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雲布衣1

    為了確立岳飛為民族英雄,需豐富他的功績。岳飛三十多歲死,卻有三十年功名,幾歲便掛帥抗金。渴飲匈奴血,穿越漢朝。百姓建廟,岳飛回陽間親自題寫還我河山。

  • 2 # 知未是也

    謝悟空!提到岳飛,我們就想到了他那充滿豪情壯志和氣勢磅礴的《滿江紅》,可就是這首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句,卻被滿清改成“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酒盈腔血",讓人大跌眼鏡,岳飛那種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立馬消失,變成了閒散平常之句,滿清為什麼要修改岳飛的詩詞呢?

    一是這句話政治指向太明確。胡虜和匈奴專指漢以外的民族,這很明顯地戳到了滿清的傷痛之處,犯了滿清大忌。

    二是不利於滿清政治統治。岳飛和《滿江紅》,充滿了對金國侵略和燒殺搶掠的無比仇恨,體現了岳飛要堅決把侵略者趕出去的英雄氣概和堅定決心,是一首難得的愛國詩篇,這對剛剛佔領中原的清朝統治來說,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三是與滿清大興文字獄有直接關係。滿清統治中原,名不正,言不順,為了讓廣大漢人服從滿清統治,政治上採取鐵腕手段,充滿血腥和鎮壓,文化上大興文字獄,凡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文章和詩句統統修改和刪除,不允許留下半點與滿清統治不利的字句,《四庫全書》就是滿清整治清理、大興文字獄的有力見證。岳飛《滿江紅》明顯刺痛了清朝統治的神經,修改便在情理之中。

    清朝對岳飛的不感冒,不僅僅表現在修改其詩句上,就連岳飛這個人也被清朝請出了武廟,政治意圖非常明確,因為滿清以後金自居,而岳飛是抗金名將,政治上直接和滿清對立,所以岳飛被請出武廟,詩句也被修改,其中的道理大家再清楚不過。

  • 3 # 關東俠客

    清朝是生活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人建立的,他們從蠻荒之地來到文化發達的中原之地,心裡上非常不自信,實行了二百多年的文字獄對知識分子是極力打壓的。當時有個名人戴名世寫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被清朝鎮壓了。岳飛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清朝是需要忠臣為其服務的,要樹立岳飛這樣的典型,但岳飛有一首千古名篇《滿江紅》,其中有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是他們接受不了的,因為他們也是關外胡人之一,所以要對原詩作點兒改動。滿江紅.一一怒髮衝冠憑欄處,蕭蕭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何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的這首《滿江紅》低沉雄壯千百年來激歷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興之拋頭臚灑熱血!其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是有歷史典故的。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出身軍人世家的耿恭隨竇固討伐北匈奴。漢軍一路打到西域的車師國。耿恭作為戊已校尉駐守在金浦城。耿恭率軍打退了北匈奴多次進攻。水源被斷絕了,漢軍先榨馬糞汁解渴,後來又鑿地為井。糧盡了,把皮革煮著吃了。漢軍僅剩數十人。匈奴派來勸降使者,耿恭把匈奴使者引誘到城頭上親自殺之,然後在城頭上用火烤匈奴人的肉吃寧死了降,後來有十三人被救回洛陽。耿恭的愛國精神一直是後世軍人效仿的榜樣,因此,岳飛詩中才有此句。岳飛詩中“胡虜”和“匈奴″在清朝邑犯忌的詞彙。記曉嵐等在編《四庫全書》中改成"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渴飲盈腔血。”。這叫什麼玩藝",把岳飛的愛國豪情一下子弄沒了,顯得淺白無味。

  • 4 # 風語者之歌

    岳飛生於北宋公元1103年,卒於南宋公元1141年,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高宗趙構處死於杭州風波亭,終年39歲,河南湯陰人。19歲參軍,軍旅生涯20年,最高官職為樞密副使,封武昌開國郡侯。

    宋寧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諡號“武穆”,岳飛之孫岳珂整理了岳飛的生前著作,編撰有《金陀粹編》,存詞只有三首,其它為詩,內容主要為抗金的偉大報負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其中《滿江紅•怒髮衝冠》最為世人所熟知,但岳珂編撰的《金陀粹編》,並未收錄有這首詞,因此被質疑為後人偽作,此外:

    疑點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浙江學者餘嘉錫提出來的:

    這首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嘉靖內閣成員徐階在其編撰的《嶽武穆遺文》當中,時間在嘉靖十年即公元1536年,距離岳飛離世近400年,但在南宋及元朝都沒有傳唱,這是不是有可疑之處?

