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畫家陳莊

    最早的寫實主義繪畫誕生於文藝復興時期,各種流派風格繪畫的出現,催生出寫實主義繪畫的產生。寫實,顧名思義,追求最真實的繪畫意境,還原繪畫物件的真實性,把“真實”當成繪畫的第一要素。

    當代寫實主義繪畫,已上升到超級寫實範疇,用句通俗的話描述:比照片還照片,但又不是照片,是繪畫藝術。

    國外的寫實暫且不提,國內這些年作照片式的寫實繪畫突飛猛進,熱門代表人物冷軍,穿綠色毛衣的女人這件作品大家應該熟知,畫家把服飾的質感畫的不一般的真實,如同照片,迷惑人的眼睛,這畫拍了好幾千萬。

    照片式的寫實繪畫之風越演越烈,是因為觀眾喜歡,觀眾喜歡市場當然追捧。照片式的寫實繪畫接地氣,還會流行下去,有市場就有價值,還會很大。

  • 2 # 繪畫與攝影

    照片式的寫實主義繪畫是一種畫派,西方己興起得比較早,照相寫實主義(Photographic Realism),又被稱作超級寫實主義(Hyperrealism),超寫實主義又稱超級寫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和照相寫實主義,源自並興盛於20世紀末的美國,是流行於70年代的一種藝術風格,其後遍佈世界各地。照片式的寫實主照相寫實主義源自波普藝術,目的是完全冷靜、客觀地用繪畫手段表現描繪物件,甚至忽略物件本身的情緒,但追求完整、清晰地表現物件的每一個細節。

    它幾乎完全以照片作為參照物,在畫布上客觀而清晰地加以再現。正如克洛斯(Chuck Close)所說,“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攝影的資訊翻譯成繪畫的資訊。”它所達到的驚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機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照片式的寫實人們稱為“人肉照相機“不為過。相機是能夠準確的捕捉到人或事物的形狀特點及動態的,被稱為“人肉照相機”的這些藝術家們,之所以能夠獲得這種稱號,是因為他們能夠像相機一樣,寫實逼真程度比相機表現出來的還要精細,把事物的一切還原到畫布式畫紙上,別人看到作品,會誤以為這就是一張照片,分不清是的照片還是繪畫作品。

    繪畫則是完全按照作者的想法去創作,作者就是為了在畫布上展示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一切,其中有照片拍攝不出的色彩和區域性結構特點,也有作者自身對描寫物件的理解和分析,甚至有的更極端,把照片拍攝不出的區域性細小色彩變化都用畫筆一一表現。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人物畫甚至看得見每一根汗毛以及面板下的血管,一些靜物中細小的傷斑或殘缺。這些東西能否被看到取決於作者,即使是高精攝影也很難做到。

    畫家想要達到這種程度,不是每一個畫家都有這麼多的耐心和時間及能力去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畫好,這需要長年累月,不斷的堅持努力才能夠達到,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如果放大很多倍去看,仍然能夠看到很多的細節,超寫實作品的難點也就在這裡,畫價也相對比較高。

    中國超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冷軍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以超凡的技巧,深邃的意境鮮明地體現了其作品所獨一無二的冷峻風格。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

    英國超寫實畫家 Nathan Walsh 素有人肉照相機之稱,他的繪畫作品以城市風景和都市生活為主而且十分逼真。從下面幾幅繪畫作品過程中我們能看到 Nathan 對細節的要求往往十分嚴謹,就像一個建築設計師一樣恐怕會出現半點差池。

    照相寫實主義用絕對的逼真,出其不意地讓我們對真假作出重新思考。

    中國在照片式寫實興起時間不長,有些畫家比較獵奇嘗試一下,象潮流一樣時興,那怕怎麼越演越烈,對潮流過後,慢慢會迴歸理性的冷靜。

    超寫實繪畫,最受爭議的繪畫風格有人欣賞,有人不屑,有人說:這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有人說:有照相機,有電腦,浪費時間畫。

    照相式的寫實主義繪畫應如何看待?

    1.超寫實主義雖帶有機械複製的批判意味,但並非是機械的描繪客體,而是在寫實主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加強了表現物件的客觀性,用一種攝影師的視角進行描繪;

    2.超寫實主義是一種在寫實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具象表現主義,與抽象的表現主義等相反,主張將客觀寫實做到極致;物極必反,抽象主義看多了,潮流又要輪迴了,寫實主義來了。

    我個人認為超寫實主義(畫的像如照片)只是一種畫派存在,藝術價值見人智,有人認為因為沒有個性特色,照相機也可以做到。將來會不會被照機機代替呢,還是未知數。

    這些超寫實作品除了以上說的對大眾和藝術家們精神上的反思以外,還要遠比抽象的、表現的作品容易被普通大眾接受。抽象在世界上風靡的同時卻讓普通百姓雲裡霧裡不知所謂無法欣賞,所以我認為超寫實主義這種取材於生活的表現方式可以保證藝術在民眾當中的活力。容易受大眾所按受,所以越演越烈,有其存在的意義,藝術永遠需要多元共存。

  • 3 # 詩夜城主

    雖然照片式的寫實主義繪畫形象逼真,逼真到和被後期處理過的攝影照片一樣,但是在繪畫藝術領域中依然存在著爭議,有一種說法是:“照片式寫實主義”繪畫價值連城,還一種說法是:畫的和照片一模一樣的繪畫沒什麼實在的價值,那麼照片式的寫實主義繪畫到底有多少價值呢?為何越演越愈烈呢?

