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子美噠噠

    一、由微商引發

    大家都知道2013年以來興起的微商創業大潮,給很多平凡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創業機會,月入過完、百萬,甚至有年入過億的微商品牌出現。但由於微商行業初興起,各種中間的環節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商品不能及時發貨,發貨後又有些情況不知道寄件寄到哪去了,產品質量出了問題經常找不到賣家,甚至有的即使找到了,賣家推卸責任說要找品牌方……等等各種亂象叢生。

    二、2015年微商城興起

    三、2018社群電商興起

    社群團購是以小區為單位,商家在小區內招募業主或便利店主成為團長,以微信群為載體,團長在群裡釋出和推廣團購低價商品,使用者透過小程式或微信服務號下單。商家配貨至團長處,使用者到團長處提貨,團長根據銷售額獲得佣金。如出現售後問題,團長根據售後標準進行秒賠,再由平臺集中處理。

    四、2019社交電商正式出現

    曾有資料統計,微信的使用者活躍度和註冊量遠不及微信群的活躍度和增長量,賣貨微信群規模的激增,也還是顯示出一些如上述類的問題,群裡付了錢,結果群主統計時丟單了,不發貨,找群主群主又不承認(原因是沒有記錄、沒有收到款,款收了聊天記錄找不到了……)

    五、淘客模式轉型社交電商

    原來的淘客模式也開始被整合,出現了很多多平臺整合型優惠券(優惠券有淘寶的、天貓的、京東的、拼多多的)類的社交電商平臺。

    六、社交電商火的要素主要有3個

    2、商家:低成本,銷貨快

    以小區為單位,集體發貨,節省物流成本,商家採用“以銷定採”預售模式,解除囤貨過多賣不出去之憂。

    3、使用者:消費分級

    社群團購在一線大城市難通,居民工作壓力大,時間緊迫,喜歡追求便捷高效的購物。而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時間充足,對價格比較敏感,拼多多就是在這樣的市場下起家的。

  • 2 # 一馬先生

    我看好阿里系的淘寶和天貓。因為阿里系的生態搭建最完善,阿里系在演算法和算力上的投入和成就也是最大的。拼多多若要持久,需要解決從五環外到五環內的系列問題,拼多多強調的是社交,其實很多時候是假冒偽劣大拼團,這個屬性標籤不主動撕除,隱患太大。主動撕除這個標籤,又怕被正規軍幹掉。小米要解決低價位中間的可供分配的利益總量問題,還有就是顧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靠類似傳銷的有品有魚也非長久之計,小米那半死不活的線下店的自生存能力也有待提高。京東除非劉強東讓位,否則動不動被人拿來說事,是個問題。

  • 3 # 霞小妹妹

    現在電商社交平臺很多,網路這麼發達。

    我最看好淘寶,因為淘寶最適合大眾,價格高低都有,並且商家也有互相競爭,進行價格競爭,這都是給大眾帶來利益的事情。

    而且也讓大眾在家就可以買天下物,方便快捷。

  • 4 # 六子影片

    最近做電商的一些朋友分享到,電商越來越不好做了,流量打散了,不管是直通車還是鑽展,只看到嘩啦啦的錢燒沒了,但銷量不見漲。反倒是一個調研,2015年淘寶前10的C店有一般是網紅店鋪,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社交時代,不管做什麼生意,不管什麼行業,你的品牌運營離不開社交!

    當然,以上提到的只是“網紅”中一類群體,也是我們通常從狹義角度理解的“網紅”:以一個年輕漂亮的時尚達人為KOL(關鍵意見領袖),以她的眼光和品位進行審美輸出(挑款+多種形式的視覺推廣),在社交媒體上聚集粉絲後,向店鋪引流。但隨著“網紅經濟”的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時尚達人紛紛加入這一群體,企圖瓜分這塊蛋糕,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大眾的興趣點隨時轉移的、難以琢磨的,再鐵桿的粉絲也有審美疲軟的一天。這樣簡單粗暴的野蠻生長到底還能持續多久,很多人也抱有懷疑觀望的態度。

    網紅經濟=有影響力的個人(KOL)+社交媒體傳播+人格化的店鋪或產品

    二、社交電商如何用好“網紅思維”

    起於社交媒體的“網紅經濟”被看作是社交電商趨勢下的一個重要體現。那麼,以自帶粉絲流量為競爭優勢的網紅們,對於“以人為流量”的移動社交電商有什麼樣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移動社交電商時代,企業如何善用“網紅思維”打好粉絲經濟這把牌?

