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覺得電影裡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是挺不錯的,但是最重要的感情戲朵朵在和大眾請求支援和吳京犧牲的時候對兒子戶口對話,根本讓人心酸不起來,這兩段感情戲做的不夠,明明是為了地球讓人類活下來而犧牲自己,但表演達不到讓我們感動的程度,要是這兩點能夠做好的話,真的是完美。
6
回覆列表
  • 1 # 追夢的瘋子413

    邏輯太快,視覺效果相當於好萊塢二等水平(如果共分三等的話),對於中國產電影來說,是一個突破,票房這麼火,一部分是中國觀眾好奇分和給的鼓勵分。推薦看一下

  • 2 # 五嶽讀書

    如果讓我來評價《流浪地球》,就是兩個字:雄心。

    電影結束後我沒走,也沒摘3D眼鏡,像傻子一樣一直聽完了劉歡唱的主題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我感覺,這裡的“其”,指的就是《流浪地球》。

    對於華人而言,《流浪地球》是一部胸懷廣大而野心——啊不——雄心勃勃之作!

    它沒幹其它事,它是在搞文化輸出。

    何謂文化輸出?

    劉慈欣有一部長篇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講的是位於御夫座的一顆超新星突然爆發,給人類帶來了一場近乎毀滅性的災難,全球13歲以上的小孩和成年人全部死去,只剩下孩子。

    這本書裡有一段文字十分精彩,是美國一位小智囊和新任小總統之間的對話:

    “總統先生,我懷疑您是否明白大人們是如何使美國強大的。”

      “他們建立了航母艦隊!”

      “不是。”

      “他們發射了登月飛船!”

      “不是。”

      “他們建立了美國的大科學、大技術、大工業、大財富……”

      “這些都很重要,但也不是。”

      “那是什麼?是什麼使美國強大?”

      “是米老鼠和唐老鴨。”

      戴維陷入沉思。

      “在自以為是的歐洲、在封閉保守的亞洲、在貧窮的非洲,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航母艦隊到不了的任何地方,米老鼠和唐老鴨無所不在。”

      “你是說,滲透到全世界的美國文化?”

      沃恩點點頭:“玩兒的世界即將到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總統先生,您要做的,是讓全世界的孩子都按美國的玩法玩兒!”

    上述這段對話意思是,美國之所以是超級大國,在虛不在實,不在於那些堅船利炮和科技工業,而在於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的美國文化。

    文化這麼厲害嗎?它是啥玩意?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裡說:愚蠢的暴君用鐵鏈束縛他的奴隸,而真正的政治家則用自己的思想鏈條更有力地約束他們。正是在這種穩健的理智基點上,他緊緊地把握著鎖鏈的終端。這種聯絡是更牢固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它是用什麼做成的,而且我們相信它是我們自願的結果。絕望和時間能夠銷蝕鋼鐵的鐐銬,但卻無力破壞思想的習慣性結合,而只能使之變得更緊密。最堅固的帝國的不可動搖的基礎就建立在大腦的軟纖維組織上。

    烙印在全球幾十億大腦軟纖維組織上的美國思想與美國文化,才是美國橫行天下的最大資本!

    所謂的“現代社會”,基本上就是以美國為模子的社會。自然,這樣的社會在許多方面是先進的,在政治、法律、科技,有太多東西是值得學習併成為目標的,就像華為任正非所言,正視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是華為的鐵則,民粹主義和排外主義在華為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但是,是否美國就是全部的答案,星條旗覆蓋之外,還有無其它價值觀?《流浪地球》透過三個東方價值觀告訴你:也許還有。

    《流浪地球》告訴你的第一個東方價值觀:個體固然重要,但整體也很重要。

    我們平時開玩笑,說某個人之所以能娶個大美女,是因為他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對於美華人來說,這不是玩笑。

    美國的孤膽英雄,真的能拯救銀河紗!

    看看美國的科幻大片吧,如果地球遇難,銀河系遇難,在萬國之中予以拯救的肯定是美國,還不是美國全國,而是美國三億人中的某一個或者某兩個超級英雄,他在愛情的激勵下,內褲外穿,小宇宙爆發,憑一已肉身之力,成功挽救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整個宇宙。

    對這樣的英雄事蹟,廣大美華人民見慣不驚,表示情緒都很穩定。

    而對於中國來說,這肯定就是在玩笑了。

    《流浪地球》裡,拯救地球這件事,雖然有吳京爺倆衝到最前頭,但若非全人類整體發力,根本想都別想。全球各地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全華人民不惜代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讓地球於巨災之中能苟延殘喘,拖著殘軀去追尋詩和遠方。

    在華人發育五千年的成年人思維裡,某個國家甚至某一個體,單獨就能解決星球級別的災難,這樣的意淫,想都別想。

    我們實打實相信的是整體觀,相信統一戰線,相信“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星級巨災面前,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絕無倖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有可能火中取粟,鳳凰涅槃。

    所以,在《流浪地球》裡,當韓朵朵向全球廣播尋求支援,各國救援車聽到後掉頭就回來支援,那一幕,看得我心潮心伏,這才是我們華人理解的“天下”!這才是“人類”之所以叫做“類”的直觀體現。

    今夜,我們都是地球人!