    疑點二,近代學者夏承燾提出來的:

    《滿江紅•怒髮衝冠》當中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在宋的西北西夏境內(今內蒙古境內),而金在宋的東北方向,要迎取“徽欽二帝”,無論如何不能往西北去,只能是岳飛常說的“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耳”,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是金國重要門戶,攻下黃龍府即可擊破上京會寧府。

    《滿江紅•怒髮衝冠》由來:

    祝允哲是岳飛的好友,曾以全家70口性命保岳飛絕無反心而被流放,岳飛寫給祝允哲的詞就是《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原詞是:怒髮衝冠。想當日、身親行列。實能是、南征北戰,軍聲激烈。百里山河歸掌握, 一統士卒搗巢穴。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勵臣節。靖康恥, 猶未雪:;臣子恨, 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本欲飢餐胡虜肉, 常懷渴飲匈奴血。偕君行,依舊奠家邦, 解鬱結。

    祝允哲也是一代才子,隨後和了一首《滿江紅•與嶽元帥述懷》,原詞是:使爾雄武、鼓勵氣、震驚胡羯。披金甲、鷹揚虎奮,耿忠炳節。五國城中迎二帝。雁門關外捉金兀。恨我生,手無縛雞力、徒勞說。傷往事、心難歇。握神矛、痛入賀蘭山窟。萬世功名歸河漢,半生心進付雲月。望將軍、揚蕩登金鑾, 朝天闕。

    以上兩首詞是在1986年浙江祝氏族譜中所發現的。可以推斷,《滿江紅•怒髮衝冠》是捏合這兩首詞所作的,時間在南宋之後到明朝徐階之前這段時間,屬偽作無疑。

    岳飛保家衛國,悲壯赴死,為後世廣泛流傳,主要是在清代。嶽鍾琪是岳飛嫡系之孫,康雍乾時期為清廷賣命,乾隆感其忠義,遂拔高岳飛,由此,岳飛事蹟廣為流傳。

    至於說,更改《滿江紅•怒髮衝冠》既有文字獄的原因,也有其政治需要,畢竟清廷主體是滿洲,與女真一脈相傳,一味抗金,不合時宜;自古胡虜無百年之運,乾隆時已達百年,能否打破這個魔咒,維持國家社稷更長久,也需要一定的漢人做楷模、做忠臣,這就是既打又拉的政治手腕罷了!

    借用秦檜後人考取狀元,面對乾隆皇帝的質疑,曾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 5 # 歷史知事

    清朝的文化思想控制太變態!不僅活人寫詩會被殺,死人寫好的詩也會被改,岳飛也不例外!

    漢族愛國將領岳飛,曾寫過一篇壯志凌雲的詩詞《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詩詞中,表達咬牙切齒的國恨家仇的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尤其是其中帶有很強烈民族歧視意味的“胡虜”和“匈奴”,明顯不利於乾隆皇帝的“民族團結”大業,必須改!

    究竟怎麼改呢?

    《四庫全書》編纂小組,乾隆的走狗和珅和紀曉嵐有點犯難。和珅是稽核員還可以,紀曉嵐是提案員,直接開展在創作,如果改的不好,掉腦袋是輕的,誅九族也不稀罕!

    於是,《四庫全書》編纂小組,在超高壓力下心理扭曲素質下降,改了四個版本。

    為什麼是四個版本,因為《經》部沒有岳飛,其他都有岳飛,而《集》部要重點修改!

    1,《史》部的版本。

    壯志飢飱狼虎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版最良心,只是把胡虜改為狼虎,雖然意境差了,但還算良心。

    2,《子》部的版本。

    壯志飢餐讎恨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版和前一版差不多,都是改了“胡虜”二字,現在改成了“仇恨”,貌似比狼虎還好點。

    3,《集》部版本一。

    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這個最搞笑,飛食肉是什麼鬼?盈腔血又是什麼鬼?(就是這三個人,把清朝以前的大量文學作品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徹底銷燬!)

    不僅岳飛的詩被篡改,還有很多詩人遭遇了紀曉嵐這些文學奴隸的毒手!

    南宋詞人張孝祥寫過一句“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因為“羶腥”二字犯忌諱,直接改為了“凋零”。

    辛棄疾的好友陳亮寫的宋詞“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是“為向少數民族稱臣感到恥辱”,直接改為了“挽雕弓”。

    辛棄疾的詩,入選中學課本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這也要犯忌諱,直接改為“宋主”。

    這些詞,還是流傳很廣泛的,還有很多流傳不廣或者忌諱更深的,可能直接被刪掉燒掉了!

    永遠記住清王朝的文化滅絕罪人——乾隆、和珅、紀曉嵐。尤其是紀曉嵐這個沒骨頭的“文化漢奸”!

  • 6 # 又看雲起時

    為了洗白,皇太極將女貞族改為滿族,將大金改為清朝。更不許"飢餐胡虜肉"來激發漢人計程車氣,以便愚弄漢人,鞏固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Fi訊號放大器哪個品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