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磨刃

    二戰時國軍的王牌主力部隊也稱美械師,所配備的武器主要是美製m1半自動步槍俗稱大八粒,m1卡賓槍,m1湯姆遜衝鋒槍,後期裝備了部分m3衝鋒槍俗稱黃油槍,輕機槍裝備的是加拿大造的布侖機槍,重機槍裝備的是美國造的m1911勃郎寧水冷式重機槍!重武器裝備的是美製75山炮,m1式155榴彈炮,裝備的坦克是m24霞飛輕型坦克!

  • 2 # 快樂東北人99

    1、單兵裝備

    美國的M1903和M1917步槍

    美國等M1A1衝鋒槍

    加拿大生產的9毫米大威力勃朗寧手槍

    美國的BAR。M1918自動步槍

    美國的火焰噴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

    2、連排級重武器

    60毫米迫擊炮

    81毫米迫擊炮

    M1917A1型重機槍

    3、營團級別重武器

    107毫米化學迫擊炮

    37毫米反坦克炮

    57毫米反坦克炮(相當一部分是加拿大製造的)

    4、師軍級重武器

    75毫米M1型山炮

    105毫米M1型榴彈炮

    M1918型155毫米榴彈炮

    5、坦克

    主要是M3和M4

    此外就是大批車輛、通訊器材和服裝、輜重

  • 3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據民國34年(1945年)6月,國民政府軍政部編撰的《軍政統計》

    國府陸軍各機械化部隊包括機械化學校在內,武器編制及現有數統計如下:

    可以看到表中的美式武器有點50高射機槍,點45衝鋒槍以及疑似美式武器的柏郎林(即勃朗寧輕機槍,國軍裝備的勃朗寧有比造7.92口徑,也有美援7.62口徑。)

    再看車輛

    從上到下我們看,表中的美式戰車有M4中型坦克、M3A3輕型坦克和福特小戰車。

    再看下一張

    首先表中可以確定是美式裝備的是點30口徑重機槍,還有火箭炮應是指美製火箭筒。

    另外,以上表格沒有反映的東西也有很多,比如1945年7月裝甲兵第一團脫離48師之後,接收了駐印軍戰車第二營、第三營的裝備,僅GMC卡車(也就是美國通用公司的吉姆西)就有120輛,還有吉普車、道奇車等。但是在上述表格中卻找不到在此之前駐印軍戰車第二、第三營的車輛保有量。(從表格的記錄方式來看,也可能是統歸入戰車訓練處那一列的資料中了)

    再比如,48師搜尋團裝備過美製M3A1裝甲偵察車,

    駐印軍戰車營曾經裝備過美製M3A1半履帶裝甲車

    這些表中也未予以反映。

    雖然這份統計中對駐印軍各部情況描述不明,表上很多裝備也沒有明確說是何樣式,不過考慮到駐印軍戰訓後勤由美華人包辦,拋開駐在國內的48師和裝甲兵第二團不論,至少隸屬駐印軍的機械化部隊所裝備的主要武器不論槍炮戰車,應均系美式。

    附:駐印軍戰車營及所轄各單位編制概況如下:

  • 4 # 國平軍史

    抗戰時期,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國軍獲得的美式武器裝備中,除了2萬餘輛軍用汽車以外,有1300餘架各類飛機、M3A3輕坦克604輛、36門M-1918式155毫米榴彈炮、481門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600門75毫米山炮、300門M-3式37毫米戰防炮、2000門60/81毫米迫擊炮,32門M-2式90毫米高射炮、178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此外,美國提供了1000餘支M1式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310具M-1式火焰噴射器、1200餘支14毫米反坦克槍、1500挺M-1917勃朗寧重機槍重機槍、8000挺M-1918A1勃朗寧輕機槍、15萬支M-1903式春田步槍、3萬支M-1湯姆遜衝鋒槍、3600把M-1911式手槍等。

    另有各類炮彈220萬發、火箭彈6萬發、槍榴彈筒8723個、步槍和衝鋒槍子彈約7億發,以上美械武器裝備之資料,本文引用自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兵工署公佈的美國租借法案武器彈藥一覽,截止日期為1945年4月底。

