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卡醬醫生
-
2 # 哲醫論壇
泡腳是重要養生方法之一,泡腳的正確方式如下:
1.冬天用熱水泡腳,夏天用溫水泡腳;
2.泡腳的同時要按摩腳底反射區和足部經絡穴位;
3.體寒的人泡腳水用生薑、艾葉煎煮,血瘀的人用川芎、當歸煎煮,溼氣重的人用茯苓、蒼朮等等。
4.泡腳時間一定在晚上睡前,水量要沒過腳背為佳,泡完腳就上床就寢最佳。
-
3 # 玩出好身材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各個內臟、器官之間相互制約也相互關聯。俗話說“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腳踝以下分佈著66個穴位,佔全身穴位的1/10,是五臟六腑精氣輸注、會聚之處。因此對足進行浸浴,透過經絡傳到內臟相關部位,可暢通全身氣血,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扶正固衛之效。
一般認為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則認為泡到位了。泡腳時間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還有中藥熱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裡放入煎煮過的藥液(可兌水稀釋),然後按普通熱足浴的方法進行。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至於泡腳的時間,有人認為晚上九點是泡腳的最佳時間。因為此時腎經氣血比較衰弱,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
但是並非人人都適合泡腳,首先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不適宜泡腳。患有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的人泡腳要當心發生暈厥。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他們末梢神經較遲鈍,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嚴重的後果。腳氣患者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外傷或面板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
4 # 39健康網
如今許多人都開始注重養生話題。在這類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選擇泡腳來養生,泡腳不光可以消除人的疲勞感,還可以加快人全身的血液迴圈。所以,有許多人就要疑問了,如何泡腳養生的效果更好呢?今天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介紹泡腳養生的幾種方法。
1.生薑水泡腳祛寒:
取適量的生薑把它拍扁,然後放在鍋裡熬大約15分鐘左右。再把煮好的生薑水倒入盤中,再放點冷水。讓溫度保持在40度左右,再把腳放到裡邊,水的高度要沒過踝部,邊泡,再用手搓一搓腳,大約泡腳20分鐘。
如果身體的寒氣較重,可以多放點姜的用量,這樣效果更佳。在堅持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四肢寒冷會有一定的緩解,特別對女性的宮寒都會有明顯的效果。
2.艾草水泡腳溫肺:
取50克左右的艾葉草放在鍋裡,放上半鍋水,蓋上鍋蓋,煮大約10分鐘左右。艾草水煮好後。把水倒到盤裡,然後把腳放在裡邊,以水的高度沒過踝部為宜,也是一邊泡一邊搓。泡大約15分鐘為宜。長期選用艾草水泡腳,可以有效改善人的肺功能。特別對於支氣管和有痰的患者,都有很大的改善。
3.桂皮水泡腳消腫:
對腎病的人來講,用桂皮水泡腳可謂是腎病患者的一大福音。選用花椒和桂皮各一半的量煮水後泡腳。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有浮腫現象的人會起到消腫的作用。假如人的浮腫是從腿部開始發展到身體其它部位。這往往是由於心臟功能有問題而產生的水腫。針對這種水腫,可以用生薑煮水泡腳,先保障身體血液迴圈正常,再選用桂皮水泡腳,需要堅持泡腳才能慢慢減輕身體水腫的效果。
4.紅花水防凍瘡:
取用紅花15克的量按以上煮水的方式煮水再進行泡腳,可以有效改善人的凍瘡現象。特別是寒冷的季節,有的人手腳特別容易產生皴裂,一旦有了皴裂,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好。所以經常選用紅花水來泡腳,對這類患者效果特別好。
以上的幾種泡腳方式,大家有了相對的認識,才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泡腳方法。大家在選擇泡腳方法時,先看看自身的身體狀況,來參照以上的方法選擇。
但是,固然泡腳有很多好處,也不能適用全部人群,務必謹記:泡腳不適宜超過20分鐘。泡太久容易面板失水,有的泡完會失眠、燥熱,也容易給三高人群招來併發症,就沒必要跟風泡了。
-
5 # 藏醫生才讓東珠
泡腳又稱為足浴、足療。這是一種操作方便、簡單易行的健康養生方法。
泡腳可以追溯到古時候,在古代就有關於泡腳養生的記載,早在東漢時期著名神醫華佗在《足心道》中明確記載:“春天足浴,昇陽固脫;夏天足浴,暑溼可祛;秋天足浴,肺潤腸濡;冬天足浴,丹田溫灼。”
一年四季泡腳的功效都不同。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陽氣不足,腎陽不固,泡腳可以提升陽氣,夏天的時候毛孔擴張,是溼氣最容易進去體內的季節,泡腳可以有效去除暑溼,秋季天氣乾燥,容易引發肺部疾病和腸胃蠕動功能差的問題,泡腳可以滋潤肺臟,增強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的發生。冬天是最冷的季節,寒氣逼人,身體遇寒則凝,血液迴圈較差,泡腳可以使溫陽提升陽氣,丹田的熱量就會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氣血迴圈暢通,就不怕冷了。
