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哥大真探
-
2 # 淡淡的黑體字
豬增生性腸炎也叫回腸炎。
該病主要透過糞便傳播,如出現此病,極容易導致存欄豬感染死亡,危害很大。
在防治方面:①餵養管理上,加強圈舍衛生,修建通風透氣,沖洗式圈舍,將糞便及所有排洩物沖洗乾淨,用適量適當消毒劑完全處理,降低此病毒的汙染及發病率。
②藥物防治可用泰樂菌素,金黴素等及早預防。
-
3 # 獸醫小孟
豬增生性腸炎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豬增生性腸炎也叫回腸炎目前在豬場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了,主要由胞內勞森氏菌引起迴腸內層增厚、出血性腸炎病變,臨床主要腹瀉(稀薄,直到水樣腹瀉)有時排出帶血樣或瀝青樣黑色糞便為主要特徵,本病20世紀30年代首次報道與美國!下面我們具體瞭解一下豬增生性腸炎有哪些危害和具體防治
一、豬增生性腸炎的危害
本病一般潛伏期為2-3周主要侵害6-20周齡的豬,豬增生性腸炎臨床一般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和隱形型(這種型別較為常見)
1、急性型
急性增生性腸炎臨床主要表現急性出血性貧血,糞便顏色為瀝青色,有時帶有血。有時常常沒有臨床症狀而出現急性貧血性死亡,面板呈蒼白色
2、慢性和隱形型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豬一般無併發證,主要已頑固性腹瀉為主要特徵,一般需要4-10周才開始慢慢恢復,表現食慾恢復,生長率恢復到正常水平,雖然病豬能長應有的屠宰體重,但平均日增重,飼料轉化率都會減低,生長需要時間更長,進而增加了養殖成本
病豬和正常豬相比平均日增重減低6%-20%,每單位增重所需要飼料增加6%-25%。
豬增生性腸炎如何有效防治?
1、豬增生性腸炎的傳播主要是“口--糞”模式在豬群中不斷迴圈,所以消毒,改善豬場的衛生間可以有效減低增生性腸炎的發病率
2、目前國外大公司已經有了口服弱毒活疫苗,可以有效控制本病(一般保護率在70%左右)
3、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可以選擇的最有效的抗生素為:大環內酯類(泰樂菌素等)和截短側耳素(泰妙菌素),然後西環素(金黴素,強力黴素),林可黴素效果也可以,可以選擇泰妙菌素(泰樂菌素)+強力黴素(金黴素)方案效果很好!
如果臨床出現治療效果不好的大部分原因是用藥計量不夠,用藥時間不夠一般需要連續用藥12-14天或是發病高峰時期治療效果也是不太理想
關注M小獸醫M,與你共同學習養殖知識 -
4 # 養殖小熊
題主對豬病這塊還是學習的還是比較深入了,多學習病例,以防大於治的思想來養殖是比較科學的,話不多說咱們來談談這個增生性腸炎。
危害:主要6-16周的育肥豬容易感染,發病率對半,但死亡率不高,所以這種病是比較磨人的,而且它又是透過糞便接觸性傳染。它會影響育肥豬生長速度,又可能繼發感染。所以我們得好好做好預防。
預防:主要以藥物預防為主,對同群豬做好保健方案,主要新增氟苯尼考粉,先服5天,在新增慶大粉喂5天,可有效地預防在同群豬有新病例發生。然後要切斷傳播途徑,徹底清除豬欄內外的糞便,做好消毒。
-
5 # 廣西小強哥
養殖場養豬病情見證最多種的,資本起原因都是衛生清理不到位,餵食不好,養豬最頭痛的是管理不好豬病不斷的提升。
-
6 # 萬企服務
豬增生性腸炎一般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特徵(腹瀉、糞便稀軟、不成形、血便)、特徵性病變(小腸及結腸黏膜增厚,壞死或出血)即可作出初步診斷。但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取腸黏膜塗片,用姬姆薩液染色,顯微鏡檢查,觀察到胞內勞森菌的,就可確診。實驗室診斷還包括聚合酶鏈式反應(PCR)、ELISA等技術)。在臨床上應注意與密螺旋體病(豬痢疾)的區別,豬痢疾除有下痢混有血液外,尚有黏液和壞死物;剖檢時可見病變集中於大腸,死亡率高,嚴重感染豬,如不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都可能死亡。豬增生性腸炎的潛伏期為2周~3周,
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急性出血型迴腸炎(PHE)、慢性型迴腸炎(PIA)和亞臨床型迴腸炎。
1.急性型:較為少見,多發於4月齡~12月齡的成年豬,主要表現為血色水樣下痢;病程稍長時,排瀝青樣黑色糞便或血樣糞便並突然死亡;後期轉為黃色稀糞;也有突然死亡,僅見面板蒼白而無糞便異常的病例。
2.慢性型:較為常見,多發於6周齡~12周齡的生長豬,10%~15%的豬隻出現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或廢絕,病豬精神沉鬱或昏睡;出現間隙性下痢,糞便變軟、變稀而呈糊樣或水樣,顏色較深,有時混有血液或壞死組織碎片;病豬消瘦、背毛粗剛、弓背彎腰,有的站立不穩,生長髮育不良;病程長者可出現面板蒼白;如果沒有繼發感染,有些病例在4周~6周可康復。
