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贏SMiLe育兒寶貝

    積食是中醫的說法,其實就是指消化不良,嚴重的是指寶寶的消化功能出現了問題。6個月的寶寶就出現積食而且發燒,這並不是簡單的吃些藥就可以解決的。

    6個月的寶寶積食要從幾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調節飲食。

    這時應該已經添加了輔食。(希望家長們以後提問題儘量把寶寶的情況說清楚,是否添了輔食?母乳還是奶粉餵養等等。)

    根據帶我家寶寶的經驗,輔食的新增宜少不宜多,宜緩不宜急。目的是要給寶寶最為充分的時間去適應食物。當前寶寶最重要的是訓練腸胃的消化功能,提高吸收能力;其次才關注寶寶吃進去多少營養。一旦吃多吃急,寶寶的消化能力變弱,反而更加影響營養吸收。

    第二,不要急於用藥。

    孩子還很小,輔食都還沒有適應,盲目吃藥(無論中藥西藥)容易刺激腸胃。

    再說出現積食就已經說明消化能力變差,再吃什麼東西都會多多少少是負擔。一般發燒的症狀在積食改善後自然可以消退,那是寶寶自身在調節,透過將體溫升高的方式,促進腸胃中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三,用運動的方式促消化

    六個月的寶寶雖然運動能力有限,但是翻身、單獨坐應該已經不在話下了,家長可以想各種辦法讓孩子多動動,遊戲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玩“扔東西遊戲”,給孩子一個不怕摔的物品讓他扔,再幫孩子撿回來,ta會非常開心,也訓練了ta抓、扔的能力;再比如讓寶寶趴在墊子上,在ta小手附近卻又夠不到的地方放一個玩具讓寶寶抓,夠不到ta就會扭動甚至腹爬著去拿。

    小兒推拿按摩是一種被動運動方式,而且能更加系統準確地解決問題,家長可以去專業的門店,或者自己學一學給孩子按摩。

    祝寶寶健康快樂!

  • 2 # 小兒推拿李波

    什麼是積食發熱?

    小兒積食發熱為小兒腹中過多乳食消化困難,隨之出現食慾不振、口臭、腹脹、大便乾結酸臭、夜間睡不安穩及舌質紅苔黃厚膩等症狀,久而久之,乳食積滯還會產生低熱。

    《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傷飽候》就有詳細記載: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於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而黃腹大是也。說的就是小兒進食過多,傷了脾胃不能消化引起積食發熱的症狀。

    積食發燒的症狀

    1、一般是突然發燒,沒有任何預兆,體溫一般在38-39度。

    2、寶寶舌苔白或黃厚,有口氣,不排便或大便乾燥,腹脹鼓起,輕拍時有蹦蹦響聲,沒有胃口,看見食物無明顯興趣,大便幹或兩天無大便,有個別不清楚情況的媽媽還會追著寶寶餵飯,更加導致寶寶不舒服。

    3、精神一般,個別會有萎靡的現象。

    4、手腳心、頭部、後背、腹部發熱,腹部溫度一般高於其他部位。

    5、偶爾伴有咳嗽、流鼻涕、喉嚨有痰,扁桃體可能會有發炎的症狀。寶寶積食咳嗽,一般是存食引發胃火,胃火導致肺熱,肺熱的表現即咳嗽、流鼻涕、扁桃體發炎,只有把積食肺熱消除了,寶寶才會徹底康復。

    注意:

    1、積食引起的發燒,根源是要先化積通便,排出體熱。

    2、家長不必過於擔憂,更不可在發熱初期濫用抗生素。

    小兒容易積食的原因

    積食一證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發病,但多發生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若是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很多有積食的小朋友和同齡的小朋友相比,往往個頭矮。

    為什麼寶寶更容易積食呢?主要有3個原因:1、脾胃弱。2、寶寶不能自制。3、父母不能給孩子健康飲食。

    1、脾胃弱

    小兒有三不足:肺、脾、腎三髒常虛。所以小兒脾常不足。中醫認為胃主要的功能是受納食物,脾主要的功能是運化食物。當吃了過多的食物以後,脾胃不堪重負,就會導致食物堆積,不能消化,從而引發脘腹脹滿等病症。

