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的憫農詩千古流傳,但自己卻生活奢靡無度。

    蔡京的書法位列宋四家――蘇黃米蔡,還不是一個奸臣!(蔡有兩種說法:蔡京和蔡襄)

    所以,詩詞和書法都不能體現真實的風骨。

    詩言志,有可能只是說說而已。

    字如其人,其實也就是一種說法。

  • 2 # 江南劍風

    兩者都屬文化範疇的體現,欣賞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

    從文學功底考量,詩詞要全面一點。因為,中國古代歷來以精煉的文字語言(包括詩詞、對聯等)來衡量一個文人的水平,尤其是科考制度,反映了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途徑。所以,許多官臣都出自有名以文人,象韓愈、蘇軾、陸游等等。他們的詩作名篇也流芳百世,至今是國學中的精品,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可見一斑!

    當然,書法墨寶也是中國特有(除日本、南韓少數東南亞國家也有一點)的文化瑰寶,它體現了漢字文化的美學,從楷、行、隸、草等書寫分類,反映了漢字不同型別的書寫所展示的美。我們從鑑寶欄目中經常看到許多歷代藏品(書法及畫作)價值連城,有的甚至為國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所以說,書法家的作品也體現了對詩文名句的理解和研究,再透過書寫展示它的美。

    兩者作比較的話,我認為詩詞更體現作者的風骨。因為,詩詞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一個時期社會的面貌,從底層的平民百姓到帝王將相的方方面面。尤其象白居易、杜甫等的作品反映了最底層平民的生活寫照,感人之深。當然,許多文化名人從官場被貶,也反映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本質。但往往文化名人(多數)不為五斗米折腰,剛正不阿,最後“下場”悲憐。

  • 3 # 倚天劍寒

    文天祥《正氣歌》,是任何壞人寫不出來的,即便你有沖天的學問!

    顏魯公《顏家廟碑》,正氣堂堂,鐵骨錚錚,是任何小人寫不出來的。

    詩詞和書法,都能反映一個人的靈魂深處。

  • 4 # 水石7616

    謝邀請。從文學概論來看。風骨的含義是指一個所體現出來的剛正的品格。我認為,詩詞和書法都能體現出作者的風骨,只是作者善長的領域不同而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就是一種最好的詮釋。如果一定要選擇,詩詞因表現形式比書法更廣,內涵更深,更能比書法體現風骨。書法有時還真不能把某些人風骨體現出來。

    柳公權的錚錚鐵骨之氣,就透過其字型得已體現,《神策軍》的風骨其他書者難以達到。岳飛《滿江紅》詩文雄洋,風骨同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詩文風骨比書法書骨就更深刻。秦檜,蔡京等人的風骨與其書法風骨格格不入。

  • 5 # 有你真好1949634

    當然是詩詞,詩詞意境百分之五十受眾能夠評判,猶如藝術品。而書法只有專業人士可評判,猶如古董。

  • 6 # 憶江南音樂坊

    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說說什麼是“風骨”。風骨是指剛正的氣概,頑強的風度和氣質。具體到寫字作畫詩詞等方面,是指某人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剛健的格調等。

    比如眾所周知的“建安風骨”,就是指以“三曹”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代文風。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獨特的風格,被後人所尊崇。

    作為一名書家,一定的古文學底蘊和詩詞修養是必備的,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古代書法與詩詞俱佳的文人很多,比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蘇軾等等不勝列舉。他們的詩詞為大家所熟知,書法也別具風格。

    當代偉人毛澤東,氣勢恢宏的詩詞為世人敬仰,既有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書法上被稱作“毛體”的草書,被人稱作“有二王的秀逸,孫過庭之俊美,張旭之狂韻,懷素之放肆,蘇黃之雄厚”。

    總的來說,書法與詩詞都是透過寄情於書、寄情於詩,這種內在含蓄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與詩、書的完美結合,在讀者精神上產生一種共鳴,這是對書法與詩詞共性的最好詮釋。

    具體到您所提的書法和詩詞哪一個更能體現作者的風骨,我認為不能孤立看待。而要綜合起來,統一到一起加以分析、理解、評判,才能完整的體現一個人的風格特點,也就是您所說的“風骨”。粗淺之談,敬請指正。

  • 7 # 高大牙

    個人認為通常情況下,“詩詞更載以情緒,書法更載以個性”。

    對作者藝術作品的“風骨”,始於南朝劉勰。這位美學家在《文心雕龍》中提出“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