    《流浪地球》告訴你的第二個東方價值觀:遠方值得追尋,但鄉土也值得眷戀

    美國有一首曲子,叫《夢見家和母親》,僅僅名字就令人動容,就憑這首曲子就不能說美華人不重視親情,但美華人重視的是親情,而不是鄉土。

    美國建國之初的那一批人,就是隨著一艘名叫“五月花”號的船流浪而來,他們對於父母之邦——大英帝國——是不眷戀的,何止不眷戀,還要和她拼命。 鄉土?在美華人眼中和非典型華人李白還眼中是一樣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只要能讓我吃飽喝足,哪兒都可以是家鄉。

    但中國不一樣,《武狀元蘇乞兒》裡,周星馳要去北京考狀元,蘇察哈爾燦一家跟隨赴京,連家裡的樹都要一塊搬走。

    《西遊記》裡,李世民送別唐僧,最後說的一句話也是”寧愛本鄉一捻土,莫戀他國萬兩金吶!“

    華人一向重視置身於其間的環境,並認為這是一件很美的事,傳統山水畫裡,水墨縱橫淋漓大佔片幅的,不是人,而是山嶺、江湖、天地、日月星辰,人只是其中一點,雖然面目模糊,認不出是張三還是李四,但是我們看著就是美,那叫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詩人海子說:我要扶住你,大地。我醉了,我是醉了,我稱山為兄弟,水為姐妹,樹林是情人。

    如果沒有環境,只有一張人的大臉,華人會覺得很不安。西方那種光禿禿一張大臉的畫,傳統華人是欣賞不了的。

    到不了的地方叫作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作家鄉。《流浪地球》裡,人類必須要流浪, 要是美國牛仔,只要帶上老婆、女朋友、槍和狗,瞅瞅沒啥值錢的,拍屁股就走人,老宅子是不要的。

    但在華人眼裡和心裡,地球,卻一定要像蝸牛殼一樣隨身帶著。

    要遠遊了,要帶些什麼?五嶽要帶上,黃山要帶上,西湖要帶上,長江黃河要帶上,每一塊秦磚、每一片漢瓦、每一縷南北朝的月光都要帶上,桌子上床頭上每一首唐詩、每一闕宋詞也都要帶上。

    原諒我的婆婆媽媽和優柔寡斷,只是因為它們,凝結了華人所有的鄉愁,我割捨不了。

    鄉愁,你懂麼?

    《流浪地球》告訴你的第三個東方價值觀:效率很重要,但節奏和時間也很重要。

    美華人是注重效率的民族,華爾街的人們個個都是時間達人,連美國化了的東方人也是一開口就是”一分鐘幾十萬上下的收入“,時時緊盯股票曲線,恨不得前一秒投入,後一秒就變成比爾蓋茨。

    在美國電影裡,超級英雄們征服一個情人如果超過一個小時,拯救一個星球如果超過兩個小時,那就不是典型的美國英雄,肯定是低配版的或者盜版的。

    而華人講究慢慢來,相信時間的魔法和節奏的力量,只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則“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

    《流浪地球》裡,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問題並沒有一次性得到徹底解決,只是長征途中邁出了第一步,未來的漫漫長路上,還有無數的困難等著地球,電影給出的方案不是幾天幾月幾年幾十年幾百年,而是準備用2500年,整整100代人去慢慢解決!

    2500年100代人的漫漫行軍啊,星空下,孤單的地球,我們的流浪地球!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那種史詩般的信仰,那種痛徹肺腑的孤獨,你懂麼?

    一腔孤勇,無盡長行。

    從前,有三個石匠在做同樣的工作,有人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石匠說,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謀生的飯碗。

    第二個石匠說,我要做方圓幾十裡最好的石匠。

    第三個石匠說:我在蓋大教堂。

    大教堂和小教堂不一樣,小教堂很快就能完成,而大教堂,從開工之日到完工之日一般需要至少一兩百年,甚至兩三百年。巴塞羅那聖家族大教堂從1892年開始建,到現在還沒有完工。

    這裡就是一個大教堂思維:你做一件事,哪怕你自己看不到它的完成,你知道你自己做的事情,和一個宏偉目標聯絡在一起,你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2500年100代人的“大教堂思維”,就是《流浪地球》的第三個東方價值觀。

    最後,再引用別人的兩句話結束我的讚美:

    第一句:這部電影是創世紀一般的存在。

    第二句:以後,誰再想給國內觀眾喂屎,不能用環境來開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崖山海戰,宋軍20萬對戰元軍7萬兵力,為何仍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