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生活壓力這麼大,誰來接手你的35歲?
4
回覆列表
  • 1 # 自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35歲,我認為恰好是人的黃金年齡,前十年把你該做的人生大事都做完了,結婚、生子等等,35歲以後恰好是你在事業上大展抱負的時候。

    “職場35歲論”是對於一線工作者來說,這個最先起源於IT行業,更確切的說是一執行緒序員,什麼時候聽說過技術總監,產品經理規定35歲以下的。其他行業更不用說,老師、醫生、技術工人等等,都是越老越吃香,所以不要人云亦云。

    但是,也要有憂患意識,如果35歲了,你個人能力卻不見長,還是隻能做最基礎的工作,思維沒有年輕人靈活,體力沒有年輕人好,工資還要求比年輕人高,這樣的人,無論在哪個企業,都是要被淘汰的,所以正真的35論是針對那些得過且過,不懂得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人。

    要想避開這種瓶頸,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學習,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爭取成為企業裡不可以替代的角色,經驗到了,機會到了,能力到了,35歲反而是你事業的黃金年齡,進可創業,退可升職!前提是隨時保持憂患意識,清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

  • 2 # 楚人一丁

    問:如何理解“職場35歲論”?

    “職場35歲論”可能是說人生以35歲為分水嶺,35歲以前是前期鋪墊時期,屬於夯實基礎階段,包括知識基礎、生理基礎、家庭基礎、社會基礎、人脈基礎、發展基礎,尚處在不定型階段。35歲以後人就基本定型了,人的生活著力點就不是打基礎了,而是求發展了,也就是在你35歲前鋪墊的基礎上,來把事業做得更好,把生活調理的更順。形象的比如就是35歲以前是將生米放在鍋裡蒸煮的階段,以後即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夾生的也好,煮得過爛也好,只能透過其它方式調節,回鍋再煮已經不可能了。

    我們常說“人生能有幾回搏”,實際上真正搏的也就二回,35歲前一回,35歲後一回,35歲前搏的是素質,搏的是佔居制高點,35歲後搏的是成果,搏的是戰利品,35歲前搏的是擂臺下的功夫,摸索如何去施展拳腳的門道,35歲後搏的是擂臺上的功夫,發揮如何利用好拳腳的技巧,前期是我要去懂如何去做,後期是我要盡力做得更好,前期以悟為要,後期以幹為重。

    當然,人一生不可能每個人都循這條規律在走,有少年得志者,也有大器晚成者,但不可能個個都天生麗質,也不可能個個都厚積薄發,對“職場35歲論”的定律我們當有所瞭解,這樣你的人生才能去打有準備之仗。35歲不僅是人生的分水嶺,也是職場的黃金分割段,職場上你是沙金、黃金、白金,是千足金還是萬足金,在35歲前你鑄就了自己的含金量,是怎樣的金子,你在職場就會放怎樣的光彩。當然,雖然金子總會放光,不排除金子放光也會因環境而異,但有一點你必須認識到,金子放光也是受成色侷限的,成色低,放出的光怎麼也不可能高出他自身的那個成色。

    35歲前,我們在被熔爐冶煉時,當知真金不怕火煉,煉的是品質,35歲後,我們在被大浪淘沙時,一定要只爭朝夕,綻放金子應具的光燦。人生唯有據時把握好自己,才能適時地發揮好自己。

  • 3 # 新消費研究員

    【深度好文:35歲以上不能努力拼搏的求職者不值得同情】HR和一些企業老闆朋友,勸我不要發這篇文,我糾結一番,覺得還是發出來讓35歲以上的不努力拼搏的中年人清醒清醒,讓他們真正明白什麼是社會,你如何在社會上混你的下半生?讓你的父母、老婆和孩子以你為榮,而非抱怨你連家都養不了。

    最近輔助我們人力部門招聘,發現被單位裁員或是辭職的35歲人員,老用自己之前的薪資來衡量自己所期望的薪資。我想,老闆待你如此好,那你幹嘛辭職呢?原因無非就是要麼你幹活不行,與企業的價值不成比,被裁員;要麼自我感覺能力高——跳槽,可跳槽一般都在離崗前就被獵頭了,還能四處投簡歷?35歲以上如果還放不下你所謂的尊嚴求職,還憑以前資歷忽悠,既被生活所迫面試,又不誠實務實,那面試無異於是一場小丑的自我表演。

    HR一般在問完求職者之前的工作情況後,我會問應聘者一問題:你能給我們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價值?他們回答幾乎還是自己曾經在前單位的工作崗位職責複述一遍,我只好打斷說,我問得是你的價值,不是你之前的崗位職責,換句話說,就是你在原單位工作的成績戰績量化出來,比如我擔任招聘主管月招聘多少人,周聘多少?入崗多少人?比如營運主管,你入崗前月度或季度是多少業績,入崗後第一個月提升到了多少,截止離職提升到多少。這是你的價值。