    1、找準定位

    對品牌進行人格化塑造正如我們剛才提到的“網紅經濟”的本質就是品牌進行人格化、達人化塑造,這個塑造可以是多方面的、涉及各個領域的,比如除了我們最常見到的“時尚達人”、“白富美”這樣的網紅形象設定,我們還能透過社交媒體,塑造出養生達人、健身達人、美容達人等各種領域的KOL。

    然,進行這個設定的前提是要對品牌、產品、目標人群,以及所選擇的KOL自身的優勢短板,都有比較明確的一個定位,然後有目的性、有節奏地去推進。

    舉個例子,前幾年生鮮電商非常火爆的時候,我就有關注到一個水果電商品牌“菓盒”。前期主要透過官網、1號店等平臺進行銷售,15年年底開始用微商三級分銷系統微巴人人店,把店開到了微信上,僅15天銷售額就達到50萬。為什麼在一片“(生鮮電商)到處都是坑”(前順豐優選CEO崔曉琦)的聲音中,小而美的菓盒依舊活得很好?

    首先,菓盒給自己的市場定位就非常明確——“中高階水果的採購、銷售、配送”,這決定了它所面向的人群和市場。會透過網路、微信渠道購買中高階水果的會是什麼樣的人?一般來說是經濟能力較強+有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購物需求+追求健康、有品質的生活的人群。

    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到這一類人群?

    我們認為,人和組織不容易建立感情,人和人更容易建立感情。企業要與消費者建立感情,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個人格化的品牌。菓盒正是如此,將品牌人格化、人格標籤化。

    2、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將品牌進行人格化塑造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有人會因此記住你、甚至成為你的粉絲,但這還不足以構成刺激他們購買的動力。再加上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連鵝都能成為網紅的資訊爆炸時代,受眾的興趣點分佈廣、遷移快,粉絲的忠誠度也不是持久保鮮的。

    如何能持續為粉絲熱情加溫、並將其轉化為購買力?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和粉絲談一場持久的精神戀愛是非常重要的。網紅經濟中,KOL本身就是品牌最大的差異化競爭力。粉絲選擇你推薦或銷售的產品,是因為喜歡你、認可你、相信你,粉絲所選擇的並不是簡單的產品本身,而是透過你塑造的形象、輸出的內容,傳遞出來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

    微博上有個著名的獨立高跟鞋品牌“高跟鞋73小時”,每雙鞋子的平均售價在1000元以上,即使在商場專櫃,這個價格也不算便宜,更何況是在我們通常認為去“淘便宜”的淘寶。但這家店鋪經常新品上架不到1小時,就被粉絲搶到斷碼。

    由此可見,在進行內容輸出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貴在堅持

    堅持輸出自己,其實就是堅持輸出你的品牌和產品。

    ( 2)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

    比如趙小姐的粉絲大多是有著少女情懷、小資情調的都市白領,向這類人群輸出內容就要注意有格調、有情懷;菓盒的粉絲很多是80後、90後的年輕媽媽,關注食品安全、育兒健康等,進行內容傳播時有針對性,才是有效的傳播。

    (3)新鮮感、刺激點

    在人格化品牌中,對KOL的消耗較大。因此在運營過程中,KOL需要不斷充實、提升自己,與使用者一起成長,持續get到使用者的G點,而不是進行刻板化的內容輸出。

    最著名的代表:papi醬透過“緊抓熱點+強內容輸出”不到半年迅速竄紅

    (4)多平臺化運營

    3、注重粉絲運營,使用者體驗

    網紅店鋪與一般店鋪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網紅和粉絲間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既可以作為某一方面的偶像、導師,也可以親切得像是身邊的朋友、鄰居。而我們知道:越強、越深入的關係,對營銷的需求就越低。

    網紅透過社交媒體與粉絲互動從而建立起信任感、親切感,除了能不斷提升客戶粘性,還能在互動過程中更清楚地明白客戶需要什麼,進而能夠最佳化產品、服務。像現在很多網紅店鋪在上新前還要經過:選款→粉絲互動(有興趣的人留言或點贊)→預售等步驟,讓粉絲(客戶)參與到產品的開發中來,實現精準生產和銷售。

  • 5 # 阿垚哥

    比較大且發展迅速有拼多多、雲集微店、小紅書、環球捕手、蜜芽有品有魚等的平臺,雖然都屬於社交電商,但也有不同之處,拼多多屬於拼購的型別,雲集蜜芽等屬於分銷型別,就目前來說,不管是拼購型別,還是分銷類的社交電商,都發展的很不錯,行業領頭羊都已成功上市,證明這兩種模式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選擇哪種平臺,但從增長規模和發展速度上來看,拼多多要比其他平臺發展的更為迅猛,拼多多GMV超過千億用了不到3年!1000億年GMV,京東用了10年(2013年),唯品會用了8年(2017年),淘寶用了5年(2008年),這個資料就可以說明一切。後起之秀有品有魚也值得關注!

  • 6 # 媒老闆程浩宇

    魚龍混雜,如果沒有龐大的資源,建議不要入局,不然都是砧板上的魚肉,而且很多社交電商有打傳銷擦邊球的嫌疑,有幾家就被罰款了,傳銷模式是發展最快速的模式,所以很多都在想去搶這塊肉,所以你是屠殺者還是魚肉,自己斟酌一下,不要被忽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液體肥該如何施用才能將它的功效發揮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