    “照片式寫實主義”繪畫的價值,

    開篇已經提到了“照片式寫實主義”繪畫存在著爭議,油畫注重“寫實”,如果把“照片式寫實主義”稱作為油畫的“超寫實”,那麼就更應該仔細瞭解清楚,“超寫實主義”風格的油畫的“寫實”成分有多少,不過好像有很大一部分人把“超寫實”看作是油畫的極度“寫實”,

    “超寫實”與油畫注重“寫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超寫實”是形容油畫的流派,而油畫注重“寫實”是油畫的文化基礎,就比如,同一個女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穿著打扮,然而人本身的性格是不變的,但是“超寫實主義”風格卻轉化成和攝影照片一樣,也就是原本屬於繪畫藝術的油畫,已經被攝影藝術同化了,

    雖然藝術是相通的,但不同種類的藝術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照片式寫實主義”很明顯是兩種藝術屬性了(繪畫與攝影)至少它給人的感覺就是攝影照片,只是創作工具還是畫筆和色彩而已,所以可以這麼認為“照片式寫實主義”已經缺乏了油畫的“寫實”寓意了,因為它可以完全不需要“寫生”,一張照片就可以作為參照物,試想一下,當一件油畫作品缺乏了“寫實”,還會有什麼價值呢?充其量只是技術的價值,而不是藝術的價值,

    至於為什麼“照片式寫實主義”油畫會愈演愈烈,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原因很簡單,這是藝術家自身的追捧以及商業炒作,冷軍的“照相超寫實”油畫作品,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這樣的天價,難道不誘人嗎?難道不是炒作出來的嗎?機器可以完成的事情,偏偏要人工操作,甚至還有人說“超寫實”比攝影照片還逼真,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要照相機幹嘛呢?難道不明白科技的效率要比人工高的多嗎?

  • 4 # 老梅尋夢

    下面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照片寫實主義繪畫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市場效益好。

    對於普通欣賞者來說,看到一幅超寫實主義繪畫時,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讚歎:“這是照片嗎?太逼真了!”這麼說的人多了,於是,一幅超寫實主義的繪畫作品前,便聚集齊很多人來圍觀,來評頭論足,來嘖嘖讚歎。

    觀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映呢?

    二、照片寫實主義繪畫也受到了專業人士的青睞。

    照片寫實主義又叫超級寫實主義繪畫,這種繪畫手法最初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美國開始流行。後來,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許多畫家學習的時尚。這一點,有點像西方的小說創作手法——魔幻現實主義。當魔幻現實主義傳入中國後,咱們老祖宗留下的浪漫現實主義手法立即成了“過時貨”,於是,像莫言等作家便競相模仿,學習。你看,莫言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小說,不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了嗎?!

    同理,照片現實主義繪畫也給中國的畫家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效益。如前面說的冷軍和楊雲飛便是最好的例子。藝術家也食人間煙火,也會“唯利是圖”,繪畫與市場在此取得了雙贏,豈不兩便。有了利益的驅使,所以照片寫實主義繪畫才會愈演愈烈。

    畫家藉助於照相機將繪畫的物件先拍攝下來,放大數倍後,再比照照片臨摹。以其細膩的筆端將景物和人物逼真、客觀地呈現在畫布上。最終的成品往往比照片的解析度還要高。但這樣的油畫作品往往比較冷漠,缺少人情味,意境上似乎不及國畫深遠。

  • 5 # 黃智637

    畫家以高超的寫實手法,把油畫中的人物形象描繪如同攝影照片,令人讚歎不已,拍手叫絕。使人們更加喜歡油畫藝術的魅力。油畫藝術再逼真也有侷限性,畢竟不同與攝影藝術的光影效果,它們之間有著不同的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給人們以不同的審美效果。

    寫實油畫得逼真,猶如真實的照片,再現了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體現出畫家超強技法的功底,手法細膩、構圖比例、色彩搭配恰到好處,使人物形象炯炯有神地放光彩,達到了藝術形象性的審美理想。

    油畫作品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的傳神、細微、質感、猶如攝影作品活靈活現,給人們的視覺造成感覺真實的攝影圖片,達到了審美的藝術效果。油畫作品的逼真性達到了神韻的審美效果,使人們的審美視覺感悟到心靈的藝術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養海水魚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