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橄欖評測

    德國,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聖托馬斯教堂

    這座教堂是巴赫供職27年的地方,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每個來往的遊客都保持著默契的安靜,似乎巴赫還在創作這樂曲,大家都不願意打擾他的思路。在1723至1750年間,巴赫在聖托馬斯教堂長期擔任管風琴師兼合唱指揮,他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名曲均在這裡首演。此外,巴赫的墓地位於教堂內主祭壇前。喜歡古典樂的人,一定會喜歡這一趟旅行。

    萊茵河

    感覺萊茵河就像是德國的母親河一般,守護這這座城市。這條河的長度是1320公里,起點在瑞士,還經過了奧地利和法國,但這個條河全長的一半是屬於德國的,所以乘船到萊茵河去欣賞兩岸的古堡和中世紀的小城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好不過的方式了。

    天鵝堡

    德國的古堡很多,但天鵝堡應該算的上是德國的標誌性建築了。它位於阿爾卑斯山脈中,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所設計,國王是位藝術的愛好者,他邀請劇院畫家和舞臺佈置者繪製了建築草圖,夢幻的氣氛、無數的天鵝圖畫,加上圍繞城堡四周的湖泊,沉沉的湖水,美的如詩如畫。

    這樣的德國,你會喜歡的。

  • 2 # 蔣南強讀歷史

    我認為德國柏林最具穿越歷史現實感的旅遊景點是勃蘭登堡門與柏林牆。

    一、柏林牆讓德國統一象徵的歷史建築勃蘭登堡門成了德國分裂的標誌

    勃蘭登堡門這座雄偉的凱旋門,坐落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阿特丹林頓大道東側與六月十七日街西側的交匯處。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

    現在儲存的勃萊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如果說勃萊登堡門是柏林的標誌,而坐落其上的雕塑更是該門的象徵。由四匹青銅馬拉著的勝利戰車是哥特菲爾德·斯查多1793年的作品。

    沒有勃萊登堡門,人們無法想象柏林是什麼樣。

    1961年8月,柏林牆開始建造前,東德武裝警衛和帶刺鐵絲網把手在位於柏林核心區域的標誌性建築勃蘭登堡門前 。帶刺鐵絲網的標誌牌上警告語寫著:如果你穿過這裡,你就離開了西德。

    1961年11月19日,勃蘭登堡門被半圓形的柏林牆圍住。這座曾被視為德國統一象徵的歷史建築從此成了德國分裂的標誌。

    在30年間(1961—1989),西柏林的居民只能隔著柏林牆在數米以外觀看勃萊登堡門。

    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3年訪問柏林牆位於勃蘭登堡門的關口。

    他在發表演講時用德語說:我是一個柏林人(ICHBIN EIN BERLINER)。

    成千上萬的德華人跟著一起高呼:“我是柏林人”。這句話成為名言。

    1987年6月12日,在勃蘭登堡門附近,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發表演講,要求:“戈爾巴

    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1989年11月10日,西柏林市民守候在勃蘭登堡門的柏林牆前。

    1990年元旦人們在勃蘭登堡門前柏林牆迎接新年。

    1999年11月10日,勃蘭登堡門前車流不息。

    二、柏林牆的禁錮並沒有阻止人們逃離東德的步伐

    柏林牆的禁錮並沒有阻止人們逃離東德的步伐,在1961至1989年間約有5000人嘗試翻越柏林牆。據截止2009年的統計,死亡人數約在136至245人之間,確切數目則不得而知。此外,人們還透過諸如泅水、自制熱氣球、跳樓、藏在汽車或者金屬桶中、挖地道、開著重型機車撞擊柏林牆等各種方式逃離。

    1961年8月15日,叛變的19歲東德士兵漢斯•康拉德舒曼揹著步槍躍過貝爾瑙爾大街前的鐵絲網路障進入西柏林。他那著名的衝向自由的一躍的電影剪輯照片傳遍了全世界。

    三、柏林牆的倒塌

    1989年10月7號,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立40週年慶祝活動上,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左)擁抱並親吻東德總統埃裡希·昂納克(右)。在活動期間,戈爾巴喬夫建議昂納克聽從時代的“衝動”。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下臺,東德人被告知他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訪問西柏林,這導致柏林牆開始倒塌。

