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共和國國土面積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洲、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截至2018年哈薩克人口約為1820449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63位。哈薩克GDP總量約1594.0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6位;人均GDP約為8838美元,位居世界第73位。哈薩克的主體民族是哈薩克族,佔其全國總人口的65.5%左右。哈薩克族的族源比較複雜:當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在今天哈薩克人聚居的土地上生活著的是烏孫、康居、阿蘭等民族。由於地處亞歐大陸中部的特殊地緣區位使這塊土地成為蒙古草原上先後崛起的月氏、匈奴、柔然、突厥、鐵勒、契丹等族西遷的必經之地,一撥又一撥的民族來到這片土地並在這裡逐漸融合。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孫、朮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窩闊臺之命率大將速不臺及宗王拜答兒、合丹、貴由、蒙哥等西征。1243年拔都在伏爾加河畔的薩萊城建立起疆域東起額爾齊斯河流域,南至裡海,西到斡羅思,北迄伏爾加河上游的金帳汗國。拔都的兄弟拔都的斡兒答受封建立了附屬於金帳汗國的白帳汗國。拔都的另一個兄弟昔班的後代阿布海爾在白帳汗國東部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白帳汗國的八刺汗死後阿布海爾奪取了白帳汗國的汗位,八剌汗的兩個兒子賈尼別克汗和克烈汗不滿汗位被阿布海爾奪走,於是率領自己的部眾脫離烏茲別克汗國,來到今天的哈薩克建立了哈薩克汗國。1847年哈薩克汗國被沙皇俄國吞併。
如今哈薩克的領土就歷史繼承而言就源自於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汗國極盛時期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裡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小帳也吸收不少諾蓋人。東至額爾齊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裡海,南及錫爾河。沙俄佔領哈薩克後將中玉茲領地分為8個區,歸西西伯利亞所屬的鄂木斯克州管轄;小玉茲則被分成西、中、東3個區。1925年4月19日蘇聯中亞各加盟共和國按民族劃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誕生,1936年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更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還特意將幾個原屬俄羅斯的州劃給了哈薩克。其實蘇聯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變哈薩克的人口結構——逐漸增加哈薩克的俄族人口以減小哈薩克的離心傾向。經過蘇聯多年的經營之後哈薩克的人口比例變成了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各佔40%,其他少數民族佔了剩下的20%,此時的哈薩克已不是由哈薩克族佔據絕對多數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陣營各國相繼發生政壇劇變:波蘭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向西方國家靠攏,東德和西德宣告統一,南斯拉夫則走向了分裂解體。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宣告獨立,由此開啟了蘇聯解體的歷史序幕。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隨後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加盟共和國相繼加入獨聯體。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並簽署了他最後一道總統令:辭去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職務,將武裝部隊和“核按鈕”的控制權移交給葉利欽。當晚19點戈爾巴喬夫在攝像機前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了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講話。20分鐘後戈爾巴喬夫正式把“核按鈕”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又過了大約18分鐘左右克里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杆。第二天在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的最後一次會議上與會代表透過一項宣言:“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確認,隨著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建立,蘇聯作為一個國家和國際法的主體即將停止其存在”。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時哈薩克的首都是位於東南部邊境的阿拉木圖。阿拉木圖面積682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人口約179.7萬人,是哈薩克最大的城市。蘇聯時代這裡是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蘇聯解體之後這裡也曾作為獨立後的哈薩克共和國的首都,然而僅僅6年之後哈薩克共和國就將首都由阿拉木圖遷往了阿斯塔納。