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初中了只是簡單地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對學習沒有積極探討拓展的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沒啥目標,學習很被動。考完試也不積極總結,連錯了的題都懶得再去管。
9
回覆列表
  • 1 # 道中走天下

    這個問題怕幾乎所有家長有困擾的問題吧!

    首先我們不說孩子遠大的理想,先看看你自己的生活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榜樣?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人問一個牧童,你為什麼放羊;賣錢,有了錢做啥?娶媳婦;娶媳婦呢?生小孩養小孩,將來打算讓你的小孩做什麼?放羊;現在好多人都這樣,努力學習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可以掙錢,買房買車,娶妻優生優育,孩子長大了再讓他找份好工作……這樣的人生軌跡有什麼意義,複製他人的人生再過一遍 ……

    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己。

    強灌知識的學習就像給水晶杯杯子裝東西。不管裝的是牛奶、飲料都是有限的,你還是把他當成一個杯子,以後能用的,只有杯子裡的東西。

    如果我們不把他當成杯子,他可以是任何東西,它可以給自己“升級”

    他的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 2 # 林老師講作文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樸素而美好的願望:孩子未來一定要過得比自己好。而大部分家長為什麼又會對孩子抱著巨大的期待,投入無底限的資金與精力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呢?

    這裡面有客觀社會生存的壓力。中國即將進入老年化社會,未來的社會年輕人會越來越少,這就要求他們作為個體要承擔更我的社會責任,對社會的貢獻越多越大,才能支撐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未來人工智慧會高度發展,很多工種將會被機器人替換,人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孩子面對的世界,既是存在無限發展空間的世界,也是一個壓力無比巨大的世界。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說,父母都希望透過對孩子的培養,透過孩子的出人頭地,來找到一種榮譽感、自豪感。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哪個父母能不驕傲,不欣慰呢,這是人之常情。而這不僅是對孩子知識技能的培養,更需要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標,生存的價值,活著的意義。

    我有一個親戚,家裡條件優渥,孩子的大部分願望都會得到滿足。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玩《王者榮耀》好過關,給孩子充了2000元的遊戲費。可是他也向我表達了他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做什麼事好像都提不起興趣來,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為什麼他這麼好的條件,卻總覺得他處處又很平庸呢?

    我告訴他,你有沒有想過,當孩子一切都覺得來得太容易時,他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無意義了。你剝奪了他努力的過程,也就是剝奪他對目標的渴望。沒有了渴望,就會喪失目標,更何談理想啊,再嚴重些,他甚至會覺得活著無意義。

    說實話,很多父母為什麼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就是因為自己半生過後,回首走過的歲月,發現自己也是渾渾噩噩,稀裡糊塗,沒有目標,上學、結婚、生子,過柴米油鹽的日子,此時幡然悔悟卻又有了一種光陰不復返,理想難以再追求的喟然,在歲月的磨礪下,沒有了年輕時的進取心和毅力,對生活低下了曾經高昴的頭。

    一個已經有兩個孩子的朋友就曾經向我感慨:我不希望孩子多麼飛黃騰達,出人頭地,只希望他們活的有目標,有追求,別像我一樣,到了中年,生活就剩下雞毛蒜皮,家裡家外這點外事了。

    她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未來會多麼不普通,但是我們要告訴孩子,人活著,要有目標,要為了實現目標去努力奮鬥,要有更高遠的理想,就算沒有實現,經歷過,嘗試過,也是有意義的人生。

    那麼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樹立目標與理想呢?

    一,多讀書。讀名人偉人的傳記,讀文學經典,讀思想深刻的書,比如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些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最偉大的思想都是幫助孩子樹立目標的思想源泉。

    二,多參加體育鍛煉。曾經有一個調查,對一些公認的成功人士做過一個調查分析,想找到這些人身上都有什麼樣的共同特質。結果只得了一點共識:他們都有強健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除此之外,每個人的成功之路都是各不相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一副良好的體魄,才能保證追求理想的路上不掉隊。不然當心有餘力不足的時候,豈不是人生極大的悲哀。

    三,多體驗,多實踐。小到參加班會,運動會,同學生日會,大到暑假打工,做公益活動,去外地旅行。等等諸如此類的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的思想快速地成熟起來。實踐裡有著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也有著踐行理論的機會,多體驗,多實踐遠比父母們對孩子囉裡囉嗦講一堆大道理要有用的多。

    以上三點,作為一個為人父母者,有責任有義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努力去實現,這遠比買多少衣服,吃多麼豐盛的飯,用多貴的手機有意義得多。

    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問問自己:

    我有沒有在孩子的閱讀上指引它尋找榜樣?

