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小吳
-
2 # 有方寸的人
孫權佔地利,有長江之險,而國家在孫權的政確領導,又有謀士魯宿,愛將周俞輔佐,人民文化及生活很佔優勢,又與劉備結盟,北拒曹操,教代社會實國民之幸也,碧眼兒之稱孫權乃正賢之君。
-
3 # 淡墨淺白
孫權是管理學大師嗎?管理學有幾個經典的名詞:決策、計劃、組織、選聘、激勵、衝突!孫權是如何處理這些關鍵詞的呢?
決策
曹操攜荊州投降之勢,欲統一天下!孫權部下以張昭為首的文官主張投降,以周瑜為首的武將主張抵抗!關鍵時刻作為決策人,孫權沒有猶豫,拔劍斬桌,統一思想聯合劉備抗擊曹操!
計劃
孫權對待天下大勢有什麼計劃呢?內部平定山越,南方任用步騭平定交趾!佔據荊州,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長期主張聯蜀抗魏,保證了幾十年南方對北方的進攻態勢!
組織
內政以張昭為首,軍事以四大都督主持!保證文武互補干涉,齊心協力輔佐自己!
選聘
孫權的文官人才主要來自江東門閥和渡江避難的北方門閥。武將大都為寒門子弟,比如呂蒙,甘寧,黃蓋等。四大都督中孫權尤其對呂蒙特別照顧,可見孫權更希望使用寒門子弟。
激勵
周瑜早死,孫權的兒子娶了周瑜的女兒,周瑜的兒子娶了孫權的女兒,這都是保證功臣家族富貴的最好途徑,也對他們的最好的物質激勵!呂蒙生病,孫權親自喂藥等等這是精神激勵!還有下馬迎魯肅,當眾誇周泰等等都是精神激勵!
衝突
江東門閥和北方南渡門閥之間是東吳的主要衝突,孫權就很會平衡他們的關係,利用孫霸與孫和爭位,狠狠的壓制了本土江東門閥,保證兩派的基本平衡!
孫權正是利用他的管理能力才能統治東吳長達52年!
-
4 # 金灶氵木
面對著曹劉,還能守住了基業,也算了不起了。能平和吳國的文官(主和)武將(大部分主戰)的矛盾,與淮泗集團和江東士族分享權力。赤壁前夕,魯肅勸孫權抗曹既顯示孫有決斷。周瑜請兵五萬破曹,孫權則表示已準備三萬,並說若不利自當與曹決戰可見其早有預防卓然遠見。以程普為周瑜副手。提拔新人培養自己班底以平抑元老。拉攏江東士族(陸遜為孫家女婿,大將軍……)。既使用又防範
-
5 # 莫小邪
宋代文學家洪邁《容齋隨筆》記載:“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
曹操對孫權這樣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
眾所周知,曹操的幾個兒子都非常出色,而他為什麼誇讚孫權呢?
當初,孫權接下父兄重擔之後,沒讓東吳落敗,廣擴疆土,鞏固政權,這與他的管理能力不無關係。孫權作為三國時代,一個著名的富二代,18歲接過父兄基業,掌管東吳政權,一直到71歲去世,其間長達53年,東吳政權在孫權手上始終堅如磐石。
赤壁之戰,東吳集團重要轉折,抵擋住曹操的野心,從此以後,孫權立足江東,舉賢任能,招攬大量地方勢力支援,顧、陸、朱、張,四大家族對其發展尤為重要。
簡單說,孫權懂得把“制衡”分開:制,理解為制約、約束;衡,為權衡、均衡。制約,尋求均衡。根源是中庸之道。
縱觀孫權一生:他沒有曹操唯才是舉的勇氣,也沒有劉備寬厚堅韌的仁德。他只是不斷制衡周旋於內外勢力,舉賢任能,協調各方,擴大實力,守護父兄開創的江東基業。
比如:他任用年輕將領陸遜,這才有了火燒連營;他又在孫,劉聯盟中大膽實施周瑜的計劃,這才有了周郎赤壁。
年輕時候的孫權是一個善用人才、洞察人心之輩,這是他的優點,又是他的缺點,因為心思複雜,悉知繁多、思慮太重,故而多疑,這在他後半生的為人處事中處處體現,所以說,人無完人,玉有瑕疵。
-
6 # 歷史百家爭鳴
在魏蜀吳三國中,孫權可以說是最幸福的,因為他的基業,早就由他哥與他爸打下來了,不跟劉備、曹操一樣,是在腥風血雨中打下的江山。但孫權也有過人之處,要不然他怎麼可以佔據江東數十年而不亂,畢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那麼,孫權靠什麼佔據江東?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人。孫權剛剛繼承他哥位置時,江東局勢並不明朗,可謂是暗潮湧動,人人覺得年少的孫權不足為重,再者他哥也沒有統治江東多久,人心並沒有向著孫家。所以孫權一上臺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這種局勢對涉世未深的孫權可以說是巨大的挑戰。他要沒處理好,他孫家估計就要敗了。
孫權為了穩定局勢,他便拜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為統帥,這幾個人在江東都是有影響力的人。事實證明,孫權用對了人,張昭他們幾個都盡心盡力地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解決了山越問題,幫助孫權穩定局勢。可以說,要是沒有張昭這幾個人,孫權可能就穩定不下來局勢。
