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辛亥革命中還是被綁架出來主持大局,黎元洪在跌宕起伏的民國初期卻總能保持高位,他是怎麼做到的?
8
回覆列表
  • 1 # 端木賜香

    一、業務能力強,為人寬厚,有威望

    即使談不上特別的出類拔萃,但要說黎元洪能力平平還是有點過。

    黎元洪1883年考入北洋水師學堂管輪科,後來擔任過海軍“二管輪”,很受丁汝昌器重。甲午戰爭結束後投奔兩江總督張之洞,深得張賞識,委其任南京炮臺總教習和總檯官。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後,黎元洪隨其回湖北編練新軍。

    黎元洪治軍“寬嚴適中,愛兵惜才”,為湖北新軍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1906年的彰德秋操中更是出盡了風頭,是清末不可多得的軍事將才。

    武昌起義前,黎元洪是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在湖北新軍中很有威望。

    二、機緣巧合出任都督

    武昌起義前,湖北革命黨人到上海請黃興、宋教仁等革命黨大佬到武昌來主持起義,但大佬們認為時機還不夠成熟,沒有予以足夠重視,缺位武昌;武昌起義時,軍政部長孫武受傷轉移、軍事總指揮蔣翊武被抓後逃脫,革命軍佔領全武昌後,起義者“群龍無首”。官兵們請省諮議局議長湯化龍出來主持大局,被逼無奈的湯化龍同意出山,但以素不知兵為由拒絕統軍保武昌、取漢口漢陽。官兵們大多是黎元洪的下屬或學生,是他們最後逼迫黎元洪出山擔任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同情革命但並不贊同革命,本來是不願意趟這渾水的,是在官兵們的協迫和立憲派湯化龍等大佬們的再三勸說下才勉為其難的,這決定了他與立憲黨人是互助合作、榮辱與共的關係。

    三、首義優勢奠定了黎元洪政爭的基礎

    武昌是首義之地,雖然起義後不久黃興等人就趕赴武昌,部分革命黨人也確曾有讓黃興取代黎元洪的打算,但黎元洪任都督已是既成事實,先不說黎元洪是否願意,推黎元洪上去的官兵和立憲黨人就不同意。黃興只能做黎都督下面的總司令。

    在孫中山未回國之前,黎元洪等人一直在謀劃成立以武昌為中心的臨時中央政府,但因江浙革命黨人一直在謀劃成立以上海為中心的臨時中央政府,雙方一直未能談攏。

    隨著南京的光復和孫中山的回國,黎元洪雖然沒能當成臨時大總統,但還是當上了副總統。

    四、革命黨人促成了黎、袁的合作

    黎元洪是在特殊情勢下被革命黨人逼出來的,形勢穩定之後,張振武等一些革命黨人就想要除掉這個為穩定時局而推出的都督,黎元洪當然不幹,雙方鬧得很僵,直到你死我活之地步。

    1912年8月,黎元洪電請袁世凱將赴京的張振武“立予正法”。

    張振武被袁世凱捕殺後,黎元洪遭到了在京湖北籍議員們的彈劾,同盟會也抨擊黎元洪“擅殺元勳,破壞約法”,革除了黎元洪的同盟會協理之職並將其開除出會,將黎元洪推向了袁世凱一方。

    此後,黎元洪在善後大借款、宋教仁案、二次革命等問題上,都支援袁世凱。對這樣一個標杆性人物,人家投之以桃,袁世凱當然也要報之以李,實在沒必要和黎副總統過不去吧。

    至於後袁世凱時代,儘管皖系、直系都覬覦總統之位,但是都沒有袁世凱當初的威望,形不成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得不尊黎元洪為總統。

  • 2 # 鳶飛九天2018

    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民國北洋軍閥時期,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無兵無權,也不是北洋軍閥出身,卻曾三次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和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沒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也沒有忠於自己的軍隊,更非出身北洋軍閥或革命黨,黎元洪卻始終活躍於北洋政府,更多次擔任總統。

    為什麼黎元洪能夠始終屹立不倒呢?

    第一,運氣無敵。有時候,現實比小說更離奇,或者說,天上有時候真的會掉餡餅,而顯然,黎元洪就是那個被餡餅砸到的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也許連起義軍本身都沒有想到,倉促爆發的武昌起義,卻最終取得了勝利,光復了武漢三鎮。

    突然成功的起義,出乎了包括起義軍在內幾乎所有人的意料,也因此,由於起義的突發性,革命軍一時群龍無首。起義的革命黨人認為,參與起義計程車兵和領袖都資歷威望不足,也沒有足夠的號召力。而有足夠資歷和威望的領導人,如孫中山、黃興等人,距離又十分遙遠,這就給了黎元洪以可乘之機。

    顯然,起義前擔任混成協協統,是清廷高官大員的黎元洪,自然有足夠的資歷。由於革命黨人的自卑、軟弱和幼稚性,不但不是革命黨,甚至還就在起義前反仍對革命的黎元洪卻一舉成為了湖北都督。

    其實,此時成為湖北都督,按以前起義的成功率,未必是好事,反而有極大的機率是個壞事兒。因為,按照之前數場起義的經驗,起義失敗的機率遠高於成功。一旦武昌起義被清廷撲滅,哪怕是被強迫,黎元洪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但是,偏偏在武昌起義後,革命火焰席捲全國,清政府在短短數月間就灰飛煙滅,黎元洪徹底坐實了武昌首義領袖的身份。