    劉勰提出的”風骨“,對藝術作品來說,是充分非必要條件;但“風骨”對作者來說,確是必要條件了。

    這句話通俗點解釋,就是“有風骨的作者一定能作出有風骨的作品,但有風骨的作品其作者本身未必有風骨”。

    中國博大的文字傳承可以表達出個人的各種情緒,哪怕個人對詩詞的造詣不深,但浩瀚的文字和豐富的詞彙卻給了作者極大的釋放個人情感的空間。

    為什麼說“詩詞更載以情緒”,縱觀文風最昌盛的唐宋,詩詞作品或清峻悲涼,或悲秋傷春,或感懷身世,或高亢激揚,或豪邁壯闊……這些,都是作者的情緒。作者個人的作品多了,就會形成獨特的風格,比如豪邁,比如婉約。

    進而在這種獨特風格中能提煉並反映出作者個人正能量修為的,大抵就是作者的風骨了。

    但要說詩詞作品裡體現的風骨,卻未必是作者的真實反映。比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夠有風骨的詩句吧?但李白卻又寫出“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這悲觀到極致的詩句,與李白的風骨格格不入。

    一個民族間諜在特定的場合也能寫出”高賢邈已遠,凜凜生氣存。韓範不時有,此心誰與論“這樣的詩句,他是秦檜,但他個人有詩裡體現的風骨嗎?漢奸在特定場合能寫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他是汪精衛,他自身還有詩裡體現的風骨嗎?

    ”書法更載以個性“,所謂見字如面就是這個意思。

    李世民說“臨古人之書,惟在求其骨力”表達的意思就是骨力是書法的靈魂所在。杜甫《飲中八仙歌》描寫張旭在創作時“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寫的就是張旭的風骨。

    當然,像蔡京秦檜之流,書法作品也是大家水平了,但他們的作品美者美矣,談不上風骨可言,無非”匠氣十足“。

    創作環境和創作心境是影響書法作品是否見風骨的關鍵因素。”一肚子不合時宜“且牢騷太甚的蘇東波是寫不出”大東去浪淘盡“的;”顏筋柳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柳公權為人心正有格局、做事務實講章法、處世要磊落不欺人;同時,柳公權“三諫”表明他擁有不佞言媚上求寵進位,而是憂國憂民、敢於說真話計程車大夫的高尚品格。而顏真卿作品更顯得筋健灑脫。顏真卿和柳公權都是在書法創作上得道的大家!

    所以我的結論是”技道並舉,作品才見風骨“。
  • 8 # 田宗連

    這要看具體是那個人,如王羲之,他是以書法來體現的。雖然他在蘭亭序裡撰文也很美,但相比書法,還是書法最能體現個性和審美。又如蘇軾,他的書法成就也很高,但相比他的詩詞,還是詩詞更能體現他的個人魅力。

  • 9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我是江上人感謝您邀請!詩詞和書法哪一個更能體現出作者的風骨?詩詞歌賦可能更抽象一點,而書法可能更含蓄一點。詩詞歌賦是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如李白杜浦都是觸景生情,把自己的內心世界,什麼高興也好什麼失意也罷,透過詩詞歌賦用文字表達出來,更加通俗易懂。別人一看就知道他是開心還是失意。所以我說詩詞更抽象一點,就是因為用文字表達通俗易懂。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看了你能知道他所思所想。

    而書法在文字的基礎上,也能體現出風骨來。如顏真卿《祭侄稿》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又如蘇軾《寒食帖》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用書法表達個人風骨我說它含蓄一點。因為並不是所以人都能感悟到的。不懂書法的人是很難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所以說它更含蓄一點。

    詩詞歌賦和書法都可以體現作者的風骨。詩詞歌賦更直白。而書法比詩詞歌賦沒有那麼通俗易懂。但是還是完全能體現作者風骨的。沒有哪一個更能體現風骨。只是你能不能感悟到的事。不會欣賞書法的可能就很難體會到了。僅此而已。

  • 10 # 史介鴻

    文化底蘊是書法的靈魂,所以書寫內容往往決定了書寫形式。中國古代的詩詞,能讓我們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樣子,又能讓我們感受到如今的變化,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寄託。書法和詩詞一樣,是作者綜合素養的再現,所以,無論詩詞還是書法,創作目的,比創作手段更重要,因為,目的往往決定了結果——想想《蘭亭序》、《爭座位帖》、《祭侄文稿》……想想屈原、杜甫、司馬遷、蘇東坡……一切就都明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是不是越老越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