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蟲兒68
-
2 # 浩賢2
相聲基本功說·學·逗·唱中之〝學〞字指學誰像誰吧,不可隨便自我發揮。相聲中的說學逗唱是緊密相連的,是不可分割的,否則,就達不到相聲藝術應有效果。
-
3 # 古唐與阿蘭
不敢下定論。個人理解都包括。
嚴謹正路地學一位戲曲名家甚至一種動物叫聲,當然算作學的範疇;戲謔地學,歪學,也算。
核心標準是:這個活裡用到了模仿,這個模仿在活裡頭,符合段子邏輯,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是為學。
-
4 # 獨立守神“學”這門基本功的就是學誰像誰,不能自我發揮
學鳥叫就要像鳥叫,學拉鋸就要像拉鋸,學東北方言就要跟東北人一樣,要以假亂真,惟妙惟肖才算功夫學到了家。
-
5 # 向前看xqk
事物都是有個發展過程的!
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模仿!
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之後。
開始打造自己的個性!
走自己的路線!
如果還是按部就班模仿的話,
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作品,
跟別人沒有區別的話很難火起來!
模仿只是曇花一線,就是雨後的彩虹,煙花的一瞬間,很難長久!
那怎麼才能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一直長久下去呢?
就是走自己的路,一定要和別人有區別,
有區別才有個性,
有區別才有思想,
有區別才能觀眾一直的去追隨你!
-
6 # 小七tuo
只來談談,為什麼要說學逗唱?
很多人只是認為,說學逗唱裡的繞口令,對相聲演員本身的表演有用,鍛鍊口齒嘛。其他的除了“逗”,都是在炫技,什麼貫口啊,什麼學大姑娘小媳婦兒啊,唱個小曲小調啊,之類的。
但是,為什麼要是這個順序呢?為什麼逗要放在最後面呢?這些東西除了炫技,還有那些用途?可能一部分人就不太清楚了。
那麼我,就以我對相聲粗淺的理解,對這幾個問題YY一下,一家之言
說:
繞口令來鍛鍊演員的嘴皮子,鍛鍊口齒的清晰度,鍛鍊如此發音這自不必多說。
但是貫口練的是什麼?常聽貫口的會發現,其實貫口考驗的並不是快,也不是準,而是氣口兒,哪句話該在哪裡停頓,該在哪裡收勢,該在哪裡加速,你心裡得知道,得清楚。
那麼貫口第一鍛鍊的,就是演員的條理和邏輯重音,這在演員說故事的時候非常重要。同時,我們知道貫口大體上描述的要麼是一件事,像莽撞人,要麼就是地理圖、八扇屏這樣方位上的。
這就鍛鍊了演員的敘述能力,表達能力,一件事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什麼時候高潮,你要心知肚明。同時,用什麼場景來襯托角色此時的情緒,電影上叫鏡頭語言。你同樣也得知曉你的角色在設定性格的時候,穿的什麼,戴的什麼,長得怎麼樣,像誰?什麼性格用什麼樣的相貌?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語氣說話?你要有描述能力能判斷能力。
只有這些都具備了,你才有了基本的說相聲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說要在最前面的原因。
學:
好多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至今都把學放在炫技的成分之中。學唱歌、唱戲、嘻哈、小曲小調,學人言鳥語,學口技等等。
這些當然是在學裡面的,但是,如果僅僅是炫技,又何必放在“逗”之前呢?又算什麼功底呢?炫技的東西,會不會都行啊。
我個人理解,學,最重要的是學表演。相聲演員常說“學各省人說話、大小買賣的吆喝,學個大姑娘老太太,聾子打岔啞巴打手勢……”,這段話裡包含了很多炫技的東西,但是相聲演員最重要的,確實裡面那個學大姑娘老太太,這歸為表演。
除了少數以個人吐槽為內容的,其他的相聲段子,絕大多數,相聲演員都是在表演角色,也就是在學各色人等,但是由於太過逼真,導致很多人把這一點給忽略了。
老郭的《揭瓦》在學什麼?學一個尖酸刻薄、許進不許出、自私到了極點的人渣。
馬老的《十點鐘》開始在學什麼?學的是一個只會說大話、卻不付出努力的空口說白話的人。
馬季先生的《拔牙》在學什麼?學的是一個江湖騙子,和一個貪圖小便宜的人。
這些都是在學,為什麼相聲有新人裡的“磨蔓”那麼重要?而且還作為最基礎的條件?說“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不會”?除了是因為這是要讓演員掌握入活以外,最基本的就是要學會表演人物,在裡面表演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拿捧哏找包袱的人。
