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懿健康
-
2 # 蓮花華蓋
我個人認為要討論必須自己明白讓老人也明白。如果內心不接受害怕,越來越恐懼一天老一天,恐懼身體有病和死亡。其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能接受就心裡坦蕩安然自在。不接受就是心裡擰巴。其實不願接受這些事實也擋不住。所以就痛苦就掙扎,反而對身心不好。說個真實的事兒吧:香港有個朋友的父親在做體檢的時候發現是癌症晚期。那年他父親60歲,他父親拒絕治療,出醫院那一刻他坐在醫院外面想了好久。後來對家人說"回家"。醫生說他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他從那一刻起放下了所以包括家人和金錢。這僅有的三個月要為自己而活。不在牽掛家人不在執著得失。他灑脫的想吃想喝,就和朋友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心裡不在擔心什麼不在害怕什麼。他三個月沒有死,他以為醫生搞錯了。後來一年兩年。他不在盼望死的到來。他心想還是順其自然吧。死活都不執著了。就這樣灑脫的活了10年。他沒有去醫院複查過,後來70歲那年死於車禍。還有一個是河南平頂山醫院一個真實的事,兩個同姓名的人拿錯了結果。一個是癌症晚期,一個沒有什麼病。只是互相拿錯了結果。結果是沒病那人死了。癌症晚期那人還活著。這個事情說明心理健康最重要,越怕越對身體和病情沒有好處。瞭解人生自然規律,自然而然的接受不畏懼病和死亡對身體和長壽都有一定的幫助。
-
3 # user摩羯大叔
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不僅要與老人討論死亡的話題,再加上社會要有死亡教育就更好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華人與發達國家的人相比好像更怕死?這就是因為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從而不能正確的面對死亡。人有生就有死,這是誰也不能抗拒。但我們就是這麼不尊重事實,“死”這個字從古到今一直就是被避諱的。
從發達國家和地區來看,死亡教育不僅是對老年人,即使年輕人也很必要。在死亡這條路上,誰能保證年輕人就不會死亡?昨天剛討論了吉喆,前幾天還有高以翔。因為他們是名人所以知道的人比較多,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也同樣常見。這些事實都表明,我們不僅需要討論死亡,再加上社會提倡死亡教育會更好!
再從現實中來看,很多病人明明沒有生的希望,或者活著也是生不如死,但我們會傾家蕩產去挽救。我作為醫生看著就心痛,我痛的是病人家屬以後的生活。
還有一種現象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華人得了“癌症”後常常要對病人隱瞞,其實這也是個害人的舉措。你再看看那些能夠戰勝病魔的人士,他/她們只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知道病情並採取了積極措施的結果。
-
4 # 中老年人心理諮詢
貪生怕死,人盡皆然!
人到老年,最忌諱的可能就是死亡吧!但死亡又是自然規律,是誰也不能逾越的最終結局。
但害怕死亡,又可能是老年人的心理恐懼問題,淡化對死亡的恐懼,有利於輕鬆地生活,或者說,因淡化死亡,反而更有利於身心健康。
那麼如何與父母談論這個話題呢?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問題,因為老年人對此太敏感。如果要談的話,我以為,還是透過佛教的或道教的觀點來談論這個問題,更容易讓老年人接受。
我們知道,人到了老年,不是近佛,即是近道,而佛道文化在這方面都有臨終關懷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介入,能使人坦然接受。
-
5 # 心在善念
那麼,這個問題該怎麼談起呢?
或許,咱可以先從臺灣作家瓊瑤這裡說起。
記得瓊瑤曾說過,當她的身體不再受她的大腦指控的時候,也就是咱常說的,人不能自理的時候,她會選擇快樂的死亡,沒有痛苦的離開這個世界。
瓊瑤是個名人,她的迴歸想法好多人都知道。但是,作為我們大多數平凡的百姓,難道我們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或多或少的大家都會想過這個問題。
作為地球上的人類,有生就會有死。歷史以來,中國最長壽之人陳俊,他的生命從唐朝一直活到元朝,活了443歲,還有近代的太極大師張三丰,他也活了212歲,即使這樣,最終也難逃宿命,所以,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遲早要接受的現實。既然這樣,我們面對死亡還有什麼可恐懼的呢?我們還有什麼道理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為何還不把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快樂中去呢?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從而更有幸福感?
所以,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沒有任何生命意義,沒有任何生命介值,在痛苦中活著的人才是最悲哀和可怕的。
介於此,我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夠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正確對待人生觀,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裡,享受生命舒與我們的大好時光!
-
6 # 992舒暢
這個話題很嚴肅,也很沉重!近些年以來,人類社會上已經開始理解死亡這個名詞。總是認為,死亡是人們很正常的一種“行走”路線,也是必須、必然的途徑,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但是,人們對這個概念性理解和接受確實也需要慢慢去悟、去融洽、去感受?而往往也是面對著死亡,卻無法去相信事實,這一點總是發生在身邊的家裡。
生死離別,往生禮儀,你走他來,這都是生命迴圈規律,不可更改!是的,很多老人都對接近這個死,理解不了,可還是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接受。從眼下看來,有一半老人不喜歡或者不接近死這個字眼!