3.亞臨床型:豬體雖然有病原體存在,卻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也可能發生輕微的下痢,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下降。
胞內勞森菌主要在病豬腸黏膜細胞中進行繁殖和發育,增生性腸炎的發生也是由於胞內勞森菌侵害豬小腸與大腸前端連線處的黏膜部位的腸腺窩細胞和未成熟的上皮細胞,被感染的細胞難於成熟並持續進行有絲分裂,引起旺盛的細胞增生,從而導致腸壁增厚,同時由於機體的代償和修復作用使病變重疊發生,隨著病變的發展,導致壞死性腸炎病變、侷限性迴腸炎病變,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腸道病變,這些腸黏膜病變阻礙了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導致生長髮育不良,飼料轉化率下降豬增生性腸炎發生,立即對病豬與同群豬同時採用綜合防治措施:首先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提高豬體的抵抗力;其次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對空豬舍|欄徹底沖洗、消毒,做好免疫預防工作,國外已研製出預防用疫苗;最後用藥物預防,現已證明飼料中連續新增30ppm~40ppm的泰妙菌素對防治本病的發生具有較好防治效果。但有研究表明,在豬生長階段連續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大劑量使用,可降低豬對該病的抵抗力。因此,應採用脈衝給藥法。對出現臨床症狀的患豬口服補液鹽,以利於增加機體的電解質,保持酸鹼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促進生長髮育。
經過藥物治療後,對少數豬仍機體瘦弱、貧血、食量少的,分別每頭1次肌肉注射補鐵劑(含硒型)2.5毫升~3毫升,複合維生素B注射液4毫升~5毫升。對增加食慾,恢復健康,促進生長髮育有良好的作用。
-
7 # 果然悠
豬增生性腸炎是由豬專性胞內寄生菌勞森胞內菌引起,以患病豬腹瀉和腸粘膜增生為特徵。豬增生性迴腸炎的傳染源主要是病豬和帶菌豬,病豬透過糞便排菌,然後易感豬群透過口腔感染。若是豬舍內硬體設施比較差,溫差變化大,溼度過高、衛生條件差都會加大該病的發病率。
根據臨床症狀,豬增生性迴腸炎可分為慢性迴腸炎和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迴腸炎:1、慢性迴腸炎。慢性迴腸炎主要發生在保育仔豬,病豬排出黃色、灰色消化不良的稀糞,而且病豬會表現為生長緩慢、消瘦和皮膚髮白等臨床症狀。
2、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迴腸炎。該病常見於生長育肥豬,病豬排出黑色或醬油色稀糞,嚴重時排出血樣稀糞,糞便中夾雜有粘液和壞死組織碎片,病豬還有貧血和面板蒼白等症狀。另外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迴腸炎還會導致大豬的急性死亡。
增生性迴腸炎病理變化該病的主要病理變化都在腸道上,會導致迴腸腸管變粗,腸壁增厚,粘膜腦腦回樣皺褶、增生、出血;結腸腸壁增厚,有膠樣滲出,粘膜點狀出血或充血,嚴重的形成假膜;患豬腸腔中充滿血性糞便。
增生性迴腸炎治療因為勞森胞內菌屬於胞內寄生菌,一般藥物很難將其殺死,所以該病若是治療不徹底很容易出現反彈。可在病豬的飼料中加入金黴素+泰妙菌素+苦參止痢顆粒,連用21天的時間。同時在病豬的飲水中新增氨基多維+口服補液鹽,病豬補充營養和防脫水。
回覆列表
豬增生性腸炎一般分為急性,慢性和亞臨床性,主要危害豬的健康系統。
感染潛伏期一般在一週左右,特別是大白、長白豬品種及其後代易感性較強。感染該病毒的豬死亡率不高,一般為10%,但生長速度緩慢,,若引起繼發感染死亡率可高達50%,豬的糞便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可透過糞便在豬隻之間經消化道傳播,老鼠也是該病毒的攜帶傳染源,因此齧齒類動物可為疾病的傳播媒介,所以滅鼠有利於控制本病的傳播。
防治方法→ 對尚未表現臨床症狀的同群假定健康豬,按劑量在飼料中新增氟苯尼考粉,連用5天后停藥,再在日糧中新增慶大黴素粉,連喂5天。可有效地預防在同群豬有新的病例發生。同時還可最大限度地預防因繼發其它細菌性感染增加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徹底清除豬欄內外的糞便後,用消毒藥對豬舍、豬體、飼槽、用具和周圍環境進行消毒,每兩天1次,直到病豬康復為止。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豬群中的病原微生物,減少或杜絕豬群疫情擴大和繼發感染機率。對出現臨床症狀的患豬改飲常水為口服補體液,以利於增加機體的電解質,保持酸鹼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促進生長髮育,豬群中尚未表現臨床症狀的豬不會表現臨床症狀;出現臨床症狀的豬95%可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