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胖熊貓

    首先我們說一下秦始皇的功績。秦始皇是是千古一帝,是中國首位皇帝。他是皇帝制度的創世人,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為國家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想一下哪個皇帝敢公然挖皇帝制度創始人的墓。要知道那會遺臭萬年的。而且會開一個皇帝挖皇帝陵的先河。自己死後的陵墓也就不安全了。而且秦始皇的陵墓機關重重項羽曾挖過,死傷無數,且耗時耗力。發動農民徭役會死傷無數容易產生民變。

    然而民間各個朝代的人都有挖過看一下秦陵的大大小小的盜洞就知道很多人光顧。為什麼沒被盜了呢?因為盜不了白,首先秦始皇為了死後也享受自己的江山不但設立了複雜的機關而且在自己的陵墓中以水銀做河,要知道水銀揮發濃度高的話會致人死地。秦皇陵充滿了水銀 去一個死一個。

    所以秦皇陵到現在還沒被盜。

  • 2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兩千多年,秦始皇陵在每一個朝代都遭遇了盜墓挖掘,史書上也有記載,但其中個別是後代為汙衊前代而有意為之的,民間盜墓挖掘則更甚,畢竟大家都知道那裡面埋有無數的珍寶古董,隨便的都價值連城,但為何沒有人能夠真正盜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秦陵面積太大,盜墓賊根本找不到入口。秦陵面積大約56平方千米,相當於78個故宮這麼大,裡面按照咸陽城佈局來建造的,分內城和外城,光陪葬墓坑就有600多個,這就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的規模是多大,在這麼大的地宮建築中要找尋進入地宮的入口,依靠封建時代的技術手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秦陵建築之堅實,一般技術是打不開的。整個秦陵分四個層次,地下宮城、內城、外城,以及外城以外。每一層建築都十分堅厚,僅地宮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而且地宮離地面很深,這樣堅實的地下宮殿,一般人如何破得了。地宮核心區域是用銅水封堵的,可謂是固若金湯。

    【三】秦陵自身所具有的防範手段。在修建秦陵的時候,必然會想到被盜的可能性,所以在秦陵修建時,自身設定上就有反盜裝置,那就是伏弩射殺、自動彈射的利箭和弓弩。《史記》記載: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同時,在關閉入口的時候,將工匠全部活口坑殺,避免了知曉的人存在。還有就是地宮裡有大量的水銀,水銀本來就有毒性,如果盜墓者進入後,容易被水銀的毒氣所毒,一毒斃命。

    所以 基於以上三個方面,秦陵才保持了沒有被盜的狀況,給我們現在留了一個巨大的神秘和期望。

  • 3 # 媚眼兒看史

    兩千多年,秦始皇陵在每一個朝代都遭遇了盜墓挖掘,史書上也有記載,基於上述事實,我認為不有沒有一個朝代的人挖掘秦始皇陵,而是沒有一個朝代的人挖掘成功秦始皇陵更準確些。如果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一直在努力,始終沒挖成!”

    先看傳世文獻怎麼說的:

    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葬於驪山,二世末,天下盜賊掘其墓。——《論衡·死偽》

    關東賊發始皇帝墓,中有水銀。——《太平御覽》引《皇覽》

    始皇葬驪山,……奢侈太過,六年之間,為項籍所發。……放羊兒墮羊冢中,燃火求羊,燒其槨藏。——《太平御覽》引《三輔故事》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水經注·渭水下》

    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漢書·劉向傳》

    再看考古資料怎麼說的:從出土的遺蹟表明,1號坑的焚燒、破壞比較嚴重。木構建築大都變成了炭跡或灰跡;並在焚燬前曾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許多兵器和車馬器被拿走,很多陶俑被打碎。這不像是私人盜掘者所為,似與重大的政治變故有關。另外,俑坑的底部普遍覆蓋著厚6-44釐米約可分為10-14層的淤沙和淤泥;還發現竹篾的編織物及繩索被焚後的炭跡。這都說明1號俑坑構築後時間不久即被焚燬。……始皇陵園範圍內至今地面上仍堆積著很厚的被燒過的殘磚碎瓦及炭灰與紅燒土遺蹟。看來,1號兵馬俑坑可能是在公元前207年被項羽焚燬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1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最後看歷史學者怎麼說的:從許多現象判斷,項羽軍事集團或所謂“關東賊”、“關東盜賊”對秦始皇陵園可能確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焚劫,而“牧火”傳說即使屬實,也只是區域性的破壞。據一些考古工作者分析,這兩方面的破壞,都沒有使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地宮受到損害。秦始皇陵周圍考古鑽探所獲資料表明,地宮上口的外圍牆即方城以及通向地宮的墓道至今還沒有發現足以通向地宮的盜洞。1980年,發掘秦始皇陵西側銅車馬從葬坑時,在坑的東壁發現2個已經填塞了的盜洞,但是深度不到9米,連通道上側室的銅車馬都未能發現,距離地宮還相當遙遠。——王子今《論秦漢盜墓及相關現象》結論就一句話,秦始皇陵確實被人盜掘過,只不過沒有挖到地宮而已。地宮是皇陵的核心部分,但不代表是皇陵的全部。

