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芭樂大話
-
2 # 來龍去脈a
佛系是一種什麼心態?答案: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佛陀的開示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也代表蓮花的意思,心也代表煩惱(魔性)的意思。
例子一:
一位眾生(張三)發了一萬塊錢的紅包給另外一個眾生(李四),發紅包的那個當然不開心了,受紅包的這個就開心。一個不開心的與一個開心的心態,兩個都成了一反一正因果剛好相連。發紅包的成了負因果,受紅包的成了受因果,兩位中生就產生了因果關係。
有了負因果的眾生與受因果的眾生,兩個人的以後輪迴,以後一個就要受回來,一個就要還出去的因果關係。
當然了,因果錯綜複雜,不是張三付給了李四,一定是李四還給張三,整個以後輪迴,反正負出去的,以後就會有得回來的報應,受這個以後不管怎麼樣都要付出去,不管男女老少出家或在家。
例子二:
張三打罵了李四,張三當然解了心中的憤怒,李四被打罵,當然不開心(佛)了。
以後的輪迴不一定是李四打回張三,反正張三打罵了人,以後輪迴也要受回被打罵的報應。沒有那一位能逃脫因果報應(包括佛陀)。
例子三:
不一定打人罵人就是惡毒的心(佛),不一定甜言蜜語對眾生就是慈悲心(魔),畫皮畫骨難畫心(佛),自己的心(佛)只有自己的心(佛)裡最清楚,所謂佛就是心,心就是佛。
總結:
過去佛開示的就是心理學,人的種種行為,從心(佛)裡發出來。而現在的科技說人的思維是腦裡發出來,不管科技腦也好,心(佛)也罷,都是同樣的道理。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
3 # 幸運就是你
“佛系”該詞最早來源於日本,2014年,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而我們之前理解的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現下的佛系,更多的是指一個人喜歡宅在家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影一個人睡覺一個人旅行,對人對事不悲不喜,似乎與外界隔離。
-
4 # 林林的小時光
佛系,是近些年才很流行的詞,大概指的是一種與人無爭,與世無求的心理。還有一種錯誤理解的“佛系”心理,就很危險了,您可以辨別一下。
人生在世,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兒,佛繫心態,會讓人少鑽牛角尖,生活得更恬淡。
但是有些年輕人錯誤的理解了佛系:
1、面對工作,停止學習,自廢前途。
2、面對愛情,太過於隨意,不注重細節,不去多體諒關心人,雖然不矯情,也不能“無所謂”“都可以”,結果造成了分手的局面。
3、錯誤的“佛系生活”,過一天算一天,什麼都無所謂,對生活沒有要求,做事也沒有原則,這種佛系,會很快的迷失自己,變得對生活麻木,淡漠。
佛繫心態,應該是一種平和的,溫厚的心態,而不應該是一種退縮的,不思進取的理由。
-
5 # 孝品健康
這篇文章把佛系與佛教混為一淡了
佛系是啥?是不爭,是葛優癱!又怎麼和佛教相提並論呢?
況且佛教裡講的是涅磐,是蓮生,可不是單單隻講讓你放棄
70年代,還沒開啟國門開放的中國,那時候美華人看華人,好生羨慕,以為華人環保的意識太強了,到處都是騎腳踏車的影子!
問題,是嗎? 是咱有環保意識嗎?
根本就不是,是咱買不到車,又買不起車,也不讓買車好嘛
此佛非彼佛,差得遠了!
話說年輕人很累,有煩惱,但佛系終究是一種暮氣,是一種病態,一個十八九歲二十多歲的青年,就這樣頹唐沮喪,以至於“無所謂”了,我實在替年輕人擔憂。
真無所謂了還好,超凡脫俗。
問題是,這哪裡是人經歷過擁有後的那個人生最高境界的“無所謂”呢,它其實是“無望”後的一種“放棄治療”!
這不是境界,其實是現代年輕人的某種狀態當然,對於年輕人,我從來不會給他們講“應該不應該”怎麼著的說法,你應該有生機,不應該暮氣沉沉,你應該努力,不應該憂樂放在心頭,其實這都是狗屁說教
因為“應該與不應該”都是成年人“心平氣和”時的“理所當然”,真到急處你試試?