當然,可以直接講道理,他們一切都明白!
-
7 # 我是朱小張
我還真跟公公,婆婆,老媽閒聊過這個問題,唯獨沒跟老爸聊過……
因為我是媽媽的老閨女,雖然結婚這麼多年了,每年偶爾就回兩三次家,但是一到家準會先給老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她每次特別高興。老媽為人特別善良隨和,性格開朗,在小區人緣很好。有一次聊天,看到老媽滿頭花白的頭髮還有些乾枯,莫名有些傷感,突然不經意的問了句:媽,你怕死嗎?老媽愣了一下說:有啥好怕的,一輩子沒做過虧心事,誰不死呀,大家都一樣。然後我們都呵呵一笑,就聊別的了。
跟公公婆婆聊這個話題,是因為有一次他們參加完老戰友的葬禮回家後,我做好飯喊他們吃飯,飯桌上說到老戰友葬禮上的一些細節,很自然的聊到這個話題,他們表現的很平靜,記得婆婆當時說了句:生老病死,誰也沒辦法,怕有啥用。公公平時少言,只是笑了笑,又嘆了口氣。
老爸性格暴躁,常年有病,沒聊過這個話題,怕惹他生氣。
其時,當時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們對死是怕的。只是他們不願意說,而我,是怕聽見他們說……
-
8 # 山王帝本地資信創作者
該不該和老人討論死亡?這個問題可以談,也可以大方地與他們討論死亡這個問題,其實自然死亡沒有什麼可怕,人董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不同,有的比毫毛還輕,有的比太山還要重,其實老人最怕的是什麼?最怕健康出了問題,受到疾病的纏綿和痛苦的煎熬,生不如死,寧可歸土,不原陽生,如果死了,死了什麼都了了,兩個眼睛一閉,停止呼吸,走到極樂世界,去西天取經路上,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秒時光,同科學道角度同老人談一談,討論一下為什人要死亡的道理更樂趣,使得老人更明白自然死亡的道理,並不可怕,宇宙生陰陽,天為陽,地為陰,陰陽造父母,父為陽,母為陰,父母成雙成對,才有子生,延續後代,之所會生不再來,死不帶去,人出生的時候撐著權頭出來,死亡的時候散手而去,兄也好,弟也好,黃泉路上不相逢,金也好,銀也好,死亡不在手中,所以做為一個人,一或老人更要明白這道理,地球上土生萬物,萬物歸土,這叫做物質不滅定理。
-
9 # 王曲浩然的vlog
今天本來說好是爺爺奶奶和我們一家人出去玩放鬆的日子,但是爺爺奶奶卻跟我們忽然聊起了喪葬問題,以前聽人說過只要老人跟你聊這個問題就說明死亡他看的到了,可能還很遠但是他總歸看的到大概時間,知道要面對這個事了。所以我們聽到都很驚訝,但是爺爺奶奶卻神色輕鬆,甚至兩個人還開玩笑似的比較起自己對於喪葬後續處理的不同,好像誓要爭論個高下一番但隨著話題慢慢深入,這之中有玩笑,有淚水,也有爭論,還有喜鵲的突然出現,這之中的過程很豐富,但無疑都讓我看到了力量,是一種對於死亡規律清醒的認識,是一種對於自身的釋懷,更有對於子女深深的愛,但這一切體現的看似很輕鬆不板正,卻那麼有力量
回覆列表
改不該和老人談論死亡的話題?改怎麼談?這個問題要分情況對待,一般情況不要和老人討論死亡的問題,因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人到了老年基本都怕死,人其實就是一個精神力量。但到了關鍵時刻,可以和老人談,讓老人走的瞑目。我的父親在八二年就查出了胃癌,醫生說已經到了晚期,做手術也效果不大,但我們家人商議決定瞞著父親,就和父親說得了胃潰瘍,做了切除手術就好了。同醫生商議後為父親做了切除手術。出院後,父親很高興,說他的病做了手術好多了。父親又撿起了他的老本行,外出做業務賺錢。愉快的過了五年,後來父親的病擴散了,我們到醫院檢查時,當年做手術的醫生說:沒想到你父親能承這麼多年,這次不能做手術了。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回家後,看到父親難受的樣子,我含著眼淚對父親說:爸爸你得的是胃癌,不是孩子不給你治,你的病擴散了。爸爸微微點頭,忽然眼角流出了痛苦的淚水,瞬間閉上了眼睛……所以該不該和老人討論死亡的問題,要根據自己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情況不要和老人討論死亡的問題。但關鍵時刻可以和老人談,把實際情況告訴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