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油力
-
2 # 分享更快樂
黃帝
不知道諸位讀者朋友在最初知道黃帝傳說的時候有沒有與我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黃帝其實也沒有多厲害啊。其實黃帝崇拜這種現象出現的時間並不早,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在封建社會早期,普通百姓對黃帝也並沒有那麼尊敬。可是為何現在黃帝會受到人們普遍性的尊敬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位在中國有著特殊地位的黃帝。
複雜姓氏
在說之前,先來普及一個知識點,那就是姓和氏的區別。在今天人們說姓氏其實就是指姓,但在三皇五帝時期姓與氏是有區別的。在當時姓是用來區分血緣關係的,而氏則是用來表示分支。比如說某人姓張,居住在河北,那麼他的所有後代都姓張,而在他的後代中有人離開了河北,去往河南開枝散葉,河南的張姓後代就被稱作河南張氏,也就是河南氏,張姓。當然這只是個例子,古人對於氏的稱呼來源並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地名,官名或者是這一支脈中出現的成就都可以。
公孫改姬
少典傳說故事中黃帝是少典氏之子,少典氏有兩位妻子,女登和附寶。有一天女登到常羊山遊玩,忽然一條神龍從天而降,飛到女登身邊,繞著她盤旋了九圈,又飛天而去,然後女登就懷孕了。懷孕後的女登遲遲沒有生子,直到一年又八個月之後的一天夜裡,女登夢見一個大火球飛到了自己的腹中,醒來後女登就生下了一個兒子,長得牛首人身。少典為其取名榆罔,讓他在姜水之泮生活,榆罔也就是後來的炎帝。
而少典的另一位妻子附寶,一天夜裡與少典在田間散步,突然有萬丈光芒從天而降,照到附寶身上,附寶就懷孕了。附寶的孕期是兩年,生子的那天夜裡附寶夢到神龍降世,醒來就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黃帝。少典將姬水之泮封於黃帝,於是黃帝就以姬為姓。
附寶夢龍在許許多多的典籍中都記載著黃帝生長在姬水之泮,故而以姬為姓,可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中卻說黃帝複姓公孫,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太史公之所以認為黃帝姓公孫,是因為黃帝乃是少典氏之子,少典氏也是三皇五帝時期的部落名稱,這個部落的人們以公孫為姓,所以黃帝姓公孫也是有據可依的。後人綜合了兩種說法,稱黃帝本姓公孫,後改為姬姓。
不過有學者認為在當時只有女子才稱姓,男子稱氏,這也是為什麼在三皇五帝時期的許多姓氏都是女字旁,比如姬,姜,姒等等,所以男子都是隨母姓的。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黃帝的姓由公孫改為姬就很好解釋了,那就是黃帝之父姓公孫,也就是黃帝的祖母是姓公孫的,而黃帝的母親是姬姓,於是黃帝可以是公孫姓,也可以是姬姓。
有熊軒轅
軒轅丘關於黃帝被稱作有熊氏的原因一般也是有兩種說法,一是以地名為氏,二是以官名為氏。
以地名為氏很好理解,傳說少典氏生活在有熊,又稱有熊氏,黃帝繼承父氏,所以也被稱做有熊氏。也有的典籍記載說黃帝離開少典氏之後生活在有熊,所以被稱作有熊氏。有熊應該位於今天河南省新鄭市境內,這種說法就是一個以地名為氏的經典例子。
而以官名稱氏可能大家就有些搞不懂了,難道當時有叫做有熊的官名嗎?當然不是。上古時期熊字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大相徑庭,當時熊字的寫法是上今下酉,即“酓”,其意為王,首領。秦統一六國後,李斯統一文字,改“酓”字為“熊”字。所以有熊氏的含義其實是首領的氏族,當然就是以官名為氏了。
至於軒轅氏的來源,也是兩種說法。其一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黃帝居於軒轅丘,故稱軒轅氏。而另一種說法中軒轅氏的來歷與黃帝的一個發明有關,也就是以成就為氏。傳說某年夏天,黃帝戴著草帽遮陽,在田間與族人們共同勞作,突然一陣大風吹來,把黃帝的草帽吹掉了,草帽在地上被風吹著跑了很遠。黃帝盯著被風吹跑的草帽,突然想到如果製作兩個像草帽一樣的東西連線起來,上面再放上木板,用來運送東西會不會更省力呢?作為一個行動派的黃帝說做就做,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斷研究,經過幾次改進,終於製造出了車子。軒轅在古時是車的代稱,因為黃帝發明了車,所以被稱作軒轅氏。
終為黃帝