哲學問題都是在心平氣和時談的,它不是應急時的有效良藥!
佛系青年應該如何治療?我們不妨從自然和社會的角度來談!
首先,咱們都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就要先服從於自然,比如說人類要睡眠,這是自然行為,是規律,換句話說,人類不能不睡眠,但是如果你違反自然,那人就會因為睡眠不充足,而影響到轉天的學習與工作,甚至於影響到情緒,以至影響到你的思考。科學家研究發現,沒有充足睡眠的人,往往容易煩躁!
煩躁一來了,煩惱就乘虛而入了,要排解煩悶,須得使你的自然衝動有機會得到補償。
因此,我提倡,治療之前先睡一個高質量的眠!
睡一個好覺,和睡一個高質量的眠,都是為了一個安字,安是啥?就是放下。我們常會說晚安,安心,其實都是強調放下,人為什麼失眠,抑鬱,歸根還是因為有東西放不下!
當然,人類的睡眠包括自然界的睡眠肯定不是光為了睡眠,而是為了明天的太陽,為了明天更好的捕食,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創造,這就是順從自然!
在自然界中,你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不再睡眠了,那就意味著臨近死亡了
生活中離我們最近的那些寵物,比如狗啊,貓啊,它們動的時候,是快樂的,健康的,一不動的時候肯定是生病了!
其實,人也是!
因此,動比靜好!
面對不高興,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處理方式你看小孩子偶爾不樂意了,便會放聲大哭,哭過了,氣也消去,甚至都忘記因為什麼不樂意了,所以這個動最有生機!
老年人感覺煩惱時要拘束些,不能由你放聲大哭!要憋住了,苦在心頭,反而愈覺其苦,易於生病,最後了無生機!
從人生的階段來講,年輕人比老年人更易於發愁又強於小孩子的無端情緒,因此青年人的生機最強旺,不至於被抑鬱!反又有能力把不高興的轉化為動力!
歌德少時因失戀而想自殺,幸而他的文機動了,埋頭兩星期寫成一部《少年維特之煩惱》,書成了,他的氣也洩了,自殺的念頭也打消了。
你看過去的詩人們,如果不遇到點不高興的事情,又怎麼能寫下那麼多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呢?
如果元好問沒遇到過一場悽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你又如何能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的好詞
因此,還是動比靜好!
當然,年輕人有壓力,不一定要寫詩,寫書,但總會有發洩的方法,比如打一回遊戲,看一季美劇,聽一場好聲音,哪怕是借酒消愁,也可以大暢胸懷。
但是,如果在大暢胸懷時,也有所創造,那就再好不過了!
什麼是快樂?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事,必得儘性才好,創造,就是盡到性極處!
儘性,這不是我說的,是孟子,這是生活的目的,也是生活的方法
倘若生活不是以“儘性”為基點而展開,那又如何尋出無限的快感呢?
說到這裡,我倒要重新審視年輕人的這種“佛系”狀態其實這也分兩種,
一種,是隻放棄某方向的努力,但不放棄其它的努力,比如,我會打掃房間,打一場籃球,踢一場足球,我會在我有興趣的地方努力,而不是成年人的“你應該”方面的努力,這其實也是動,不動的其實只是我不喜歡的那方面罷了
從這個種狀態來講,佛系是一種病嗎?不是,它更像是一種抗爭,是對現在的約定成俗的社會成功模式的一種反抗!
而另一種,是什麼都不感興趣了,什麼都無所謂了,什麼都激不起我的感覺了……
這是病,也是我覺得必須要治的!
動起來吧,只有跑跑跳跳,才能談談笑笑!
-
6 # 食色Fun
當你相信,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無論是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還是我們的內心世界。
當你相信,一切的情緒,最終都會引來痛苦。
當你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是和其它物質或者人有關聯的,沒有一個獨立存在、和其它任 何物質或人無關的東西。
當你相信,涅槃是超越了所有概念的。
當你相信了上述4個觀點,你就是頂級佛繫心態。
回覆列表
佛繫心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真的佛系,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可以從容應對一切事物。第二種是假的佛系,換言之,佛系是某種無力感,或者放棄治療,破罐破摔。後一種需要積極的態度,幫助自己抽離習得性無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