    第二,黎元洪個人品行和道德水準普遍受到大家的認可,能力也並不弱。說黎元洪能力平平,其實有些過了。雖然黎元洪算不上精彩絕豔的天才,但是,出身普通家庭,在黑暗的清末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湖北新軍的高階軍官,黎元洪自然也是有能力的。

    黎元洪治軍嚴整,對士兵寬厚,對知識分子也十分愛護,更從不克扣軍餉,因此很受士兵們的擁戴。而且,黎元洪的才能其實也並不弱,在清末兩次著名的彰德和太湖兩次秋操中,黎元洪指揮南軍兩次擊敗段祺瑞指揮的北軍。也因此,黎元洪在清軍中有名將之稱。

    第三,得益於北洋軍閥之間彼此之間的矛盾。袁世凱死後,北洋軍迅速分裂,互相不服的北洋軍閥們各自佔據一方,憑藉手中的武力互相攻伐。矛盾重重的北洋軍閥給了黎元洪在夾縫中存在的機會。

    北洋軍閥們,無論是直系、皖系還是奉系,無論誰上臺,都不能受到眾人認可。而黎元洪沒有兵權,威脅不到大家,又有足夠的威望。因此,黎元洪成為了眾人都能夠接受的人選。黎元洪本身也十分擅長利用北洋軍閥們之間的矛盾。因此,雖然無兵無權,但是“黎菩薩”還是多次登上了總統寶座。

  • 3 # 磨史作鏡

    其實說黎元洪能力平平還是不太客觀的,黎元洪能夠在民初亂世三任副總統兩任總統,說明他絕非等閒之輩。

    事實上,之所以黎元洪給人以能力平庸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兩點:

    其一就是被廣為詬病的被迫革命。不但是被迫的,還是被從床底下硬拉出來的(也有說是從帳子後面),被革命黨拿著手槍逼著做了革命領袖。而且從此以後還成為革命元勳,平步青雲了,許多人肯定覺得太便宜他了!

    其實這就要問一問為什麼革命軍當時非要找黎元洪出來做這個領袖了,其實這本身也說明了黎元洪不是等閒之輩。黎元洪早年在北洋海軍,後來受到張之洞的賞識,在湖北編練新軍,由於訓兵得法,被多次擢升,且具有較高威信,武昌起義前,他是新軍協統,相當於現在的旅長。那時新軍剛剛編練,全國不過20幾個鎮和協(師和旅),一個師一個旅甚至一個團的兵力控制一省的情況並不新鮮。比如閻錫山,只是新軍團長很快當上了督軍。所以黎元洪這個協統已經不是小官了。而當時革命軍一方孫中山、黃興等有影響的領袖都不在,急需一個有影響的人物來帶頭,黎元洪成了不二人選,雖然有他的幸運,但也是實力使然。

    第二點就是認為他雖居高位但是隻是傀儡。這點也有道理也無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黎元洪並非一開始就沒有實權,而且即使是他被強勢人物控制後,他也不甘心做傀儡,還是進行了抗爭的,與任人擺佈的漢獻帝不同。

    他第一次任副總統是1912年元旦,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任副總統兼鄂軍都督,這時候黎元洪控制湖北,他是有實權的。第二次任副總統是1912年4月,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黎元洪任副總統兼鄂軍都督,同樣既有副總統之位,又有都督之權。第三次任副總統是1913年10月袁就任正式大總統,黎元洪為副。而這一次,袁世凱不甘心再讓黎元洪守在湖北不出來了,於是想了各種辦法讓黎元洪到京任職,而黎元洪知道沒了地盤他這個副總統啥都不是,所以拖著不去。最後,1913年底,袁世凱派段祺瑞到湖北把黎元洪哄騙到北京,從此黎元洪魚兒離開了水,開始了傀儡之路。

    袁世凱1916年6月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很快與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產生了矛盾,被稱為府院之爭。最終府院之爭以張勳復辟、段祺瑞驅除張勳結束,段祺瑞重新掌握實權,黎元洪下野隱居,這是1917年7月。隱居五年後,1922年,已經掌握北京政府實權的直係軍閥曹琨也想過一過大總統的癮,但是又不好直接把當時的總統徐世昌趕下臺取而代之,就把黎元洪抬出來以“法統重光”之名把徐世昌趕走,黎元洪二任大總統。好景不長,不到一年,他再次被直系趕下臺,之後再沒有從政,直到1928年6月2日去世,第二天,北洋軍閥最後一個掌門人張作霖被炸死,一個時代結束了。

  • 4 # 龍名器

    誰說的黎元洪是被綁架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後所謂國父孫文還在鳳凰城養尊處優呢!是黎元洪出來主持大局要錢給錢要槍給槍!直接把江南各省弄得紛紛自治歸屬於黎元洪!後來孫文知道了趕緊回國在半路去了日本說只要革命成功把東北和福建給日本!日本人又不傻就沒答應!孫大炮一個人回來的謊稱是美元百萬戰船千艘!黎元洪一看孫中山那麼厲害立刻讓賢!就這樣孫中山才能在選舉中成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是副總統!

  • 5 # 小巫145306860

    做為袁世凱的兒女親家 他是有真實底氣和資本的。做為湖北梟雄武漢的基礎實打實的。無論政治上對清廷還是後期小站軍閥的培養他都是一等一的元老。因而 在威望。家底。人脈培養方面都是大鱷。此外不像袁世凱那樣樹大招風 更在袁復辟時期表明反對贏得更多模糊身份軍閥的洗底願景 對早期民國的維穩有利且知難而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期的男孩不聽話,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