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孚教育
-
2 # 格格123986876
問題是說七歲的孩子最近膽子很小,處處都讓家長陪著,這說明孩子以前膽子還是可以,那就是說明孩子最近是不是和別的小朋友或者同學吵架了,是不是別的小朋友打過她,還是在路上或者公共場所或者偏僻的地方被不法的犯罪分子嚇著了,這時家長一定要開導孩子,上學放學一定要陪送,不能單獨讓孩子自己出去玩,有時間多陪陪孩子,給孩子講一些歡快的故事,或者小笑話,這樣孩子就能歡快起來,如果太嚴重了,家長一定帶孩子去看心裡醫生。這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
3 # 庭爸談育兒
7歲女兒最近變得特別膽小,做什麼事都要人陪著。
這樣的情況說明,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是什麼樣的變化,讓她產生這樣的表現。這方面,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跟孩子溝透過呢?
所以,要了解具體原因的第一步,是與孩子溝通。7歲的孩子,是能說清楚說明白事情的,只是在於她願意不願意與你溝通。這裡就要看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如何了?
親子關係好,孩子願意跟你說自己的真實想法,那麼我們就不用猜測加臆斷,所以溝通是否有效果,與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有關。那麼,孩子平時願意與你說心裡話、悄悄話嗎?
而如何提升親子關係,這個講起來篇幅太長,簡單來說,親子共讀、親子游戲會很有效,睡前的能量文也能快速補充安全感。如有需要,可以與我交流。
第二步,就是共情與鼓勵。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怕什麼事情,事出有因,家長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沒時間去了解具體情況,總是直接採取下結論,講道理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這樣的話對孩子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比如,我們經常會說,有什麼好怕的?這麼大的孩子還怕這些?甚至帶有一些嘲諷與取笑的味道。這種無視孩子感受的做法,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得到理解與接納,她的內心是害怕的,現在因為你的態度,變得無助,只會更害怕。越這麼說越沒作用。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傾聽,聽女兒說害怕,你可以跟她說,媽媽看到你很害怕,嗯,媽媽小時候,也跟你一樣,很害怕一些事情,比如怕黑,怕某種小動物。
你不去指責她膽小,而是說自己小時候也曾經如此,就會很快吸引她的注意力,那媽媽,你當時怎麼做的呢?你可以說,後來我就告訴媽媽自己怕什麼啊,然後有媽媽的幫忙,變得勇敢起來了。寶貝,說說看,你怕的是什麼,咱們一起來想辦法。
當你是接納她的情緒時,孩子就會放下抵抗,而當你告訴她自己也有過時,孩子會覺得原來害怕是正常的情緒,媽媽也會。她並不比別人差。同時媽媽跟自己站一起來面對問題,有媽媽做後盾,勇氣就滋生了。
第三步,給予時間,讓女兒自己面對害怕,並且克服不用糾結於孩子的害怕,而應該思考,怎麼樣讓孩子在這件事情中,得到成長。那我們要做什麼呢?就是陪著她面對這件事情,女兒說害怕,你說是啊,我也會害怕。女兒說好點了,你說這麼快啊,你怎麼做到的?女兒又說好吧我是有勇氣的好孩子,你說對,你已經證明了自己非常勇敢。
這些對話中,你看到什麼呢?
不急於糾錯,而是跟著她的感覺走。走著走著,孩子會自己走出來的,你要相信她。
最後:解決孩子育兒問題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注意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和動機。現在看起來是害怕,膽小。實際上也許事情並非如此,我在指導學員過程中,往往深挖下來,往往發現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此。曾經有學員也反饋過類似的問題,後來一詳細溝通,原來是因為最近工作忙,家長對孩子關注度不夠,於是孩子“發明”了一些問題,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所以,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必然是從根本上來解決。
千萬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事到臨頭才來抱佛腳,這樣只能是解決表面問題,而非根本。
希望以上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
4 # Victoria女性力量
7歲的女兒本來膽子就小,就是缺失安全感。但是最近特別膽小。我覺得需要您瞭解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定是存在著某個內在的原因,讓孩子更加膽小的。