    當前任何企業都不會用一個帶不來價值的“閒人”。啥是閒人?就是隻知道找工作求穩定,卻不知工作崗位價值所在的人。所以,不要以為找到工作就好像找到可以吃飯的父母了,對不起,企業不是你依賴的父母,市場客戶和你所擁有,別人未有的技術技能才是。永遠不要相信社會,因為社會很現實。企業是要在市場上逐利,所有的崗位都要面向市場,尤其在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經濟下行壓力大,產業結構調整,中美貿易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等各方面影響,商業競爭將異常殘酷,傳統的商業思維都可能被顛覆,所以,任何企業都必須要賺錢盈利。

    我們不乏把企業看作是經營者和員工一起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企業出資源,出技術,出資金,承擔風險,員工出技能,靠本事一起共事合作賺市場上更多的錢才行。然而大部分員工要的卻是一個穩定,要的卻是老闆的錢,而企業老闆是不可能把風險留給自己,貸款欠債賠錢給你發工資(除非那種傻X個體沒前途發展的小老闆),所以,求職者要的這個穩定,對企業而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現在整體經濟市場不景氣,還不如少用一個人減少支出呢。因此,求職者要多想想自己到底能不能為所應聘額企業帶來價值,帶來多大價值,這樣企業才會付相應的薪資給你。

    所謂泱泱大國,大部分人只是平庸凡人,有才之人,有膽有識之英雄少之又少,所謂古時比武奪帥,現在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好逸惡勞,人模狗樣的多了去了,不拼還想贏,註定淪為社會底層。35歲以上不努力拼搏的求職者沒啥值得痛惜憐憫的。

  • 4 # 沙漠紫萱

    很多招聘廣告都以35—40歲作為年齡上限,那並不意味著過了35歲就不能跳槽了。

    1.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企業中途錄用大致可分為潛力錄用和職業錄用。

    潛力錄用的代表就是對應屆畢業生的錄用,期待他們將來發展的可能性,從頭開始培養。在20多歲時,潛力錄用的情況很常見,可一旦過了30歲,無經驗者的錄用就會變得很少。

    針對30-40歲的人的錄用,主要圍繞即戰力人才進行。這種人不用接受特殊教育就能立刻派往現場,只要經過幾個月的在職培訓就能獨當一面。職業不同,達到獨當一面程度所需的時間也不一樣,很多工作都需要數年時間。

    企業中途錄用的人,通常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他們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只要掌握該公司的特有知識及業界的相關知識,就能做到獨當一面。

    一個人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工作,肯定要具備兩項技能:一是企業特殊技能,二是任何地方都通用的一般技能。而企業特殊技能所佔比例因公司和職業而異,其中個人差異也不小。

    2.跳槽錄用標準

    考慮跳槽時,必須先按照社會標準確認自己有多大價值,掌握了多少一般技能。從人事的角度考慮,在不利的情況下掌握多少一般技能是錄用與否的標準。

    所以,最好按部就班地培養一般技能,否則,年過35歲跳槽將成為一場苦戰。

    3.想35歲在職場中大放異彩,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個條件是,要具備業界通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掌握的,需要有計劃地逐步培養。

    另一個條件是,要積累作為領導者的紮實經驗和技巧。

    對於35歲以上人員的錄用,要麼直接聘其擔任管理職務,要麼就是以近期擔任管理職務為前提的錄用。

    35-40歲的就業差距,體現在一般職位和管理職位的差別上。對於能以管理者身份得到團隊成員信任的人才來說,年齡將不再是問題,甚至達到一定年齡、積累了大量的業務經驗反而更好。

  • 5 # 收藏憶古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本人33歲了從事服裝商品企劃7年了,也算當地比較出名的代理公司,公司連鎖店鋪100多家,而我個人下面管理著20多家店,在職公司老闆也準備退休了,年初她女兒正在接手,一上任不久直接把一個推廣企劃開掉,原因是因為人家晚上要去吃飯不能及時回來處理宣傳圖冊工作。另外我一個搭檔區域經理,看到形勢不對,4月就立刻跳槽到一個做運動品牌代理小公司做運營總監了。因為經常要去商場巡店的工作所以也認識一些同行的老闆,同行也知道我們公司準備換總經理了,也會慢慢換掉公司這些元老,所以也邀請我們加盟。但考略到未來,並沒跳槽,而且還選擇離職,也交接兩兩個月。其實去哪個公司上班就必須創造業績。以前很多公司重業績,這些年來,公司的財務報表最重視的就是利潤,尤其銷售型工作更加看中淨利潤。想從公司得到高報酬,必須給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說實話,以前覺得王健林這句:清華北大不夠膽子大,覺得很荒繆,但想想確實實在,都給他打工了。未來儘管難以預料,但不可否認的創業是真正能長遠的事業,尤其現在3 /4線城鎮返鄉創業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對創業者來說到底意味著有哪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