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梓閣主

    我想以現在人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觀及方法論去談談那段歷史

    李隆基收拾了自武則天以來的殘局,重歸李唐天下,一批心繫李唐天下的有識之士再一次活躍在政壇,支援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大唐出現了第二次高峰,這在文學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經濟外交特別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土文化等軟實力傲世海內外,多各民族,各個國家商旅不絕,文人騷客壯遊天下,一派開放景象。自天寶後,落日餘暉,一派殘陽。

    在以人治為基礎的封建統治結構中,諾大的國家完全寄託在一個人身上,君主自身喜怒哀樂任何微妙的變化,都體現在國家的改變上,這對一個國家民族是非常可怕的,致命的,前期在心繫李唐天下的知識分子的擁護下,在黎民百姓渴望天下太平的期望中,開創了開元盛世,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李隆基在改變,官員在流動,政策在變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一段時間後,人們的心裡會發生變化,不在本分老實,一心敬畏,而是玩世不恭,覬覦之心膨脹,安祿山,史思明造反了,量變就引起了質變。不過古人對這一問題有了解決方法,那就是王道加霸道,王霸雜糅,漢武帝,康熙,雍正都用過,但並不是萬能的,沒有一套合理的制度。為啥明朝這個奇葩的朝代,皇上不上朝,沒出現這種問題,因為明朝出現了現代內閣制度的雛形,首輔大臣輪換,所以說,沒有一套一以貫之的治理政策,盛世頂多一代人。進一步說,開元時期的生產關係不再適應天寶時期的生產力發展,所以在歷史的迴圈前進中,李隆基現象各朝各代都有,你方唱罷我登場。

    如今社會,法制代替了人治,但是也有弊端,我們每個人感同身受,法制社會如同蜘蛛網裹在身上,很累很繁瑣,放大了矛盾,這就需要人文建設和法制建設同步進行,相互分工,相互滲透。

    抬頭望,也就是今天的,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科學的發展觀,這是個動態的理念,如同化學上的動平衡理論,不會過時。所以說,我們當下的社會叫科學社會主義,簡稱社會主義……

  • 2 # 趣談國史

    唐玄宗的人生,分為截然不同的兩部分,前半部分英明無比,後半部分昏聵不已。這個分界點,一般都認為是安史之亂。其實這並不準確。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唐玄宗已經變得昏聵了。一個人變得昏聵,並沒有一個所謂的臨界點,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年輕時的李隆基,已經暴露出英明神武的跡象。他的叔叔唐中宗李顯在位時,被韋皇后把持朝政,李顯死後,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迅速發動政變,殺了韋后,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扶上了皇位,是為唐睿宗。

    之後,為了與姑姑太平公主爭權,他再次發動政變,幹掉了太平公主,李顯讓位,當上了太上皇,李隆基正式登上了皇位,是為唐玄宗。

    當上皇帝后,唐玄宗勵精圖治,開創了著名的開元盛世,使得大唐重登輝煌巔峰。

    但此後,唐玄宗漸漸懈怠,耽於享樂。他喜好音樂,也是個音樂天才,創作了很多曲子,讓美女演唱表演,天天沉醉於歌舞之中,被後世尊為梨園祖師爺;他喜好美女,為了喜歡的美女,竟然不惜與兒子爭奪,楊貴妃就曾是他的兒媳。

    與此並行的,就是對政事的荒廢。他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使得人們怨聲載道;他看不到藩鎮的威脅,導致各地的節度使勢力膨脹,尾大不掉,直接引發了後來的安史之亂。