    於是,這個問題就容易掰扯了,由沒有人挖轉換成現實狀態中的挖不成,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大家都知道那裡面埋有無數的珍寶古董,隨便的都價值連城,這決定了不管是那個朝代的人,挖的動力是有的,而且很充足。

    面臨的實際困難:

    一是難在無處下手。秦陵面積太大,盜墓賊根本找不到入口。秦陵面積大約56平方千米,相當於78個故宮這麼大,裡面按照咸陽城佈局來建造的,分內城和外城,光陪葬墓坑就有600多個,這就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的規模是多大,在這麼大的地宮建築中要找尋進入地宮的入口,依靠封建時代的技術手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是難在技術落後。秦陵建築之堅實,一般技術是打不開的。整個秦陵分四個層次,地下宮城、內城、外城,以及外城以外。每一層建築都十分堅厚,僅地宮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而且地宮離地面很深,這樣堅實的地下宮殿,一般人如何破得了。地宮核心區域是用銅水封堵的,可謂是固若金湯。

    三是難在人命關天。秦陵自身所具有的防範手段。在修建秦陵的時候,必然會想到被盜的可能性,所以在秦陵修建時,自身設定上就有反盜裝置,那就是伏弩射殺、自動彈射的利箭和弓弩。《史記》記載: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同時,在關閉入口的時候,將工匠全部活口坑殺,避免了知曉的人存在。還有就是地宮裡有大量的水銀,水銀本來就有毒性,如果盜墓者進入後,容易被水銀的毒氣所毒,一毒斃命。

  • 4 # 虎牙萬寶閣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秦始皇陵並不是2000年來都沒有人盜。2000年來歷朝歷代的人都對秦始皇陵動過心思。

    關於秦始皇陵是不是被盜,一直以來有兩個說法。第一就是秦始皇陵其實是一座空地,宮裡邊兒什麼都沒有了。第二是,雖然歷朝歷代的人都想要盜取秦始皇的,奇珍異寶,但是由於保護完善,始終沒有人得逞。

    項羽入關之後,就帶兵對秦始皇陵的表面建築進行了掠奪,並對秦始皇陵的地宮進行了挖掘,至於他得逞沒有,無從考證。

    也有史書記載,說是一個放羊的小孩,將他的羊掉到了一個山洞,結果發現是秦始皇的地宮,他提著火把去尋找自己跑丟了的羊,把地宮燒著了,大火燒了90天還沒有撲滅,能燒90天,估計地宮中有什麼寶貝也被燒乾淨了。

    後來又先後有赤眉軍,石虎,溫韜都曾經對秦始皇陵進行了破壞挖掘。 中國近代真正確定秦始皇陵的位置,是在1974年幾個村民在打井的過程中偶爾發現了陶俑,這些兵馬俑才重見天日。考古學家由此確定了秦始皇陵及其地宮真正的位置。

    但是至今為止,我們沒有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①原則性問題。中國的考古工作其實都是搶救性的工作。哪裡的古墓被人發現了,或者是哪裡墓道坍塌了,考古工作者才會為了保護文物去做考古挖掘。所以秦始皇陵如果不是出現墓道坍塌這類的狀況,我中國的考古工作者不會主動進行挖掘的。

    ②保護措施的問題。1974年發現秦始皇陵裡的陪葬坑兵馬俑的時候,出土的陶俑色彩豔麗,但是一見到空氣之後就氧化褪去顏色。那些文物兩千多年深埋在地宮深處,已經適應了地宮的環境,如果貿然出土的話,恐怕因為保護不善而導致文物氧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③挖掘安全問題。經過中國考古工作者的探測,地宮周圍的土壤汞超標。也就是說傳說中秦始皇在自己的地宮中埋藏了很多水銀,這個說法是準確的。所以如果要挖掘的話,這就涉及到挖掘人員的安全問題,儲存在地下多年的水銀,經過蒸發之後變成有毒的汞,而且無法判斷水銀數量的多少,這就意味著,一旦開始挖掘秦始皇陵周圍方圓數百里人民生命安全能不能保障?

    以上三個原因就是我認為的暫時不挖掘秦始皇陵的原因,也希望大家各抒己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書豪在CBA相當於什麼水平的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