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霹靂道友會
-
2 # 大獅
新選組,幕末武士的悲歌,卻又讓無數男兒敬仰。“誠”字旗下,武士討死的畫面,令人感動到血脈沸騰,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拋開民族矛盾,在那個年代下我們的男兒真的遜色於日本男兒。
“池田屋事變”,“誠”字旗下的熱血武士幕末時期,日本對美開國,因此激化了由來已久國內勢力的矛盾與衝突,迎來了激烈動盪的時代。主張勤王倒幕的尊王攘夷派(又稱:尊攘派)與主張“公武合體”的佐幕派,發生了激烈衝突。
與此同時,尊攘派的下級武士和激進浪人在京都以“天誅”的名義,暗殺幕府大臣以及佐幕人士。並在1863年4月9日在京都製造了“足利三代木像梟首”事件。這下徹底激怒了末代幕府的武士們。
新選組的武士們決定剷除這些可惡的浪人。在1864年7月8日,新選組突襲了京都三條小橋西面的池田屋。因為來的突然,以長州藩以及土佐藩為主的尊攘派浪人被一舉擊潰。這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池田屋事變”。自此後,新選組名聲大噪,成為令尊攘派聞風喪膽的殺手集團。
新選組:幕府劍客?殺手集團?新選組的前身叫做“壬生浪士組”,喜歡“浪客劍心”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不過劍心是倒幕派的。新選組初期只有20多個人,最高時期人數為200多人。主要人員為負責守護京都治安的會津藩武士和浪人。後來發展為以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天然理心流的近衛派劍客為骨幹的佐幕集團。新選組高舉武士道大旗,強調堅守,以誠為本。並製作“誠”字旗和臂章。
但新選組成立後,並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援,反倒將他們稱之為“壬生狼”,認為他們是為幕府效力的爪牙。事實上新選組確實有濫殺的一面,這一點毋庸置疑。新選組的宗旨是剷除異己,清除執行“天誅”任務的尊攘派。他們會在得知情報後,迅速出動,毫不留情斬殺對方。因此新選組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殺手集團。
維新三傑之一的坂本龍馬之死(注:維新前三傑:高杉晉作,坂本龍馬,吉田松陰;後三傑: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後來也被算在了新選組的頭上,但具體是不是新選組乾的,到現在也是個迷。
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讓會津藩一直被日本政府看不起,因此那些垃圾處理廠之類全部建在了會津藩的地盤上。但到了6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決定為新選組平反,於是寫作了《燃燒吧!劍!》和《血風錄》,讓人們看到了真實的新選組。這些作品大受日本讀者歡迎,並且被拍成電視劇。新選組的壞名聲從此被推翻,人們越來越欣賞他們的膽識和豪氣。在這些作品中,司馬遼太郎告訴人們,在新選組成立的歲月中,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新選組只不過是執迷於傳統文化,效忠舊時主人,他們尊崇傳統武士道,保守著義無反顧的忠義和勇烈精神。
武士美少年,純情劍客,短命天才---沖田總司新選組的靈魂人物無疑是沖田總司。可惜這個兼備智慧與勇毅的人,卻英年早逝。因為牴觸西洋文化,因此沖田總司沒有照片留下,不過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個美少年。8歲時,沖田總司加入江戶天然理心流,與新選組著名人物近藤勇、井上源三郎、土方歲三是同門師兄弟關係。10歲時,沖田總司便已經做到了劍術一流。1863年,沖田成為新選組第一隊隊長。
沖田的外貌十分俊美,而且頗具朝氣,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少年,而且是個劍痴,痴迷於劍道。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劍術遠超過師兄近騰勇等人,其劍法以兇猛著稱,著名的劍招“三段突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之勢連刺三劍,殺人與電光火石之間。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一個美男子竟然是個“肺癆鬼”,肺結核嚴重腐蝕著他的身體,讓他時不時就咳嗽不止。1867年,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實行大政奉還。翌年1月,戊辰戰爭爆發,新選組聯合舊幕府軍進行討死之戰(可觀影湯姆克魯斯的大片《最後的武士》)。
但最終在維新軍的洋槍洋炮下,這些昔日的武士被打垮,雖然他們很勇敢,但是毫無用處。伏見鳥羽一戰後,新選組剩餘人員與幕府武士退守江戶,其後這些人或被俘或戰死,十分悽慘。與此同時,因身患重病而退出戰鬥的沖田總司,緊握武士刀在江戶走完了生命之路,年僅26歲。
天才劍客,敵不過時代的絕症;東洋寶刀,斬不斷西洋的火器。新選組在短暫且輝煌的六年期間,以遵循武士道精神和卓越的傳統劍術傳頌於世。直到今天,日本的民眾依舊以這些人的精神為榜樣,每年都要在各地舉行紀念活動。新選組與沖田總司的浪漫豪情,或許正是日本人對近代史體味的寫照吧。
-
3 # 凡人摸史
如何評價幕末新選組?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
一、何為幕末。
在日本歷史上,幕末特指德川幕府末期。具體來講,就是1853年,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領四艘軍艦要求德川幕府開國,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為止。之後,明治時代開始。
二、何為新選組?他們做了些什麼事?