    但這個事情其實也不怪唐玄宗。這是權力對人的異化。尤其是取得一些成就後,自然就會越來越膨脹——這是人性的弱點。膨脹的結果,必然是越來越昏聵。

  • 3 # 松濤南山

    昏君,只能是昏君,唐從極盛陷入衰退,源至於其對權力的病態掌控。唐朝進入天寶年間大約已建國百年,這百年對外擴充套件導致中國幾無敵手,守成之君無為而治,國力亦可自然發展出開元之治,這一切與誰當皇帝沒有必然聯絡,反而是這一階段出現了姚崇,宋璟這樣可與房謀杜斷並稱的明宰,唐之盛是自然發展,那麼盛極而衰則是人為之禍,可以說這一場變難發生源自於李隆基的自大與對權力的貪念,王嗣忠之死是李隆基對軍隊系統失去控制的標誌性事件,因忌憚喪失權力,杜絕其子嗣對軍隊系統的介入,在晚年開始提攜大量的胡人校官掌控軍隊,於是出現了安祿山,哥舒翰,最終形成了精銳部隊被胡人掌控的局面,軍隊作亂成為必然。其實唐朝中期的國內矛盾並不嚴重,尚未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最終導致國家衰退的其實主要是政治和軍事,政治上李隆基對接班人的安排可以說是非常愚蠢和弱智的的,對其子嗣的防範可以說極其可笑,其嫡子系基本被他自己殺光,把所有的兒子集中起來圈養等等措施,實在是匪夷所思,人人自危,沒有優秀的繼承人波亂反正,最終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日趨走弱,藩鎮勢力走上歷史舞臺。這也是軍事上的失敗。因此,我從不認為李隆基是明君,所謂開元之治,就是他父親李旦在位也能做得比他好,並不是他個人的功勞。唯一值得稱道的反而是武則天死後變亂之局中讓國家沒有陷入大亂,讓權力實現平穩過渡,是值得我為之推崇的!

  • 4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一點都不矛盾,他既是明君,也是昏君。而讓他從明君變成昏君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年齡。

    早年的李隆基,英明神武精明強幹,政治舞臺的第一戰就幹掉了野心勃勃的韋后;緊接著,他又對準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再次將控制著七分之五的宰相班子的太平公主集團碾碎。從此以後,他便開始了他的傳奇帝王生涯,締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點——開元盛世。

    但是月盈即虧,當唐帝國走向最頂峰的時候,它也就要無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而偏偏李隆基這個人又是著名的風流天子,是一個非常自尊自傲甚至自戀的人。在他飄飄然於自己開創的盛世景象以後,他也就逐漸開始了沉迷酒色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二十七歲繼位的李隆基,在改元為天寶以後,已經是個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古言六十耳順,此時的李隆基失去進取心,不僅有盛世給他的紙醉金迷,更有年齡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保守。而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天寶十五載,李隆基已經七十一歲。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你能指望他有什麼勃然的野心呢?

    其實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李隆基和蕭衍非常像,都是開創盛世後迅速崩塌;後世的乾隆也很相似,只不過天朝的崩潰是在他孫子道光那裡。而這三個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當皇帝太久了,歲數太大了。

    其實李隆基的曾祖父李世民也是如此,貞觀末年,他也和剛當上皇帝的時候相去甚遠。如果不是在五十歲那年就溘然長逝,也許人們對李世民的印象不會向現在這樣好。

  • 5 # 王榮聯1

    歷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是個很複雜的皇帝,很難用一句話來定論他是明君還是昏君。依筆者之見,唐玄宗在位44年,他的前半生與後半生簡直就判若兩人。他的前半生有作有為,堪稱明君。是他一舉剷除了韋太后的亂唐勢力,重振了唐室雄風。是他任人唯賢,重用了姚崇和宋璟等一批賢臣。是他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大唐人口數量激增,社會穩定。開創了歷史上榮耀千古的開元盛世。然而,同樣是這個李隆基,自從他晚年冊封楊玉環為大唐貴妃後,重用奸臣李林甫和楊國忠,卻把繁榮昌盛的大唐推向了災難深重的邊緣,最後引爆“安史之亂”。楊國忠,原來的街坊小混混,不學無術,就因為與楊貴妃那點遠房親戚關係,李隆基競讓他混到宰相高位,並還兼管朝廷40多個重要職務。一個皇帝如此胡亂地任命政府要員,專寵親信,能說明問題的正是這個李隆基早已昏庸透頂,朝廷早已病入膏肓。

