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軒老師談教育
-
2 # 白馬如流星
科技在進步,知識也在更新。
我爸年輕時,能從書店裡找到一本課外輔導已經很難得了。
我讀書時,書店裡成千上百課外書,每門功課都有。
而現在,別說課外書了,網上課程影片比比皆是。
資訊越是發達,競爭也越是激烈。
三分學七分練,孩子悟性很重要。
-
3 # 覷紅塵
因為都上補習班的緣故,都上了,總體水平都提高,考試是為了將來的選拔,考試難度只有再加大,才能從“矮個子當中選將軍”。這樣,都去上輔導班的結果是孩子負擔加重,每天上完了校內課再去上校外課。忙得不亦樂乎,顧此失彼。
-
4 # 使用者72846828048
這個事我能解釋,同樣的內容,以前的題目太簡單了,比如二次函式,所有題型幾乎課本中都涵蓋了,把課本知識知識掌握好就行了。同樣是二次函式,現在你把課本背下來也不會做題,比如二次函式中的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二次函式中的雙動點平行四邊形,還有動態幾何探究性問題,閱讀理解題目等等等等,這些比較難的題目型別在以前是聞所未聞。有很多題目型別課本中根本見不到,練習冊中,考試時就都出來了。有的人可能會說,那老師在課堂上吧這些內容加進去不就完了。你要知道,這些內容是需要大量時間講解和練習的,如果把所有時間拿出一半都上數學恐怕都不夠呀!
-
5 # 退堂鼓遊戲zY
我雖然不是一個校外機構的老師,但是對於家長,我是接觸比較多的,這個問題很簡單,原因就出在我們自己對於這件事的一個看法,先說有這麼一句話,無論,多麼厲害的學校都有學習差的學生,無論多麼不好的學校都有學習好的學生,本身的這個問題,主觀的意識就比較強,不能一概而論,不過對於這種情況,你說的也是存在的,大概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我們如果認為補習班是有用的,那我過去的孩子都沒有上過補習班,就會造成學習好的孩子,還是學習好,學習不好的孩子呢?還是學習不好?假如大家努力的程度都是一樣的,那麼大家的差距,還是這個樣子,回到今天,如果大家都已經上了補習班,其實就相當於以前我們每個人手中的蘋果數量是一定的,現在呢,每個人又都多給了一個蘋果,如果每個人都有的話,大家的差距還是一樣的,學習好還是學習好?學習不好還是學習不好?這麼一分析,學生個人的能力就佔主要因素了。那麼第二點就是如果校外的機構,80%可能效果並不是那麼明顯,對孩子的提升效果也不是那麼顯著,那麼它的變化就只有家裝口袋裡的錢了,從你的口袋,到了校外機構的口袋裡,自然學習上面不會有任何影響,或者是即便是有影響效果,也特別小,根本也沒有明顯到讓你察覺!