    抗戰時期,國軍獲得的美械能裝備39個步兵師,美械師裝備有M-1湯姆遜衝鋒槍1080支,M-1卡賓槍540支,M-1903式春田步槍4500支,輕重機槍約350挺,60毫米迫擊炮約170門,81毫米迫擊炮約36門,37毫米戰防炮24門,75毫米山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12門或75毫米山炮24門。

    另外,軍部則轄有三個12門105毫米榴彈炮營,以及一個12門155毫米榴彈炮營,一個裝備16輛M3A3輕坦克的戰車營。

    我駐印度全副美械裝備的遠征軍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廖耀湘指揮的新22師約3.5萬人,在胡康河谷戰役中,幾乎全殲了日軍駐緬甸曾在新加坡以3萬餘人創造了迫使8.5萬英軍繳械投降奇蹟的王牌部隊第18師團,我抗日軍隊能贏得此次意義重大的勝利,在武器裝備上取得了對日軍的全面領先,應該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換裝以後的國軍,除了在戰爭末期的緬甸戰場,打出了遠征軍的赫赫威風以外,拿著這般好的美械武器裝備,但卻沒有收復一寸土地,反而在1944年底被日軍打出了一個豫湘桂大潰退,損兵折將50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

    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豫湘桂會戰的失敗,讓美國政府徹底失去了扶助國民政府的念頭,此後,一直到國軍敗退臺灣,再也沒有給國軍提供一絲一毫的軍事援助。

    非常有意思的是,國軍大量的美械裝備,在抗戰以後的解放戰爭中,大都成了我軍繳獲的裝備,成了志願軍手中的有力武器,在半島戰爭中給予了美軍以極大殺傷。

  • 5 # 都市南鄉子

    看了提問,只有=_=。二戰時,國軍哪有什麼王牌機械部隊?未免太高看常凱申和麾下將士了。首先,不否認國軍上下都有那樣的願望。整個抗戰歷程,我們與鬼子的軍力差距太大,血的教訓太多了。委員長也好,新兵蛋子也罷,誰不想能搞出機械化部隊去碾壓鬼子報仇?我黨我軍更想呢!但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是民國就那點兒可憐的工業能力,戰爭一起也沒了,只能靠外援。而抗戰已經讓政府經濟崩潰,財政破產。哪來?二則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蘇聯與盟國確實援助了不少軍火。可事實就是,一方面國軍毫無玩機械化作戰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僅靠外援能經得起戰爭消耗?另一方面,國軍內部數量龐大,派系林立還內鬥,哪支部隊不想要好武器啊?偏偏無論美國佬還是老毛子,援助物資的分配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常大隊長髮話都當放屁一樣。因此,此處要澄清現有答案中的兩處關鍵錯誤:一是二戰前後的國軍接受的軍援,無論來自美蘇德哪一國,都是按援助方步兵師(輕步兵師)的標準裝備的,不是裝甲師(坦克師)或機械化步兵師。二則,全部都是簡化版或者減量配置。減少或弱化的裝備主要是重火力和機械化裝備。譬如大口徑火炮(當時的標準屬口徑超過100㎜的重炮),坦克裝甲車及其配套裝置。舉例說,按美軍二戰中的標準版,一個步兵師需配一個坦克營。但因運輸困難等各種原因,美援的樣板部隊—中國駐印軍連最初的兩個師都沒有。所以,現有回答中,國軍什麼200師也好,新一軍也罷,裝備全部都無法與美軍普通步兵師相比。至於網路一直熱議的話題,抗戰中的國軍德械師與解放戰爭中的美械師的裝備就更差勁了。最接近二戰德軍和美軍步兵師標準裝備的國軍,就是抗戰中聞名遐邇的中央教導總隊(德械師)與駐印軍首批整編的的新編38師、新編22師(美械師)等3個師。但距離德軍的機械化步兵師或美軍裝甲師裝備標準都差遠了。如此,二戰中,國軍確實沒有機械化部隊,更別提什麼王牌咯。