    2、寶寶不能自制

    3歲以內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3、長輩不能給孩子健康飲食

    俗話說:“小兒若要四時安,常要三分飢與寒”,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

    這裡說的長輩,包括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包括帶孩子的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長輩往往希望孩子多吃,尤其是肉食,辛辣的食物等。吃得多了反而會造成積食。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孩子身體帶來損害。

    積食發燒的應對

    1、清理積食,寶寶積食拍肚子會嘭嘭悶響,幾天不排便或大便乾硬,家長需要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促進便意。

    2、物理降溫,寶寶發燒時體溫不超過38.5度,可以採用物理降溫,如果不能洗溫水澡,就給寶寶用溫水擦拭額頭、前胸後背、手腳心。多喝溫開水,促進新陳代謝,帶走內熱,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非常適用。

    3、飲食調理,寶寶積食期間,都不能強迫寶寶吃飯,尤其是油膩、煎炸類食物,可以給寶寶喝小米粥、米湯,飲食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

    4、適量運動,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錯,可以和他一起做遊戲多運動,幫助食物消化,流汗增多也能帶走一部分內熱。

    孩子積食發燒的小兒推拿方法

    法則治法:導滯清熱。

    推拿處方:清補脾經,清胃經,清大腸,掐揉四橫紋,順運內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中脘、分腹陰陽,順摩腹、推下七節骨。

    穴位手法:

    1、清補脾經,

    位置:在拇指橈側自指尖至指根處

    操作:在拇指橈側自指尖至指根處來回推

    次數: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清溼熱,消食積,化痰涎。

    2、清胃經,

    位置:拇指掌面第一節。

    操作:清胃經,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次數:100-500次。

    作用:清脾胃溼熱,消食積,降逆止嘔。清胃經,能清脾胃之溼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

    3、清大腸,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用右手拇指橈側面,自虎口直推至指尖

    作用:調理腸道,止寒熱瀉痢,退肝膽之火,通便。

    4、掐揉四橫紋,

    位置:手掌面,第二至五指節第一指間關節之橫紋。

    操作:掐四橫皺: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繼而揉之。

    次數:掐3~5次;推100~300次。

    作用:退臟腑之熱,調和氣血,消脹散結。

    5、順運內八卦,

    位置:以手掌中心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畫一圓圈,八卦穴即在此圓圈上

    操作:順運八卦,又稱運八卦。用拇指面自乾向坎運至兌為一遍,在運至離時輕輕而過。

    次數:運100~500次。

    作用:寬胸理氣,止咳化痰,行滯消食,降氣平喘,止嘔止瀉,清熱發汗,平衡陰陽。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嘔吐,洩瀉,腹脹,食慾不振,惡寒,發熱,驚惕不安等症。

    6、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指腹,從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

    作用: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

    7、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

    操作:退六腑,以食、中二指指腹,自肘關節推至掌根。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8、揉中脘

    位置:臍上4寸,胸骨下端劍突至臍連線的中點。屬任脈。又指中脘部。

    操作:醫者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端或掌根按揉,稱揉中脘。

    次數:揉或推約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胃脘痛,腹痛,腹脹,食積, 嘔吐;洩瀉,食慾不振,噯氣等。

    9、分腹陰陽

    【位置】 在中脘穴與兩脅下之軟肉處。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氣消食。

    【主治】 身熱腹脹,停乳積食,胸悶,消化不良,傷食,嘔吐,噁心、腹痛。

    【操作】術者兩拇指自孩子中脘向兩旁斜下分推之,稱分推腹陰陽或分腹陰陽。

    【次數】推100~300 次。

    10、順摩腹,

    位置:腹部

    手法:術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稱摩腹,摩300~500 次。逆時針摩為補,順時針摩為瀉,往返摩之為平補平瀉。

    主治: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食積,消化不良,便秘,厭食,傷乳食瀉。

    10、推下七節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長強穴)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別稱推上七節骨和推下七節骨。

    次數:100~200次。

    作用:溫陽止瀉,瀉熱通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願你靜靜獨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