我第一次知道新選組,是在一個臺灣學者寫關於明治維新的書裡。他將新選組歸為一個流氓性質的組織,專門替幕府殺人的。
後來稍多看了一點書之後,知道新選組的定性,並沒有那麼簡單。
1862年,持勤王思想的清河八郎向幕府建議招募浪士,保護上京的將軍德川家茂。幕府批准後,清河八郎組織了200餘人的浪士隊。
問題就在,隊裡的武士,很多是站在幕府一邊的;而清河八郎,則是想把他們訓練成天皇的衛兵。最終,清河八郎“陰謀”敗露。這也導致了新選組第一次分裂。後來的風雲人物近藤勇、土方歲三等留在京都。第二年,清河八郎被幕府一方刺殺。
留在京都的浪士們在壬生村駐紮,擴充勢力。他們受僱於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容保,維護京都治安,屢次立功,被幕府假朝廷之令賜名新選組。
之後,新選組內多次火拼,芹澤鴨、伊東甲子太郎等實力派分別被肅清。試衛館派的近藤勇掌控了新選組。
在此期間,他們與尊王攘夷倒幕派的浪士們互鬥。其中,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使新選組一戰成名。
1864年7月8日深夜,新選組在池田屋突襲長州藩正在進行密會的尊攘派,並將其數名重要骨幹殲滅。桂小五郎、也就是後來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因事未到,倖免於難。
儘管新選組的火爆搞法,為他們贏得了“壬生狼”的名號,但最終他們扔擋不住歷史的車輪。
幕府與天皇對決的戊辰戰爭中,1868年5月,近藤勇被捕後斬首示眾;跑到北海道繼續抵抗的土方歲三則在第二年6月20日中槍戰死。
未久之後,在北海道的老大榎本武揚等人投降,幕府徹底倒臺。新選組作為佐幕派,也隨之解散。
三、如何評價新選組的所為?
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講,武士階層作為舊勢力,螳臂當車,最終被歷史進步的車輪碾碎。而新選組,則是武士們的代表之一。也就是說,新選組的人,都是死有餘辜的頑固派,明治維新的擋路石。
但在日本,對於幕府的評價,與常用的成王敗寇不同。固然,最初,幕府一邊的戰死者甚至都不被允許收屍,被罵成是逆賊,但未久之後,很多人就被正名了。到處建起了他們的紀念碑、慰靈碑。
末任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雖然不再掌權,但小日子過得悠哉遊哉,生了很多娃娃;榎本武揚等幕府降臣,後來在明治政府裡,大受重用。
究其原因,或許在於,之後明治政府所走的道路,其實與幕府被迫開國,是一致的。甚至,明治政府對洋人的諂媚,比幕府過之而無不及。1880年代“鹿鳴館外交”,建成豪華沙龍,日本的洋裝貴婦們與西方外交官翩翩起舞,最終使外務大臣井上馨背上了日奸洋奴的罪名。
說白了,幕府與朝廷之爭,爭的是實權。
幕府被迫開國,但也知道開國的必要;而原來攘夷的志士們,則迅速變臉,與列強打得火熱——
無論是幕府還是朝廷,都只有一個目的,使日本變強大。
正因對德川幕府的評價不是一杆子打死,替他們賣命的那些人如新選組,自然也並非全無是處。
真要下一個定義來評價的話,他們是維護日本傳統的人,各為其主而死,沒有什麼不光彩。
何況,他們明明處在弱勢,卻戰鬥到底,正是武士精神的表現(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並非武士)——後來日軍燒殺擄掠毫無人性,其實與幕府時代的武士精神搭不上界了——因為他們失去了道義。沒了道義,還稱什麼武士道?純粹是給祖宗丟臉。
在那時,什麼見回組、彰義隊、白虎隊等各種組織都有,為何新選組這個其實只有一兩百人的隊伍,後世擁躉很多呢?
我個人覺得吧,跟什麼歷史啊、武功之類無關。
主要是他們的副長土方歲三,長得太帥的緣故吧。
-
4 # 霹靂道友會
不知道樓主所說的是不是那本漫畫《幕末終極武士:新選組》!
本來漫畫都是多圖少字,但是本書作者所撰寫新選組的事故都是精心挑選,非常用心的,他在考據方面下足了功夫,且語言幽默,又不矯揉做作!總體來說是非常適合認識瞭解新選組的入門書籍的,還是值得收藏的呢!
