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璞
-
2 # 北斗星127409343
孔子的言論被集中在論語和孔子家語中,孔子的思想精髓是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周禮。孔子提倡以德服人、誠信於人,這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
3 # 老璞
孔夫子的言論集中的保存於《論語》和《孔子家語》中,也有一部分保存於《禮記》、《孝經》中,其它一些典籍也有零星記載。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朋友的交談語錄,被孔子弟子記錄下來,在孔子去世後被選擇整理彙集成書,這就是《論語》。
《孔子家語》也是孔子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行,在孔子去世後,弟子們整理各自記錄的孔子言行,彙集成為《論語》後,剩餘的記錄資料由孔子家人儲存起來,並彙集成冊,孔子家人將其作為用來教育後代的資料。三國時王肅(就是《三國演義》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的父親)為《孔子家語》作注,才使《孔子家語》為人所知。其後一直有說法稱《孔子家語》是王肅根據《禮記》等書偽造的,但據山東大學楊朝明教授考證,認為《孔子家語》並非偽造,有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思想價值。
孔子思想主要關注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倫理。
其思想內容的核心是仁和禮,仁提倡人與人之間要相互親愛,禮用來規範人和人之間的等級差別。
孔子認為,人和人之間天然的存在等級差別,比如說,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就應該比父親和侄子的關係親近,相互之間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平等的對待。所以,以血緣遠近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關係,應當如何相處的規範,就是禮的內容。禮的具體行為儀式,就是禮儀。
除了仁和禮之外,孔子還提倡立德和孝道,認為孝是仁的基礎,如果自己的父親都不孝敬,都不愛,當然也不會愛其他人。
孔子還推崇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並不是庸庸碌碌的意思,而是不極端,行為處世恰到好處,凡事取其中間而用。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對後世影響很大。孔子之前,學問主要是由“士”這個階層掌握的,從孔子那個時代起,私學興起,只要有條件,想學習,都能在私學裡學習各種學問。
對於孔子的評價,在孔子生前就有人批評孔子的主張,在他去世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孔子也並不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聖人。
經過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和建國後“批林批孔”運動,孔子在很多人眼裡是中國歷史的“罪人”,中國之所以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也被歸罪於孔子的思想導致的。孔子的思想被認為是腐朽、落後、反動。其實,這樣的認識,有些是出於別有用心的歪曲,更多是出於沒有認真讀過孔子的著作,人云亦云造成的。
但“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導致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傳統文化的信仰被打破,人們失去敬畏之心,變得無所畏懼而無所不為;傳統道德觀被完全拋棄,孝悌之道、師道尊嚴、文明禮貌、誠信待人童叟無欺、尊老愛幼、與人為善、忠厚朴實等等傳統華人的優秀品質沒有被很好的傳承發揚,導致整個社會善惡不分,道德淪喪,禮儀之邦不懂禮貌也不講禮貌;最應該講誠信的企業和有關部門帶頭不講誠信;過去講捨身取義,現在是見利忘義;從孩子的教育開始,全社會利益當先,成功的標誌是有沒有出大名掙大錢,在全世界都很罕見!
這就是拋棄傳統文化,拋棄儒家思想,拋棄孔子這位全體華人的老師導致的惡果。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全社會一切向錢看,這樣的復興不是真正的復興,而是暴發戶式的復興,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強大,才是真正的民族復興!
-
4 # 北斗星127409343
孔子的言論被集中在論語和孔子家語中,孔子的思想精髓是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周禮。孔子提倡以德服人、誠信於人,這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回覆列表
孔夫子的言論集中的保存於《論語》和《孔子家語》中,也有一部分保存於《禮記》、《孝經》中,其它一些典籍也有零星記載。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朋友的交談語錄,被孔子弟子記錄下來,在孔子去世後被選擇整理彙集成書,這就是《論語》。
《孔子家語》也是孔子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行,在孔子去世後,弟子們整理各自記錄的孔子言行,彙集成為《論語》後,剩餘的記錄資料由孔子家人儲存起來,並彙集成冊,孔子家人將其作為用來教育後代的資料。三國時王肅(就是《三國演義》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的父親)為《孔子家語》作注,才使《孔子家語》為人所知。其後一直有說法稱《孔子家語》是王肅根據《禮記》等書偽造的,但據山東大學楊朝明教授考證,認為《孔子家語》並非偽造,有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思想價值。
孔子思想主要關注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倫理。
其思想內容的核心是仁和禮,仁提倡人與人之間要相互親愛,禮用來規範人和人之間的等級差別。
孔子認為,人和人之間天然的存在等級差別,比如說,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就應該比父親和侄子的關係親近,相互之間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平等的對待。所以,以血緣遠近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關係,應當如何相處的規範,就是禮的內容。禮的具體行為儀式,就是禮儀。
除了仁和禮之外,孔子還提倡立德和孝道,認為孝是仁的基礎,如果自己的父親都不孝敬,都不愛,當然也不會愛其他人。
孔子還推崇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並不是庸庸碌碌的意思,而是不極端,行為處世恰到好處,凡事取其中間而用。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對後世影響很大。孔子之前,學問主要是由“士”這個階層掌握的,從孔子那個時代起,私學興起,只要有條件,想學習,都能在私學裡學習各種學問。
對於孔子的評價,在孔子生前就有人批評孔子的主張,在他去世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孔子也並不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聖人。
經過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和建國後“批林批孔”運動,孔子在很多人眼裡是中國歷史的“罪人”,中國之所以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也被歸罪於孔子的思想導致的。孔子的思想被認為是腐朽、落後、反動。其實,這樣的認識,有些是出於別有用心的歪曲,更多是出於沒有認真讀過孔子的著作,人云亦云造成的。
但“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導致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傳統文化的信仰被打破,人們失去敬畏之心,變得無所畏懼而無所不為;傳統道德觀被完全拋棄,孝悌之道、師道尊嚴、文明禮貌、誠信待人童叟無欺、尊老愛幼、與人為善、忠厚朴實等等傳統華人的優秀品質沒有被很好的傳承發揚,導致整個社會善惡不分,道德淪喪,禮儀之邦不懂禮貌也不講禮貌;最應該講誠信的企業和有關部門帶頭不講誠信;過去講捨身取義,現在是見利忘義;從孩子的教育開始,全社會利益當先,成功的標誌是有沒有出大名掙大錢,在全世界都很罕見!
這就是拋棄傳統文化,拋棄儒家思想,拋棄孔子這位全體華人的老師導致的惡果。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全社會一切向錢看,這樣的復興不是真正的復興,而是暴發戶式的復興,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強大,才是真正的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