    我有沒有多帶著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強健他的體魄?

    我有沒有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參加實踐與體驗活動?

    做到了以上三點,無論孩子未來的結果如何,你也可以安心地告慰自己一句:爹媽真的盡力了。

  • 3 # 暗語QaQ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家長也沒有必要去心急,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初中的時候又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呢?而且大多數同輩的孩子都一樣,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的,他們學習怎樣認真云云更多的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而不是內在的動力,這一點在初中階段可能沒有明顯的體現,但是在日後會體現出天差地別的不同。

    一、不必要過於苛求,大部分人必定歸於平凡

    全球人口總數那麼多,真正功成名就的又有多少呢?不必過於心急,在該迷茫懵懂的人生階段就該去迷茫。即使你現在強加給他目標與理想,但那也終究是你的而不是他的。興趣與愛好才是第一生產力,也往往會帶領他的人生走向輝煌。

    二、善意引導,發現興趣

    在初中階段,其實沒必要太過在意課業,初中的課業真的是非常簡單,只要保證認真聽講與按時完成作業都基本上可以有一個不錯的成績,在初中時,他會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可以多帶他去體驗不同的事物,啟發出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而不是整天與手機、電腦、電視為伴。同時也要注意培養他閱讀的習慣,可以和他同讀一本書,讀後再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這會對他的各方面都有不菲的提升。

    三、理解與尊重

    雖然一直都在說與孩子做朋友,但是真的很少有家長能夠做到,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相互尊重與理解,而不是家長的強權,可能聽上去有些抽象,寬泛點說就是對孩子更加的寬容,有些你認為絕對不能做的“壞事”,其實根本沒什麼大不了,試著心平氣和的交流,表達出你不希望他再這麼做的意願,說出你的原因,同時聆聽他這麼做的原因,進行平等的交流。

    四、給他一定的自由空間,你會收穫到驚喜

    拿我自身做例子吧,我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的學科補習班,只在很小的時候學過一段時間的畫畫,但是我依舊考上了重點高中和一所211院校,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比如說:“只要你保證你的成績不會下降,那麼你的課後時間就可以自己安排。”其實,只要找對教育方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賜。千萬不要盲目心急的去給孩子報很多的課外補習班,如果孩子不想學有牴觸心理的話,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效果為0,甚至是負的,這麼打個比方,就相當於去掉雙休日,讓你一直持續的工作,無論是你的生理還是心理都是受不了的,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否則補習班的功效微乎其微。又何必拿錢財去做無用的投資呢。其實家長最想做的只是想好好的守望孩子,讓他過好這一生吧,那麼為什麼不是從最容易獲得滿足的小時候開始呢?長大之後,無論成功與否都會有許多煩惱,最能收穫幸福的也就只有小時候吧,那麼為什麼還要親手去剝奪他們的幸福呢?

  • 4 # 語文經緯

    理想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經過努力才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標,沒有理想的孩子自然沒有學習的動力。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確立遠大的理想,並鼓舞孩子為了實現理想而矢志不移地去奮鬥呢?家長的教育方法起著確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間,而父母又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說父母的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之子女的成長。

    做為家長千萬別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去想方設法的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對子女的理想教育。沒有經過良好理想教育的孩子似乎成了“學習的機器”,整天就是學習和考試,在他們眼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數,而生活樂趣,生存目的在心裡沒有立足之地。這樣的孩子的只注重成績,當學習成績不盡人意的時候,他主動學習的興趣就會降低甚至消失。當父母再催促他們學習時,就會令他們產生厭煩,甚至是極端叛逆。

    在家庭裡,家長可以利用名人故事、人物傳記以及社會現狀等,與孩子分享他人和自己的生存心得。利用真實的故事去激發孩子求知的願望,引導孩子從沒有理想的黑夜中走出來,家長還要讓孩子認識到理想不是空想,一定要付之於行動。當孩子有所行動時,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激勵孩子不斷超越自我,奔著自己心中的目標不斷努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孩子和家長持續不斷的改變,才可能取的良好的效果。

  • 5 # 夕陽下的牆

    為什麼一定要樹立遠大理想?

    家長認為的遠大理想就一定是孩子的遠大理想嗎?

    現在的家長一定能遇見到幾十年後的世界?

    還是要做好現在該做的每一件事,做好與年齡相符的事,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去美國旅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