-
5 # 大獅
新選組,幕末武士的悲歌,卻又讓無數男兒敬仰。“誠”字旗下,武士討死的畫面,令人感動到血脈沸騰,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拋開民族矛盾,在那個年代下我們的男兒真的遜色於日本男兒。
“池田屋事變”,“誠”字旗下的熱血武士幕末時期,日本對美開國,因此激化了由來已久國內勢力的矛盾與衝突,迎來了激烈動盪的時代。主張勤王倒幕的尊王攘夷派(又稱:尊攘派)與主張“公武合體”的佐幕派,發生了激烈衝突。
與此同時,尊攘派的下級武士和激進浪人在京都以“天誅”的名義,暗殺幕府大臣以及佐幕人士。並在1863年4月9日在京都製造了“足利三代木像梟首”事件。這下徹底激怒了末代幕府的武士們。
新選組的武士們決定剷除這些可惡的浪人。在1864年7月8日,新選組突襲了京都三條小橋西面的池田屋。因為來的突然,以長州藩以及土佐藩為主的尊攘派浪人被一舉擊潰。這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池田屋事變”。自此後,新選組名聲大噪,成為令尊攘派聞風喪膽的殺手集團。
新選組:幕府劍客?殺手集團?新選組的前身叫做“壬生浪士組”,喜歡“浪客劍心”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不過劍心是倒幕派的。新選組初期只有20多個人,最高時期人數為200多人。主要人員為負責守護京都治安的會津藩武士和浪人。後來發展為以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天然理心流的近衛派劍客為骨幹的佐幕集團。新選組高舉武士道大旗,強調堅守,以誠為本。並製作“誠”字旗和臂章。
但新選組成立後,並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援,反倒將他們稱之為“壬生狼”,認為他們是為幕府效力的爪牙。事實上新選組確實有濫殺的一面,這一點毋庸置疑。新選組的宗旨是剷除異己,清除執行“天誅”任務的尊攘派。他們會在得知情報後,迅速出動,毫不留情斬殺對方。因此新選組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殺手集團。
維新三傑之一的坂本龍馬之死(注:維新前三傑:高杉晉作,坂本龍馬,吉田松陰;後三傑: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後來也被算在了新選組的頭上,但具體是不是新選組乾的,到現在也是個迷。
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讓會津藩一直被日本政府看不起,因此那些垃圾處理廠之類全部建在了會津藩的地盤上。但到了6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決定為新選組平反,於是寫作了《燃燒吧!劍!》和《血風錄》,讓人們看到了真實的新選組。這些作品大受日本讀者歡迎,並且被拍成電視劇。新選組的壞名聲從此被推翻,人們越來越欣賞他們的膽識和豪氣。在這些作品中,司馬遼太郎告訴人們,在新選組成立的歲月中,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新選組只不過是執迷於傳統文化,效忠舊時主人,他們尊崇傳統武士道,保守著義無反顧的忠義和勇烈精神。
武士美少年,純情劍客,短命天才---沖田總司新選組的靈魂人物無疑是沖田總司。可惜這個兼備智慧與勇毅的人,卻英年早逝。因為牴觸西洋文化,因此沖田總司沒有照片留下,不過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個美少年。8歲時,沖田總司加入江戶天然理心流,與新選組著名人物近藤勇、井上源三郎、土方歲三是同門師兄弟關係。10歲時,沖田總司便已經做到了劍術一流。1863年,沖田成為新選組第一隊隊長。
沖田的外貌十分俊美,而且頗具朝氣,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少年,而且是個劍痴,痴迷於劍道。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劍術遠超過師兄近騰勇等人,其劍法以兇猛著稱,著名的劍招“三段突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之勢連刺三劍,殺人與電光火石之間。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一個美男子竟然是個“肺癆鬼”,肺結核嚴重腐蝕著他的身體,讓他時不時就咳嗽不止。1867年,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實行大政奉還。翌年1月,戊辰戰爭爆發,新選組聯合舊幕府軍進行討死之戰(可觀影湯姆克魯斯的大片《最後的武士》)。
但最終在維新軍的洋槍洋炮下,這些昔日的武士被打垮,雖然他們很勇敢,但是毫無用處。伏見鳥羽一戰後,新選組剩餘人員與幕府武士退守江戶,其後這些人或被俘或戰死,十分悽慘。與此同時,因身患重病而退出戰鬥的沖田總司,緊握武士刀在江戶走完了生命之路,年僅26歲。
天才劍客,敵不過時代的絕症;東洋寶刀,斬不斷西洋的火器。新選組在短暫且輝煌的六年期間,以遵循武士道精神和卓越的傳統劍術傳頌於世。直到今天,日本的民眾依舊以這些人的精神為榜樣,每年都要在各地舉行紀念活動。新選組與沖田總司的浪漫豪情,或許正是日本人對近代史體味的寫照吧。
-
6 # 凡人摸史
如何評價幕末新選組?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
一、何為幕末。
在日本歷史上,幕末特指德川幕府末期。具體來講,就是1853年,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領四艘軍艦要求德川幕府開國,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為止。之後,明治時代開始。
二、何為新選組?他們做了些什麼事?
