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遙遙風月邊
-
2 # 灤陽誠毅
大家好,我是麻雀誠毅。
苻堅帶領的八十萬大軍,魚龍混雜、民族眾多,軍隊都是雜牌,戰鬥力相對就不高,戰爭並不是誰人多誰就能勝利的。北府兵雖然只有八萬,但是都是謝安、謝玄所收的中原流民,戰鬥力強,當然這不足以成為淝水之戰東晉勝利的理由,但是這個因素明顯影響了歷史程序。
江淮地區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那些大戰大多都發生在這個地方,對於防守一方來說顯示的是地理優勢。所以東晉的北府兵在這可以以逸待勞。
王猛在去世前告誡苻堅不用輕易南征,原因在於中原各民族民心未附,國家還需要保持穩定,只要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南方自然而然就會歸附。可是苻堅沒有聽,事實也驗證了王猛的預言,淝水之戰後沒多久苻堅就死了,中原也再一次的四分五裂。
總之苻堅想畢其功於一役,統一天下,實力不足和時機不對,淝水之戰必敗無疑。
-
3 # 翊翊浩浩尉尉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八萬將士擊潰百萬之眾,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的威風總是讓人愉悅,淝水之戰也因而聞名於世。可憐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堅,就只剩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慌張與膽怯了。其實正如人的複雜內心,戰場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實景象,也並不就是漫畫中定格的畫面,總是一副表情、一個動作。也就是說,傳奇和真實總是有差距的。誠然,淝水之戰的著名,並不僅僅體現在東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上。更重要的,它還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很大影響,甚至還可以說,它將中國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推遲了半個多世紀,意義著實不小。
在西晉末年的時候,因為朝政的腐敗,引發了很大的社會動亂。後來在317年琅邪王司馬睿稱帝,建立了東晉,東晉所屬區域是漢水,淮河以南等地。這時候的北方也都沉浸在戰爭中,秦國開始滅掉前燕等國,要統一黃河流域,這也就有了秦國攻打晉國,導致的淝水之戰。在357年,苻堅除掉苻生自立為王。等到373年,開始遠征統一北方,在王猛死前,就勸誡苻堅千萬不要攻打東晉,一時因為時機並不成熟,二是東晉有長江天線,等到王猛去世七年之後,苻堅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打算攻打東晉。
這場戰役一共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淮南之戰,第二個階段就是淝水決戰。第一個階段發生在378年,當時秦王苻堅派去徵南大將軍等,率領了七萬步兵以及起兵進犯襄陽,一共投出的兵力達到了17萬,襄陽的守將死守一年之久,最後被俘,之後又開始攻打彭城,正式爆發淮南之戰。
第二階段就是淝水決戰,發生在383年,在淝水河畔。當時符融率領了25萬的先鋒,步兵有60萬,騎兵有27萬,一共有112萬的大軍對戰。東晉是謝安的侄子謝玄帶領軍隊,這支軍隊是訓練了7年之久,非常有戰鬥能力,只有8萬人的軍隊迎擊秦軍的主力。
苻堅抵達項城,率領軍隊水路並進,東晉面臨著超大規模的秦軍,朝廷命令東晉的謝石為徵虜將軍和其他前鋒以及謝玄前去抗擊前秦,另外還讓人率領軍隊水軍援助,一共兵分三路,接著符融帶兵攻打壽陽等地,攻打胡彬,還派人勸降謝石,以為很快就能夠解決,沒想到東晉會主動出擊,兩隊大軍開戰。秦軍在戰爭中損兵折將,不敵東晉,最後對峙在淝水,東晉渡水突擊秦軍,最後戰勝了苻堅,前秦戰敗,苻堅也被殺了,北方重新分裂,東晉無人再敢進犯。
淝水之戰這場戰役是前所未有,秦軍被殲滅和逃散的人有將近70多萬,苻堅的統一希望徹底破滅,但是勝利者東晉也沒有能力統一。但是經過這場戰爭,制止了一些侵擾性質的戰爭,這場戰役是最有名的以少勝多之戰,有著深遠的影響。
-
4 # 方草野原
失敗有以下四個原因
心態不一樣:苻堅統一了北方,此時心高氣傲,被滅的小國煽風點火,比如慕容垂就巴不得秦晉開戰,漁翁得利,有點當時曹操赤壁小膨脹的心態.反觀東晉那邊本來是內部勾引鬥角一下子變成求生的心態,正統文化亡國滅種的心態。
軍隊構成:前秦雖說100萬大軍,一方面投降的居多,士兵沒有好戰之心,另一方面戰線拉的老長,整的跟流水席似的,晉這邊8萬人馬為啥這麼厲害,一方面這幫人是流民,戰鬥力強,另外一方面這幫流民之前是有家的,是被你們這幫人給整沒的,那個狠少不了!!
內奸和偷襲:前秦派去招降的朱序非但沒招降到人,還特麼被策反了,不知道說這哥們是感性呢還是性感,大嘴巴子告訴謝玄前秦這邊先頭部隊還沒集合完畢,謝玄也不含糊,連夜帶5千人乾死了5萬人,一邊是出師不利,一邊是開門紅!!!