再有孫權善於選舉人才,光用張昭、周瑜自然不行。於是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這些人日後都對孫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像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劉備,挽救了東吳。就像宋代著名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記載:“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可以知道,要是沒有這四個人,估計江東之地就岌岌可危了。
孫權能夠佔據江東,靠的是他手底下的人才。孫權可以說是管理學大師,因為他會用人,他用人是有選擇性的,不會一直用一個人,他還會選人,還能處理危急情況,是古代的管理學大師。
-
7 # 二哥略知曉
孫權是起點不低的“創二代”。其能夠做到成功守業,很大程度歸功於他的管理智慧和權謀。
下面略表薄見,對錯與否願和大家進一步探討。
1.果斷排患,整頓團隊
公元200年,孫策在丹徒狩獵時遇襲身亡,年僅18歲的孫權臨危受命。孫權年少掌權,難免不服眾。
當時東吳六郡太守除孫權本人外,其餘五人均為孫策舊部,孫策死後,廬陵太守孫輔曾暗通曹操打算出賣孫權,被孫權察覺後及時給予制裁。
廬江太守李術因不服孫權掌權,集結數萬人在淮水一代騷擾破壞,對孫權的命令視而不見。孫權先是致信曹操,使其對李術心生猜疑,後親征李術於皖城,李術向曹操求助未果後,因城內糧草匱乏而被梟首。
可以看出,尚值青年的孫權就兼具智慧和權謀,懂得及時清除團隊中的不安定因素,為團隊下一步地發展掃清障礙。
2.以往鑑來,任人唯賢
雖然孫權勇於清除兄長舊部,但並不代表他不用“舊人”。人說孫權是因為其父兄打下地基業,起點高,才一路順風順水,實則不然。
江東地界因長期積累,本地利益固化,拉幫結派嚴重,孫策之死就多是由於其平定江東期間的專揚跋扈,打壓、屠戮本地士族的同時,沒有處理好與外地之間的關係所導致。
而孫權及時吸取兄長的教訓,舉賢任能,不搞小集團,任江北才子張昭作為師傅,方便引導輿論、萬民歸心;重用周瑜、程普這些孫策的舊將,鞏固軍事領導;大量起用年輕有為的豪族子弟,為己所用,納入了陸遜、徐盛、留贊等日後的賢才良將,進一步解除了派別爭鬥,逐步穩定了江東孫家政權。
孫權的用人可謂既出發於實際又著眼於未來,完美得做到了大局維穩和因才施治。樹立威嚴的同時得到實力得補強,體現出其作為領導者的清晰思路和深遠格局。
3.借事立威,善於共情
孫權常用表字稱呼臣下,很少直呼其名,可見其君臣關係之親密。他選擇寒門出身的周泰為平虜將軍,卻讓昔日同窗朱然身居周泰之下,這起初引起了孫策舊將和公室貴戚的些許不滿。為了服眾,孫權就在一次宴席上故意讓周泰拖去上衣,指著周泰身上的傷痕,一條一條的講他的戰鬥事蹟,周泰被感動的當場泣不成聲,同時其他人也對周泰心服口服,一招之下既籠絡了人心,又體現出他的用人有據,樹立了威信。
此外,孫權也非常關心下屬,呂蒙得病了,他為了不打攪呂蒙休息,會在牆上敲個洞出來,偷偷探望。朱然生病了,他也是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著。
用如今的流行詞彙來形容,孫權可謂是“又暖又颯”的那種領導,他可以從員工的切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同時塑造自己在員工中的威信,讓員工心甘情願的為他貢獻力量。手段之高超令人歎為觀止。
易中天老師曾說過,曹操集團像沙龍,劉備集團像幫會,而孫權集團像家庭。
作為東吳大家庭年輕的“家長”,孫權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強大的治國才能,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創二代”,這使其在三國時期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有了一席之地。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話外之音估計是像強調,自己的兒子,比孫權差的有點遠吧。
三分天下七分謀,為什麼說孫權是個管理學大師?漢末群雄爭霸天下,經歷多個集團的兼併重組,最終只餘下魏蜀吳三家逐鹿中原。
如果說曹操依靠的是中原大地豐富的財帛和人力資源,劉備仰仗的就是自帶的高階名牌虹吸效應,那麼孫策、孫權兄弟既沒有曹操的強悍實力,也沒有劉備貴族的聲望,憑啥三分天下?他們的底牌是什麼?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首先說說孫權所處的地理位置,東吳位於祖國東南方,孫權是繼承他的哥哥孫策的位置,才成為東吳的一把手,而東吳又屬於士族組成的型別,自然而然的孫權如果想管理好東吳,就必須又非常好的管理才能,很精通於平衡權術,孫權在位的東吳是最強大的東吳,各方面包括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等都差不多在頂峰時期,試問如果東吳的一把手沒有非常牛逼的管理才能,能團結東吳的一大幫子士族子弟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