比方我們小時候,很多父母都會說孩子是被撿來的之類的話,導致我們一代人基本安全感都缺失。可能就是這樣非常簡單的回答,都會造成孩子內心不可彌補的安全感不足。小時候我舅媽喜歡女孩,只要我去她家,她就會要我留下來,一度造成我不敢去她家。孩子表現出來的性格,一定是暗含了大人作出過怎樣的舉動。父母的一句話,父母的某個舉動,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等等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
長大後,我知道我缺失安全感。所以我非常有意識地培養了自己孩子去增強安全感。第一,小時候,6歲之前,給予無條件地愛,從來不會過分指責孩子作出地一些惹人生氣地行為,甚至絕不會苛責、打罵。二、嬰幼兒時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撫摸,身體與身體地接觸。三、帶著她一起去過很多地方,告訴她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找到父母。現在老大14歲,因為安全感強,自我防範意識以及獨立能力非常強。
而目前小女兒不到4歲,由於小時候父母帶大,現在接回來,上衛生間也會經常說,媽媽,我害怕。我知道父母帶孩子的方式與我絕對不一樣。首先,言語上,我父母會以嚇唬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的調皮或者自認為不合理要求。比方晚上不睡覺,會說不睡覺有妖怪之類的話語;而我現在絕對不會這樣表達,我會告訴她,沒關係,媽媽和妖怪都會保護你。其次,我父母跟孩子玩耍時不會主動的去撫摸孩子,現在還在已經快四歲了,我會有意識的撫摸孩子,摟抱她,迴應她經常問我,媽媽,你喜歡我嗎?剛開始回家時,她特別喜歡問我,媽媽,你喜歡我嗎?現在好多了。我會時不時的親吻她的額頭,告訴她,媽媽很愛很愛你。再有,我會淡化我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我發現我女兒已經學會我父母很多的言語,不適應感讓我一直陪著她,她潛意識中家是我父母家的意識逐漸在減輕。我會不搭理她說得爺爺奶奶說,會不搭理她某個不好的字眼,轉換話題,或者一帶而過,進行矯正。還有就是父母對外孫的過分溺愛,害怕被摔跤,總是擔心被摔跤,讓她肆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我不會,一定會跟她有意識地溝通,然後讓她學會錯誤,改變方式。現在小女做的很好。最近一段時間調整作息時間,非常棒 ,學會中午休息,早起晚睡。
所以,您嘗試著看看您如何對待過去自己地孩子,看看是否還有去增強孩子地安全感。學會言語上地鼓勵,與做事方式地調整。
希望對您有幫助。
-
5 # 孫之
孩子在0~6歲是陪伴期,就是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做到有效陪伴。
你孩子7歲,突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不太正常的,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一定發生過一個人獨處然後造成了心理恐懼,我們要嘗試著把這段經歷找出來。
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脆弱的時候,確實需要陪伴,同時也是需要不斷的去引導孩子,走出她的恐懼。
-
6 # 丫丫媽談育兒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恐懼的事物。
比如,5~7歲孩子對以下東西恐懼:1.如廁恐懼仍然有可能繼續發展:擔心馬桶會溢位來、擔心蟲子從馬桶裡爬出來、擔心大便會痛
2.怕黑:害怕床下的東西,害怕怪物、殭屍和恐龍,害怕鬼和超自然現象,害怕壁櫥和暗黑的裂縫(特別是當門半開的時候)
3.害怕恐怖的電視節目
4.害怕天氣變化(暴風雨、閃電、地震、龍捲風等)
5.害怕與父母分離
6.害怕老師對他們大喊大叫或表現出失望
7.害怕考試(定時數學考試、拼寫考試等)
8.害怕同伴不喜歡他們
9.害怕醫生、牙醫、打針等
10.害怕自動扶梯和/或電梯
11.害怕水和池塘
12.害怕突然的大噪音
13.害怕蟲子、動物和昆蟲
關於上廁所的恐懼,在這裡我推薦2本不錯的繪本:繪本推薦《我不怕夜裡上廁所》
洋子晚上想上廁所了,但媽媽在忙小妹妹沒法陪她去上廁所。洋子鼓起了勇氣,在貓娃娃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次的上廁所經歷。她遇到了廁所山羊,還有幫忙拿手紙的小兔子,還有提醒自己洗手的小浣熊,上廁所的經歷一點都不恐怖了,是多麼好玩的一次的冒險呀。
雖然孩子對夜晚上廁所都會有恐懼感,但他們獨立上完一次廁所後,就會有成就感,而且會戰勝恐懼感,建立自信心。
並且本書在真實經歷中加入小小的幻想,也使得故事生動有趣,讓孩子不再害怕夜晚上廁所,甚至還有一點點小小的期待。繪本推薦《廁所裡的小黑》
這是一個關於蝸居廁所的小孩——小黑的成長故事,也是小黑獨自克服恐懼的故事。我以自己童年對廁所的恐懼為靈感,創造出怕光的廁所小怪物,我想畫一本可以幫助像那個時候和自己一樣害怕的小孩,像故事中的小黑一樣勇敢的踏出那一步,克服恐懼。
女兒從小膽子比較小,但這段時間特別的害怕,上廁所要有人陪著、家裡有人也不敢一個人獨立呆在一個房間,很是苦惱。跟她溝通交流過,她自己也說不上害怕什麼,就是不敢一個人待著,求助怎麼幫孩子渡過這個特殊的時期,感謝!
回覆列表
她沒有安全感,和其他小朋友日常接觸比較少吧?建議多到公共場合和遊樂園走走先學會融入,也練習獨處,較少對父母的過度依賴。