得無所謂,還是想要打回去?如果想要打回去卻選擇了忍著,又是為什麼?
我兒子兩歲多的時候在小區裡面玩,有一個小女孩過來搶他的玩具,小女孩比他大一些,看樣子已經三歲多了。兩個人爭執的過程中小女孩把兒子推了一把,兒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又心疼又生氣,趕忙過去先把兒子拉起來,結果兒子衝我一隻笑,原來他覺得和小姐姐這樣是在玩,而且覺得很有趣。
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覺得,我們做家長的時常太盲目自信甚至是自大了,經常要把我們的所謂價值觀強加給孩子,比如要懂得分享,要有禮貌,要尊重別人等等。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不同的場景下,和不同的人相處,他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他想要做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這種被同齡孩子打了,要忍著還是要打回去,不是我們這些“局外人”有權利替孩子一刀切的做判斷的。如果孩子一直是不懂得保護自己的,那就要反思一下家庭環境了,是否在家裡還也經常被訓斥被嚴厲要求,在家習慣了“被欺負”在外面就肯定不會保護自己。
我們不止一次從孩子口中聽到“被打”、“東西被搶”、“被同學威脅寫作業”的事件,每位家長都不會願意,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但,當這樣的情況真的發生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該如何去教育孩子解決,很多家長正在思考的問題。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很多的家長都諮詢過,如果孩子不還手,那麼小朋友就會認為欺負人是理所應當的,如果還手的話,那麼,也會養成小孩子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習慣,這對孩子的發展史很不利的,怎麼辦呢?
其實,怎麼說呢,我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要時時刻刻護著孩子,不讓孩子吃虧,畢竟走上社會,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承受一些挫折,有的時候,吃虧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我們要告訴孩子的是,別人欺負我們,我們有的時候不還手,並不代表軟弱可欺,這不是懦弱,而是懂禮貌,懂得謙讓,也懂得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我們在不還手的前提下怎樣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呢,其實,在我們遇到別的小朋友伸出手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堅決的制止他,並且大聲和嚴厲的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不可以打我,如果你對我有什麼意見,你可以大聲的說出來。
保護自己的時候聲音要大,這樣,一般的小朋友就會覺得羞愧,你提高了音量,等於給予他言語上的還擊,在幼兒園和小學,都有很多的老師和同學,打人的小朋友也會覺得不好意思,總之,我們堅持的首要原則就是保護好自己,及時制止別人的不良行為。
另外,還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要灌輸給孩子以暴制暴的思想,這樣如果孩子獨自在外,稍微不如意就會出手還擊,對雙方的成長都不利。更不要去找別的小朋友的家長,因為本來是兩個小朋友之間的小吵小鬧,如果上升到家長,那就會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對孩子的心裡也會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