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啟之聲遠航
-
2 # 秋翁I
謝邀,有人說白居易是"詩王”,有的人稱白為"詩魔”,本人認同前者!白居易的一生給後世遺留了大量的優秀詩篇,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白詩通俗易懂,有大量的篇幅描寫勞動人民的堅辛,鞭撻統治者的腐朽統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王維、字摩潔,人稱其“詩佛”;一生亦留傳下了大量的優秀詩篇。王維的詩空靈逸秀、意境深邃,寫作手法極高,如老僧幽居空谷,不帶一絲煙火氣。但其詩多以"閒適詩”入題,有消極的人生思想!綜上所敘,個人覺得從數量上和帖近勞動人民及社會意義上白居易為上;如果從寫作手法及純藝術上看,王維優於白居易。
-
3 # 正三皮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在唐代把白居易叫做“詩仙”,而李白是清代力捧上神壇的“詩仙”,杜甫是“詩聖”,所以詩界評價這三人有“一聖二仙”的說法。
王維亦是偉大的詩人,世評李白是詩中“天才”,杜甫乃是“地才”,王維便被譽為是“人才”。
他二人都能與李白,杜甫齊名,孰高孰低,誰能且誰敢加以評論? 另白居易還有一稱“詩魔”,王維稱“詩佛”,誰要想把這一佛一魔,在一念之間一較高下那一定是對詩一知半解,最終會落個一籌莫展,一踏糊塗。三皮一心一意學古習文,可不敢做這拿一葉障目之事,不如簡析兩位先賢,諸神自斷便是。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也就是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來產生作品,“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其次他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刻畫人物上,擅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但白詩的詩意並不因白描而淺顯,淺白之句寄託諷喻之意,常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如《輕肥》一詩描寫了內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麼慘烈的情景。【於白描中潑繪大寫意】
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王維號摩詰居士。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其詩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
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簡列幾首說明王老師的風格: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松含風裡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詩如畫卷,美不勝收】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
王維詩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襯情的手法,使他寫景饒有餘味,抒情含蓄不露。如寫離情卻無一語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楊長史赴果州》:“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既是景語,也是情名,將道路的荒涼之景與行者的悽楚之情融為一體,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長。【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他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詩寫的空靈,不用禪語,時得禪理。如(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便充滿一派親近自然,身與物化,隨緣任運的禪機。【詩富禪意,自在空靈】
另王老師寫山水田園,軍旅題材也是信手拈來,妙筆生花的,就不再列數,其作品對後世詩歌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三皮認為二者皆是詩中鳳毛麟角的人物,實在無高下之分,若帶情感喜好,三皮更贊王維,畢竟一首紅豆傳千年,情兒總將思緒亂…相思纏綿。
-
4 # 一號詩巷
白居易和王維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詩人,在這裡論二人才情高低,真是難為人啊!還是先看看他們各自的詩風和對文學所作的貢獻再定論吧:
王維:王維作品多詠山水田園生活,他參禪悟理,學莊通道,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又因為他擅長繪畫,被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所以他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王維詩作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大有淵明遺風。他的邊塞、山水詩、律詩包括絕句等都寫得極其美,極其動人,有著破多的佳作。
王維的山水詩與前人比較,擴大了內容,增添了詩歌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儘管有些山水田園詩著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或多或少對後世山水詩產生過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這些詩的美感卻很有力度地見證了王維的才情。
王維的詩可以用24個字來概括:
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白居易:白居易 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主題非常明確。在刻畫人物方面,他喜歡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的特徵去勾勒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常以淺白之句寄託諷喻之意,諷喻詩志在“兼濟”,將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寫得意激氣烈,鏗鏘有力;閒適詩則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對後代有很大影響。也因為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
白居易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詩作有很深的見解。
綜上而論,本人在這裡推白居易,才情比王維略高一點兒,這一點源於他的諷喻詩所添之彩,贏在寫實吧;但是如果只論閒適詩,還是推王維,他詩作的空靈和天然而成的功夫是被公認的!
-
5 # 靜靜de頓河
謝謝邀請。看到這個問題差點兒沒笑出來,因為他們二人有不少的相似之處:都是“學霸”級別,王維21歲即狀元及第,白居易28歲得中進士,名列第四;兩人都曾出任朝廷高官,王維是尚書右丞,白居易也曾是正二品;兩人都有佛緣,王維的“王摩詰”無須細說,白居易也自號“香山居士”……要說誰的詩才高,還是得客觀分析分析。
首先,先看一組基礎資料。在流傳最為廣泛的唐詩選集《唐詩三百首》中,王維入選30首,白居易入選6首,這個選集是清朝乾隆年間的。我們再來看一下今人的比較,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兆鵬等人撰寫,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的《唐詩排行榜》,在100名的排位中,王維有10首入圍,僅次於杜甫;白居易是3首,與劉禹錫並列。據《唐詩排行榜》的作者說,這個排行榜是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綜合各類選本入選數、歷代評點數等基礎資料,經嚴格測算得來的。雖然說數量不能代表質量,各類選本也有作者的主觀傾向因素,但從中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顯然,唐代以來,王維詩的關注度和認可度上,要比白居易好那麼一些。
其次,兩人的詩都特點鮮明。唐朝是詩歌的國度,詩人雖多,但很多詩人在詩歌創作上都不盲從,而是另闢蹊徑,以特色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王維和白居易可以說是他們當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蘇軾曾經給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度評價,這非常符合王維的詩歌藝術特點。王維不但能寫,而且擅畫,繪畫藝術唐朝一流,他還精通音樂、書法、篆刻,這麼多的藝術細胞,經常在一塊發生化合作用,讓王維的詩充溢著靈性、畫面感和音樂美。白居易的詩如其名,很少晦澀難懂,典型的“平易近人”,具有鮮明的“寫實”風格,正如他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一樣,與時代同呼吸,是白居易詩歌的一大特色。
再次,兩人詩歌的“主攻方向”不同。開頭,我們說了兩人的相同點,但兩人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在詩歌創作上也能略見一斑。誰都知道,王維是唐朝山水田園派的領軍人物,但他的邊塞詩寫的也是很大氣,比如《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以邊塞詩起家的高適、王昌齡等人,就這兩句也夠他們膜拜的了。白居易的詩歌特點前面說過,他曾把自己的詩分為四類,但他最欣賞、最得意的是社會“諷喻類”,《琵笆行》、《賣炭翁》、《長恨歌》這些經典名篇,實際上也囊括了白居易一生詩歌創作的“主攻方向”。另外,白居易的詞也很厲害,《憶江南》三首可以說也開了宋詞風氣之先。
要比較兩人詩才,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無法量化,況且白居易出生時,王維已經去世14年了,他們兩個其實算不得一代人。王維被稱為“詩佛”,白居易被稱為“詩王”,就足以表達後人對他們的敬意。我們比較他們,也只能是就是論事、仁智相見了。
回覆列表
白居易人稱詩魔,有千古名篇長恨歌和琵琶行,個人最喜歡的唐代詩人。
王維號稱詩佛,蘇軾評:王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個詩畫雙絕的厲害人物。
感覺平分秋色,難分伯仲,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