  • 6 # 高紅權先生

    抗戰時期,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雖然美國可以大規模向中國提供武器了,但是滇緬公路很快就被日軍切斷。只剩下了“駝峰航線”這麼一條空中走廊。而駝峰航線又基本上是用來運輸美國B-29轟炸機需要的各種物資的,這樣一來,中國能夠得到的美式武器實際上是少之又少的。

    關於這一點,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1942年,中國獲得的美國援助物資總額為1億美元;1943年,為4900萬美元;1944年為5300萬美元。直到1945年,滇緬路重新通車之後,美國的援助才大批到來,1945年,美國的援助物資總額為11.07億美元。

    相比之下,英國獲得美國270億美元的物資,蘇聯獲得109億美元。中國之所得不過是英蘇的一個小小零頭。

    1945年以前,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被史迪威用在了中國遠征軍的身上。新一軍那時可謂是真正的王牌機械部隊。

    但是,國內的軍隊就不然了。國內的國軍基本上用的還是原來的武器裝備。比如在打通滇緬路的戰役中,國軍從雲南發起進攻的部隊,除了頭上有美國轟炸機幫忙之外,並沒有什麼像樣的美式裝備。松山戰役時,國軍用的火炮還是抗戰前從德國進口的150毫米加農炮。

    抗戰期間,美國總共向中國提供了三十九個半旅的陸軍武器裝備,還有八又三分之一大隊的空軍飛機。但是這些武器裝備大多都是在1945年一月以後陸續運達的。這就意味著: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實際上基本還是依靠著自己原來的那些武器裝備在和日寇浴血拼殺的。

  • 7 # 四川達州人

    國軍在抗戰時期只一支機械化部隊,但是這支部隊沒有美國裝備。即便遠征軍的老新一軍全美裝,是裝備最好的主力,也不是機械化部隊。

    抗日英雄鄭洞國:

    1942年10月,駐印軍新38,新22兩個師合編為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在蘭姆加接收美式裝備,整編訓練。編成後新一軍有5個炮兵團,步炮比率達到3:2,成為同期美軍A級水平,遠超倭國陸軍。1943年10月3000人的新1軍先遣團與1.5萬倭軍在新平洋與和邦大戰,毫不吃虧還反殲敵軍2000。此後,新一軍表現上佳,殲滅倭軍超過5萬。但1944年8月新一軍被分拆為新1新6兩個主力軍。經國內戰爭損失,新一新六裝備逐步損失,訓練水平顯著下降,戰鬥力逐年削減,終在遼瀋戰役中被殲滅。

    美105榴彈炮

    分拆前,新一軍美國裝備合有M2A1型105榴彈炮12門,M1型75山炮72門,107重迫擊炮108門,81迫擊炮108,60迫擊炮486,37戰防炮108,重機324,火焰噴射器255,巴祖卡324,輕機1080,美衝鋒槍1500,M1卡賓槍3240。

    美75山炮:

    可是,包括後面分出來的新一新六軍及第五,十八,74軍等主力,沒有任何一支國軍部隊是抗戰時的美式機械化部隊。

    整個國軍,抗戰時算得裝甲部隊或者機械化部隊的,只有初期的第五軍前身200師才勉強夠格,但200師是蘇聯T26坦克也包括義大利的一些輕型坦克,裝甲車,火炮,卡車。

    蘇聯M3型122榴炮:

    義大利CV33輕坦:

    蘇聯T26輕坦:

  • 8 # OOOVVVCCC

    大部分美械都是給遠征軍系的,真正國內抗戰戰場上的不多,也不形成建制。。因為美國就想著中國出人幫他們牽制消耗中南半島的日軍,根本不考慮中國國內戰場,,要是遠征軍能夠抗戰時期回國,也不至於豫湘桂戰役被打穿半個中國。。

  • 9 # OOOVVVCCC

    大部分美械都是給遠征軍系的,真正國內抗戰戰場上的不多,也不形成建制。。因為美國就想著中國出人幫他們牽制消耗中南半島的日軍,根本不考慮中國國內戰場,,要是遠征軍能夠抗戰時期回國,也不至於豫湘桂戰役被打穿半個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涯明月刀原著小說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