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末農
-
2 # 研究員話三農
小麥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
大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澱粉、纖維素、銅元素、維生素B族等,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腳氣病,促進消化。
小麥和水稻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食,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
中國早在1萬年前就產生了農耕文明。先是對可吃的植 進行種植,而後透過選擇種植產量高的作物。
根據考古發現,在河北省武安磁山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年前的碳化粟米粒,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發現了1萬年前的稻米遺存。由此可見中國至少有1萬年的種植水稻的歷史.古人栽培水稻的歷史遺蹟,以太湖地區的江蘇南部,浙江北部最為集中,長江中游的湖北省次之,其餘散處於江西、福建、安徽、臺灣等地。
那麼小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小麥其實並不是原產於中國。小麥起源於西亞,後傳入中國,並逐步地取代了粟和黍兩種小米,成為了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形成了現今中國“南稻北麥”的農業生產格局。 目前已見報道的有關早期小麥遺存的考古發現多達數十例,這些新發現的考古證據顯示,至遲在距今4500年以前小麥已經傳入到中國境內,而且很有可能早至距今近5000年經過漫長的旅程,小麥逐漸適應了中國的土壤環境,成為外來作物最成功的一個。在中國農耕文明程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小麥自出現在中國後,經歷了一個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的推廣過程,直至唐宋以後才基本上完成了在中國的定位。小麥的推廣改變了中國糧食作物種植結構,也改變了華人的食物習慣。
-
3 # 糧小咖
水稻的歷史長,還是小麥的歷史久?為什麼?謝邀。水稻和小麥是全球性的主要穀物作物,也是最重要的口糧品種。討論起源歷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只是看個新鮮,畢竟作為平時日常見到的食物,早已經是沒有了新鮮感。從水稻來說,中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至少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比如考古界常提起的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了碳化的稻穀,根據科學檢測,已經在地下埋藏了7000年,這些稻穀數量非常龐大,儲存也非常完好,而且經比對人工栽培的稻穀和野生稻穀,發現出土的這些稻穀籽粒更接近人工栽培的。在這之前,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的稻穀遺存發生於印度,距今4300年的歷史。從小麥來說,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古埃及的石刻中就有栽培小麥的記載,根據查閱資料,考古學家對史前的麥穗和穀粒遺蹟進行研究發現,早在公元前1000到15000年人類還在洞穴的時候,就開始種植小麥了,有的是將野生的小麥當做食物了。從起源上來看,最早是在中亞、西亞地區,比如伊朗、伊拉克、烏爾其、敘利亞等。
-
4 # 大偉奇妙生活
目前證據看來,都是差不多
水稻比較明確,因為有基因組的大資料,推測在8200-13500年前,在華南被馴化。
參考
PNAS 108(20): 8351
Nature 490(7421): 497-501
小麥目前還沒有基因組資料來支援,由於其巨大而複雜的基因組。考古學有認為,10800年前,11600年前,9500-9800年前的。
一般認為小麥是跟隨第二批智人遍佈舊世界。因此,由於水稻是中國本土馴化的,而小麥也是外來的,說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更長應該沒問題。
有意思的事,這2大作物的馴化時間恰好處於新舊石器時代交界。究竟他們是有哪一個人種馴化的?如果是第二批智人馴化的,水稻小麥會不會是他們統治世界的重要籌碼?
-
5 # 鍾情三農
水稻的歷史長,還是小麥的歷史久?為什麼?根據目前史學界以及考古研究顯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世界範圍,水稻的種植歷史都要比小麥更長一些。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稻穀遺蹟年代在12000年以前(湖南省境內),而最早被發現的小麥遺蹟年代在9000年以前(如今的伊朗,敘利亞境內)。而中國作為世界稻穀種植的發源地,馴化及種植稻穀的歷史則要明顯早於小麥進入中國的時代。大概在5000年以前,小麥由西亞傳入中國,但是在3000年以後才真正成為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併成為華人的主要口糧。全球種植歷史,水稻略早於小麥!目前有確切考古資料以及證據顯示,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湖南省道縣玉蟾巖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距今已經有12000年以上之多,當時出土的遺址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而小麥的種植歷史也同樣的非常悠久,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而不過目前得到學術界普遍認可的是,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當時的兩河流域,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就已經開始了廣泛栽培小麥,並在隨後的數千年時間裡傳播至了世界各地,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農業作物,併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重要性不亞於稻米的口糧。稻穀和小麥,世界最主要的兩大口糧作物。從世界糧食歷史發展演變來看,兩者都是被人類先民所馴化來的糧食作物,被人類大規模的種植並且食用的時間相差不大,具體來說,生活在印度以及中國長江流域的居民在世界上最先開始馴化並且種植稻穀,而小麥則被世界史學界認為最早在西亞的兩河流域被當地的先民所馴化並且廣泛種植。兩者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全人類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權威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球70億人口之中,有大約50億人以小麥和稻穀為主要食物來源,有大約20億人以另一個主糧作物——玉米來作為主食。目前世界上唯二的兩個人口超過十億的國家,中國和印度,很巧合的都是把稻穀和小麥作為主要食物來源。
-
6 # 生產隊長老楊
問:水稻的歷史長,還是小麥的歷史久,為什麼?
應該是水稻的歷史比小麥的歷史長。
因為原始地球是潮溼溫暖環境適宜的,後來地球才乾旱寒冷環境惡劣的。
水稻原來是稗子喜歡溫暖潮溼,喜歡水邊生長,不耐寒冷乾旱;小麥耐寒冷耐乾旱。
原始地球到處都溫暖潮溼,最適合稗子稻子生長,後來,多少億年後,地球很多地方變的寒冷乾旱了,這就不利稗子稻子生長,於是,有的禾本科植物逐漸適應環境,演變成麥類,就產生了麥子。
這樣看來,稻子要比麥子早上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所以,稻子的歷史要比麥子的歷史長。
這就跟恐龍和人比一樣,原來地球溫暖潮溼,植物茂盛,適宜恐龍生活,
後來地球環境惡劣,不適宜恐龍生活,它們有的滅絕了,有的演變成了鳥,
但是,環境惡劣人卻能生活,於是就有了人類,這恐龍的後代鳥類就比人類歷史長。
答案是水稻比小麥的歷史長。
回覆列表
據考古發現,在河北省武安磁山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年前的碳化粟米粒,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發現了1萬年前的稻米遺存。可見中國的種植業在那時就已經開始了。中國至少有1萬年的種植水稻的歷史,這個你知道嗎?水稻原產亞洲熱帶。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中國水稻播種面佔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佔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雜交水稻高達1.8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水稻源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後逐漸向西傳播,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除稱為旱稻的生態型外,水稻都在熱帶、半熱帶和溫帶等地區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就已廣泛栽培小麥;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歐洲的希臘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蘇聯的外高加索和土庫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國(詳情見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充套件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北韓、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綜合上述小麥和水稻的起源時間作個對比,說了那麼多水稻,那麼小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小麥其實並不是中國原產。小麥起源於西亞,大約在距今5000年左右進入中國。比水稻的種植歷史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