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呀呀的媽媽

    對於如何讓孩子改掉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我覺得參考一下國外教育孩子的方式 老外特別喜歡教孩子分享 和適當的示弱 示弱是為了讓孩子可以忘掉自我的感受 先去體會對方感受 打比方說 小孩現在在哭著要喝可樂 這時候媽媽假裝東西砸到腳了 然後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 哭啊 委屈啊 然後小孩會先從自己委屈的情緒出來 看下 咦 媽媽怎麼了 我去看看 另外一個就是分享 孩子吃什麼玩什麼 都問 可不可以給我吃個 玩一下 最好是讓寶寶不那麼熟悉的人問 比如說親戚朋友

  • 2 # 幼兒教育發掘師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肯定是有原因的!

    首先需要片面的引導,一步步來,慢慢的讓孩子意識到這是不好的,比如做某件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造成了錯誤,片面的鼓勵孩子認錯,當然了要從小事上入手這樣孩子主觀上就會有改變的

  • 3 # 熊貓奶奶style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簡單的定義為“壞毛病”。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要分清“自我”和“自大”、“自傲”之間的區別。要看是什麼場合,什麼情況下的“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是體育比賽的單項比賽,文藝節目的獨唱、獨舞、獨奏,當然要以自我為中心了。人多的比賽是團體賽,;人多唱的那叫“大合唱”;好多人跳舞叫“群舞”;大家一起演奏那是“樂隊”。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開明的社會,是注重孩子個性的培養,展現孩子各方面獨特的魅力的時代,“驕傲的小公雞”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孩子可以是一隻美麗的“小公雞”,但不能是那隻“驕傲”的“目中無人”的小公雞”。

  • 4 # 自在育兒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一句話:改變孩子前,先改變自己。

    因為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不是天生自帶的,基本是大人後天給慣出來的。

    大家試想一下,你的家庭裡,是不是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什麼決定啦、計劃啦,一定是優先考慮孩子的,更別提家裡有好玩的、好吃的,更是是先讓給孩子吃。

    孩子多精明啊,他們早從大人的種種行為中讀出了這樣一個資訊:我是最重要的,我就是宇宙的中心。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變得自私狹隘,不愛分享,凡事只考慮自己。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改一改,改成:大人怎麼做,才能不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

    ♦第一,大人要改變“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的觀念。

    我們愛孩子沒錯,但愛孩子不是把孩子當作太陽,其他成員都圍繞著他轉。相反,所有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都在自己的軌道執行著,大人不要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就躍出自己的軌道,飛速地奔向他。

    ♦第二,在日常小事中教會孩子“心中有他人”。

    如果孩子沒有分給別人吃的意識,你可以提醒孩子先掰一片給爺爺,然後奶奶,再是爸爸,媽媽,最後他自己。 一個心中有他人的孩子,一定不會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第三,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然後才愛孩子。

    有了孩子之後,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冷落了爸爸。其實,這是不對的。

    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一定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有一天,我問寶寶,爸爸最愛誰?他毫不猶豫地大聲說,寶寶!我說不對,是媽媽。

    我又問他,媽媽最愛誰,他又毫不猶豫地大聲說,寶寶!我說不對,是爸爸。

    他有點疑惑,因為平時全家人總對他說,我們大家都最愛你。

    我想是時候轉變一下他的想法了: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然後才是愛他。

    他在爸爸媽媽這裡都不是中心,在別的地方肯定更不會是啦!

    以上,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哦。

  • 5 # 阿拉啦啦啦

    一 、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開始顯現。

    自從有了孩子,輕鬆快樂幸福甜蜜的生活戛然而止,二人世界變成了三口之家,有了愛情的結晶,來了個“小三”,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奶粉尿布取代了電影和燭光晚餐,所有的業餘活動改成了親子活動。

    想等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可上了幼兒園接受了早期教育的兒子並未讓人省心,幼兒園老師隔三差五的說些孩子的不良習慣,外出時兒子也會跟陌生孩子發生小摩擦。總之一句話,孩子不聽話,典型特點:以自我為中心。

    在家裡,我這個女主人彷彿成了女傭,老公這個男主人也自動降級成了二等公民。。若說一家三口的關係是鐵三角,我和老公就是三角架下面的兩個支點,支起了高高在上的兒子,他這個“小三”,儼然成了家裡的“老大”。尤其是上了幼兒園大班以後,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在家裡頤指氣使,十足的一個小皇帝,在外面,更是經常讓我們這“羊爸”和“兔媽”下不了臺。

