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讀書人
-
2 # 隨便寫寫文章
窮爸爸和富爸爸只是差在思維上嗎,要逆轉缺的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當瞭解《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富爸爸窮爸爸》是2011年在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羅伯特·清崎、(美)萊希特,譯者是蕭明。該書講述了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後作者羅伯特·清崎又出了幾部《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理財書籍,但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第一部。
筆者透過通讀幾本著作,認為窮爸爸和富爸爸相差的不只是思維,但最重要的是就是對於財富認識的思維差別,需要逆轉的關鍵點就是對資產及負債的認識。該書通篇強調的就是富爸爸對資產及負債的認識與窮爸爸區別,富爸爸認為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財富是資產,不能帶來現金流的就是負債,尤其是在房地產上,能夠帶來現金流,例如租金大於月供的房產就是資產,租金小於月供的,需要每月填補資金的,現金流為負的房產就是負債,是資產還是負債不在於是不是有價值的標的物,而在於該標的物是不是能帶來現金流。這也就是富爸爸和窮爸爸對資產和負債的最根本的認識差異,也是普通人與富人對於財富的最大區別。不在於該財產有無價值,而在於是否能帶來現金流。窮人究其一生都在積累負債,比如買房子買車,需要每月還很多月供,而所謂富人是在不斷積累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資產,逐漸完成財富累積。
看起來似乎財富是結果,但最根本的是觀念不同,思維不同。
-
3 # 鄂察天下
本質上講窮爸爸富爸爸差的不僅是思維,差的是人生機遇。這能逆轉嘛?
一個蠢材,哪怕他不擅長投資,但是他投了一個好胎,他生長於五環之中,皇城根下長大。他的眼見和身邊的圈子都是你無法想象的。富有,只是一件唾手可得的東西。
一個聰明人,任你百般折騰,時運未到的時候依然是個窮光蛋。
富有和貧窮,是一個機率性的事物。父輩的人生不會重來,糾結其資產的多寡毫無意義。唯有把握自己的人生,當機遇來的時候,乘風而起,大展宏圖。
-
4 # 智萊
華人幾乎都是沒有受到過關於財商的教育,也沒有關於選擇的教育。我覺得窮爸爸逆轉,需要兩個法門,第一,高人點悟,第二,吃過大虧倒過大黴!
-
5 # 道之軼事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裡的有些觀點可以給我們啟示思考借鑑。
但這本書講的不是真理!
這本書之所以在全球暢銷,也許書中闡述的某些道理迎合了一個時代的賺錢至上的主流價值觀。
當然很多投機分子唱高調,說掙大錢,積累財富才是硬道理,對於他們這本書具有聖經的意義。
我曾經也奇怪一個問題,作者羅伯特•清崎書中說的窮爸爸是他的生父,是一個博士,是一個有名大學的教授,我的困惑是凡是深度思維是有文化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這個學識淵博的窮爸爸是書中一個負面形象,從書中就財商很低的論說來講,權且這麼說,這有些顛覆我的印象經驗及價值觀。
而他書中讚美的富爸爸卻是一個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只是喜歡投資做買賣。比較勤奮思考問題,敢於實踐挑戰。
這樣說起來所謂的財商並不需要很高的學問,和很深的邏輯思維。
這跟我們這個社會最初從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某些現象有些相似。
研究導彈的不如倒賣雞蛋的,教書的不如擺地攤的。這是一個時代的暫時假象。
許多無知無識的癟三地痞都成了大老闆,煤礦老闆,包工頭,發了大財,成為第一批富起來的人,擁有了生產資料和資本。
一段時期便認為讀書無用論廣泛流傳。
所謂的窮爸爸和富爸爸思維方式當然有關係,但不是決定性的。
更多的是其他的條件。
有的人天生具備投資經營的頭腦,又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那一項上,又趕上好機會。
窮與富當然有原因。
瞭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就是工廠主商人所佔有的剩餘價值,他們的發財是多方面的。
就像很多貪官汙吏發財不是他們具備智商高財商高情商高,而是他們處於某一個特殊位置上,有人需要他們幫忙辦事,利用他們的職務之變,所謂的出租權利換取金錢,行賄者和受賄者都是為了撈更多的好處,就是財富。
能說這些人的富有是他們的價值體現嗎?
