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州觀天下
-
2 # 會罵人的大熊貓
事實上,當時元軍只有2萬,戰船500艘,而宋軍有民兵20萬,戰船1000艘。但是依然敗的很慘。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20萬民兵真正能作戰的太少
宋軍的20萬,包括了將士及其家屬、皇親國戚及其家屬、文武官員及其家屬、皇室服務人員、追隨宋室而來的百姓等。其中真正計程車兵並不多。
而元軍,是由統領張弘範帶領的元軍精銳,以一敵百,戰鬥力上遠勝宋軍。
二、主帥選擇不當。
這事兒得怪太皇太后謝道清這個老太太。張世傑是北方人,出身陸軍,卻被她派去指揮海軍,導致一系列戰鬥部署都出現了重大錯誤。
他們明明有強大的海軍,卻不進行流動作戰,而是將這1000多艘船用大繩索連起來,並且把小皇帝趙昺所乘的龍舟放在了船隊中間。
張世傑恐怕是沒讀過三國,曹操當年在赤壁犯的錯誤,他居然又重演了一遍。
他們雖然在船上塗滿了泥,用來抵禦元軍的火攻,但仍舊損失慘重。
三、沒有後援
宋軍在海上漂泊,若是沒有後援,必敗無疑。張世傑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否定了部下提出的佔領海灣出口作後援的提議,並下令把陸地上的宮殿、房屋和據點全部一把火燒掉了。
後來元軍果然封鎖了海灣。宋軍斷絕了水道,沒有淡水可以飲用,士兵們只能喝海水,導致嘔吐腹瀉,使得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士氣大傷。
公元1279年2月7日,元軍將領張弘範兵分四路,對宋軍發起猛烈的全面進攻。
元軍直打到宋軍中間,宋軍大敗。
張世傑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與部下帶領10餘隻船艦砍斷大索突圍出去。
陸秀夫和小皇帝的船隊在中間,難以突圍。當時天色昏暗,風雨交加,迷霧蔓延,而元軍又殺到了眼前。
陸秀夫見沒有辦法逃出去,先讓自己的妻女投海,然後對小皇帝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佑皇帝(與謝道清一起投降元朝的宋恭帝)已經受盡屈辱,陛下不可再當俘虜了。”說完,揹著趙昺跳入了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
逃出來的張世傑本想由隨行的楊太后出面再找宋朝宗室子弟立為皇帝,從長計議。結果楊太后一聽小皇帝趙昺死了,也絕望地跳海自殺了。張世傑悲傷地安葬了楊太后。
海上颶風大起,將士們勸說張世傑回到岸上避一避。張世傑滿心悲涼:“現在還用得著避風嗎?我為大宋已經拼盡全力,一個皇帝去世了,又立一個,現在新皇帝又死了,這是天要亡我大宋啊!”
風浪越來越大,船隻傾覆在大海之中,張世傑就這樣溺死在了海里,飲恨而終。
至此,南宋徹底滅亡。
-
3 # 張果老忠記
張世傑兵力號稱二十萬,大多系平民百姓自願參加護宋朝庭的義勇,沒受過正統的軍事訓練,都憑著一胸熱血,張弘範系投元的海戰精銳之師和悍將,也號稱二十萬之師。從汕頭而來,後方供給充足,經過封鎖陸地,切斷糧食和淡水等手段,逼迫宋軍孤懸海上,水糧不濟之困境。經不住久經沙場元兵的連翻強功。土崩瓦解。歷史上留下崖門姓張大戰姓張,葬送宋趙皇朝。的悲壯之歷史傳說。(宋世傑時任宋朝兵部尚書、陸秀夫為丞相)
-
4 # 小院之觀
就這場戰役來說,最主要的原因是雙方統帥的差距。
首先糾正一下雙方的兵力,元軍沒有七萬,只有兩萬。
《元史》至揚州,選將校水陸二萬,分道南征,以弟弘正為先鋒。宋軍也沒有二十萬,二十萬是包括了隨行所有人員的數目。不過雖然沒有二十萬,數萬是有的,宋軍兵力遠遠多於元軍。
元軍統帥張弘範張弘範是個漢將,軍人世家,他父親張柔也是元軍名將,死後追贈太師、上柱國、汝南王。
張弘範年輕時就從軍征戰,一路升遷,24歲當上行軍總管,39歲晉封鎮國上將軍。
雖然他不是蒙古人,但早已同蒙古人一般無二。所以忽必烈才會把追擊南宋朝廷的重任交給他。
忽必烈點將時,張弘範也曾推辭,反對者認為,從來沒有漢人統帥蒙古軍隊的先例,忽必烈力排眾議,賜予他信物,堅決任用張弘範。
《元史》:帝出武庫劍甲,聽其自擇,且諭之曰:“劍,汝之副也,不用令者,以此處之。”宋軍統帥張世傑張世傑原本是金軍將領,金國被滅後降元,曾經是張柔的部下,後來獲罪逃到南宋,從此成為宋朝將領。
張世傑沒有什麼戰功記錄,僅有的勝利記錄是在在德祐二年(1276年)曾出兵收復了浙西諸城。
雖然張世傑對朝廷忠心耿耿,但在軍事上他顯然要弱於名將張弘範。
統帥的差距,直接體現在戰場交鋒上。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領的元軍抵達崖山,與宋軍對峙。
宋軍擁有千艘大小船隻,張弘範用鐵鏈把他們連線起來,結成船陣,非常穩固。元軍曾經嘗試用小船火攻的戰術,也被早有防備的宋軍挫敗。