祭祀黃帝在黃帝部落形成華夏部落之前,各大部族基本上都是神農氏的附屬。但到了黃帝生活的時期,神農氏對各大部族的統治能力已經進入到末期。各族之間相互討伐,戰爭不斷,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黃帝看清了當時的形式,認為只有再次出現一個可以號令諸王的首領,才可以讓人們回到以前那種安寧的生活中去。於是黃帝開始習練武藝,研究兵法,然後去攻打那些暴虐的部落,許多部落見黃帝有勇有謀,待人和善,就歸附於他。後來黃帝透過兩次較大的戰役,成為當時中原地區的首領。這兩次戰役就是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
炎帝部落是依附於神農氏的部落中最強大的一個,當時的部落首領叫做榆罔。榆罔野心勃勃,見神農氏衰敗,便想取而代之,其他部落有不服他的,他就派兵攻打,逐漸收服了在炎帝部落周圍的幾個小部落。之後的榆罔便想收服黃帝部落,黃帝見榆罔脾氣暴躁,以後一定不會是一個好的首領,就沒有同意。榆罔大怒,在阪泉與黃帝部落展開大戰,最終黃帝部落戰勝了炎帝部落,炎帝部落被合併到黃帝部落中。剩下的部落見黃帝大勢已成,便紛紛前來歸順,黃帝又與東面的東夷部落形成聯盟,華夏部落的雛形始成。
涿鹿之戰黃帝部落的南面是九黎部落,首領叫做蚩尤。傳說蚩尤兄弟八十一人,皆有三首,其面如牛,六臂八腳,銅皮鐵骨,刀槍不入,以砂石為食。蚩尤見黃帝勢大,就派兵攻打,與黃帝戰於涿鹿。黃帝請天神應龍助戰,發起大水,蚩尤就請來風伯雨師,製造大霧,困住黃帝計程車兵。此時九天玄女降世,賜黃帝《奇門遁甲》,並幫助黃帝制造了指南車辨別方向,最終使得黃帝打敗了蚩尤。
在有些傳說的故事中,炎帝與黃帝是兄弟,蚩尤攻打炎帝,炎帝戰敗投靠黃帝,黃帝為炎帝復仇,就與蚩尤展開了涿鹿之戰。對於這種說法,我覺得只是後人的對於戰爭的美化。
打敗蚩尤後的黃帝終於一統中原,蚩尤的九黎部落也歸附於黃帝,黃帝改黃帝部落為華夏部落。華夏部落的人提議讓黃帝換一個新的稱號,黃帝認為人們的生存離不開大地,而大地是黃色的,於是就定下了黃帝這一稱號。
蚩尤帝王偶像
說起來黃帝的武功大於文治,他最大的功績便是統一了中原地區,使當時分散的各部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戰亂不斷,各國都想效仿黃帝再次統一中國。到了封建社會時期,歷代君王都希望自己成為文治武功的聖名君主,而黃帝作為第一次統一中國的君王,自然就成為了他們的偶像。
所謂上行下效,歷朝歷代的文官史官,文人墨客開始對黃帝進行宣傳,民間百姓受到影響,也開始了對黃帝的崇拜。
黃帝統一各部族,使人們免受戰爭的苦難,華夏部落發展至今,成為今天的中國,後人不能忘記這位華夏初祖的功績
-
3 # 玉之溪
這個問題有好幾個回答方向。
三皇五帝,大家知道吧,黃帝是五帝之一。而三皇之之中沒有黃帝,他是五帝之中的第一位。
三皇之說都有好多種,不盡相同,比如天皇、地皇、人皇說;比如天皇、地皇、泰皇說;比如盤古、伏羲、女媧說,還有好多種,其實那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也許有原型,但太久遠了。
而黃帝這個人,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開端,基本是可信史,而三皇是半信史。
按照三皇五帝說,黃帝並不在三皇之列,談何結束三皇時期的戰亂。
但是,黃帝時期到時有三位大名鼎鼎的部落聯盟首領:分別是軒轅黃帝部落、神農炎帝部落以及東夷蚩尤部落。
這三個部落炎帝部落較早,開始走向衰落,蚩尤部落,如日中天,不斷由南向北擴張,黃帝部落是匹黑馬,快速成長。
當時炎帝部落,受到了蚩尤部落的侵蝕,不斷戰敗,不斷遷移,最後到了黃帝部落的西邊,蚩尤部落,大軍壓境,到了黃帝部落的東邊南邊,不時和黃帝部落摩擦,黃帝部落吃虧不小,處於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的包圍之勢。
當時黃帝部落,想和炎帝部落結盟,共同對付南方來的蚩尤,但盟主定不下來,兩方都想主導聯盟,最終談判破解,黃帝部落想,這不是事呀,如果不結盟,炎帝部落、黃帝部落,單獨對付蚩尤部落,都很困難,打不過,於是黃帝部落,採取軍事行動,突然襲擊炎帝部落,以很小的代價,打敗了炎帝部落,並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炎帝部落的首領最終同意結盟,最終統一戰線形成。共同對付蚩尤部落。經過多年的戰爭,黃帝和炎帝部落聯盟終於打敗了蚩尤部落,再往後兩部落高度融合,最終形成了華夏部落聯盟,是為——華夏族,也就是後來的漢族主體。
這就是華夏國的由來。也是為何漢族都稱黃帝或者炎黃子孫的由來。
!!!要接孩子,先寫到這
回覆列表
在中國上古歷史上一直是農耕民族受到遊牧民族的欺凌,尤其是在北方草原遇到幹寒時,皇帝就是一個半遊牧民族,它們進攻農耕民族殺死男人,留下女人為他們繁殖,到了皇帝時代,留下蚩尤一族還在頑強的抵抗皇帝,蚩尤一族位處於山東半島處,黃河南,北氾濫區形成一大片泥濘區域西有太行,北面黃泛區一直通到現天津地區入海,黃帝騎兵無法穿越北黃泛區,於時在北京南面逐鹿建城,派出小股人馬不斷騷擾蚩尤之地,激怒蚩尤,最終蚩尤領國內大兵,穿越北黃泛區進攻逐鹿,首戰取得大勝,但時間一長糧草不濟,最後全軍覆滅,皇帝長驅直入山東東夷之地,燒殺搶奪滅了蚩尤一族。炎帝一族當時已衰敗,於時皇帝一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