這些人就是某些富二代的富爸爸。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沒有道德底線的資本家們賺取財富的手段有很多。有正當的也有不正當的。
尤其在原始資本的積累,產生了很多的罪惡。
我看見《黑金帝國》,這部影片敘述了石油老闆是如何狡猾的利用壓榨當地人的善良閉塞老實的村民而獲得巨大的收益的。
關於金融投資,經歷過歐洲的次貸危機就知道那個群體的欺詐遊戲。
所以我以為,不論單純以窮富來談論價值。
思維本身具有的價值觀。
羅伯特•清崎在一次演講中說他的很多朋友有豪宅豪車非常富有,但他們一無所有,並不具備價值財富。
再看曹雪芹,生前窮困潦倒,是他孩子的窮爸爸,但他創作出一部《紅樓夢》卻養活了不少紅學專家的研究者,他給咱們這個民族帶來了無法估算的社會價值。
至於羅伯特•清崎說窮爸爸留給他的是一堆賬單,這不能說就是他的爸爸窮的罪惡。
而是說明資本主義社會里存在某些對知識分子不合理不公正的原因。
說明一個對學校對傳授知識對社會貢獻一生的教授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也說明了知識分子不善於跟財團談判 處於弱勢群體,不能有效的爭取自己的權益。
而不是說他的當教授的爸爸就是財商低,不懂得投資,思維狹隘。
術業有專攻,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
假如他的窮爸爸天天早上起來想的是投資哪支股票能賺錢,他還能夠在大學裡好好教書育人嗎?
假如所有的人都想當富爸爸,不想當窮爸爸,都辭職不幹,去做買賣,大學裡的學生由誰來教?
現在這個時代做教授的大概也做別的投資,但我以為他們的精力分散注意力了,教學水平能否保證?
既然金融市場那麼好做,怎麼有那麼多在股票上栽跟頭的?歐洲怎麼會有次貸危機?
怎麼會連保險公司和銀行都有破產倒閉的?
最後導致他們的整個國家發生了經濟危機,靠寬鬆政策,大量的印鈔票,要別的國家買他們的債券,幫他們度過難關。
所以關於《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要理性的讀,不必當聖經一般的去信仰它。弄的整個社會上的人都浮躁起來。
要逆轉還得腳踏實地,靠真才實學,靠努力向上。
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正當的謀取財富。
回覆列表
富爸爸的理念顛覆了我對理財第一步的理解,而我以前一直標榜理財第一步是記賬,富爸爸的眼界明顯比我更高。在理財前,設定一個明確的可執行的目標,對理財效果的確是有更大的誘惑力和推動力。這個目標的定製務必要有可行性和明確性。目標不在大小,可以把一個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逐個攻破,會有越來越強烈的成就感。作為理財起點第一步,的確是先丟擲了一個蘋果。
重新認識創業:
創業的話題太長,書中從開篇到現在,富爸爸的理念一直是支援創業,反對那種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小富即安等白領想法。這種理念,從開篇第一章到現在看到的第八章,無時無刻不在書中的字裡行間嚮往傳遞著。
金錢不等於財富:
有一句話叫:貧窮限制了我的思維。很多時候是在網上看到一個800的刷鍋鋼絲球或是一個LV的馬桶,我們會用這句話自嘲自己,其實,內心是對這種物品是嗤之以鼻的,整體感覺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
看過了富爸爸之後,我對[貧窮限制了我的思維]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富人的世界窮人不要妄猜。富爸爸說,只有窮人才把錢當做財富,錢在富人眼中只是一堆紙幣,真正的財富是資源,比如:房地產、港口、工廠等等,這也是富爸爸一直在提倡創業的緣由。
根據二八原則,這個世界大概有20%的富人和80%的窮人。如果你不是李嘉誠也不是何鴻燊,不是暴發戶也不是富二代,自動的把自己歸類到80%的人當中吧。窮人眼裡的財富是金錢,富人眼裡的財富是資源。資源有一種守恆定律,不在這裡就在那裡,發現財富的機會要有一雙對資源敏銳的眼睛。胡潤排行榜中顯示的數字是身價估值,而不是真實的持有金錢的數量。那些財富的獲取都有其各自的時代背景和經濟週期,雖然我們不能複製,但全是鮮活的例子。
要逆轉的不僅僅是思維,更是人生態度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