我第一次知道新選組,是在一個臺灣學者寫關於明治維新的書裡。他將新選組歸為一個流氓性質的組織,專門替幕府殺人的。
後來稍多看了一點書之後,知道新選組的定性,並沒有那麼簡單。
1862年,持勤王思想的清河八郎向幕府建議招募浪士,保護上京的將軍德川家茂。幕府批准後,清河八郎組織了200餘人的浪士隊。
問題就在,隊裡的武士,很多是站在幕府一邊的;而清河八郎,則是想把他們訓練成天皇的衛兵。最終,清河八郎“陰謀”敗露。這也導致了新選組第一次分裂。後來的風雲人物近藤勇、土方歲三等留在京都。第二年,清河八郎被幕府一方刺殺。
留在京都的浪士們在壬生村駐紮,擴充勢力。他們受僱於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容保,維護京都治安,屢次立功,被幕府假朝廷之令賜名新選組。
之後,新選組內多次火拼,芹澤鴨、伊東甲子太郎等實力派分別被肅清。試衛館派的近藤勇掌控了新選組。
在此期間,他們與尊王攘夷倒幕派的浪士們互鬥。其中,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使新選組一戰成名。
1864年7月8日深夜,新選組在池田屋突襲長州藩正在進行密會的尊攘派,並將其數名重要骨幹殲滅。桂小五郎、也就是後來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因事未到,倖免於難。
儘管新選組的火爆搞法,為他們贏得了“壬生狼”的名號,但最終他們扔擋不住歷史的車輪。
幕府與天皇對決的戊辰戰爭中,1868年5月,近藤勇被捕後斬首示眾;跑到北海道繼續抵抗的土方歲三則在第二年6月20日中槍戰死。
未久之後,在北海道的老大榎本武揚等人投降,幕府徹底倒臺。新選組作為佐幕派,也隨之解散。
三、如何評價新選組的所為?
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講,武士階層作為舊勢力,螳臂當車,最終被歷史進步的車輪碾碎。而新選組,則是武士們的代表之一。也就是說,新選組的人,都是死有餘辜的頑固派,明治維新的擋路石。
但在日本,對於幕府的評價,與常用的成王敗寇不同。固然,最初,幕府一邊的戰死者甚至都不被允許收屍,被罵成是逆賊,但未久之後,很多人就被正名了。到處建起了他們的紀念碑、慰靈碑。
末任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雖然不再掌權,但小日子過得悠哉遊哉,生了很多娃娃;榎本武揚等幕府降臣,後來在明治政府裡,大受重用。
究其原因,或許在於,之後明治政府所走的道路,其實與幕府被迫開國,是一致的。甚至,明治政府對洋人的諂媚,比幕府過之而無不及。1880年代“鹿鳴館外交”,建成豪華沙龍,日本的洋裝貴婦們與西方外交官翩翩起舞,最終使外務大臣井上馨背上了日奸洋奴的罪名。
說白了,幕府與朝廷之爭,爭的是實權。
幕府被迫開國,但也知道開國的必要;而原來攘夷的志士們,則迅速變臉,與列強打得火熱——
無論是幕府還是朝廷,都只有一個目的,使日本變強大。
正因對德川幕府的評價不是一杆子打死,替他們賣命的那些人如新選組,自然也並非全無是處。
真要下一個定義來評價的話,他們是維護日本傳統的人,各為其主而死,沒有什麼不光彩。
何況,他們明明處在弱勢,卻戰鬥到底,正是武士精神的表現(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並非武士)——後來日軍燒殺擄掠毫無人性,其實與幕府時代的武士精神搭不上界了——因為他們失去了道義。沒了道義,還稱什麼武士道?純粹是給祖宗丟臉。
在那時,什麼見回組、彰義隊、白虎隊等各種組織都有,為何新選組這個其實只有一兩百人的隊伍,後世擁躉很多呢?
我個人覺得吧,跟什麼歷史啊、武功之類無關。
主要是他們的副長土方歲三,長得太帥的緣故吧。
回覆列表
不知道樓主所說的是不是那本漫畫《幕末終極武士:新選組》!
本來漫畫都是多圖少字,但是本書作者所撰寫新選組的事故都是精心挑選,非常用心的,他在考據方面下足了功夫,且語言幽默,又不矯揉做作!總體來說是非常適合認識瞭解新選組的入門書籍的,還是值得收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