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日讀史
-
2 # 西府趙王爺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陳慶之應該是南北朝那個亂世最為耀眼的將星之一!
陳慶之和他的7000白袍軍雖然所向披靡,短短四月,橫掃中原,大小戰事47次,攻城32座,無一不克,無一不勝,如此戰績,堪稱傳奇。
陳慶之也因此成為一代名將!
但是,若是要論這南北朝第一名將,恐怕還輪不到他陳慶之。
因為在他面前,還有一個叫做韋睿的人!
韋睿,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他乃名門之後,世代都是三輔地區的著名族姓,伯父韋祖徵,在南朝劉宋末年曾任光祿勳,父親韋祖歸,任寧遠將軍長史。
不過,從這樣的大家族走出來的韋睿並不是一個紈絝,而是傳承了家族的榮耀!
他先是輔佐蕭衍,建立梁朝,封爵授將,守衛國門,抵禦北魏!他守豫州,克合肥,屢戰屢勝!魏人懾於其威名,遠望而不敢近
公元506年,北魏中山王元英挾凌厲之勢平蕩梁地東南,梁刺史被困鍾離城。韋睿奉命於危難之間,從合肥出發,遠途馳援。
邵陽洲一戰,魏軍大敗,元英脫身逃走。魏軍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幾萬,被殺的也有這麼多,其餘脫甲叩頭求為俘虜的也有五萬人。
韋睿一戰封神,因此進爵為侯!
此後,韋睿成了梁朝的守護神,有他在,北魏就不能南侵一步,北魏人怕他,稱為“韋虎”。
他是當之無愧的南朝第一將!
-
3 # sisto
陳慶之是一個不入流的武將。
進洛陽有個大背景:北魏大亂,洛陽首先面對各地造反已經焦頭爛額。關中大亂,爾朱天光前去平亂,最主要是六鎮起義,葛榮百萬大軍南下,這才是生死大敵!爾朱榮幾乎帶走所有七千精兵迎戰葛榮。這個時候的洛陽,就是空城!陳慶之率南梁所有精兵,居然不懂得追擊爾朱榮後路,反而中了爾朱榮派地方武裝誘敵深入的小計,進入洛陽作壁上觀,舉止失措,坐失良機!然後爾朱榮得勝回師,陳慶之竟然聞風喪膽,抱頭鼠竄,最終中埋伏全軍覆沒。作為主將,陳慶之又單獨化妝逃生,無恥!之後,陳慶之也曾多次帶兵和北朝作戰,每次都敗在北朝偏師手下。一生不愧為每戰必敗陳慶之,全軍覆沒白袍將!
-
4 # 陸棄
南北朝名將閃耀,不過怎麼算第一名將也輪不上陳慶之。
雖然陳慶之很厲害,有“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之稱,對北魏的戰爭多次取得以少勝多的勝利,但陳慶之取得的戰果並沒有多大。南北朝是亂世,戰爭頻繁,名將有宋武帝劉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陳武帝陳霸先、北齊神武帝高歡、西魏文皇帝宇文泰、劉宋大將檀道濟、西魏大將韋孝寬、南齊名將陳顯達、南梁名將曹景宗、北齊名將斛律光、北齊名將高長恭、北魏名將楊大眼等人,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要說第一名將,我認為非宋武帝劉裕不可。劉裕在對孫恩、桓玄、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南燕、後秦、仇池、北魏等的戰爭中大顯神威,或平定,或滅國,或降服,統一了包括林邑國在內的南方全境,收復了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了洛陽、長安兩都,在南北朝中戰果是最顯著的。如果劉裕不死,他最有可能成為統一全國的大戰略家、軍事家。陳慶之與劉裕的成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南北朝中水平超過劉裕的人不多。
回覆列表
陳慶之,南北朝時梁大將。幼時跟隨蕭衍,此蕭衍還未反齊,其時在蕭衍府當書童。蕭衍愛好下棋,陳慶之每每陪伴之。因此,陳慶之受寵於蕭衍。
公元502年,蕭衍入主建康(現代的南京),做了南朝皇帝,大肆封賞親信。陳慶之亦撈了個從七品的小官噹噹。有了小官當的陳慶之,並無沉溺享樂,而是廣交豪傑,等待為朝廷立功的機會。
陳慶之41歲那年,皇帝起用了他。 由於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起兵失敗,被困守在彭城。他覺察到大勢已去,所以元法僧在走投無路之下,投降南梁,並承諾奉上徐州。
此乃天上掉餡餅,蕭衍開心無比的受了。遂,封陳慶之為威武將軍,火速帶兵去接應被困徐州的元法僧。
陳慶之順利接回元法僧,皇帝龍顏大悅,一氣之下封賞他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 此時徐州並未歸於南梁治下,當務之急是控制消化徐州。皇帝蕭衍派兒子豫章王蕭綜去接管徐州,並派陳慶之帶領兩千人馬護送蕭綜。
徐州,四戰之地也。北魏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地盤徐州落入南梁之手,於是調集元延明、元彧率領兩萬人馬兵發徐州。
元延明手下之將丘大千,修築軍事堡壘阻擋了梁軍前進的道路,梁軍勢衰不利。陳慶之雖初涉戰場,卻用兩千人馬硬剛衝擊敵陣薄弱處。戰鬥一開始便勢如破竹,魏軍兵潰。雖然首戰告捷,但是奇葩的事發生了——南梁大軍主帥蕭綜,竟然在勝利後,孤身一人溜出大營,偷偷投降了魏軍。