    東西德華人的手一起拉下了柏林牆上的鐵絲網。

    1989年11月9日,在持續不斷的抗議下,東德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西德以及西柏林,當晚柏林牆在東德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隨後數週中欣喜的人群鑿下柏林牆作為紀念品。

    1989年11月11日,人們站在波茨坦廣場前的一段柏林牆上慶祝柏林牆被推倒。

    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

    四、柏林牆的紀念

    1、“兄弟之吻”塗鴉作品

    作為目前柏林牆殘餘最長的一段“東區畫廊”覆蓋著各式各樣的塗鴉作品。

    當年117名來自21個國家的藝術家在1316米長的牆面上留下了塗鴉作品,成為今天人們瞭解那個年代的一扇大門。

    而弗魯貝爾筆下著名的“兄弟之吻”恐怕是這面牆上最著名的一幅作品了。

    這個著名的吻是根據1979年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國埃裡希·昂納克會面時的一張照片繪製而成。雖然最初的版本已被損壞,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傳播和流行。

    如今柏林牆已成為了過去式,成為了一種符號,也成為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們必定到此一遊的一個最著名景點。

    2、查理檢查站

    查理檢查站是在1961年至1990年間東西柏林間三個邊境檢查站之一。

    查理-Charlie是英語之中字母“C”的代名詞,查理檢查站即“C”號檢查站之意,是當時東西柏林間盟軍軍人唯一的出入檢查站,也是所有外華人在東西柏林間唯一的一條市內通路。

    蘇聯士兵“伊萬”和盟軍檢查崗亭

    如今,查理檢查站原來的場景蕩然無存。路中間有盟軍檢查崗亭的複製品和1998年10月由藝術家弗蘭克·蒂爾(Frank Thiel)設計立起了一塊牌子,一面是“查理”代表美國兵,查理的被面是“伊萬”代表蘇聯士兵。

    美國兵“查理”和柏林牆博物館

    在檢查站旁邊是柏林牆博物館(MAUERMUSEUM THE WALL IE MUR),博物館展出了柏林牆的歷史,重點在於逃跑工具。展品包括熱氣球,帶秘密隔間的轎車及其它那時使用過的工具。博物館外的一個區域用鐵柵欄圍著柏林牆的裝置:崗哨、帶鉤鐵絲網等。在這兒還能買到柏林牆磚。

    五、對於柏林人來說,柏林牆是悲劇性的。對於歷史來講,柏林牆永遠留在那裡。

    柏林牆附近的施普雷河

    說到柏林人們就會想到東柏林和西柏林,就會想到冷戰時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峙,就會想到那曾經佇立在東西德之間那道長長的柏林牆。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俄語: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2019年4月的柏林夜景

    柏林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柏林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61年8月13日一夜之間豎立起了這個全長169.5公里的柏林牆,從而宣告了東西柏林的分裂。

  • 3 # 萌大統領

    來了!對於一個在這裡生活了6年的我來給你推薦一下紐倫堡和它背後的故事。

    紐倫堡

    鄰近慕尼黑的紐倫堡,於我而言更多的是作為交通樞紐匆匆路過,就像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這次是第二次認真逛紐倫堡,相比第一次為了它遐邇聞名的聖誕市場,這次的目光落在了它精美又壯觀的建築之上。

    邊上就是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步行街國王大街,沿街的古樸建築裡是現代化的商店、咖啡廳。放慢腳步,融入到的人群中,感受這座城市的悠閒節奏。

    老城區歷史悠久,精雕細琢的哥特式教堂、中世紀的半木房屋、鴿子棲息的愜意廣場,每一處都有它的故事。

    一路向北,越過佩格尼茨河,抵達中央集市廣場,聖誕節前這裡會舉辦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溫馨的聖誕市場。廣場邊上的聖母教堂值得駐足,也別忘了轉一下美泉的圓環,據說將圓環轉三圈,同時心裡許願,願望就能實現。

    繼續向前是通往城堡的上坡路,紐倫堡市政廳就在這條坡上,這是童話故事《胡桃夾子與鼠王》發生的地方。抵達坡頂就是標誌性的帝王堡,神聖羅馬帝國的每一任皇帝都曾在這裡居住過。城堡居高臨下,是俯瞰全城的極佳位置。

    這座古老的城市還有許多建築和故事,值得花上三兩天,細細品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roe低版本如何開啟高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