    一次,參加兒子同學的生日宴會,吃蛋糕的時候,指明瞭一定要吃上面帶字有巧克力的那部分,幾個作點綴的水果也被他搶先扒拉到了自己的盤子裡。兒子的自私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沒過幾天,老師又打電話來說起了兒子在幼兒園的種種表現,說孩子6歲之前的這些行為,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如果家長注意糾正,還來得及,等孩子上小學以後習慣養成了,性格脾氣以及行為就很難改了。

    二、講道理。

    去掉他的“以自我為中心”,刻不容緩,否則,繼續演變下去,小皇帝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

    我先後給兒子講了一些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裡面的幾個故事。按照中國的古訓,長者為大,年齡最長的應當最有話語權,老公老大,我老二,兒子當然是小三。目前是後來者居上,這個“小三”不知不覺的成了家裡的老大,如何讓老大變成老三,我煞費苦心。

    他聽得似懂非懂,我只能給他做總結:不管怎麼樣,你是這個家裡最小的,你只是家裡的一個普通成員,你不是少爺,我們也不是傭人,你也沒有特權。以後,家裡的老大是爸爸,老二是媽媽,你是小三,OK?

    三、實施行動,去掉他的“以自我為中心”。

    講再多的道理,不如落實到行動,從此以後,開始對兒子實施“去以自我為中心”的計劃。

    1出遊。

    五一,計劃去山裡呼吸新鮮空氣,兒子的一句:我要去遊樂場,三天的黃金時光全都在市裡和家裡消耗殆盡。極其喜歡爬山的我和老公只能看朋友圈裡的山中美景唉聲嘆氣。十一,原計劃自駕去草原,兒子的一句:去海邊!又取消了行程,草原之行改成了觀海。每次的出遊,不管我看了多久的攻略,老公查了多少次路線,最後的行程,還是那個小傢伙說了算。他一句:不想去,我們只能掃興。

    現在,每次遠遊,一週前就要定好目的地,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一旦制定,不得更改。事實證明,沒按照兒子意見來,他並沒有大哭大鬧的堅持已見。剛開始會有點不開心,撅著嘴鬧彆扭,一旦坐到車上,早忘記了自己的想法,在路上的一些見聞,去了景區的新鮮,他每次照樣玩的不亦樂呼。對待小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順從,而是引導,更不要把他說的話“拿著雞毛當令箭”。

    2吃飯。

    以前無論是在家做飯吃,還是去外面飯店吃,基本都是以兒子的意見為準。買菜之前先問他想吃什麼,買菜之後再問他怎麼吃。一次買了茄子,我的想法是要清蒸,這樣既省事,又有營養,可兒子非得要紅燒,先過油,再炒一遍。若在以前,我肯定是不辭辛勞的按照兒子的要求來做飯,現在,老大不在,老二說了算,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聽年齡大的,小三有意見,保留。蒸好了茄子,我自己吃了起來。他堅持了一會,最後繳械投降,乖乖也吃了起來。幾次後,兒子也接受了這樣的規定,以後外出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也慢慢的懂規矩了。

    3過生日。

    以前過生日,我的經常忘記,老公的生日也很少過。雙方父母的生日大都是打個電話問候,很少因為這回老家,只有兒子的生日是每年必過,即便是生活中有事情,也會推掉來給兒子慶生,這一不合理的現象堅決要改。召開家庭會議後決定,老人的生日以後儘量回家,以示重視。我們三個人的生日以後要輪流過,按年齡先後順序排,今年老公,明年是我,後年兒子。小傢伙提出了抗議,無效,按約定好的執行。

    前段時間回老家給孩子的爺爺過生日,兒子給爺爺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老人樂得合不攏嘴,不停的誇孫子長大懂事了。兒子也很開心,這是他第一次送人禮物,看他那個高興勁,比起以前收到禮物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我們大人常說的一句話,付出與索取相比,前者更會讓人有成就感。

    4換位思考。

    以前每當有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時,兒子總是不管不顧的自己在一旁玩,有時我拿出他的一些玩具來他還要阻止。後來我特意帶著他去別人家串門的時候說起了這件事,如果你去了別人家做客,受到冷落,什麼感受。引導他換位思考,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的很多的小皇帝小公主所具備的一些壞毛病壞習慣,全是家長溺愛的結果。想要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轉移家長的焦點,和孩子相處時決不能讓他感覺自己在家裡的“地位”是高人一等的,在外面也就不會再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了。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識字】這款識字軟體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秀文選擇原諒許志安?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