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dk

    印象中好像是王莽篡位時因為想提高正統性,派人逼太后把傳國玉璽交出來,老太后(貌似叫王政君)不願交,但又迫於無賴,知道留不住,所以想把玉璽摔碎。。誰知道材料不錯,只摔掉個角。後來王莽用金子把角補上了

  • 2 # 凡人梵思

    傳國玉璽:全稱“大秦萬世傳國玉璽”,乃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韓非子·和氏》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今湖北南漳縣荊山中得一璞玉,獻與楚厲王。及楚文王即位,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後此璧為趙國宦者令繆賢所得,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

    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 秦王贏政統一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用篆文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字、環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雙邊(內邊線較細、外邊線較粗)。傳國玉璽整個圖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現雙龍。這一玉璽,是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徵。

    公元前207冬,沛公劉邦軍灞上,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傳國璽歸漢。公元8年十二月,西漢外戚王莽代漢建立新朝,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建興帝王莽遣其弟王舜,去向當時代為掌管傳國玉璽的元帝王皇后索求。 太后聽聞來意十分氣憤,大聲說道:“我如今已老,恨不能親眼看到你們王氏滅族之日!”說完將這玉璽摔在殿前。於是玉璽就此缺了一角,後來被王莽用黃金所鑲補。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獻給在宛城的更始帝劉玄。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傳國玉璽之損,可以寫出一個情景戲。

    【背景】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太后怒斥

    【經過】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但當時缺乏一個關鍵道具“傳國玉璽”,太后王政君保管著,他自己去要過,王政君沒給,於是又派素來得姑母喜愛的堂弟王舜去索要。

    王舜知道這事兒實在難辦,可難辦也得辦!磨磨蹭蹭的去到太后宮中,先行大禮,然後心虛地說:“姑母,我哥讓我來找您要玉璽呢!”

    王政君一瞪他:“啥?”

    王舜慌了:“那什麼,您知道的,我哥建立新朝當皇帝了,沒玉璽可不成!”

    王政君怒而罵道:“好小子!你們一家深受漢恩世代富貴,如今卻趁機謀國,完全不顧恩義之道!天下間怎麼會有你們這樣的兄弟,真是豬狗不如!王莽如果自認上承天命下順民情,想要改變正朔服制,那就應該製造自己的新玉璽流傳萬世,為什麼非要這個亡國的不祥玉璽?如今我只是個漢家老寡婦,離死不遠了,要用這玉璽陪葬,絕對不會給你們,死心吧!”

    王舜聽得又悲哀又羞慚,說道:“姑母啊,您說的都對,可是王莽一定要得到這玉璽,我沒有辦法,您也沒有辦法啊!難道還能到死都不給他嗎?”

    王政君也知道事不可違了,思慮一會兒拿出玉璽狠狠砸到地上,心灰意冷地說:“我已經老而將死,管不了你們了!王家有你們兄弟這樣的人,總有一天會滅族!”

    傳國玉璽就這樣被砸壞了一個角,但王莽可不在意這些細節,高高興興的收下玉璽,找能工巧匠用黃金補之。

    所以傳到東漢時的傳國玉璽其實並不沒有缺了一個角,只是有一個角是黃金。

    東漢之後多次改朝換代,玉璽被各方勢力爭搶,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手中,據說他自焚前將所有御用之物投入火中,不知道玉璽有沒有在其中,反正從此後就消失了。

    甚至有人懷疑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傳國玉璽,我認為是有的,因為它存在的時段太長,關於它的記載也太多,而且都是不同時期的,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順帶一說和氏璧的來歷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書中記載:楚華人卞和,在楚山(今安徽省懷遠縣荊山)中挖到了一塊原石“瑋”。

    他認為其中含有寶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但當時的人們不識貨,以為這是普通的石頭,楚厲王以戲弄君王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腿,讓他帶著石頭滾回家;

    楚厲王去世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抱著“瑋”來了,但鑑定的人還是說這是石頭,楚武王砍了卞和的右腿;

    楚武王死後,楚文王即位,沒腿的卞和抱著“瑋”坐在楚山下面哭了三天三夜,淚都流乾了,流出來的是血。就有人問他“這不是你自找的嗎?為什麼要哭?”