相比有著長期建都歷史和良好的市政基礎的阿拉木圖而言:阿斯塔納是一個用十幾年時間在草原上建立起來的城市。定都之前阿斯塔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墳墓,由此可見當地的荒涼。那麼哈薩克為什麼要將首都從定都多年的阿拉木圖遷往荒涼的阿斯塔納呢?首先阿拉木圖距離哈薩克的邊境太近,在國防安全上不太適合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首都。其次東、南、西三面環山的阿拉木圖北部是大片的沙漠和伊犁河谷地,城市擴充套件的餘地天然受限,在哈薩克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幾十年間阿拉木圖一直是哈薩克的首都,這使阿拉木圖承載了大量人口和經濟資源,地狹人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阿拉木圖位於天山北麓外阿賴山山前的丘陵地帶,這一地區地殼垂直差異運動很強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發地帶。這一切都阻礙著阿拉木圖的進一步發展。更糟的是哈薩克地處中亞,歷來是世界大國博弈的場所——蘇聯獨立後西方國家開始大力向中亞滲透擴張,而俄羅斯依然在中亞保留有極強的地緣影響力。外部大國的博弈往往與哈薩克國內的民族關係糾結在一起——哈薩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儘管哈薩克族是哈薩克的主體民族,然而在獨立之初哈薩克族只佔哈薩克總人口的39.7%,而第二大民族俄羅斯族佔全華人口的比例高達37.8%,這幾乎就不相上下了。歷史上沙俄和蘇聯統治哈薩克時遷徙了大量俄羅斯族人進入哈薩克,哈薩克獨立後直接毗鄰俄羅斯的巴甫洛達爾州、北哈薩克州和克斯塔奈州三個北部邊境的州都是俄羅斯族聚居區,對哈薩克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而當時哈薩克的首都阿拉木圖與這三個州幾乎相隔整個哈國的南北距離,這就使哈薩克中央政府在北部三州的治理問題上感覺鞭長莫及。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決定以鐵腕手段推動遷都提案的透過。當時一共有四個備選城市:烏勒套市、卡拉幹達市、阿克託別市和阿克莫拉市。阿克託別市地處西陲,在對北方邊境的輻射力度上其實比阿拉木圖好不到哪兒去,所以遷都於此的意義並不大;烏勒套市則缺乏水源和基礎設施;卡拉幹達市存在土地下陷問題。在經過一番排除之後哈薩克將新首都的目標鎖定在阿克莫拉市。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鄭重宣佈: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永久性首都”,次年阿克莫拉正式改名阿斯塔納。事實上“阿斯塔納”一詞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首都,有趣的是哈薩克的貨幣“堅戈”在哈語中是錢的意思,於是當時的哈薩克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我們哈薩克人的國家就叫哈薩克人住的地方,我們用的貨幣就叫錢,我們的首都就叫“首都”。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對新首都阿斯塔納的設想是將其打造成為“萬國之都”,基於這一理念阿斯塔納市政府在建都之初免費撥出大片土地給世界各國的設計師,與此同時哈薩克方面給這些設計師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務必在阿斯塔納設計出最能代表他們各自國家特色的建築。事實上整個阿斯塔納的整體市政佈局是由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制定的:伊希拇河將整座城市分成兩塊——河的左岸是新建的行政區,主要分佈著政府機關單位、廣場、機場以及專賣進口高檔商品的現代化商場;右岸則基本保留了原來的老城,主要分佈著大學、圖書館、博物館、各類批發市場以及住宅區。遷都後當地的人口由原來的30萬迅速增加到60萬,大大增強了哈薩克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力度。如今的阿斯塔納被譽為是“歐亞大陸上的曼哈頓”、“新巴西利亞”:矗立城主的哈薩克總統府被稱為“小白宮”——這座建築的風格模仿美國白宮而建,區別是有著藍色的圓頂。曾設計建造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香港匯豐總部大樓,德國議會穹隆等世界知名建築的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距離哈薩克總統府不遠處設計建造有金字塔和“沙特爾可汗”購物娛樂中心。1999年阿斯塔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城市”。2010年1月歐安組織峰會首次在獨聯體國家舉行就選擇了阿斯塔納。如今建都只有十幾年的阿斯塔納以取代塔什干、撒馬爾罕等中亞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亞地區的外交和政治中心。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阿斯塔納成功舉行了世博會。阿斯塔納的發展並沒使阿拉木圖徹底邊緣化,迄今為止阿拉木圖仍是哈薩克第一大城市,事實上當初遷都之時納扎爾巴耶夫就明確指出:遷都之後阿拉木圖作為哈薩克國家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接待大部分來訪的外國領導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中、哈兩國的經貿交流過程中哈薩克的前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2019年3月20日哈薩克議會為紀念哈薩克的前總統暨阿斯塔納的建立者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而將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
