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休閒宇宙
-
2 # 上善若水之暢遊
南老師講的好。信與不信和根器有很大關係!!!古之聖賢早己總結!儒家講:生而知之,學而知之,不學不知。道家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釋家講: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
3 # 史上第一大事兒逼
有許多前輩先賢耗畢生心血,孜孜不倦,苦心鑽研。
有所成就後不忘愚迷眾生,為有善緣者傳道受業,解惑答疑。
此為人之聖者也。
然時有個別孽障深重者,不僅絲毫無感恩之心,反而去詆譭先賢。
難不成爾等平凡之流自認可自比如玄奘,法顯,慧能,南老等驚才絕豔之輩?
此處我想引用《三體》中的一句話。
“弱小和無知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
4 # 飛雪5346171
因為大部分的人讀的書少,辨別能力差,很容易相信這些“大師”的話,這叫降維打擊。如果你讀的書有南大師一半多,我敢說,你對他就沒那麼迷信了。
-
5 # 泥水勞人1
有人信南懷瑾,這不奇怪!因為南懷瑾是個有知識的人,而且對人體科學有獨到的見解,並且是個忠實的信佛者!相信這樣的人,是應該的!今天還有許多人信賈淺淺的!人各有志,誰信誰都可以自由選擇,並且各自都有一番道理。
-
6 # 甘為中華做鷹犬
應該這麼問,為什麼還有人不信南懷瑾?
釋迦牟尼佛聖人,有誹謗者。
孔老夫子聖人,有毀謗者。
老子聖人,有不屑者。
既然這樣,南師有不信者,奇怪麼?
-
7 # 法眼洞微
其實每個人信得不是南懷瑾,而是自己,是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覺悟,自己的感受,與認知,與世界上的傳道者發生了共鳴共振,與共通認知。世界是自己內心的一面鏡子,您向外看的過程,也是同時在向己內尋覓。佛家故事中有一個典故叫“貧子衣中珠”,就是每個人的生命體本身就是一個大寶藏,向內尋,是一個更大的乾坤。
-
8 # 殼殼哥
我信南老,反對他的人,自然是雞蛋裡面挑毛病?總體南老絕大部分是正確的,做學問不容易,不可能沒有遺漏的小問題!
-
9 # 陽焰
走進南懷瑾的人一般是有三個階段。
一,初識南老,講述易懂,探入玄門,對南老驚為天人,幾回夢中,願誓死追隨。
二,對釋道儒進階學習,廣學諸家,雖未圓融但卻自視甚高。進而看南老諸多瑕疵,左右不順,羞與為伍。不把其罵成文化痞子就已經算是有點良心了。
三,多年後於學問、人生、修行躬身篤行,被碰得面目全非,茫然無措時。驀然回首,看到南老早在滿地荊棘處對你頷首微笑。突覺悲喜交加,如獲寶珠,遊子歸家。
-
10 # 甚是菩提
一個對宇宙,人生,生命充滿疑問的人,看到南老師著作,會如飢似渴的一本一本讀下去,因為南老師用我們都能聽懂的話把古聖先賢的智慧給我們翻譯出來,讓我們去找,去理解,去學習,缺少深厚的古文化功底,簡直是如盲人摸象。
現在直接看南師著作,少走多少彎路,眼界,心胸一下提升多少倍,這是南師不忍傳統文化沒落,把自己所學全盤托出,無任何保留,南師說“道”是天下眾生共用,他不願把費盡千心萬苦學到,悟到的藏私,願供給有心求“道”之士。秘密到了他這裡,就沒有秘密了。
非凡的見解,獨到的認識,並非只用在口頭功夫,講禪定打坐功夫,不是過來人,肯定講不出細緻入微的實修功夫歷程。真正的大善知識必定很多人追隨學習,無緣者更當別論,像佛在世日,還有東城老母不信佛而謗佛,況現在未法時日乎?所謂“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為道”。
回覆列表
通曉儒釋道三家精髓的都會支援南懷瑾。
反對中國國學的都會漫罵南懷瑾。
南懷瑾首先是個學者,敢於去嘗試自己無法確認的認知。然後是個教師,透過對儒家道家思想的解讀著述讓無數人明白了中國古代哲學的真諦。最後是個敢於嘗試的修行者,敢於面對爭議和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