梁軍風聞此事,當即炸營混亂,魏軍趁亂機攻擊,梁軍損失慘重。混亂中陳慶之率領本部人馬成功突圍。這場仗輸得極其窩囊,但陳慶之才能畢露。
第二年,北魏由於胡太后專權,引發內亂。南梁等到這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立馬派安西將軍元樹進攻壽春,陳慶之隨同指揮。結果南梁大獲全勝,取得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
由於陳慶之在此戰事中立下的大功,皇帝蕭衍賜封他為關中侯。 南梁風生水起,北魏卻危機四伏,烽煙並起。
南梁大通元年,南梁迎來了最好的統一機會。北魏境內葛榮率領起義軍攻陷信都,圍攻鄴城。另一方面蕭寶寅在長安兵變稱帝,其他大小叛亂此起彼伏。
南梁剛消化完壽春,趁勢進攻廣陵和渦陽。負責進攻渦陽的將領是曹仲宗,陳慶之在軍中擔任天使。
北魏為解渦陽之圍,派王元昭率十五萬兵增援渦陽。魏援軍先鋒部隊行進到距渦陽四十里的駝澗時,陳慶之提議攻擊魏軍。參軍韋放極力反對,他想要以逸待勞,不要冒險進攻。然而陳慶之反駁他:“敵軍遠來,人困馬乏,且距離我們遠,必無防備,加上先鋒脫離主力過遠,後援不及。此乃偷襲良機,你等不去,我願獨往。”
曹仲宗意見偏向韋放,雖為主帥,可卻要顧及皇帝使者陳慶之,乾脆裝傻。因此陳慶之領部下幾百人突擊魏軍,並獲勝。渦陽之戰持續了大半年,大小戰鬥數百次,雙方軍隊已成強弩之末。北魏軍又派兵力來增援,且截斷梁軍後路。
曹仲宗怕腹背受敵,且梁軍已無鬥志,於是打算撤軍。陳慶之以密召藉口阻止撤軍。陳慶之隨即接過樑軍指揮權。
魏軍已用軍事堡壘包圍梁軍。夜裡陳慶之偷襲敵軍堡壘,一夜就攻陷四座。渦陽守軍士氣崩潰,渦陽守將王緯開城投降。
渦陽失陷,剩下的九座堡壘被瞬間瓦解,魏軍潰敗。魏軍幾乎全軍覆沒。 渦陽大捷。陳慶之楊名天下,蕭衍對他大加讚賞。
大通二年,北魏發生政變,胡太后毒死了親生兒子孝明帝,另立三歲的元釗為帝。爾朱榮替孝明帝復仇,起兵進入洛陽,在洛陽外河陰,屠殺了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內的兩千多名皇親重臣,這就是著名的河陰之變。
北魏元顥投降南梁,希望皇帝蕭衍支援他成為北魏之主。蕭衍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派陳慶之率領七千人護送元顥北上。
大軍行至睢陽南,元顥立馬稱帝,並賜封陳慶之高官厚祿。睢陽(今河南商丘)守將丘大千,擁兵七萬。他在睢陽城外連築九道聯營,阻擋陳慶之的北進。
7千對7萬,陳慶之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結束戰鬥。丘大千投降。七萬人馬做足了準備也沒能擋住陳慶之一天。
為了阻止陳慶之繼續北上,元暉業率羽林軍兩萬,駐守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雖天險。陳慶之卻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克考城,且生擒元暉業。
大軍繼續向西進發,北魏守將望風而降。元顥又對陳慶之加官晉爵。北魏內亂暫時結束。陳慶之被北魏楊昱率領的七萬羽林軍,擋在了滎陽。
元天穆亦率領大軍趕赴滎陽。爾朱世隆率領的一萬兵進駐虎牢關,截斷了陳慶之退路。滎陽守得固若金湯。陳慶之攻擊滎陽不順利,被魏軍包圍。軍心動搖。
陳慶之鼓舞了士氣,在魏軍形成包圍之前攻克滎陽,並且生擒楊昱。 隨後,陳慶之趁魏軍大軍剛到,人困馬乏時,領三千騎兵攻擊敵軍。幾萬魏軍全線潰敗,主帥元天穆帶領幾十騎倉皇北逃。陳慶之乘勝進擊虎牢關。
虎牢關守將嚇破了膽,棄關而逃。 北魏孝莊帝倉皇逃往河內(今河南沁陽),洛陽的魏臣迎接元顥進入城。於是元顥坐擁北魏。
陳慶之率領七千兵,勢如破竹,攻城拔寨,以少勝多,從安徽走達洛陽。乃軍事奇蹟。只可惜梁武帝痴迷佛教,沒有統一雄心。
陳慶之手下只有一萬兵馬,爾朱榮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在中郎城下,陳慶之和30萬北魏大軍展開鏖戰。形式懸殊!陳慶之發揮戰神光環,三天三夜打得爾朱榮損失慘重,主動退兵。
爾朱榮大軍繞過中郎城,攻擊洛陽。元顥不堪一擊,政權破滅。 洛陽失守,元顥臨潁被擒,陳慶之開始向南梁撤退。
爾朱榮帶領大軍追擊陳慶之。陳慶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暴發,渡河的軍隊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倖免遇難。沒有軍隊的陳慶之化妝為僧人躲過爾朱榮大軍的搜捕,逃到豫州,在豫州當地人的幫助下,才輾轉返回南梁。
回到南梁,梁武帝對陳慶之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將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坐鎮一方被任命為北兗州刺史,都督。屬於南梁北方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貫穿陳慶之一生,皆以少勝多,且百戰百勝。南北朝第一名將,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