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且偷浮生
-
2 # 蟲兒飛飛ING
佛祖面前也要有“人情世故”的,事情是這樣的:
師徒四人到達雷音寺後,如來佛祖命阿儺、伽葉兩位尊者帶他們取經書,阿儺問唐僧,聖僧從東土大唐來,可有禮物想送。唐僧面露難色,說沒準備禮物,阿儺和伽葉沒說話,給了師徒無字經書。
師徒回大唐的路上發現經書是無字的,又返回雷音寺,如來佛祖說:自古經文不可輕傳,也不可輕取。你們空手來取,當然送你們無字經書了。
讓阿儺、伽葉再次領唐僧領取真經,兩位再次向唐僧索要禮物,唐僧奉上了唐王賜給的紫金缽盂,阿儺、伽葉才笑著把經書傳給他們!
-
3 # 你啊鬼
說明佛祖並不是想傳經給唐僧,他只是想傳教南贍部洲。且聽我慢慢道來!
如來佛祖剛開始就不想把經書都傳給唐僧,他先是猛貶了南贍部洲,說那裡的人怎麼怎麼不好,本來想把三十五部都給你的,但你那裡的人太蠢了,毀謗真言,不懂得佛門的奧妙,只能每一部中挑幾卷給你。
到底是幾卷呢?如來佛祖沒說,這就給了迦葉和阿難索賄的空間了,因為究竟給多少卷是他們說的算,給的錢越多,經書自然就越多越好,迦葉和阿難就趁機就向唐僧要了人事。
唐僧一聽人事表示沒帶,其實他是不想給,孫悟空更是急了,準備去如來佛祖那裡告狀,迦葉和阿難也不是好惹的,乾脆給他們無字真經。其實無字真經也不是假的,畢竟他們也不會提前準備這麼多空白經書。禪宗就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迦葉和阿難就是禪宗的祖師。不過禪宗雖然不傳文字但有佛心印師徒代代相傳,唐僧取了無字真經,又沒人教,和沒取沒什麼差別。
最後還是燃燈佛祖看不下去,讓白雄尊者揭穿迦葉和阿難,唐僧師徒就氣勢洶洶的去找如來理論,誰知道如來佛祖給他們講一個三升三鬥黃金的故事,就輕輕的揭過去了,讓迦葉和阿難再取經書。
最後才取了三分之一的經書,一部經書從中抽了三分之二卷,能看懂才是怪事。特別是《金剛經》,一百卷才給了一卷,才百分之一,這可是如來佛祖和須菩提論道的經典,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典籍,估計是迦葉和阿難嫉妒須菩提的成就,給了最少的。難怪最後回到唐朝,唐太宗要唐僧講取回的經書,羅漢趕緊把唐僧拉跑,東缺一卷西少一卷的,能講得通,免得丟臉。
如來佛祖給殘缺不全的經書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人看不懂,難以修煉。西天取經本來取經就不是最重要的,怎麼在南贍部洲傳播佛教的影響力才是重點,修煉不艱難怎麼顯得佛法的精深和可貴,怎麼讓人心向西天,人人都能度化鬼魂,和尚豈不是要失業
-
4 # 七鬥
回答此問題前,先打個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唐·慧能所作的菩提偈,也是後世修行者想達到的“忘我無我大自在”之境界,俗稱極樂世界也。
據說在慧能之前,其師兄弟神秀也作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觀此二偈,境界高下立見,所以禪宗五祖弘忍把衣缽授予了慧能。
慧能的衣缽思想提倡頓悟,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意思是無論你早晚,只要開悟了,那麼你就成佛了!
這裡所謂的屠刀,並非真指殺人刀,而是你心裡的惡,貪,痴,嗔,等。只有徹底的放下了這些亂七八糟的私心雜念,你才能修成正果。
為什麼阿儺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那是因為佛祖看出來唐僧還沒有放下,那紫金缽可是皇上哥哥贈的,價值不菲不說,其中情義更是無價,唐僧的確不捨,只推脫說無甚禮物。
你既然放不下,那麼取經又何用哉?
阿儺便給了他們無字之經,讓他們悟吧。
還好,唐僧關鍵時刻放下了,所以他成佛了!
說個題外話,好像現在的寺廟越來越多了,不知何人所建,實在令人佩服,這些建廟者,太有真知灼見了!
蓋幾間琉璃瓦的房子,塑幾個泥胎,功德箱擺上,就圓滿了!有人曾說,辦學校,不如建個廟!真乃大徹大悟,極其妙哉!
許多千年古剎的模式也不過如此,源源不斷的香客,就是流水的錢,功德箱滿,功德無量,寶馬香車,瀟灑快活。
唐僧已經放下了紫金缽,你們什麼時候撤下功德箱呢?