其實這裡的學,就是我們現在都在說的“表演”,與京劇的一板一眼、話劇強調的臺詞功底、電影演員的微表情不同,這裡的表演需要更接地氣,也需要在接地氣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誇張,誇張過了就是撒狗血,誇張沒到位,包袱就不響。與影視演員只有演得很好或者很差觀眾才能感覺出來不同,相聲演員的表演,只以笑為標準,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所以老郭一直在說相聲比其他藝術要難,不是沒有原因的。
實相聲表演和影視劇表演在這上面是一樣的,“說”其實就是要讓演員具備一定的臺詞功底,“學”就是肢體加上臺詞功底,只有具備了這些,你才能開始逗。
為什麼《相聲有新人》裡這麼看重功底?有的演員逗了,卻沒過關?因為你那東西沒有功底支撐,流於表面,只能成就得了一時,無法一輩子指著這個吃飯。說和學,才是相聲演員的根兒!這些功底能夠讓他們在進行表演時適應任何角色,這是精進靠一時的逗樂來獲取掌聲的觀眾有天壤之別。
總結了說和學,下面說逗和唱,我下面要說的,只是相聲裡規矩的逗,而不是平常的逗,希望各位可以理解。
逗:
事實上,作為對於觀眾來說,相聲裡最重要的一環,很多相聲愛好者都科普過了。本來沒打算說逗的,只是想闡述一下我對說和學的一些觀點。不過,既然說了,總不能沒頭沒尾的,下面就以兩點相聲裡不一樣的都笑方式,來說一下我的理解吧,比較粗淺,各位隨便看看就得,不喜莫噴。
三翻四抖:
什麼叫三翻四抖?作為綱絲,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還是給一些新人科普下。
“於老師是個文士、是個武士、是個壯士、是個烈士”
這就是三翻四抖,就是先給觀眾設定一個慣性思維,在觀眾入進來,認為逗哏一定在捧捧哏的時候,來一個順應格式的翻轉。三翻四抖只是一個比較中和的形容,你可以是多番多抖,也可以是兩翻三抖。因為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所以除了一些特殊的包袱,一般都會用兩翻三抖。
而且,三翻四抖不單拘泥於單一的一段內容,也可以是整體內容。只要是透過重複給觀眾設定了一個慣性思維再進行翻轉的,都歸為三翻四抖的包袱型別裡面。
比如,由劉寶瑞、郭全寶、馬季表演的《金剛腿》,就可以用兩翻三抖來形容。先用劉先生做一個比較正常的一百二十八條腿,然後到郭老這兒開始活躍一點,最後到馬季先生那兒句句包袱,同樣是給觀眾設定一個慣性思維。
其實,現在觀眾都精了,尤其是德雲社的觀眾,那一個個都精著呢,從你兩翻有的盛事從你一翻的時候,就明白了,所以有的時候,需要那種大師級的處理,不管是反轉還是不反轉。
比如老郭的《槍斃任老道》,前兩個人頭都讓老郝家撿到了,那麼當出現第三個人頭的時候,精明的綱絲肯定會想到還會是老郝家。但是,老郭豈是那麼簡單的?用一個坐洋車的醉鬼來撿包袱,瞞了過去,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了醉鬼身上。
最後結果揭曉“包袱,沒拿,拉車的,老郝”,知道被老郭欺騙了的觀眾瞬間爆發瞭如雷的掌聲。這種處理,真是大師級的。
唱:
唱指的是太平歌詞,這不必多言,相聲演員在那個京劇盛行的年代,需要有一個本門的東西來守住自己的底,來彰顯自己的職業特性的同時,也保留了質的東西。就是告訴觀眾,我們不單會逗樂,還可以和京劇一樣用唱給你說一個故事,同時也可以在撂地的時候吸引觀眾過來。而學唱,則是在炫技。
但是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唱,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炫技的東西。
要不說老前輩的腦子真是聰明呢,連順序安排都這麼合理。說學逗唱,先把口齒和敘事能力練出來,再去學習表演人物,等著一切完成了,再來逗樂觀眾,最後,可以用學唱的一些輔助手段進行炫技,讓整個段子更加精彩,在電影裡算是彩蛋。
學唱和前面的學首尾呼應,應該說,這更像是段子裡的一段佐料,除了讓相聲更精彩以外,也可以讓觀眾對於演員不會產生鄙視,甚至高看一眼。
說其他的種類不是我們不會,我們會,你去聽京劇聽評劇聽到的,在我們這兒同樣能聽到。但這只是一個技術手段,一個輔助品,除了在雜學唱等一些特定的節目裡以外,不能作為主要表現手段。不是說你不能主要表演炫技,而是說你不能只會炫技。
-
7 # 老貓1954
學(學京劇、學評劇、學梆子、學大鼓……)
第一句:必須像!越像越好
第二句:可以不像
第三句:不能再像了(要歪唱)
回覆列表
謝邀。學,是相聲中的一門功課。學的基礎功課就是學誰像誰。到了學誰像誰的地步,是基本完成了學的功課了,但是,還不夠。學誰像誰,只能說,你學的像,學的好,但是,觀眾不會笑。還要會歪唱,比如京劇麒派,學會麒派,還要在麒派基礎上發揮,動腦筋歪唱,既要符合麒派的特點,又要要來包袱,要來掌聲,這一點又像相聲中的逗了。所以呀,相聲中的說學逗唱,它是緊密相連的,不可以單一分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