    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而哭,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可能是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楚文王,他命人剖開了這塊“瑋”,果然見到了稀世之玉,打磨後以卞和之名命名為“和氏璧”。

    之後不知怎麼的,楚國遺失了這塊玉璧,被趙惠文王得到,各國都覬覦,秦昭王還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由此引出“完璧歸趙”的故事,但最終和氏璧還是歸了強大的秦國。

    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制了御璽,秦滅亡時贏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成為真正的傳國玉璽,象徵著無上的皇權和天命。

    可惜玉璽在漢朝有損,五代時丟失,現代人無法一睹其真容。

  • 4 # 文物考古聊歷史

    其實傳說中的秦始皇傳國玉璽應該有兩枚,其中一枚就是大家熟悉的,由和氏璧所制,另外一枚由藍田玉製。題主所說的傳到東漢時缺了角的傳國玉璽,應該是藍田玉製的,而不是和氏璧製作的那枚。

    和氏璧制傳國玉璽的去向:沉沒在洞庭湖中

    和氏璧是傳說中的稀世美玉,價值連城。原本屬於楚國,在春秋時期輾轉於各國之間,後來到了秦始皇手裡。公元前221年,嬴政終於統一了六國。於是,秦始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來加強自己的皇權。經過群臣的商議之後,建議嬴政稱自己為“泰皇”,但是,秦始皇並不滿意,最後霸氣的自稱為“始皇帝”。秦二世的稱呼也由此而來。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

    同時,秦始皇也改革了印璽的制度,規定只有皇帝用的印才可以稱之為“璽”,普通人用的稱之為“印”。因此便著手製作了一枚玉璽,上面還刻有丞相李斯擬定的“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個字。傳說,這枚玉璽就是由和氏璧為材料製作的。

    傳說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遊天下時,經過洞庭湖遇見大風浪,差點傾覆。於是迫不得已將傳國玉璽投入洞庭湖中平息了風浪。從此,傳國玉璽沒了,和氏璧也沒了。《史記》中確實有記載說秦二十八年,經過湘山(就是洞庭湖),遇見大風浪,但是裡面所說的是砍了湘山的樹,而不是將傳國玉璽拋入洞庭湖。傳國玉璽被拋入洞庭湖一說主要是傳說。

    藍田玉製的秦始皇傳國玉璽的去向:王莽時期缺角,唐朝末年下落不明

    缺了一角的傳國玉璽就是下面要說的這枚由藍田玉製的玉璽了。和氏璧制的玉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丟進了洞庭湖,但是,玉璽是皇權的象徵,國不可一日沒有玉璽。於是秦始皇回去之後又命人制作了一枚玉璽。這枚玉璽上刻的字與第一枚也不同。璽文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也有人據此璽文,認為這枚玉璽是由司馬家族偽造的。

    這枚玉璽也是命運多舛。秦始皇死後傳給了秦二世,可是秦二世便亡了。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秦二世跪著獻出了這枚傳國玉璽。漢承秦制,有了這枚玉璽,劉邦的皇權也更加名正言順。於是,這枚玉璽隨著漢朝的延續一直傳給一代代帝王,直到王莽篡漢。西漢時,漢成帝劉驁寵信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漢哀帝劉欣也是縱情聲色,這兩位漢帝都不怎麼靠譜,並且沒有留下子嗣,還英年早逝。於是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到了漢平帝劉衎時,王氏一族的勢力權傾朝野。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在王政君的提拔下,權傾一時。到最後反而架空了王政君,最後愈演愈烈,便有了“王莽篡漢”。可是當時傳國玉璽是在王政君的手裡,王莽幾次三番設法想要拿到玉璽都不成功。終於有一天王政君一怒之下怒摔玉璽,玉璽被摔壞了一個角,王莽用黃金鑲補缺口,從此也有了“金鑲玉”一說。所以,題主說的東漢時期也是有些不準確的,確切的時間是在西漢時期。

    這枚玉璽最後在朝代更替中,兜兜轉轉。劉秀自立為光武帝,定都洛陽。藍田玉傳國玉璽也到了他的手裡,之後傳東漢12帝。

    東漢末年分三國,當時傳國玉璽被孫堅在一口井中發現了,可是也差點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隨後到了袁術的手裡,袁術死後,傳國玉璽又到了漢獻帝手裡,之後曹丕篡漢,傳國玉璽自然而然到了他的手裡。據說,曹丕畫蛇添足,命人在傳國玉璽上另加了一行字:“魏受漢傳國之璽。”並且,前文也說過,這時的玉璽上的字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又有曹丕加的“魏受漢傳國之璽。”這不明顯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嘛,所以有人懷疑這枚玉璽是否真得是秦始皇時期的傳國玉璽。

    到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在末帝李從珂帶領全家攜玉璽登玄武樓自焚後,玉璽就再也不見於歷史文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擼串是吃烤肉還是火鍋串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