  • 6 # 張不叄讀秦史

    唐玄宗的生平基本以安史之亂,或者以開元、天寶兩大年號為分界線,前後反差極大,前半生算得上英氣勃發,年輕時發動政變,先後推翻韋后、太平公主,奪取了皇位;又承襲太宗、武后留下的基業勵精圖治,開創了著名的開元盛世;後期卻逐漸失去了進取心,荒廢政事耽於享樂,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奸佞,最終導致藩鎮勢力做大,引發安史之亂,盛唐的局面一去不返。

    不過,於賡哲老師在《平衡的失敗》一書中認為,即使是在晚年,唐玄宗也並沒有完全老糊塗,更沒有放任自流不理朝政,他只是過於相信自己的統治平衡術,在朝廷中培養多股勢力,自己獨立凌駕於各派之上、掌控全域性,表面上這一手行之有效,朝野都維持了多年的安定,卻也使他因此被麻痺,以為可以這樣一直維持下去,失去了對社會積弊進行大刀闊斧變革的勇氣,最終導致積重難返,釀成安史之亂。

  • 7 # 史無止境

    李隆基何許人也?他是唐王朝的皇帝,“正史”上稱為玄宗,又叫唐明皇。在唐代,他是三位最出名的皇帝—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之一。在他做皇帝的43年中,出現了一治一亂,治是開元之治,亂是天寶之亂。他從開元年間勵精圖治的有道明君一下子就下降為天寶年間縱情聲色的無道昏君,在歷史上是個非常突出的兩截人物,前後判若兩人。

    他在民間也很出名,那是因為他和楊貴妃合演了一場愛情悲劇,李三郎與楊貴妃“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故事一千多年來一直膾炙人口。這個故事其實並不真實,我們如果相信了這個愛情故事,就上了詩人白居易的大當。對於半截人物李隆基應該如何評價?我提出兩點看法,用供大家參考。其一,不是因為他有一治(開元之治)之功,一亂(安史之亂)之罪,就認為他的功過可以相抵,是個對半開的人物。其實他那一治,老百姓不過是安穩了20來年;而那一亂,中原大地軍閥混戰二百多年才告結束,他應該是個功不抵罪的人物。前功難掩後罪,世界上任何用前功來掩後罪的說法都是荒唐無賴的說法。他先前的那一點兒政績,已經被後來闖下的滔天大禍沖刷得片瓦無存。
  • 8 # 中國教育黑板報

    有句話叫做盛極而衰。唐朝可以說在李隆基時候達到全盛,那麼自然而然的,全盛之後就是衰落。李隆基就處在這個點兒上。像其他皇帝漢宣帝,萬曆皇帝,乾隆皇帝等等。

    我們可以從杜甫的詩裡看到開元盛世的壯觀,也可以看到戰爭帶來的無窮盡的災難。當時唐朝在西域有幾萬駐軍,戰鬥力很強。但是在與波斯的戰鬥中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僅僅一年,就又恢復了戰鬥力。可見當時國力之強。

    可見前期李隆基絕對是個好皇帝,但是歷史上哪一位好皇帝沒有汙點?大多數好皇帝的後期也都是生活腐敗,貪圖享樂甚至說暴虐的。比如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康熙,乾隆等等。

  • 9 # wubin168857121

    一個有著非凡能力的皇帝,一個將中國古代推向盛世頂峰的皇帝,一個多才多藝又多情的皇帝,一個自認為志得意滿的皇帝,一個沒有意識到軍鎮節度使可能帶來危險而完善制度的皇帝,一個親眼看到盛世轉衰的皇帝,一個犯過錯的皇帝,一個明君!!!

  • 10 # 三木寶寶1

    這就是人性的複雜性,所謂的“明”與“昏”,是在不同階段,帝王也如普通人,在他創業階段,能夠自律一些,因為沒有這些優秀品質,他是否成功?李隆基得天下,也是費了一番周折,如果那時他就荒淫無道,估計天下就沒他什麼事了。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坐懷不亂,那是天下還沒到手,後來因為皇帝沒作長,所以沒留下什麼劣跡。皇帝的昏庸一般在晚年,大權掌控,革命已經成功,不須努力,再說努力並不是為人民服務,剩下的年頭還是為自己服務服務吧。所以西方的選舉制,有年限,不搞終身制,就是根據人性的這種特點,一個人作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作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炮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