船陣看似穩妥,張世傑卻忽略了一點,自己的宋軍和元軍戰鬥力相差頗大。
而船陣的缺點,就是過於臃腫龐大,一旦一點受到集中攻擊,其他船上計程車兵根本無法及時增援。
就好像一塊玻璃,可以承受一個人的重量,一旦玻璃一點被擊破,則全部破碎。
張弘範採用的正是這種戰術。
他派出精銳,從船陣一點突入,連破宋軍起艘大船,不理會旁邊的宋軍,徑直殺到了皇帝的龍船附近。
宋軍的船隻都被鎖鏈固定,急切之間無法抵近增援,龍船四周全是大船,也無法起錨逃跑,元軍在區域性又形成了兵力優勢,宋軍無法將他們殺退,眼看元軍已近在咫尺,陸秀夫見無法突圍,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揹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
古代打仗,全靠旗幟傳令,龍旗一倒,遠處不明情況的宋軍都知道皇帝的龍船被拿下了,尚存的南宋軍民再也無心作戰,紛紛跳海自殺殉國,宋軍遭到了毀滅性失敗。
就戰役本身來說,張弘範打得很漂亮,以少勝多,是一場教科書一般的勝利。
多說兩句,其實宋軍完全沒有必要跟元軍在崖山硬拼,即使擊退了張弘範,南宋流亡朝廷還面對的是一波一波無休止的元軍。
或許出海遠航的方案要優於死拼到底,也許還能保留一絲火種。
回覆列表
分析崖山之戰南宋全軍覆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軍力對比!元軍可沒有七萬人元軍整體軍力水陸兩軍共約3萬左右,戰船大約400艘。 崖門內,張世傑擁有戰船近千艘,兵力達20萬以上。 兩相對比,南宋的優勢是壓倒性的,沒有理由再失敗,何況搶先佔據崖門,坐擁天險,元軍的水師只能飄在海面上,種種優勢都在預示,南宋如果抓住機會獲得大勝,不僅不會滅亡,反而會藉機在南中國站住腳跟,哪怕只是兩廣一偶之地,至少也是五代時南漢的根基。 可這只是表面上的數字參照,不為人知的是,南宋20萬大軍之中,存在著大量的宮女、內侍、官員家屬、軍兵家屬,以及大量的文官。 除去這些非戰鬥人員,宋軍的戰力不過幾萬人而已。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屢戰屢敗,不斷逃亡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宋軍主帥張世傑!張世傑經過之前一系列的戰敗逃跑已經不堪忍受了!決定在崖山決一死戰!並沒有進行兩手準備。張世傑放棄了崖山海戰中獨一無二的最關鍵地段——崖門。他把一千餘艘戰船背山面海圍成方陣,以大索勾聯,四周圍起樓柵,其結構像陸地上的城廓一樣。帝昺的座艦就居於這座方陣正中間。他決定以堂堂正正之師,與元軍決一死戰。 他的口號是——“連年航海,何日是頭,成敗就看今天!” 元軍水師非常歡迎他這麼做,非常配合地集結了全部實力與之對陣。這邊戰雲密佈,海面上幾十萬人動輒生死相向,而在不遠處的另一端海面上,卻是歌舞聲平歡聲笑語,當地居民正在舉行每年一度的海上元夕夜競渡。 這幾天正是元宵佳節,國家興亡,趙家興廢,不足以讓所有漢人陪著去死去活,老百姓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回到戰場,元軍水師發現張世傑又把戰般綁在一起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4年前焦山水戰時,張世傑只是將十船連成一舫,這回居然是一千多艘綁成一座大城,這要是不放一把空前大火的話,真是枉費了張世傑的好心。 這些煩人事是沒法干擾到張世傑的,再一次綁船並不是他失憶了,忘了之前的慘痛教訓,而是他早有準備。為了火,他讓士兵們挖了海量的爛泥上船,都厚厚地塗在船外板上,再用長木杆作阻擋,防止敵船來撞。為了生存,他還在船上準備了足夠所有人吃半年的糧食。 做完了這些,張世傑非常確信已經萬無一失了,他可以直面戰爭,等待勝利,或者持久的對峙。
而元軍統帥卻在宋軍撤退後第一時間搶佔崖門天險使宋軍無法上岸,並且切斷了宋軍水源!僅僅十天宋軍淡水供應便出現問題,口喝難耐的宋軍士兵只好從海中提起一桶桶的海水勉強喝下去,結果誰都知道,那跟喝毒藥一樣,他們立即開始上吐下洩。宋軍的戰鬥力銳減,並且只會越來越減。 這時元軍才開始了攻擊。
由於宋軍戰船全部連成一體無法主動出擊只能被動防禦!加之軍士們疲勞飢渴上吐下瀉早已強弩之末了!一處防線被攻破之後就是連鎖反應!這時的宋軍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致使崖山之役,南宋全軍覆滅。據載,第二天凌晨,“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
崖山一戰的悲劇都是將帥無能的結果!一錯再錯!可憐二十萬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