阿彌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5 # 老羊說文學
這個問題兩兩個解法,一者俗世解法。一者佛家解法。
一、俗解。
“你想娶人家姑娘,沒個十萬、八萬的彩禮能過了丈母孃那關?”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當然和尚們是沒有女兒的!那“真經”就是佛教的命根子,掌上明珠。即使唐僧師徒發現了先前給的是“無字真經”也被如來佛祖以“比丘僧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一遍,”都需要“三升黃金”,可知“經書”之珍貴。
二、佛解。
這與後來的的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有關。迦葉、阿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兩大得意第子,深得佛法精髓,索要人事一說本來就是在考驗唐僧師徒,他們身上有紫鑭袈裟、紫金缽盂,樣樣都是寶貝,但唐僧師徒卻捨不得,有心執念未去。而迦葉、阿難傳他們“無字真經“讓他們自己體悟,但唐僧資質卻不夠,未能領會其中奧秘,就像燃燈笑言: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之場跋涉?於是就派了白雄尊者去奪無字真經。
-
6 # 浮木盲龜
索要人事即是乞福就是傳經!為什麼這麼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世尊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次第指每一個家庭都乞食,乞食就是祝福,每一個人都祝福到,大慈大悲、光明普照之義。【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阿儺、伽葉索要人事即乞求唐僧師徒的祝福,是說你們就是佛,你們要向世人祝福,你們對世人的祝福本身即是真經,無字真經。
-
7 # 乾聖易道傳承人
為什麼阿儺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那是因為佛祖看出來唐僧還沒有完全放下,紫金缽是皇帝唐太宗贈的,價值自然不菲,其中情義更是無價,唐僧因為捨不得,內心自然推脫說無禮物。
既然放不下,還是沒有逃脫個貪字,那麼取經又何用哉?
阿儺便給了他們無字之經,讓他們悟。
還好,唐僧關鍵時刻放下了,所以他成佛了!
說個題外話,好像現在的寺廟越來越多了,不知何人所建,實在令人佩服,這些建廟者,太有真知灼見了!
蓋幾間琉璃瓦的房子,塑幾個泥胎,功德箱擺上,就圓滿了!有人曾說,辦學校,不如建個廟!真乃大徹大悟,極其妙哉!
許多千年古剎的模式也不過如此,源源不斷的香客,就是流水的錢,功德箱滿,功德無量,寶馬香車,瀟灑快活。
唐僧已經放下了紫金缽,你們什麼時候撤下功德箱呢?
阿彌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8 # 曾說
在《西遊記》之中,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的時候,也算是修成了正果。
但是並非如此,雖然說唐僧到了西天之後受到了一些接見,但是同時也受到了一些為難。
比如說如來佛祖命阿儺、伽葉幫唐僧取經書的時候,他們就跟唐僧索要“人事”。
這一個事情,很多人看到這裡的時候特別不解,在西天佛祖那裡,還有人居然敢公開索要賄賂,這不是不符合常理嗎?
其實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都誤解了佛祖的意思,我們先看看為什麼會有這一個事情呢?唐僧並未放下我們先來看看阿儺、伽葉問唐僧要的是什麼?是唐僧的紫金缽。
這一個紫金缽是唐僧從東土大唐出發的時候,他的皇上兄弟送給他的一個禮物。
這一個禮物不但極其貴重,而且對於唐僧來說也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他歷經這九九八十一難,都是靠這個碗去吃的飯,這個碗對於唐僧來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自然產生了深厚的友情。
這個時候他們卻問唐僧索要,唐僧自然有一些捨不得,在這種情況之下,唐僧內心就是擁有一種執念未除,這個時候他們兩個人就傳給唐僧無字天書,讓唐僧自己去領悟。
但是這個時候唐僧並沒有理解其中的意思,等回東土大唐的時候,一看是無字天書,唐僧師徒4人4人氣勢洶洶的去找如來佛祖,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時候如來就跟他們講了三升三鬥黃金的故事。
不過到最後的時候,多虧唐僧最後放下了,把紫金缽送給了這兩位佛祖,才得以取得真經。
其實從這裡看,也可以說是佛祖故意設給唐僧的一個小小的困難,讓唐僧學會真正的放下。
取經的用途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讓唐僧能夠真正的感悟人生,以便於取得真經之後,教化所有受眾,但是如果連自己都沒有學會放下,即便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這一些經書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他們並非是故意為難唐僧,而是用另外一種不同的方式去點化唐僧,
回覆列表
首先個人覺得西遊記既然能排名四大名著之列,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以神魔小說來看待。寫神魔,更是寫人,暗示佛門弟子依然可以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要好處。何況芸芸眾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