哈薩克共和國國土面積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洲、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截至2018年哈薩克人口約為1820449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63位。哈薩克GDP總量約1594.0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6位;人均GDP約為8838美元,位居世界第73位。哈薩克的主體民族是哈薩克族,佔其全國總人口的65.5%左右。哈薩克族的族源比較複雜:當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在今天哈薩克人聚居的土地上生活著的是烏孫、康居、阿蘭等民族。由於地處亞歐大陸中部的特殊地緣區位使這塊土地成為蒙古草原上先後崛起的月氏、匈奴、柔然、突厥、鐵勒、契丹等族西遷的必經之地,一撥又一撥的民族來到這片土地並在這裡逐漸融合。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孫、朮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窩闊臺之命率大將速不臺及宗王拜答兒、合丹、貴由、蒙哥等西征。1243年拔都在伏爾加河畔的薩萊城建立起疆域東起額爾齊斯河流域,南至裡海,西到斡羅思,北迄伏爾加河上游的金帳汗國。拔都的兄弟拔都的斡兒答受封建立了附屬於金帳汗國的白帳汗國。拔都的另一個兄弟昔班的後代阿布海爾在白帳汗國東部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白帳汗國的八刺汗死後阿布海爾奪取了白帳汗國的汗位,八剌汗的兩個兒子賈尼別克汗和克烈汗不滿汗位被阿布海爾奪走,於是率領自己的部眾脫離烏茲別克汗國,來到今天的哈薩克建立了哈薩克汗國。1847年哈薩克汗國被沙皇俄國吞併。
如今哈薩克的領土就歷史繼承而言就源自於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汗國極盛時期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裡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小帳也吸收不少諾蓋人。東至額爾齊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裡海,南及錫爾河。沙俄佔領哈薩克後將中玉茲領地分為8個區,歸西西伯利亞所屬的鄂木斯克州管轄;小玉茲則被分成西、中、東3個區。1925年4月19日蘇聯中亞各加盟共和國按民族劃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誕生,1936年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更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還特意將幾個原屬俄羅斯的州劃給了哈薩克。其實蘇聯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變哈薩克的人口結構——逐漸增加哈薩克的俄族人口以減小哈薩克的離心傾向。經過蘇聯多年的經營之後哈薩克的人口比例變成了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各佔40%,其他少數民族佔了剩下的20%,此時的哈薩克已不是由哈薩克族佔據絕對多數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陣營各國相繼發生政壇劇變:波蘭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向西方國家靠攏,東德和西德宣告統一,南斯拉夫則走向了分裂解體。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宣告獨立,由此開啟了蘇聯解體的歷史序幕。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隨後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加盟共和國相繼加入獨聯體。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並簽署了他最後一道總統令:辭去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職務,將武裝部隊和“核按鈕”的控制權移交給葉利欽。當晚19點戈爾巴喬夫在攝像機前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了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講話。20分鐘後戈爾巴喬夫正式把“核按鈕”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又過了大約18分鐘左右克里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杆。第二天在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的最後一次會議上與會代表透過一項宣言:“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確認,隨著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建立,蘇聯作為一個國家和國際法的主體即將停止其存在”。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時哈薩克的首都是位於東南部邊境的阿拉木圖。阿拉木圖面積682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人口約179.7萬人,是哈薩克最大的城市。蘇聯時代這裡是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蘇聯解體之後這裡也曾作為獨立後的哈薩克共和國的首都,然而僅僅6年之後哈薩克共和國就將首都由阿拉木圖遷往了阿斯塔納。