戰術失誤:此時的苻堅可能腦子裡想的是宋襄公,雙方來個決戰,讓你過河,可心裡想我可不會像宋襄公那麼笨,我的給他來個半渡而擊,做到真正的投鞭斷流,結果這幫大兄弟在後退的時候內奸朱序把話給傳歪了,前線敗了,大家快跑,那一個個跑的比博爾特還特麼快!!!!
-
5 # 星草
首先,前秦軍隊的戰線過長,一共八十多萬,但與東晉北府兵交戰的前秦軍隊一共也就十幾萬,剩下的都還沒到戰場,況且北府兵的戰力是強於前秦軍隊的,因此東晉能夠取勝;
其次便是符堅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前秦已經一統北方,實力強大無比,而不顧國內薄弱的經濟實力與尖銳的民族矛盾,給人民造成沉重的負擔,失去了民心;他也不顧軍隊內部魚龍混雜,軍心不定的現狀,執意進攻東晉,最後導致失敗。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前秦這邊。
-
6 # 史海觀瀾
淝水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
前秦投入八十萬對比東晉八萬,巨大的數字對比,總給人極度詫異之感。
但抽絲剝繭之後,清晰的脈絡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前秦失敗原因
(1)、王猛死後,苻堅用人不明,賞罰失度。聽不進忠臣的勸誡,同時又寵信有反心的少數民族降將羌族姚萇和鮮卑族慕容垂等人。以致朝臣上下對南伐東晉沒有統一認知。客觀上使政令不暢。
(2)、苻堅好大喜功,缺乏冷樸的客觀分析,戰前沒有周密的戰略部署,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指揮上的錯誤。
苻堅軍事才能不足,卻御駕親征,在戰場上不接納正確意見 ,越級指揮,自亂陣腳。致使軍士喪氣,全線潰退。
(3)、戰前令呂光帥主力西征西域,又招新兵南征,兩線作戰。加劇了百姓的負擔 ,上下厭戰思想嚴重。
(4)、雖然號稱八十萬人 ,但大軍集結不易,在前線作戰兵力只有十七萬,人數優勢未能彌補,前秦新兵對東晉精銳的戰力差距。
(5)、東晉降將朱序做內應,煽風點火,製造謠言,使前秦軍心生恐懼,加速了前秦的敗亡。
(6)、慕容垂姚萇等少數民族降將心生二心,儲存實力,未能全力參戰。
東晉勝利原因
(1)東晉主戰派謝安等人臨危不亂,堅決抗戰,態度意志堅決。
(2)軍隊戰鬥力強,主將有能,指揮若定,將兵上下齊心協力,軍心可用。
(3)民間也組織軍事力量對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險,佔盡地利,準備充分,發揮己軍之長。
(5)戰術得當,利用前秦內部不穩,分化離間前秦內部關係,渙亂其軍心。
(6)、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
前秦有六敗,東晉有六勝。以己短攻彼長,焉能不敗?!
-
7 # 歷史新官
淝水之戰中前秦失敗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前秦皇苻堅急功近利,不聽群臣勸諫,一意孤行要南征東晉,導致部下內部意見分歧很大,且出征後未等各路大軍集結完畢就擅自率小部分輕騎進入戰場,犯了主觀輕敵錯誤。
第二,前秦經過武力統一北方之後還未休養生息就倉促發起大型戰役,軍隊中民族成分複雜,各族士兵之間難以協調,而且飽受戰亂之苦已久的北方短時間內難以徵集大量糧草補給。九十多萬大軍遠道伐晉,由於糧草補給線過長,軍中士卒早已厭倦戰爭,本來就士氣低落,更加容易一擊即潰。
第三,用人不當,苻堅錯用東晉降將就已經引起眾將不滿了,後面戰事激烈時更是被降將坑慘了。
第四,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多半人染上了疾病導致戰力下降,加上勞師遠征,很多士兵已經疲憊不堪了,被上級催促著急行軍之後直接投入戰場更是怨氣沖天,一旦戰事不利便會兵敗如山倒。
第五,地形不利,東晉方面佔盡地形優勢坐擁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反觀前秦方面,狹長地形本來就不能讓九十多萬大軍全部進入戰場,苻堅還執意命令軍隊發起強攻,導致中了埋伏之後區域性兵力少於東晉而被吊打。最後,東晉方面運用草木皆兵的心理攻勢更是直接壓垮了前秦將士的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致使苻堅軍隊一潰千里。
回覆列表
這場戰役,秦軍有再多人也沒用。
首先,苻堅的直屬部隊不多,許多都是降將帶來的,這位可以與宋仁宗媲美的仁君竟然都給人家留下來了。前頭一場敗,就都叛變了。
第二,戰線太長,先頭部隊已經和晉軍幹起來了,後續部隊還在路上,最遠的在長安。打起來,就前面一小撮人跟人家的主力硬剛。
第三,一場不損失主力的戰役,就讓幾十萬人的部隊崩潰,,而且在淝水之戰之前,呂光徵西就調走了前秦的十萬精銳,所以前秦南征沒有那麼多人,也就30萬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