腳部有六條經絡,分別是肝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加上人體的長壽穴湧泉也在腳底,所以泡腳是真正的不花錢養生保健的最佳方法。
泡腳可以加艾葉效果更好,生薑、有昇陽 祛溼 驅寒功效,醋、鹽等可以殺菌消炎促進血液迴圈。
泡腳雖然對身體非常好,但是也有禁忌人群,腳步外傷紅腫、潰爛、嚴重靜脈曲張、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等。泡腳水溫以38-43度為宜,水溫過高容易加快氣血迴圈,對心臟、血壓、靜脈曲張患者反而不利,泡腳時間最好晚上9點左右,每次15-30分鐘,泡腳時間過久會形成人為性腳部水腫,對健康不利。藏醫同樣有著藥浴療法,透過泡腳來養生保健。希望對您有幫助。
-
6 # 咕咚健康
怎麼泡腳效果好
首先說明,正確的泡腳方法應該是泡到小腿肚,也就是說您要準備一個專門泡腳的高桶。有的人說,腳上的反射區不是最集中嗎,那我泡到腳面不就行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您把腳泡得挺好了,可是如果小腿處的血液還阻塞著,那血液還是不能很好地暢通起來供給全身。
另外,泡腳不能只泡5分鐘,時間太短什麼用都沒有。泡腳的時間最好是20~30分鐘。泡腳時一定注意,水溫不能超過45℃,超過45℃人就容易心慌、出汗,而且容易興奮,睡不好。
有人問我,泡一會兒水涼了怎麼辦?水涼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水自然涼了,這樣的話你就在旁邊放壺熱水,隨時加水就行了。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泡腳的工具底子太薄或者是地板太涼,那您最好在泡腳桶的下面墊個紙箱或者木板,水就涼得慢點。
用什麼材料泡腳
有的人喜歡到美容院去泡腳,覺得那些泡腳水聞起來中藥味挺大的,肯定對身體有好處。但據我所知,很多美容院或者足療館裡給客人泡腳用的不過是最簡單的甘草。甘草是一種和藥,它能調和各種藥材之間的藥性,但是隻放甘草一味藥不會有什麼作用。我覺得如果只是保健性的泡腳,你擱點大鹽就可以了,因為大鹽能夠讓身體裡的鈣磷平衡,又能消消毒、去去味。你也可以用點醋,它可以軟化腳墊,去腳氣。或者您也可以放些艾草或者桑葉,都有好處。
要是您身體偏寒,可以煮點姜泡一泡;關節不好,可以擱點紅花、伸筋草、寬筋藤一類的中藥。
有人說泡腳一定要泡到滿頭大汗才有效果,我認為不盡然。如果一個人比較虛,出大汗絕不是件好事,因為“汗為心之液”,汗出多了,心臟就會不舒服。
泡腳最好與反射療法結合
為什麼很多人泡腳後往往覺得只是舒服而已,好像也沒有解決什麼實質問題呢?這就是不會給自己“找彆扭”。“找彆扭”實際上就是找病根。
我建議您在泡完腳以後,覺得自己平常哪個地方不舒服,就在腳上相應的反射區多加按揉。這個方法尤其是對一些慢性病的患者,或者也說不上來是什麼病,但總覺得身體不舒服的亞健康人群特別好。
您如果平時胸口憋悶,在泡腳的時候就多按揉腳上的心臟、氣管、支氣管和肺反射區;腿不舒服,就把腳上的上下肢反射區多刮刮;女同志容易乳房脹痛,那就用手掌外側多刮刮腳背的胸部反射區。就是這麼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方法,如果您堅持下來,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7 # 面板醫生敬代秀
1、晚上泡腳後立即上床睡覺是不合適的,可以先活動一下,一般不建議飯後半小時內泡腳,這樣會影響胃的血液供應,長此以往會使人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2、泡腳時間要合適泡腳時間最好保持在15-30分鐘左右,這樣泡腳的效果才會比較明顯。
3、泡腳水溫要合適泡腳的時候水溫40℃為宜,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體質、習慣,開始時泡水溫度較低,然後慢慢加入熱水加熱。
4、泡腳的工具要合適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深度更深、底部面積更大的木桶進行泡腳,這樣腳可以舒服地水平放置,最好讓水浸到小腿,泡腳的時候做些足部按摩。
回覆列表
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快代謝,刺激足部的穴位,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睡前泡一泡腳,身心的疲憊一掃而光。怎麼泡腳才最健康呢?
首先水溫不宜過高,一般維持在38度至43度左右。水溫低了起不到加快迴圈的作用,水溫過高會把足部的皮脂帶走,足部會變得乾燥。隨著水溫的降低可以加入熱水。泡腳結束後可以使用一些潤膚品,讓面板保持一定的水分。其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15到3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血液過多流向下肢,會造成心血管超負荷。所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泡腳時間不能過長。
再者泡腳水位通常要淹過腳踝部,並且要時常搓動。感覺到微微出汗,泡腳就達到效果了。千萬不要泡的大汗淋漓,容易失水。泡完腳喝點白開水補充一下流失的水分,加快代謝。一般睡前泡腳可以幫助入眠。飯後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的血液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