-
6 # 溯源家教
問題有點田忌賽馬。
以前學生有學習好的,現在不上輔導班也有學習好的,就我們那個小縣城一中,高一高二兩週過一次週末,高三基本一個月休息一次,很少有在輔導班補課的。考上一本很多啊。我大學畢業也近20年了,我們小學同學30多個就我一個大學生。這也不能說之前學習就好。
隨著時代經濟的變化,人們思想意識也在變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重視了,希望自己沒上大學的願望讓孩子實現,經濟收入相對之前也寬鬆了。就願意在孩子身上多投入點,能多學一點,分數考高一點,考個好點大學,不要想自己沒學歷。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學生在吃穿住行方面沒有擔憂,更體會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又沒有輔導經驗,就想花錢交給輔導班管理,造就不少學生變得很懶,不思考,依靠老師講解。上課聽不懂,也不問,就等著輔導班老師講呢。學習的主動性確實差。
我是溯源黃老師,一位對問題追根溯源的高中數學老師
-
7 # 史塔蓋
不認同,現在學生家長普遍學歷都不錯的,也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現在暫時沒看到有能力不行的小朋友。
事實上,整個教育是越來越難…………這個學期班主任也傳遞出資訊,說整體教育的改革就是下沉,很多四五年級的知識在二年級就教了。例如:古詩詞在小學教學的比例會大大增加,這對於學生的挑戰還是挺大的(因為缺乏足夠的知識積累,現代漢語的知識都不足夠,怎麼學古詩詞)
其次,小升初的考試逐步取消,甚至某些地區就是小學對口直升。好的學校也只能透過其他方式選拔好學生。因此校外教育機構就是這個選拔的機制。
說實話,有時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所謂的教育產業鏈。
-
8 # 帥帥課堂
你是在拿以前的不補課的成績優異的學生和現在基礎差的正在補課的學生來比較,所以有了,你問題當中的詞——感覺。
-
9 # 草原良心
這就外行了,現在的學生學習時間普遍長,學生素質也比過去有了普遍提升,只是就業渠道基本是靠考試,沒有接班這一說了,違規就業渠道比以前少了,所以家長對學習普遍重視。而過去從小學就開始選拔,能上高中的基本都是自覺性很強的孩子,不自覺的、家庭困難的、有接班希望的,能讀到初中就不錯了,個別在當地當點官,有點頭臉的,走當兵轉業分配的路,成人中專的路,沒個單位都有安排子女工作的指標,這些都能找上工作,現在這些辦法不太好使了,能有門路違規找工作的大幅減少,而透過考試選拔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共識,所以補課的自然就多了,每個家長都擔憂孩子讀不了大學會影響將來的前途。所以不要把補課的責任都歸咎於現在老師,不是現在老師不負責,人的智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同的,這是社會選拔人才的需要,是多方因素造成的。
-
10 #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教材難度,不同。
80年代的教材,是參考青少年的承受能力,精心編寫的課本。 小學初中,都有系統的音樂美術課。
10多年後的教改,不斷的增加各科難度,提高英語比重,導致全國家長不得不花費大量金錢,上培訓班。
回覆列表
其實我並不認同題主的看法,只能說現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上補習班成績是否提高和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學習能力和個人的資質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可以一概而論。
以前的學生競爭壓力小,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高,期望值也不高,孩子的學習完全來自內驅動力。例如我們小時候,好像還沒有輔導班這個概念,從小到大學習全靠自主。那時的大學生不像現在這樣多,能考上的都是班裡的佼佼者。別說大學生,考上中專升都是一件非常光榮和了不起的事情。
而父母對孩子也沒有那麼大的期望值,畢竟考上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考不上的孩子一部分流入了社會,成績離高考成績比較接近的,一部分選擇了複習。
那時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己,在我們上學的時候還流行“跳農門”的說法。很多孩子刻苦學習,不是來自於父母的壓力,而是來自於自己想改變命運的迫切需要,和現在的孩子的學習動力是不一樣的。
現在競爭壓力變大,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重壓力,對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導致有些孩子補習的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現在的孩子家長本身的學歷提升了,綜合素質也有所提高,加上當今社會就業的壓力,以及對學歷的硬體要求等等,都導致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不知從何時起,課後輔導幾乎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課後輔導本身來說不是一種剛需,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課後輔導。這是家長焦慮和不能正確評價自身孩子的一種表現。
現在很多孩子對學習的目標非常迷茫,學習完全是來自於家長和老師的壓力,說的直接一點就是為了學而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這種被動消極的學習心態,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課後輔導,恐怕都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正是因為家長的重視,現在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感覺要比以前多,這可能和大學擴招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我們小時候很少聽說有考取研究生的,本科生都是鳳毛麟角,而現在考研幾乎成為了大學生的一種趨勢。所以現在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沒有可比性,時代和社會背景不同。
總結: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只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於焦慮和擔憂,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更多的依賴於課後輔導。課後輔導只是幫助孩子查漏補缺的一種手段,而不能成為教育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