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376507636

    1、強化國家間合作,加快通行效率

    廣泛的國際間經貿合作,有助於提升中國與相關國家之間的貿易潛力。中國應當以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身份領導沿線國家圍繞中歐班列展開各項合作,具體合作事項可以包括制定統一或遵循統一的國際鐵路貨運便準。

    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軌距並不統一,中亞多國與俄羅斯鐵軌軌距同中國和歐洲軌距不同,中歐班列從中國至歐洲國家至少要經過兩次換軌,極大影響了中歐班列通行效率,延長了過境時間。

    2、發揮亞投行作用,建立內陸樞紐節點

    針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物流績效首尾高、中間低的特點,可在中亞國家選取物流績效水平較高的國家建立內陸樞紐,例如俄羅斯或土耳其。

    內陸樞紐的建立會讓中亞國家切實從中歐班列中獲利,例如增加就業機會,建成的基礎物流設施也將服務整個地區,在該國內部的換軌也會更加方便和快捷。另一方面內陸樞紐的建立因為涉及許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讓亞投行發揮更大的作用,促成亞投行和中亞國家的合作。

    3、充分利用電子資訊媒介,加強鐵路運輸競爭力

    土耳其自古以來就是歐亞交流和溝通的必經之地,也是連線歐亞的紐帶,其伊斯坦布林港是全球貨運的樞紐。土耳其發達的海運有可能會削弱中歐班列的競爭力。

    中歐班列相比於海鐵聯運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尤其是中歐班列時間成本遠低於海鐵聯運,安全性也較高,極大縮短了企業的借貸週期,但是在比較單純港口城市海運和鐵路運輸時,很多企業考慮到經濟成本往往會選擇海運。

    擴充套件資料:

    目前國內對於中歐班列運輸貨物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但是這並不是中歐班列發展的長久之計。一方面政府在中歐班列發展過程中,應著重補貼運送至海運發達城市的班列,爭奪海運需求;另一方面,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中歐班列的運輸效率,政府必須藉助現代的資訊手段完善中歐班列。

    例如建立統一的物流運輸申請與查詢網站,全程無紙化以及線上的貨物資訊跟蹤與記錄,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方便企業,同時更利於資訊的收集,讓決策者能夠更好地安排鐵路運輸班次、回程時間等資訊。

    目前中歐班列貨運營銷平臺較為分散,資訊不能共享,貨運資源難以整合,無法提高議價資本,同時貨物運輸途中也無法查詢,加上各地政府補貼標準不一,企業往往又會轉向傳統海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理石和瓷磚哪個好大理石和瓷磚地板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