相比有著長期建都歷史和良好的市政基礎的阿拉木圖而言:阿斯塔納是一個用十幾年時間在草原上建立起來的城市。定都之前阿斯塔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墳墓,由此可見當地的荒涼。那麼哈薩克為什麼要將首都從定都多年的阿拉木圖遷往荒涼的阿斯塔納呢?首先阿拉木圖距離哈薩克的邊境太近,在國防安全上不太適合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首都。其次東、南、西三面環山的阿拉木圖北部是大片的沙漠和伊犁河谷地,城市擴充套件的餘地天然受限,在哈薩克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幾十年間阿拉木圖一直是哈薩克的首都,這使阿拉木圖承載了大量人口和經濟資源,地狹人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阿拉木圖位於天山北麓外阿賴山山前的丘陵地帶,這一地區地殼垂直差異運動很強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發地帶。這一切都阻礙著阿拉木圖的進一步發展。更糟的是哈薩克地處中亞,歷來是世界大國博弈的場所——蘇聯獨立後西方國家開始大力向中亞滲透擴張,而俄羅斯依然在中亞保留有極強的地緣影響力。外部大國的博弈往往與哈薩克國內的民族關係糾結在一起——哈薩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儘管哈薩克族是哈薩克的主體民族,然而在獨立之初哈薩克族只佔哈薩克總人口的39.7%,而第二大民族俄羅斯族佔全華人口的比例高達37.8%,這幾乎就不相上下了。歷史上沙俄和蘇聯統治哈薩克時遷徙了大量俄羅斯族人進入哈薩克,哈薩克獨立後直接毗鄰俄羅斯的巴甫洛達爾州、北哈薩克州和克斯塔奈州三個北部邊境的州都是俄羅斯族聚居區,對哈薩克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而當時哈薩克的首都阿拉木圖與這三個州幾乎相隔整個哈國的南北距離,這就使哈薩克中央政府在北部三州的治理問題上感覺鞭長莫及。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決定以鐵腕手段推動遷都提案的透過。當時一共有四個備選城市:烏勒套市、卡拉幹達市、阿克託別市和阿克莫拉市。阿克託別市地處西陲,在對北方邊境的輻射力度上其實比阿拉木圖好不到哪兒去,所以遷都於此的意義並不大;烏勒套市則缺乏水源和基礎設施;卡拉幹達市存在土地下陷問題。在經過一番排除之後哈薩克將新首都的目標鎖定在阿克莫拉市。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鄭重宣佈: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永久性首都”,次年阿克莫拉正式改名阿斯塔納。事實上“阿斯塔納”一詞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首都,有趣的是哈薩克的貨幣“堅戈”在哈語中是錢的意思,於是當時的哈薩克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我們哈薩克人的國家就叫哈薩克人住的地方,我們用的貨幣就叫錢,我們的首都就叫“首都”。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對新首都阿斯塔納的設想是將其打造成為“萬國之都”,基於這一理念阿斯塔納市政府在建都之初免費撥出大片土地給世界各國的設計師,與此同時哈薩克方面給這些設計師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務必在阿斯塔納設計出最能代表他們各自國家特色的建築。事實上整個阿斯塔納的整體市政佈局是由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制定的:伊希拇河將整座城市分成兩塊——河的左岸是新建的行政區,主要分佈著政府機關單位、廣場、機場以及專賣進口高檔商品的現代化商場;右岸則基本保留了原來的老城,主要分佈著大學、圖書館、博物館、各類批發市場以及住宅區。遷都後當地的人口由原來的30萬迅速增加到60萬,大大增強了哈薩克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力度。如今的阿斯塔納被譽為是“歐亞大陸上的曼哈頓”、“新巴西利亞”:矗立城主的哈薩克總統府被稱為“小白宮”——這座建築的風格模仿美國白宮而建,區別是有著藍色的圓頂。曾設計建造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香港匯豐總部大樓,德國議會穹隆等世界知名建築的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距離哈薩克總統府不遠處設計建造有金字塔和“沙特爾可汗”購物娛樂中心。1999年阿斯塔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城市”。2010年1月歐安組織峰會首次在獨聯體國家舉行就選擇了阿斯塔納。如今建都只有十幾年的阿斯塔納以取代塔什干、撒馬爾罕等中亞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亞地區的外交和政治中心。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阿斯塔納成功舉行了世博會。阿斯塔納的發展並沒使阿拉木圖徹底邊緣化,迄今為止阿拉木圖仍是哈薩克第一大城市,事實上當初遷都之時納扎爾巴耶夫就明確指出:遷都之後阿拉木圖作為哈薩克國家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接待大部分來訪的外國領導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中、哈兩國的經貿交流過程中哈薩克的前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2019年3月20日哈薩克議會為紀念哈薩克的前總統暨阿斯塔納的建立者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而將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